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案教學工作反思總結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7W

  圖案教學工作反思總結三篇

講解外國友人麥克來中國旅遊迷路,根據旅遊團圖案成功找到了導遊,圖案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和一定內涵的象徵符號,在生活中起着至關重要的地位,今天讓我們一起做一次設計師,一起來設計獨具特色的圖案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圖案教學工作反思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圖案教學工作反思總結三篇

圖案教學工作反思總結一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圖案設計的基本概念、分類,以及圖形、文字、符號等圖案設計的表現形式,並掌設計圖案的方法。

2.在欣賞、分析、討論中熟知圖案的象徵意義,認識生活中的圖案及表現形式。

3.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的過程中,養成熱愛藝術,加深對藝術的認知,加強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對世界多元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圖形、文字、符號等圖案設計的表現形式,掌握設計圖案的方法。

難點:設計創新型圖案,並熟知圖案與圖案的區別。

三、教學用具

多種圖案作品圖片、多媒體演示設備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新課

教師以故事導入課堂,講解外國友人麥克來中國旅遊迷路,根據旅遊團圖案成功找到了導遊,圖案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和一定內涵的象徵符號,在生活中起着至關重要的地位,今天讓我們一起做一次設計師,一起來設計獨具特色的圖案吧!

順勢引出課題——《圖案設計》。

活動二:直觀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圖案呢?它們是如何傳遞信息的?為什麼這些圖案我們都可以一眼識別出來?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

見過不同的服裝品牌、鞋子品牌的圖案,不同餐飲店的圖案,比如大家熟悉的“√”耐克,“M”麥當勞。這些圖案之所以可以一眼識別出來,是因為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非常簡潔、易認、一目瞭然。

活動三:具體分析

1.教師播放多幅現代生活圖案,引導學生觀看,提出問題:這是一組非常複雜的圖案圖片,誰能將它們進行歸納?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

現代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圖案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國家、城市、企業、商品、團體、活動、機構等類型的圖案,一是交通、安全、場館、產品使用、質量、操作等類型的公共圖案。

2.教師展示香港迴歸專用圖案、中國文聯、世界自然基金會、NBA圖案、2022年冬奧會圖案圖案,引導學生思考並提問:這些圖案都是由什麼元素組成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文字、圖形、誇張變形的圖案組成的,同時也是圖案的表現形式,比如2022年冬奧會圖案,運動的人物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個數字組成漢字“冬”。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NBA圖案圖案,提出問題:NBA是我們熟知的符號圖案,圖案表現了什麼內容?NBA的圖案是通過什麼把籃球運動員突出出來的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圖案主體是一名籃球隊員,他正在側身控球,人物是白色,背景是運用紅、藍襯托出了人物,也是圖案的表現形式之一色彩。

4.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每一個圖案都有它所要傳達的信息,比如北京奧申委會徽,同學們想一下設計者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想要表達什麼情感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北京奧申委會徽,運用奧運五環色組成五角星,相互環扣,同時它又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結”的象徵,象徵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五星,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以表現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髓,整體形象行雲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以此表達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

5.教師簡單示範設計步驟,並歸納為選題、初稿、定稿、着色四大步驟。

活動四:拓展階段

1.課堂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合作,根據圖案設計的表現形式,設計一個以“團結”為主題的圖案。

2.展示講評

交流想法,師生共同評述賞析作品的優缺點,總結出存在的共性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評價方式以學生自評與教師總結評價為主,評價標準以以下為準:

①是否運用圖案的表現形式;

②是否符合圖案特徵。

圖案教學工作反思總結二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

讓學生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的欣賞美術作品,能夠分析美術作品中色彩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繫,實行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有個性的表現能力,並把所學色彩知識大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教法選擇:

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並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描繪不同季節的文學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課本等。

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分兩課時,每課時45分鐘。第一課時:啟發、引導與體驗相結合,通過跨學科的探究性學習、欣賞,側重對色彩的心理效應的介紹。使學生認識色彩、瞭解色彩與表現自我的關係。第二課時:活動課,運用不同的色彩、富有個性的筆觸來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學設計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一、組織教學

投影儀分別打出冷暖色調佈置的房間圖片,同時播放冬天颳風、下雨的聲音。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天氣裏,外面颳着風,下着雨。你出外歸來,先後走進這兩間房,分別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讓學生回答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互動。

提問:兩間房間為什麼給人的感覺會不同?學生回答,老師暫不總結。

老師:這個問題,正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學習的課題。讓我們共同來探討。製造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二、導入新課

展示課題:《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應》

.展示兩組色彩卡片,與學生共同分析。

a紅、橙、黃

b藍、綠、紫

提問:這些顏色分別會讓我們聯想起什麼?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

2.展示課本11頁風景圖片。

提問:同一風景,畫面色調不同,給人感覺相同嗎?0分鐘)師生共同小結:“不同的色彩給人的感覺不同。”色彩的這一特性常被運用到藝術作品中,用它來營造氣氛和傳達情感。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回答、分析使學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強烈的感情性。六個基本色相的心理效應是色彩感情性表現的重要基礎。

舉例:欣賞課本12頁農民畫《猴子吹號》。

提問:這幅畫在色彩運用上有什麼特點?

