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的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8K

一份實用的教案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果,教案內容的實際性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擾,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二泉映月的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二泉映月的教案5篇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1

設計理念: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各種能力。

設計思路:

以朗讀為主線,抓住主要問題,理解課文,瞭解欣賞樂曲。

教學目標:

1.能通過朗讀、查閲交流資料瞭解阿炳坎坷的一生,並通過朗讀理解4、5兩個重點段。從而能理解欣賞音樂《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兩個重點段。

教學重點:

美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瞭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理解欣賞音樂《二泉映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了故事的內容,同學們提出了許多自己不懂的問題,讓我瞭解到同學們個個都是善於思考的孩子。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通過各種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還要能夠通過朗讀表達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找精彩片斷練讀

1.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練習朗讀,要求正確、流暢,如果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就更好了。(板書:讀)

2.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3.生個別朗讀。

三、理解重點片段(1)並指導美讀

1.出示“他想起了師父説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2.這兩句是同學們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有同學問:阿炳為什麼小時侯聽不到聲音,長大了就能聽到了呢?還有的同學問:阿炳為什麼能從泉水中聽到這麼多聲音呢?其實,解決這些問題並不難,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就可以了。課文中就有關於阿炳身世的介紹,看誰讀書最仔細,把它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3.一生有感情地朗讀。

4.課文中的介紹是非常簡單的,僅憑這樣的幾句話我們還不能深刻地理解阿炳的內心世界。還有哪位同學課外知識豐富,來談一談你所瞭解的阿炳,好嗎?

5.(學生紛紛談阿炳的故事。教師適時引導學生了解查閲資料的途徑:可以上網、去圖書館、諮詢專業人士等。)

6.師小結,指導朗讀:

阿炳,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在中國音樂家的故事裏找不到他的名字,因為他只是一個民間藝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觀之中。父親和道觀中的樂器班子給了小阿炳最初的音樂薰陶,他就是在那時學會了二胡、琵琶、笛子等樂器的。後來,他又流落街頭,賣藝為生。不幸的是,21歲時,阿炳因病雙目失明。從此,阿炳墜入了黑暗的深淵,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線上痛苦地掙扎着。正因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經歷了太多的痛苦、悲傷,所以,當他在這個萬家團圓的中秋之夜,孤獨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從泉水中聽到——(引讀)深沉的,傷心的,激憤的,倔強的……(板書:歎息、哭泣、傾訴、吶喊)

6.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朗讀這兩句,這次朗讀要求同學們能做到美讀。(板書:美)所謂美讀,就是在文章的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

7.生練讀,師巡視。

8.生個別、集體美讀這一部分。必要時教師範讀。

四、理解重點片段(2)並指導美讀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

2.對於這句話,也有不少同學問:阿炳積澱已久的情懷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書上,請你仔細讀讀,劃下來。

3.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片段。

4.這些情感積澱在阿炳心中,久久無法宣泄,他要用琴聲傾訴自己對命運的抗爭,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5.放音樂,師隨着音樂的旋律朗讀有關片段(注意朗讀與音樂的結合要恰當)。

6.這舒緩、恬靜而又起伏激盪的琴聲傾訴出阿炳積澱已久的情懷,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阿炳的情懷嗎?

7.指導朗讀。

五、熟讀成誦

1.同學們讀得真投入,已經做到了美讀,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斷已熟讀成誦了吧。請你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背下來。

2.指導背誦。

六、總結、佈置作業

今天這節課,我們解決了我們自己提出的問題,做到了美讀,有些片段還會背了。下課後請同學們把4、5小節全部背誦下來。

同學們,我國像華彥鈞這樣的民間藝人還有很多,像《二泉映月》這樣不朽的民間音樂也有無數,這些都是我們民族藝術的精華。你還了解我國哪些傳統的民族樂器、民族樂曲?課餘時間收集,下節課我們不妨開個音樂欣賞會。同學們,語文和音樂是相通的,希望同學們課餘時間多讀美文,多賞美樂,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附: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

歎息

美讀 哭泣

傾訴

吶喊

資料提供者: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

4、通過朗讀和背誦課文的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4-6自然段是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經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這一部分的第五自然段深切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學習作者描繪琴聲的方法,是教學本課的難點。

教學時間:

2課時

預習要求:

