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2W

教案的寫作是可以很好的選擇一個教學方法的,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大家需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6篇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篇1

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一、教學目標

1.説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知道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

2.瞭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症狀。

3.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據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4.關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營養物質的類別;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2.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是本節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選出組長,並分工負責操作、記錄、處理數據和發言;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四、課時分配 2課時

五、 教學過程

(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新 課 第 一網

認真聽題,積極思考並舉手回答

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查閲課本p41-42“常見的食物成分表”,並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填寫在教科書上。

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呢?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是否相同?通過比較、歸納,得出結論。

設疑、提問、引入新課。

巡視,指導學生查閲有關表格。

大多數學生完成後,引導學生對這兩種食物的營養成分進行比較,並引導學生討論,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1.1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那麼,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麼關係? 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和來源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並且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

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並與同學交流。舉出含糖類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18的旁邊,再舉出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20的旁邊。

討論: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麼關係?

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書。

當大多數學生完成後,組織討論交流,評價。

(二、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2.1提出問題

看課本p23中的插圖,互相交流,各小組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並確定問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同,作出的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區別。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到各個小組中進行個性化指導。

2.2作出假設

各小組根據自己小組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後作出假設。

2.3.制定實施計劃

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計劃。對制定的計劃進行討論、完善後,各小組用咱制的裝置和教師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操作。

2.4得出結論

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指導學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和儘量減小實驗誤差。

巡視並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的點撥指導。

2.5表達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小組間進行交流。

水與無機鹽維生素的種類,缺乏時的病症和相應的食物治療

對誤差人進行反思。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產生強烈的探求慾望。

引導學生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

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

創設疑問,引入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三、.膳食纖維

根據角色扮演情況,將相關知識填人課本p25表l及p26表2。

組織、引導學生診斷、討論。

小結

積極發言,談自己的收穫及感想。

練習鞏固

自行完成練習,也可小組討論。

六 教學反思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篇2

1、學習目標

闡明羣落的演替過程。

説明人類活動對羣落演替的影響。

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2、重點:

羣落的演替過程。

“看”—知識經緯

演替的類型

人類活動對羣落演替的影響

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導”—自主預習

1.生物的羣落是一個 系統羣落的結構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外

界條件的劇烈改變,仍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原有生物羣落會被破壞和干擾,一個羣落會

逐漸被 所替代,這樣的過程稱之為生物羣落的演替。

2.生物羣落的演替可分為兩種類型 和 演替。初生演替

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原來存在過植被後被徹底消滅了植被的地方發生

了演替。如 、 、 或 的生物羣落的演替。

3.經過漫長而艱難的演替過程,裸巖地面上的演替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裸巖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灌木階

段→ 階段,從而使物種進一步多樣化,生物與環境的關係變得進一步豐

富多樣,會使羣落系統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以上為初生階段。

4.羣落的次生演替是原來羣落結構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一些生物種羣被

了,又有一些種羣佔據原有種羣的空間,使另一些生物種羣 了,經過一段

時間,最後使羣落達到一個 的階段。例如在棄耕的農田上的羣落演替就是

次生演替。在適宜的自然條件下,其大致過程是:棄耕的農田→草木植物階段→ 階段→森林階段。但在乾旱荒漠地區,也可能演替為 或 階

段,而不能最後演替為森林階段。

5.人類活動對生物羣落的演替有着重大的影響,常常會改變生物羣落的自然演替的 和 ,破壞阻止或逆轉生物羣落的自然演替。

6.為了促進生物羣落的自然演替,保持好自然環境,處理好經濟發展

和 、 、 的關係,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

國政府在一些破壞嚴重的地區,提出了 偉大生態工程,

保持好生態環境。

?自我校對】

1.動態 另一個羣落 2.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沙丘 火山巖 冰

川泥 光裸巖地 3.地衣 苔蘚 草本植物 森林 4.消滅 興起

相對穩定 草本植物階段 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階段 灌木植物5.速度 方向 6.人口 資源 環境 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退牧還草

“學”—互動探究

探究:羣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是什麼?羣落演替過程是怎樣的?