小結:在我國傳統觀念中,紅色往往與吉祥、好運、喜慶相連。紅色便成為一種節日、慶祝活動中的常用色。這幅畫以紅、黃色為主配以紅、黃色的對比色藍、綠色,畫面色彩飽和強烈,營造出了一種“普天同慶”的喜慶氣氛。

通過欣賞富有民族特色的農民畫《猴子吹號》,讓學生了解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民間藝術的根基深厚,源遠流長。並瞭解我國民間繪畫的用色特點。

3.運用電腦,改變《猴子吹號》這幅畫的色調以藍、綠色為主。

提問:色調改變了,畫面的氣氛有沒有變化?

利用電腦的優勢,加強直觀感受。通過比較,讓學生感受色彩在繪畫中表現情感的重要性。

4。展示課本11頁色彩搭配的圖片。

提問:同一種顏色在不同色彩的襯托下,給人感覺相同嗎?通過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識。如:服裝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讓色彩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深切認識到掌握色彩知識的重要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5.展示課本11頁不同形狀、筆觸的色塊圖片。

提問:同一種顏色,呈現出不同的形狀、筆觸時給人感覺相同嗎?

通過回答,讓學生了解色彩能夠表達情感,而且當它依附的線條、形狀不同時,能夠加強或減弱色彩給人的感受。

6.欣賞

欣賞凡?高的《向日葵》

提問:凡?高的畫,用筆、用色都很有特點。他為什麼要這樣用呢?

講解:色彩作為繪畫表現的手段對人的視覺情感會產生刺激作用。這是由於人在大自然的生活體驗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應。《向日葵》用響亮的黃色和奔放有力的筆觸,把向日葵絢麗的色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從畫中,我們會強烈感受到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欣賞康定斯基的《即興二十六號》

提問:你看得懂這幅畫嗎?

講解:康定斯基的畫徹底拋棄了描寫性的和讓人產生聯想的繪畫語言,而借用類似音樂的形式,來表達自己某時某刻對周圍世界的感受。用線條、色彩以及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畫面,開創了沒有具體物象的抽象畫。

總結:通過比較、欣賞,我們知道了色彩和筆觸是繪畫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

簡介荷蘭畫家凡?高的生平及後印象派的特點。簡介俄國畫家康定斯基的繪畫風格。

通過欣賞他們的畫,使學生了解西方美術史中的重要畫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風格和特點。學會多角度的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從中瞭解和感受經典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

7.課堂活動

播放兩首不同風格樂曲的片段。

第一首:《豐收鑼鼓》

第二首:《二泉映月》

引導學生體會這兩首樂曲的主題、意境和節奏。

提問:如用色彩、筆觸在紙上來表現這兩首樂曲的意境、情緒、節奏,你會如何表現?

佈置下節課的活動內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現,讓學生準備。

最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下課。

美術與音樂、美術與文學的整合。《新課標》指出:“自然和社會有着一些共通的規律和法則,通過跨學科的聯想教學,可以加深對它們的理解,並有助於形成對普遍規律的認識和實踐能力。”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在課堂中的巧妙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多方面去體驗並表達。這樣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課後總結及改進計劃:

通過兩課時的學習、欣賞、練習,學生大都能體會到不同的色彩筆、觸能表達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處是在學習、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腦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東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綠,夏就是一片紅,秋就是一片黃等。缺乏創造性。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駕馭色彩的能力不強,因此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畫面色彩、筆觸都比較單調,缺少變化。針對以上情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將進一步鼓勵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多欣賞一些中外繪畫名作,從中汲取營養,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圖案教學工作反思總結三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是第六課《花的變化》一課的延續和發展。教材首先對“裝飾圖案”的歷史和分類進行了簡略的回顧和介紹,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裝飾圖案”源遠流長的歷史。其次,學習“裝飾圖案”的形式美法則,使學生了解“裝飾圖案”是一種程式化的藝術,具有很強的形式審美特性,這些特性諸如:對稱、均衡、對比、律動等等;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圖案的審美創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則,通過一定的創意、設計、製作形成的創造性活動。最後,通過欣賞、討論、體驗、創作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圖案的創意與設計美,並以此在圖案的表現中展現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裝飾圖案的歷史和分類,學習裝飾圖案的形式美法則。

2、技能目標:運用圖案設計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則,創意設計裝飾圖案。

3、情感目標:體驗裝飾圖案獨特的藝術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達。 教學重難點

重點:裝飾圖案的分類及形式美法則的運用。

難點:如何有效的運用圖案的形式美法則,進行創意設計。 教學準備

筆、紙張、畫筆顏料,多媒體課件等。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從身邊的事物入手,説一説在你的身邊有哪些你認為很漂亮的裝飾圖案。

生互相交流討論。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裝飾圖案的世界,瞭解圖案之美。課件出示課題——《圖案之美》。

2、學生自學課本30——31頁。

3、教師提問:什麼是圖案?(課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階段

1、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些美麗的圖案。在欣賞時我們要認真觀察 ①,圖案的內容有哪些?