1、收集阿炳生平資料,對阿炳生世有必要的瞭解。聽聽《二泉映月》這首曲子。

2、讀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在生字上註上拼音。

3、不理解的詞通過查字典並能聯繫上下文解決。

4、有疑問的地方作上記號。

5、初步理解下列詞語:

縈繞 倔強 飽經風霜 升騰 跌宕 坎坷 積澱 委婉 連綿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出示《阿炳生世錄》材料,句子比較練習,教師讀後感言。

2、錄音帶1盤,《二泉映月》二胡獨奏。

3、課文中前後照應部分內容打印。

4、在黑板上板書四組詞語。

第一課時

一、播放《二泉映月》,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三、讀詞解詞,賞二泉美景。

四、讀第一次聽泉,初步感受阿炳的人生經歷。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學習3-5自然段,感受阿炳生活經歷,感悟阿炳的心聲。

1、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十多年過去了,阿炳的處境又如何呢?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師強調重點詞語:

師父離世雙目失明賣藝度日生活窮困疾病折磨

(2)齊讀詞語。師:十多年後阿炳的處境是這樣的。

(師在第二組詞語卡片頂端板書:處境)

a、請同學們自由讀這組詞:這樣的處境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呢?

b、齊讀詞語。

2、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他的處境是苦難的,是坎坷的,是飽經風霜的,在這樣的處境下,他又一次來到了二泉。請自己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師:同學們,其實第二次聽泉和第二、三自然段是前後照應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照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學生默讀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畫。)

(2)對比朗讀,體會兩次聽泉的聯繫,學習前後照應的寫法

(3)走進阿炳第二次聽泉的心境。

(小黑板出示阿炳生平資料)

師:讀完了這段資料,再讀這些詞語,你能讀出文字背後的內容嗎?

學生交流感受。

3、學習第五自然段,感悟樂曲的意境。

(1)播放《二泉映月》,師範讀第5自然段。提示:聽着,聽着……

(2)這樣的.一首樂曲,你想用什麼詞語來形容?

(痛苦、動聽、悲傷、委婉連綿、舒緩……)

(3)作者用什麼方法把琴聲用文字描繪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把描寫琴聲旋律的詞語畫出來。(生邊讀邊畫)

(4)師: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描繪二泉映月琴聲的旋律?

(5)指學生回答,師相機出示第四組詞語。

(6)學習描寫琴聲的三句話。

(7)學習描寫阿炳心聲的句子。

比較下列兩個句子,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小黑板出示練習)

他愛音樂,他愛家鄉,他愛清泉,他愛月光……

他愛那支撐着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名讀第二句話,重點指導苦難一生的讀法。

(8)回讀第5自然段,感受琴聲要表達的意境。

師:我請一個同學讀描寫琴聲的三句話,其他同學讀阿炳的心聲,我們全班一起合作讀這段話。

邊讀邊想,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表達了阿炳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這樣的琴聲和這樣的二泉映月的環境和諧嗎?這樣美的環境應該拉出什麼樣曲子來?

(優美的、輕快的、輕柔的)

師:二泉映月這個優雅的、充滿詩意的名字,和這個旋律並沒有關係。老師告訴你們,這首曲子開始並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拉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為“自來腔”,他的鄰居都叫他《依心曲》,後來,曹安和等人錄音時聯想到無錫著名景點“二泉”而命名為《二泉映月》。

三、體驗一種精神,感悟一種人生態度。

師:同學們,一首不朽的樂曲誕生了,在全世界受到了很高的評價。世界著名紮紮實實有小澤征爾説:“《二泉映月》要跪下來聽!”1985年,《二泉映月》在美國被灌為唱片,成為全美最流行的音樂作品。

師:同學們,一個飽經風霜的人,一個歷經坎坷的人,創作出享譽世界的音樂作品,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他是成功的。他是靠什麼創作出這樣偉大的作品?1950年,這位飽經風霜的民間音樂家,這位生活的強者,離開了人世,但他的《二泉映月》感動了無數人,也感動了老師,我把我讀《二泉映月》的感受送給大家。(生齊讀):人生的苦難才釀出了人間最美麗的音樂。

四、讀中學寫。

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仿照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阿炳生平介紹材料