提示: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叫做演替。羣落演替過程是外界環境與羣落內部環境不斷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羣落演替總是向着羣落恢復相對穩定狀態的方向進行。

2.羣落演替的原因有哪些?

①環境不斷變化,為羣落中某些物種提供有利的繁殖條件,而對另一些物種生存產生不利影響。

②生物本身不斷進行繁殖、遷徙。

③羣落內部由於生命活動造成內部環境改變。

④種內和種間關係不斷髮生變化。

⑤人類活動的干擾。

3.演替的類型有哪些?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提示:羣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

(1)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裸巖上進行的演替,其過程為: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又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棄耕的農田、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上進行的演替。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區別在於本來有沒有植被或植被被破壞后土壤條件是否保留。一般來説,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要經歷更長的時間,因為初生演替沒有土壤條件,環境極為貧瘠和嚴酷,而次生演替有土壤條件,環境一般比較肥沃,原有的羣落被破壞後留下了大量的有機質和植物的種子或繁殖體等。

4.羣落演替的結果是什麼?

5.人類活動對羣落演替有何影響?

提示:(1)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係。

(2)人類活動會使羣落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經典回眸】

1.(2011·海南單科,24)關於羣落演替的敍述,錯誤的是( )。

a.圍湖造田活動對羣落演替有影響

b.演替過程中羣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棄耕農田上發生的羣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 棄耕農田上發生的羣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過程中,優勢種在不斷變化,故羣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圍湖造田在內的人類活動均影響羣落的演替過程。

答案 d

2.(2011·重慶模擬)近年來我省某地較多的耕地缺少勞力無人耕種,長久以往,這些耕地將會發生一系列的生態演替;隨着氣候變遷,沙丘、火山巖、冰川泥地上也會發生一系列的生態演替。下列有關説法不正確的是( )

a.棄耕耕地上發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沙丘、火山巖、冰川泥地上發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羣落內不存在競爭現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羣落內競爭現象明顯

c.兩種演替過程形成的羣落結構都將逐漸複雜,營養級的數目都將會增加

d.與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的演替相比,棄耕耕地形成森林所需的時間較短

?解析】 棄耕農田上原有的植被雖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屬於次生演替;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沒有土壤條件,屬於初生演替。隨時間的推移,兩種演替過程形成的羣落中的物種種類都將逐漸增加,營養結構都將逐漸複雜化,營養級的數目都將增加,所以羣落內都存在競爭現象,只是初生演替的競爭現象不明顯。次生演替已有土壤條件,所以形成森林更容易、所需的時間短。

答案 b

?變式訓練】

1.(2011·安徽卷)某島嶼有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現已成為旅遊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美。下列敍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羣落水平結構的體現

b.該島嶼形成後最初進行的羣落演替屬於次生演替

c.旅遊可能使島上的羣落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進行

d.該島嶼一定發生過漫長的羣落演替過程

2.在羣落演替過程中,羣落中物種的豐富度取決於各類生物的生態位。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篇3

生物的特徵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徵》這節課是本套教材的開篇內容,它交代了什麼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徵,從而為本學科指出了研究的對象。本節內容的呈現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弊端,從而召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此可見,本節內容在教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4、教學難點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討論的組織

二、學情分析

生物的特徵生物説課稿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還帶着稚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七年級新生,他們還不懂什麼是生物學,雖然具有一些國小自然課基礎,但對生物的特徵只具朦朧的認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強。

三、説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探究法。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充分設疑,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徵,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説學習方法

學生以小主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説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目前我校還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基於這種實際條件,我一實物為教具,準備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實物,及一些圖片。

2、學生準備:學生準備實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蟲,水瓶等

六、説教學過程

1、小組競賽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先進行一個小組競賽,教師把師生課前準備的實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組把它們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類寫在紙條上,看哪組正確率,然後排列名次。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抓住了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能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2、充分質疑分析討論暢所欲??