②、這麼多的圖案,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幾類?(欣賞課件各種圖案)

2、小組討論:(課件出示問題)

①、圖案的內容有哪些?(學生髮言,教師總結(多媒體課件) ②、圖案可以分為幾類?(學生髮言,教師總結(多媒體課件)

3、提出問題:一幅好的圖案能讓被裝飾品變得更美,讓人賞心悦目,反之則會適得其反。那麼我們怎樣才能設計一幅好的圖案呢?設計圖案必須依照某種基本的形式,並按照美的法則來構成形式的美感,如:對稱、平衡、對比與律動。對稱、平衡、對比、律動等都是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它們是構成圖案審美的重要基礎,也是構成圖案形式的基本方法。

(1)對稱(課件展示)

對稱是圖案的基本形式之一。對稱,是圖案形態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的平衡關係,這種關係如同照鏡子或水面的倒影。它的特點是具有統一感,適合於產生靜止的傳統效果,有很好的安定感。不足之處,容易產生拘謹,呆板的感覺。

(2)均衡(課件展示)

平衡,不是從物理學的角度説,而是從視覺的角度説,是圖案形態左右或上下之間一種視覺上的平衡關係,它既可以使畫面豐富,又可以破除對稱的單調,而較為活潑。平衡的形式以不失重心為原則,他的特點是穩定中求變化。由平衡形式構成的圖案容易產生活潑,生動的感覺。

(3)對比 (課件展示)

對比:是指在質或量方面的區別或有差異的各種形式要素的相對比較。在圖案設計中,如構圖的虛與實,聚與散,形體的大與小,方與圓,高與低,寬與窄;色彩的明與暗,冷與暖,鮮與灰等對比因素在圖案中的應用,都可以產生生動,活潑,豐富的效果,給人以強烈,鮮豔,多樣的感覺。

(4)節奏與律動

節奏是指有規律的重複,包括完全重複和漸變重複,它使圖案產生秩序美感。 律動是指有規律的運動,如有規律的重複、漸變重複能使圖案呈現出律動的感覺。在圖案中表達節奏與韻律的方法,可以通過圖形的大與小,強與弱,虛與實,疏與密,明與暗,或方向,位置等方面的有規律的組合,以構成富於節奏與韻律的圖案。

三、欣賞學生作品,分析作品的形式美,在圖案的表現中展現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情趣。

四、實踐操作

1、欣賞了這麼多漂亮的圖案,也知道了設計圖案需要遵循的形式美法則,同學們現在是不是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想設計一幅美麗的圖案呢?你們看,老師有一塊手帕,可惜手帕上什麼也沒有,你們能不能為老師設計一款好看的手帕送給老師呢?下面,就請同學們當一名設計師,為老師設計一款精緻的手帕吧。

2、學生構思設計。 四,作品展示

將學生設計作品送給老師,老師將作品張貼在黑板上,同學們互相欣賞。

課後拓展:

圖案在不同領域中應用,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大到我們生存的空間,圖案已經無處不在,圖案用它獨特的美裝點着我們的生活,有了圖案的陪伴,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豐富。希望同學們學以致用,設計更多的裝飾圖案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節“設計、應用”課,教學目標是以我國裝飾圖案為基礎,讓學生了解它的歷史和分類,並學習它的形式美是多種多樣的。通過這節課學生懂得了對生活環境的觀察、感悟和反思,從而更全面、更深刻地領略了生活中的藝術美;這樣學生能從多元文化和生活美術的視角感悟藝術與生活的息息相通。探究階段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有的學生對一些民風民俗瞭解的比較多,談論起來非常新穎吸引人,創作過程中,不少學生都照葫蘆畫瓢,能夠創新的較少,反思原因,主要是現在學生很少見到這些鄉土氣息的圖案,再者平時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緻,

通過這課的學習,鼓勵學生應多關注一下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因為她會帶給我們很深厚的文化薰陶。 本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自己的思考還很多,本課在這些方面還顯得略有不足。新課程的理念非常注重教學活動中的“學”的過程,在本教案例中,學生既要了解裝飾圖案的相關知識,又要體驗裝飾圖案獨特的藝術美感,進而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的品質,還要運用圖案設計的方法去創意設計裝飾圖案。這麼多的內容顯然不是靠一節課就能全部達到的,應該是美術教學活動長期的、共同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