阿炳,(1893-1950)本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阿炳4歲失去母親,阿炳的師父其實是阿炳的父親,因為貧窮,當了一名道士,是道觀裏的一個琴師,因為父親是道士,小阿炳也只能和別人一樣叫師父。小阿炳就從小跟隨師父學音樂,能演奏多種民間樂器。十幾歲成了一名出色的琴師,但不久,師父去世,三十四歲時,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在黑暗的舊社會,他以賣唱和演奏樂器為生,生活極為艱苦,但他從不向黑暗勢力低頭,面對欺凌和淫威,他從不卑躬屈節,總是與之抗爭,他的作品《聽鬆》《漢奸的下場》等曲目,表達了他對日寇和漢奸的極大義憤。

對比朗讀材料

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師父説過的話(“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流水聲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想到自己坎坷的經歷(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雙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鏡,操着胡琴,賣藝度日。)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句子比較練習

比較下列兩個句子,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

1、他愛音樂,他愛家,他愛清泉,他愛月光……

2、他愛那支撐着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3

課時目標:

1、指導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2、進行説話聯繫,描繪月夜的優美景色。

3、品讀美文,激活思維。

教學重點:

指導背誦、説話練習。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指導背誦第4、5自然段。

1、激發興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麗的二泉邊傾聽泉聲,心潮起伏,用琴聲傾訴了滿腔的情懷。讀了第4、5自然段,我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內心世界。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出來。

2、指導背誦第4自然段。

按先環境描寫,再任務內心活動描寫(他想起了......想到了......聽到了......)的順序背誦。

自由背,齊背。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3、指導背誦第5自然段

順序:阿炳演奏的動作表現--琴聲變化--想象琴聲的內涵。

引背,自由背。

二、朗讀課文,品讀美文。

1、欣賞讀。

2、再次欣賞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樂曲傳達的豐富內涵。

3、:課文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

4、過渡:作者由阿炳一生的經歷和樂曲旋律的變化,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為我們勾畫了一幅人、景、曲相互輝映的動人畫面。但不同的人聽了曲子後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你們想不想了解一下其他人聽後的感受呢?那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5、品讀美文。

老師選了很多美文,你先瀏覽一下,然後勾畫出最能引起你共鳴的幾句話,摘錄到筆記本上,再讀一讀。

交流一下,哪幾句最能引起你的共鳴。

三、説話練習。

1、激發興趣。

現在你就是哪個中秋之夜攙扶阿炳到二泉的少年,請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一段話説出來。

2、組內練習説。

3、指名説,評議。

三、作業設計

認真觀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樣全身心去體驗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寫一段話。下面的詞語可供選用,圈畫自己用的好詞句。

月光似水靜影沉璧賞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

四、板書設計:

讚歎懷念思索

二泉映月傾吐情懷錶達抒發

愛......

五、我的教學反思: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4

作者:馬建明轉貼自:溧陽市竹簀中心國小點擊數:204

讓音樂在學生的心底流淌

——《二泉映月》教案診斷與評析

馬建明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的課文,生動地記敍了阿柄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酷愛音樂、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課文內容真摯感人,語言生動優美,意境高雅深遠。本課的教學目標重要有:一是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二是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詞句的意思,學會欣賞、感悟課文的精彩語段;三是引導學生體會阿柄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與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問題教案】

一、欣賞音樂,激思導學

1.同學們,喜歡欣賞音樂嗎?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首樂曲。(播放樂曲《二泉映月》)能説説你的感受嗎?

2.知道這首樂曲叫什麼名字嗎?(板書課題:二泉映月)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課題就叫“二泉映月”。

3.讀讀課題,你想了解關於“二泉映月”的哪些問題?(如:這首樂曲是誰譜寫的?是在什麼情況下譜寫的?這首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黑板上寫出三個“?”。)

二、圍繞問題,探究品讀

(一)第一個問題:這首樂曲是誰譜寫的?

1.通過課前預習,誰能説説這首樂曲是誰譜寫的?

2.老師要求大家課前收集有關阿炳的資料,現在請同學們彙報一下。

(二)第二個問題:這首樂曲是阿炳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作的?

1.輕聲朗讀1~4自然段,要讀正確、讀通順。

2.分節指讀課文,教師隨機糾正點撥。

3.阿炳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二泉映月》的?哪一節回答了這個問題?

4.指名説,教師相機板書:時間——中秋夜,地點——二泉,環境——月光、流水,心境——想到……聽到……

5.指名練説,把板書中的關鍵詞語都用上,完整地説説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情境。

6.再讀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體會,你覺得哪些詞語、句子比較難理解?