從上面的競賽內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節課要討論的重點問題(1)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然後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後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利於解決問題,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鍊,真正體現新課標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通過這一過程,教師收集學生的正確觀點,糾正學生錯誤觀點,使生物的共有特徵在學生頭腦中漸漸清晰,以利於接下來的教學的順利進行。

3、舉例和討論突破重難點

通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徵,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1)小組討論:人為什麼要吃飯?動物都要吃東西嗎?植物也“吃飯”嗎?它們吃什麼?這些都説明了什麼問題?

問題一出,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最後在教師適當的講解下各小組達成共識,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小組討論:人為什麼要大小便?動物都要排出體內的廢物嗎?動物還有哪些排出廢物的途徑?植物是怎樣排出廢物的?這説明生物都有什麼現象?

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後得出:生物都要排除體內的廢物。

(3)小遊戲、小討論:拿東西在小組成員眼前晃一下,他會怎樣?或拿東西想打他的頭,他會怎樣?為什麼會這樣?植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嗎?怎樣證明你的説法?

對這些現象的原因,學生能解釋的很少,而且解釋的也不夠到位,特別象植物對刺激有明顯反映的例子少。這時教師做適當的解釋得出結論即可。更多的疑問作為質疑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慾望。最後總結出:生物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4)小競賽:

舉例説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組舉的多。誰能説出生物體是有什麼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嗎?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這些問題,比誰的知識豐富,誰為小組作出的貢獻大。由此啟迪學生,平時要多用功學習,將來才有勝過別人的希望。“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由學生總結出: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什麼樣的,學生並不清楚,由此設疑,為以後的學習設下伏筆。

(5)學生討論:

小貓掉到水裏,長時間出不來會淹死,死亡原因是什麼?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由此你得到什麼結論?

通過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把所知道的告訴給其他同學。通過表達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知道什麼是呼吸,而不能對呼吸進行深入地探究。

4、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通過以上的學習,讓學生總結出生物的特徵,教師板書。

同時提示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如果你對課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徵有什麼不同意見而需要補充和建議的話,課後可以進一步觀察生物,查閲相關資料。

5、課堂練習

小組間舉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問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教師做裁判。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呈現生物的六個特徵

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篇4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探究遺傳現象的興趣

師:(用實物投影出示某位學生父母的登記照)今天我給同學們 帶來了兩張照片,大家看看,猜猜他 們是哪位同學的父母?

生:我覺得這是李意傑同學的家長。

師:你們是根據什麼猜出來 的?

生:我覺得這2張照片中,他的爸爸媽媽的某個部位長得很像李意傑,所以我們一看就看出來了! (放課件)

師:我明白了,剛才同學們説

照片上的人和李意傑同學有很多相似的特徵,所以他們是一家人。那是不是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徵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對父子。

?評:引導學生從自己最熟悉的同學家人談起,從而啟發學生提出關於遺傳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認識人類遺傳現象

1.研究陳強、馬季父子的照片。

師:這是我國的喜劇演員陳佩斯和他的父親陳強的照片,大家仔細找找,他們有哪些地方相似,把你們小組的發現記錄在這張表中。商量一下,拿出一個一致的意見。

(生分組找陳強父子的遺傳特徵,教師巡迴輔導。)

師:下面哪一組願意把你們小組的發現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我覺得他們兩人的眼睛像、眉毛像、耳朵像、臉型像,嘴巴不像、頭髮不像。

生:我們得出來的結論是眼睛像,但我們認為眉毛不太像,鼻子也同樣像,耳朵也同樣的不像,嘴巴是像的。不過頭髮我們認為也是像,臉型覺得也像。

師:關於頭髮,認為像的小組舉手。我巡視的時候,同學在下面對這個問題有討論和爭論,陳強我們看得出來他患有脱髮,這裏要補充的,陳佩斯原來頭髮也是一樣的,也是脱髮,頭上頭髮不是很多,為了演出的方便把其它的頭髮也剃了,所以你們再看看他們的頭髮是否是相似的。 生:是的。

師:陳強父子在這個特點上也有一個相似之處,我把它寫在黑板上。同學們剛才找出的眼睛、鼻子、臉形等都屬於相貌,也就是説陳強父子在面部特徵上有相似之處。除了長相和疾病以外,孩子與父

母還可能具有哪些相似特徵呢?我們再來看一看另外一對父子。

(課件出示馬季父子的全身照。)

師: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左邊的是我國的相聲藝術家馬季,中間的是他的兒子馬東,現在是湖南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馬季父子除了長相很像,還有哪些相似的特徵?

生:他們身材很像。

師:的確,都是微微發福的體形。

?評:選擇大家熟悉的明星,學生從心理上認同率高,使學生更能自然地接受遺傳特徵。】 師: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一些相似的特徵,你們知道這種現象叫什麼嗎?

生:遺傳。

師:誰能用一句簡單的話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遺傳。

生:就是一個人上一輩跟下一輩長得很像。

生:就是上一輩和下一輩相似的地方。

生:我認為是子女繼承父母的一些東西,自己和父母有相像之處,這種現象叫遺傳。

師:他們三個的解釋有沒有共同的地方?

生:有,繼承。

師:老師把你們三個人的答案綜合,遺傳是上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的一些生理特徵,這些相像是繼承。

?評:通過尋找兩對父子相似特徵後,在這裏揭示出“遺傳”這一概念可以説是水到渠成。學生對疾病、相貌和體形是繼承完全理解。】

2.學生對照相片找自己與父母及不同種族人的遺傳特徵。

師:陳強父子有遺傳,馬季父子有遺傳,你們和父母之間有遺傳嗎?下面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爸爸媽媽的照片,幫助對方找一找,他有哪些特徵是爸爸遺傳給他的,哪些特徵是媽媽遺傳給他的。 生:我和我媽媽長得一模一樣。我有一個弟弟,弟弟長得像我爸爸,我的臉形、眉毛、嘴巴、頭髮長得都很像我媽媽。

生:我認為我和我的父親耳朵、身材、頭髮都比較像,然後我從我媽媽身上遺傳的特徵有嘴巴、眉毛、鼻子,最後還有近視。

生:我有白頭髮,據説爸爸也是少年白。

生:我有很多習慣像媽媽。

師:是不是每位同學都找到了從父母身上遺傳的特徵?看樣子我們中國人身上都具有遺傳現象。那外國人呢?讓我們瞧一瞧這對父子。(出示布什父子相片)布什父子之間有相似的特徵嗎?

生:臉形像、嘴巴像、身材像、眼睛像、鼻子像。

師:中國人有遺傳現象,外國人也有遺傳現象。看來遺傳是人類的普遍現象。

3.根據遺傳特徵找父母。

(遊戲:找這一家子)

4.教學生認識父母把人類所有基本特徵都遺傳給下一代。

師:老師想到一個問題,我有兩隻手,每隻手有五個手指頭,手的皮膚是黃色的,我的父母也有這些特徵,這算不算遺傳呢?

(生討論交流。)

師:這個問題,剛剛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説這不是遺傳,經過大家討論之後,有的同學得出了新的結論,説不是遺傳的,現在反而少了。不要緊,我們相信真理。 生:因為我們覺得人的皮膚當然是黃的,你就是説人都是5個手指頭,難道長出六個、七個手指?就算有6、7個,那也是例外,而且這種情況很少。

師: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説人都有5個手指,這是人的基本特徵。

生:我的理由跟他一樣。

生:我覺得這不是遺傳的現象,因為這個手指頭的顏色,他們有些人的深,有些人的淺,而且手上的指紋也是不一樣的。

師:嗯,她找出了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現在討論的是老師剛才所説的一樣的地方,是不是遺傳?不過她也不錯,找到不一樣的地方。關於這個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下節課再討論。