(1)什麼叫“靜影沉璧”?(出示詞語,結合插圖體會)

(2)“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這一句怎麼理解?

①出示“漸漸地,漸漸地,……倔強的吶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結合阿炳的生世,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③小組討論。

④請小組的代表發言,老師相機點撥體會“坎坷”、“飽經風霜”等詞語。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三)第三個問題:這首曲子表達了阿柄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們,在一箇中秋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縱有千言萬語又能對誰説呢?此時此刻,他要借用琴聲來傾吐自己積澱已久的情懷。

2.當時的阿炳是怎麼做的呢?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話,把我們帶入當時的情景。

(1)學生自讀自練。

(2)學生互讀互評。

3.緊接着,課文用優美的文字描繪了音樂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這也是我們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同學們,這段話在文字上寫得很有特色,請大家朗讀比較,看誰能體會到這段文字在表達上的特色。

(2)學生自讀自悟。

(3)指名談感受。

①三次寫到旋律,每次寫到旋律後又寫出其中藴含的思想感情。(教師劃出描寫旋律的句子)

②語句表達比較整齊。

③指名讀好這段話,讓大家完整地體會這段文字在表達上的特色。

4.引導質疑。

同學們,剛才讀的這段文字就是音樂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在這段話中,你還有哪些不太理解的地方嗎?

(1)學生質疑。老師圈出重點詞語,“委婉連綿”、“升騰跌宕”,“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想用什麼方法來加深體會?

(2)播放配音朗讀的磁帶,在配音朗讀中體會“委婉連綿”“升騰跌宕”等詞語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5.開展朗讀比賽。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朗讀欣賞,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呢?下面開展一次朗讀比賽,全班分四個組,每組推薦一名朗讀高手,看哪一組能奪冠軍。

(2)各組推薦一名同學到講台上。

(3)除了四位選手外,其它的同學都是評委,都有權發表你的觀點。

(4)四位選手依次朗讀,並依次評價,最後評選出冠軍,對其餘三位也給予鼓勵。最後再讓冠軍者談談獲勝的經驗。

6.同學們,從這段文字中我們體會到了樂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這樣,本課的主要問題也解決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依次擦去三個“?”)這段文字寫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來?

(1)練習背誦。

(2)指名試背。

三、因課設練,遷移寫話

同學們,我們剛上第一節課時,老師讓大家欣賞了《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並且憑直覺談了自己的感受。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再來欣賞這首樂曲,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感想,此時你想對阿炳説些什麼?請把想説的話寫下來

?診斷意見】

應該説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教案,特別是這兩個方面值得借鑑:一是把握教材,落實目標。該教案從三個問題入手,引領學生品讀課文,體會阿柄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與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在這個過程中,又把具體的教學目標融入各個環節。如落實“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熟讀成誦”這個目標中,在讀的設計上體現了出層次感:首先,在教師的激發下讓學生反覆練讀,讀正確,讀流利;接着,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體會語言內含的意藴與表達的特點,從而深入地感悟語言、讀出情感;最後,通過競賽等手段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再如落實“引導學生體會阿柄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與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這個目標時,設計的主要策略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相互交流、深入體會,並結合音樂與畫面的渲染來促進學生的感悟。二是思路清晰,重點突出。第一個環節是“欣賞音樂,激思導學”,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上課伊始,便“先聲奪人”——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創設一個基於課文的情境,讓學生儘快地走進課文。然後,讓學生説説關於這首樂曲還想了解些什麼,從而形成一種閲讀期待。第二個環節是“圍繞問題,探究品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着重抓住“這首樂曲是誰譜寫的”、“這首樂曲是阿炳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作的”、“這首樂曲表達了阿柄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三個問題進行探究品讀,重點圍繞第三個問題展開。第三個環節是“因課設練,遷移寫話”。