生:我認為皮膚的顏色跟遺傳沒關係,跟太陽曬的多少有關係。

師:現在有這樣一個觀點,黃色的皮膚,5個手指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基本特徵,所以不是遺傳。其它認為這是遺傳的説説你的觀點。

生:我認為皮膚和手指都是遺傳,如果有兩個中國人,兩個美國人,兩個非洲人,你基本上不能指望兩個美國人生出的小孩是中國人的樣子,也不指望非洲人生的孩子跟非洲人不一樣。他們總有相像之處,因為這是遺傳。

師:剛才大家討論得非常激烈,第一種認為這是人的基本特徵;另一種認為是遺傳。這是不是人的基本特徵?現在,我們就看一下,這些特徵是不是你爸爸媽媽遺傳給你的。

生:是的。

師:看來父母不光把他們特有的特徵傳給了我們,更重要的是把人的所有基本特徵都遺傳給我們。

?評:教師適時肯定與激勵學生用事實説話,養成了學生認真細緻的學習習慣,嚴謹的科學思維,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得出遺傳是生物的普遍現象

師:是不是隻有人類才有遺傳呢?我們還是讓事實説話吧。(出示動物一家讓學生尋找遺傳特徵。)這是斑點狗的一家,中間的是媽媽,他們有沒有相似之處?

生:眼睛像、身上的斑點像、鼻子像„„

師:動物有沒有遺傳?

生:有。

師:(出示植物一家讓學生尋找遺傳特徵。)我們來看植物,這個水塘有去年的荷花,有今年發芽長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篇5

?細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學習瞭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瞭解細菌的生殖方式和營養方式;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

2.通過觀察細菌形態和對問題的分析、比較,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繼續樹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是相互聯繫、互相影響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細菌與人類的關係,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並自覺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重點、難點分析

1.細菌結構特點及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是本章的重點知識,因為:

(1)通過學習細菌細胞結構特點,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它們在細胞結構上的相同點及顯著區別,明白為什麼把細菌從植物中劃分出來。

(2)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為重點之二。腐生細菌等微生物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起着重要作用,維持着生態系統中物質轉化的動態平衡和自淨作用。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細菌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為學習高中生物學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礎。

(3)細菌與人類的關係為重點之三。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瞭解細菌與人類的密切關係表現在有利與有害兩個方面,從而糾正許多人誤以為細菌都是有害的錯誤觀念。

2.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及瞭解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1)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是本章的難點之一。細菌在自然界中分佈廣泛,數量極大,與人類關係密切,但因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特別是有些地區的學校缺少相應的教學設備,如顯微鏡、顯微投影儀、錄像設備和微機等,所以教師難以進行直觀教學。

(2)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學的難點之二。因為七年級學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識很少,也沒有接觸生態系統的概念以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知識,因而講透細菌在促進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作用有一定難度。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1)在講述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如:你們見過細菌嗎?聽説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在學生議論後請學生回答問題。

由此引入新課,教師接着指出:細菌分佈廣泛,無論是空氣、水、土壤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細菌生活。但它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十分微小,所以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2)關於細菌形態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①用高倍顯微鏡演示細菌的三種形態;如果有教學設備的學校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高倍顯微鏡進行觀察。②可以用顯微投影儀投影放大細菌的三種形態。③播放細菌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的錄像片段。④以上設備都沒有,教師可讓學生參看書中的顯微照片及插圖,同時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出細菌三種形態的示意圖。接着教師總結出細菌的形態:單細胞個體,從形態上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

(3)細菌的結構特點,該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沒有學過有關知識,可用講述法。首先課前要準備好細菌結構的模式圖。如果沒有,教師可參照書上有莢膜的細菌結構示意圖畫一個。對照圖來講述細菌結構特點時,注意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注意強調:細菌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是細菌細胞與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重要區別,所以細菌不屬於植物範圍。另外,有些細菌具有特殊結構如:①有的細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動。②有的細菌在細胞壁外有莢膜、具有保護作用。