縱觀整個教案,我們不難發現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教材挖掘不深,教學浮光掠影。《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的特點是語言與音樂交融、情感與情境輝映,展開一幅回憶與苦痛、追求與執着、嚮往與憧憬的人生畫卷。但是本教案沒有很好挖掘這些內在的東西,只是停留在表層,讀懂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了。體會阿柄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與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時也只是讀讀課文,圍繞關鍵詞語討論一下,以集體討論代替了個體感悟,沒有真正地走進阿柄的內心世界。所有的教學活動顯得浮光掠影、蜻蜓點水、不痛不癢,不能給學生以強烈的心靈震撼。二是教學環節瑣碎,不能推進昇華。多少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直存在着“問得碎”、“讀得碎”、“練得碎”的毛病,本教案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有些教學環節還顯得瑣碎。比如關於教學話題的選擇,本教案是以三個問題為抓手,逐個解決,特別是第二、三兩個問題,這樣一來勢必把課文分裂開來一段一段地去讀,在解決問題時又是以詞語為突破口,勢必又把語句進行肢解,整個教學環節不能渾然一體。我想:本課教學無論是情感還是語言,無論是節奏還是韻律都應該同《二泉映月》的旋律一樣,委婉曲折、升騰跌宕、步步高昇,將課堂教學推向一個又一個情感的高潮,在這方面本教案也顯得不足。三是學習方式注重形式,缺乏具體指導。本教案在學習方式方面考慮得比較全面,學生的自主閲讀、合作討論、問題探究、蒐集資料等各個層面都有體現,但是在具體指導上還顯得不夠紮實有效。如讓學生互讀互評,學生怎麼聽、怎麼讀、怎麼評從教案中很難看出。再如讓學生小組討論,怎麼確定小組討論的話題,怎麼組織小組成員有效地參與討論,怎麼吸納別人的觀點等都要給學生一定的指導。所有這些環節也只是走走過場,只要能“聽取蛙聲一片”就可以了。

?改後教案】

一、師生談話,走進音樂

1.打開《二泉映月》教學主題網站的主頁,欣賞二胡曲《二泉映月》。

2.欣賞了這優美的音樂,能談談你的感受嗎?(教師相機評價:你已經學會欣賞音樂了!你帶着自己的情感去欣賞音樂,能品出音樂的內涵,真了不起!)

3.瞭解這首樂曲嗎?(教師相機板書:二泉映月 阿炳 華彥鈞)

4.打開“阿炳簡介”的內容,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瞭解這些內容,你想説點什麼嗎?

5.關於“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你還想了解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感受音樂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談起讀書,我最崇拜我們的古人了。今天,我們學習古人讀書的方法:“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雖然要求高了點,有信心把課文讀好嗎?

2.學生自由練讀課文,教師個別指導。

3.想讀給別人聽嗎?和身邊的夥伴來一次合作學習,你讀一段給我聽,我讀一段給你聽。我們要學會“讚賞”,讀得好的地方,你就給他一個大拇指;還要學會“幫助”,讀得不理想的地方,等他讀完後再給他提個建議。

4.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嗎?學生分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結合具體情況相機對學生進行學習態度方面的引導與鼓勵。)

(1)1~4自然段讓學生自己爭取讀書的機會。(機遇是自己把握的,抓住機遇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

(2)第5自然段推薦一個讀書最好的同學來讀。(讀得比老師還要好!果然名不虛傳!)

(3)第6自然段推薦一個平時不太敢在大家面前讀書的同學來讀。(其實你讀得非常棒!我們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5.課文讀了幾遍,我想同學們的心裏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談談嗎?

三、品讀課文,賞析音樂

1.是啊,《二泉映月》這首樂曲在我們的心中流淌,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着。那麼,這首樂曲表現了什麼樣的內容,表達了阿炳怎樣的內心世界呢?讓我們再細細地品讀課文。

2.提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用“ ”畫出描寫《二泉映月》樂曲的句子;用“ ”畫出樂曲表達阿炳內心世界的句子。

3.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個別指導。

4.學生彙報學習情況。

5.交流“起初,琴聲……人生道路。”這一句羣。

(1)讀讀這一句,讀得還不夠味,説明我們還沒有完全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那麼,這段樂曲表達了阿炳怎樣的內心世界呢?(學生讀有關句子)

(2)品讀“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這一小句。

a.找一找課文中描寫二泉的句子讀一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b.打開“二泉景色”網頁,讓學生欣賞二泉的圖片和文人墨客讚美二泉的有關詩句。阿炳從小就受到二泉優美景色的薰染,給他帶來了創作的靈感。每每想起家鄉優美的二泉,阿炳心裏充滿着怎樣的情感?(讚歎、留戀)可現在,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心情怎樣?(悲傷與痛苦)於是,在阿炳的手指間化作了這樣音樂。

c.欣賞音樂,指導讀書:我們的古人説得好:“使其言皆若出於我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我之心。”課文的語言好像就是從我口中説出來一樣,課文藴含的情感就好像發自我的內心一樣,要一邊讀一邊想像,好像自己就來到二泉邊,彷彿自己就是阿柄一樣,再讀讀看。(果然能讀出一點感覺來了,其實是你的心已走進了課文,走進了阿炳,走進的音樂……)

(3)學生聯繫課文的內容讀讀另外兩小句,看看自己能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4)交流品讀“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這一小句。

你是聯繫哪些內容來讀的?你讀懂了什麼?師父在阿炳的心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慈祥、善良、關心、教育)可是今天,阿炳再也看不到師父了,再也得不到師父的關心與疼愛了,想到這裏,阿炳心裏充滿了怎樣的情感?

(5)交流品讀“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這一小句。

你是聯繫哪些內容來讀的?你體會到了什麼?打開“苦難人生”網頁,瞭解到這些,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阿炳的生活?(窮困、苦難、不幸)

(6)配樂朗讀:能把這所有的情感化作聲音讀出來嗎?(温柔、寧靜、悽苦、嚮往、追憶、懷念)

6.交流“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無限嚮往。”這一句羣。

(1)配樂過渡:想着,想着,阿炳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憤,音樂變得步步高昂,這段音樂又表達了阿炳怎樣的內心世界?

(2)你想聯繫哪些內容來讀這一句?你讀懂了什麼?

“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他多麼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想到這些,阿炳心裏充滿着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對音樂的追求、一種對未來的嚮往。

阿炳小時候為什麼聽不到,而現在卻聽到了?他歎息什麼?哭泣什麼?傾訴什麼?吶喊什麼?

(3)是啊!我的生活為什麼這樣苦痛?我的命運為什麼這樣不幸?這個社會對我為什麼這樣不公平?為什麼……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學生朗讀體會。

四、誦讀課文,讚歎音樂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第4、5自然段,先讓學生説説怎樣能把這兩個自然段誦讀好,再讓學生自由練習。

(1)要在理解的基礎誦讀,要帶着我們品味出的情感來誦讀。

(2)要把課文熟讀以後再誦讀,這樣才不會影響情感的表達。

(3)誦讀實際上就是脱離課本後一種美讀。

2.一邊欣賞一邊誦讀課文第4、5自然段。

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

聽了你們的朗讀,我有這樣的感覺:“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亮尚飄空。”啊!多麼偉大的音樂啊!那麼,阿炳是用什麼譜寫了這不朽的樂曲?(板書:愛)

4.是啊!阿炳是用自己心裏流淌着的愛、是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這不朽的樂章。齊讀第6自然段。在你的心目中,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

打開“不朽樂曲”網頁:

(1)這是一首千古絕唱,它曾在美國獲得世界十大音樂經典作品之一的殊榮,還榮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我們應該自豪地説,阿炳是一位在中國音樂史上罕見的、走向世界的一個民族音樂家。

(2)法國音樂家聽到此曲後,曾讚歎這是東方音樂中最神祕的旋律了。多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在第一次聆聽這首樂曲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説:“這首樂曲太感動人了,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

(3)我更想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對《二泉映月》的讚歎:“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板書)

5.讀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對已經離開我們的阿炳説點什麼嗎?

五、拓展閲讀,感悟音樂

1.音樂對於陶冶我們的情操、淨化我們的心靈具有獨特的魅力。我除了喜歡《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以外,還喜歡另一首中國古典音樂《春江花月夜》,為此我還寫了一篇散文,在此獻給大家。

2.如果用自己的心靈去聆聽音樂,你會聽到很多很多的東西。課後請同學們也嘗試着欣賞一首音樂,並把自己的體會寫下來。

?名師點評】

仔細品讀這個教案,彷彿自己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品味,一起賞析,一起感悟;彷彿自己的心也隨着《二泉映月》的旋律,委婉連綿、升騰跌宕、步步高昇;彷彿自己和學生的情思在教室的上空飄蕩,伴隨着音樂的旋律飄到那江南水鄉,飄到那悽苦歲月,飄到那月下二泉……雖然本教案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圍繞話題,涵泳體悟