關於芽孢,教師應該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細菌總的特徵,不是所有細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該菌種的休眠狀態,稱休眠體。注意説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一個細菌只能生成一個芽孢,在適宜條件下,一個芽孢萌發形成一個菌體。芽孢對惡劣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壁很厚滲透性差,含水量極少。殺滅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壓蒸氣滅菌法。一般情況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師可以補充講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有些芽孢桿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時,產生晶體內含物,稱副芽孢體。蘇雲金桿菌和日本甲蟲桿菌等產生的副芽孢體對某些昆蟲有強烈毒性,因此有些國家用蘇雲金桿菌等細菌作為殺蟲劑又稱生物農藥,既能消滅害蟲又不污染環境。

2.細菌生命活動特點:

(1)在講述細菌的生殖過程中要強調_生殖是單細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點是簡單、快速,屬於無性生殖。在講述生殖過程中,教師可參考教參中的示意圖邊講邊畫。

(2)細菌的營養方式的講述可用談話法。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供學生討論:①植物是怎樣製造有機物獲得營養物質的?②植物製造有機物的條件是什麼?③細菌不含葉綠素,它怎樣獲得營養?經討論後,教師做必要的總結。這樣學生就可以推論出細菌與植物的營養方式有本質的不同。接着引出異養的概念以及腐生細菌與寄生細菌的概念。強調腐生和寄生細菌的區別:腐生是從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組織中獲得有機物;寄生是從活的動植物體內或體表來吸取有機物來生活。

3.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

(1)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本內容教師可運用講述與談話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種生物都有着誕生、生長髮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這是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生物體死亡後是否永遠保留在地球上?為什麼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讓學生回答,誰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細菌的具體作用需要教師來講述。下面教師可畫簡圖讓學生連線填充説明三者之間的關係。

為加深學生了解腐生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作用,可佈置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完成:

用一個廣口瓶裏面放些土,把小昆蟲的屍體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蓋。上面做好標記,過一段時間挖出來觀察,看看有何變化。

(2)在講述細菌與人類的關係之前,先讓學生討論,①細菌對人類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現在何處?而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補充,要強調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數種類。糾正細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認識,培養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分析客觀事物的能力。由於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講完課後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檢測,及時反饋。並請學生回答“動動腦”上的問題。佈置學生看課外讀物的內容。

4.本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細菌的應用價值越來越高,範圍很廣,特別是近些年來在環境保護、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製藥業等等在講課時可以滲透這方面的信息。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篇6

授課課題:《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教材分析

本小節內容講述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定律。教材首先介紹了孟德爾的雜交試驗方法和試驗現象。接着講述孟德爾用“遺傳因子”(後來稱為基因)對試驗現象進行的分析,即闡明瞭分離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本小節在編排上,注意採用從現象到本質的方式,以便使學生能夠逐步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

基因的分離定律是三個遺傳定律中的第一個遺傳定律,是學生學習其他兩個遺傳定律的重要基礎,因此,本小節的教學內容是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孟德爾研究性狀遺傳的材料和方法。

理解:(1) 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正交、反交、自交的概念;

(2)豌豆雜交的過程;

(3) 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及解釋。

應用:能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根據已知條件寫出簡要的遺傳圖解。

能力目標

1、通過從性狀分離的現象到實踐的分析,從遺傳現象上升為對分離定律的認識,訓練學生演繹、歸納的思維能力;

2、通過遺傳習題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分離定律解答遺傳問題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標

1、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認識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通過孟德爾八年實驗研究事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教育。

重點及落實方案

重點

1、豌豆的雜交過程。 2、孟得爾採用豌豆作試驗材料的特點;

3、遺傳圖解的簡要書寫。

落實方案

1、採用舉例、討論、多媒體等進行教學;

2、聯繫所學知識,演繹歸納本節知識,從而掌握重點內容;

3、根據課本表6—2的已知條件,當堂練習遺傳圖解的寫法,並訂正。

難點及突破策略

難點

1、各種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2、豌豆植株與種子的關係;

3、遺傳學的各種表示符號。

突破策略

1、通過對國中知識的複習,進行知識的遷移;