首先,圍繞話題、化碎為整。教案一改過去一段一段地講下來或者提出若干問題一個一個地去解決這種思路,而是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內在的聯繫,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產生一個話題。這個話題能起到“牽一而動全身”的功效,引領學生深入品讀課文、感悟語言。課文對《二泉映月》音樂旋律與包涵情感的描寫實際上就是對阿柄一生的寫照——對惠山二泉的讚歎與回憶,對師父的追憶與懷念,對流浪生活的悲恨與苦痛,對社會不公的反抗與吶喊,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憧憬,對民族音樂的執着與追求……那麼,如果緊緊地抓住這個話題不是能很好地感悟全文的內容了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漢語學習的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種省去煩瑣的邏輯推理過程,在經驗範圍內作出綜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結論的體悟式思維模式,其特點是整體把握。只有整合教學環節,才能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才能較好地落實閲讀教學的目標。如何整合教學環節呢?其根本措施就是以話題統領課堂教學,擴大各個教學環節的容量,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探究的空間。因此,本教案以“這首樂曲表現了什麼樣的內容,表達了阿炳怎樣的內心世界呢”為話題,輻射全文、化碎為整、整體把握。

其次,熟讀精思、涵泳體悟。“總其言而求作者之意。”

教師要引領學生步步深入,由表及裏,求其精微。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二泉映月》樂曲和樂曲表達阿炳內心世界的句子;聯繫課文內容與提供的資料品讀“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等語句。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阿柄生活的時代,在體會語句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與古人怎麼朝夕相處、情感交流呢?當然是通過“設身處地”地切己體察,含英咀華,揣摩探究,想像領悟,有時甚至要咬文嚼字。夏丏尊曾指出,學生在課堂裏的閲讀,目的不在悲憤、流淚和激動,而在於激動平復之後“用了‘玩’的心情,冷靜地去對付作品。”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誘導與音樂、畫面等媒體的渲染,把孩子放置於課文中“涵泳”,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走進阿柄的內心世界,感受音樂所藴含的情懷,進入“於是讀之而喜,拍案叫絕,起舞旋走;讀之而悲,涔涔淚落,脈脈欲訴。斯時不知古人為我,我為古人”的境地,達到“我在課文中,課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二、立足文本,適度拓展

兩份教案進行比較,不難看出它們都重視通過蒐集資料幫助閲讀課文。前者在操作上更注重形式上的東西,把蒐集的資料進行展示與彙報,而後者則立足文本,挖掘教材潛在的資源,同時對課文進行適度的拓展。結合本教案的幾個例子試作分析:

在“師生談話,走進音樂”這個環節中,教師給學生提供阿柄的簡介:“……阿炳天資聰明,自國小習十分刻苦。冬天,為了彈好琵琶,他用冰塊摩擦雙手鍛鍊指功;夏夜,他在練二胡時將雙腳泡在水裏,以防蚊蟲的叮咬……”不僅讓學生了解阿柄的有關情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儘快地走進阿柄的內心世界;不僅對阿柄音樂天賦的讚賞,更重要的是從阿柄身上獲得人生感悟。在品讀“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這一句時,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惠山二泉的句子讀一讀,並讓學生欣賞惠山二泉的圖片與文人墨客讚美二泉的有關詩句:“唐代詩人李紳在《別泉石》中寫到:‘素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北宋文學家蘇軾有詩讚曰:‘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這樣,學生能很快體會到阿炳從小就受到惠山二泉優美景色的薰染,給他帶來了創作的靈感。每每想起家鄉優美的二泉,阿炳心裏充滿着讚歎與留念,可是現在,阿炳卻再也看不到了,心裏又充滿着悲傷與痛苦。在“誦讀課文,讚歎音樂”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前面的品讀感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音樂的感悟不斷步入高潮、漸進佳境。此時,如何再將學生的情感掀起狂瀾?這裏,教師又相機出示一組對《二泉映月》樂曲的讚譽,特別是“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在第一次聆聽這首樂曲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説:‘這首樂曲太感動人了,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再加上教師的語言“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此時此刻,你想對已經離開我們的阿柄説點什麼呢?”相信學生一定會有很多的感慨,一定會將積澱已久的情懷盡情地傾訴出來。