2、通過正反例證來明確相對性狀的概念; 3、穿插小故事增強記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任務分析

本節課概念多,符號多,學生不易掌握,所以從小故事導入新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國中學的知識遷移到本節課的新內容上。教材前部分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探究,本節是在生物個體上進行探究,跨度大,要做好過渡。

學法指導

首先,指導學生預習教材,並結合實際引起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學習興趣;

其次,指導學生在教材中找疑點、難點,並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問、勤思考,做好筆記;

再次,指導學生進行圖文轉換的思維訓練。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1、複習上節課的經典實驗,從時間的順序上理解孟德爾的傑出貢獻;

2、通過對孟德爾生平的介紹,體會他用豌豆的成功之處,並瞭解他的研究方法。

[教學目標達成]1、出示幾個經典實驗的時間順序,點出孟德爾的偉大之處:在不瞭解遺傳物質是什麼的時候,就研究總結出了遺傳的規律。

2、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1)、投影顯示孟德爾相片,讓學生閲讀教材並思考:

①孟德爾簡歷説明了什麼? ②為什麼孟德爾採用豌豆會獲得成功?

③孟德爾研究遺傳規律的方法是什麼? ④什麼是相對性狀?

⑤孟德爾研究相對性狀遺傳的特別之處是什麼?(把問題提出來,不用一次全部解答,分散貫穿在全課之中,讓學生思考,自己構建知識體系。)

(2)、學生在隨着教學的開展,學習有關內容後,可以分別做出解答:

①孟德爾:奧國人。21歲起做修道士。29歲起進修自然科學和數學,3年後修畢。43歲時在自然科學研究學會上宣讀了自己研究豌豆雜交的論文《植物雜交試驗》。62歲時帶着對遺傳學無限的眷戀,迴歸了無機自然界。雖然在他生前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但他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科學、思想和精神財富。他的刻苦研究精神將是永存的。

②豌豆特點:a.嚴格的閉花自花傳粉植物。b.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差別顯著。

③孟德爾研究遺傳規律的方法:雜交法。

④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⑤孟德爾研究相對性狀遺傳的特別之處:分別對每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

3、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①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可展示p代無論是正交還是反交,所獲f1代的種子,播種後均為高莖;f1自交,所獲f2代的種子,播種後出現性狀分離,分離比接近3∶1)。

②講解p、f、♀、×、♂各字母及符號的遺傳學含義。

③介紹正交、反交、自交的概念,突出講解“雜交”的過程。

④請學生按小組討論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特點,並推舉代表陳述本組討論結果。

⑤教師總結學生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觀察、討論後所形成的意見,結論如下:

子一代只表現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並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分離比接近3:1。

通過對課件的再一次展示,分清以下概念:

顯性性狀:雜種子一代中顯現出來的性狀。

隱性性狀:雜種子一代中未顯現出來的性狀。

性狀分離:雜種後代中,同時顯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⑥投影顯示孟德爾7個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結果統計表,分別對錶中的(除了莖的高度)六對相對性狀用遺傳圖譜寫出來。並請學生計算顯隱性之比,對計算的情況進行總結。可進一步明確:子一代表現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分離比接近3∶1,具有普遍性,是否具有一般規律性?(設想:如果豌豆的另一對相對形狀的f2也出現3:1,是否可以判斷親本的顯隱性呢?)

課堂練習:(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進行。)

1、性狀、相對性狀的正反例證的舉例、判斷;

2、寫遺傳圖解,能在圖中説明各符號的代表意義,並指出在這一遺傳圖中,研究的性狀是什麼,其中顯、隱性狀怎樣分。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豌豆的特點,孟德爾的雜交實驗法、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及性狀分離等;並發現了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的特點。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的特點,是否具有一般規律性呢?下節課我們繼續討論。附:板書設計:

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①孟德爾 ②豌豆特點 ③雜交法 ④相對性狀 ⑤孟德爾雜交法特別之處

2.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