三、學法滲透,紮實有效

“過程和方法”成為三維目標之一有着重要的意義,因為教學的意義不在於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終生受用。與“問題教案”相比,“改後教案”顯然更加重視“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達成,並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一是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方面,首先是體現學習目標的自主性。學習目標的確定,長期以來都是教師在備課時,根據“教參”上的要求以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而確定的。學習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用集體的學習目標來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關於《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你還想了解些什麼?”教師沒有向學生交代這節課我們要去學什麼,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各自的情況自主確定學習目標。其次是體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性。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看看自己能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什麼?”讓學生自由地品讀、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不斷地冒出創造的火花。再次是體現感悟體驗的自主性。第斯多惠説:“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是啊,阿炳是用自己心裏流淌着的愛、是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這不朽的樂章。在你的心目中,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此時此刻,你想對已經離開我們的阿炳説點什麼嗎?”讓學生通過品讀、想像、感悟、體驗,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情不自禁地發出內心的讚歎。一切都是那麼行雲流水,一切都是那麼欲罷不能。在合作學習方面,教師根據閲讀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相機設置合作學習,而不再是課堂的“擺設”。“想讀給別人聽嗎?和身邊的夥伴來一次合作學習,你讀一段給我聽,我讀一段給你聽。我們要學會‘讚賞’,讀得好的地方,你就給他一個大拇指;我們還要學會‘幫助’,讀得不理想的地方,等他讀完後給他提個建議。”教師要把合作學習的具體任務和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訴學生,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在教學中,我們還要走出“一提到合作學習就認為是幾人一個小組在一塊兒討論”這個誤區,我們為什麼不把一個班級看作是一個合作學習的羣體呢?這樣,整個課堂不就成了師生自由表達與交流的樂園了嗎?你的感受、我的感受、他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補充和相互融合,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探究學習方面,能否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是進行探究性閲讀的關鍵。本教案中,“這首樂曲表現了什麼樣的內容?表達了阿炳怎樣的內心世界呢?”“阿炳是用什麼譜寫了這不朽的樂曲?”“在你的心目中,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

在這裏,這一個又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把師生推上真情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帶進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潛能的時空;踏上一個未知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

二是注重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朗讀是一種聲讀,通過視覺器官、聽覺器官的共同參與,將文字轉化為語言。朗讀有利於更加真切地感受課文,領略課文的精妙之處,有助於增強語感、以聲傳情。本教案中,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做到“使其言皆若出於我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我之心”,課文的語言就好像從我的口中説出來一樣,課文藴含的情感就好像發自我的內心。啟發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像,好像自己就來到二泉邊,彷彿自己就是阿柄一樣。再加上教師的不斷催化:“果然能讀出一點感覺來了,其實是你的心已走進了課文,走進了阿炳,走進的音樂!”促進學生感悟課文。默讀是一種視讀,是視覺器官與大腦共同參與,將文字轉化為信息儲存到大腦中,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思考。本教案中,教師多次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提出具體的要求。如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畫出有關語句,默讀時能聯繫上下文內容思考某個問題,還要求默讀能有一定的速讀,逐步提高學生的默讀能力。目前誦讀訓練情況不是很好,朗讀時能做到聲情並茂,一旦要求誦讀就變成了另外一種腔調,變成了死背書、背死書。怎樣診治這種通病呢?本教案作了很好的嘗試。第一,“必須理解在先,然後談得到傳出情趣與暢發感興。”

本教案中,教師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進行誦讀,要帶着情感來誦讀。而前面的“品讀課文,賞析音樂”這個環節就是為誦讀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學生才能“喜歡吟詠,吟到得意處,音節鏗鏘、聲震瓦屋”。(劉國正語)達到“吟詠的時候,對於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瞭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葉聖陶語)第二,講究誦讀的方法。本教案中,教師讓學生明白“要把課文熟讀以後再誦讀,這樣才不會影響情感的表達”,“誦讀實際上就是脱離課本後一種美讀”等要領。我們從葉聖陶先生的話中能找到“美讀”的真諦:“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要儘量去體驗作品中美好的內容和形式,並陶醉於其中”

?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5

一、背景:

語文可以促進你對音樂的感受,音樂可以促進你對語文的理解。在國小六年級的語文書上有一篇與音樂緊密結合的課文《二泉映月》,課文文筆很美,娓娓敍述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誕生的經過,描繪了委婉連綿又升騰激盪的琴聲及其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表現了阿炳這位盲人音樂家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坎坷命運不屈抗爭的精神。我在給學生上這一課時,播放了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幫助學生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增強學生熱愛、敬重、走近世界經典藝術的美好情懷。

二、品味名曲,感受不朽:

師: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來到泉邊,這一次,他不僅聽到了歎息、哭泣,還聽到了傾訴和吶喊,聽着聽着,他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了二胡……以下,課文用極優美、極富有特色的語言描繪了阿炳拉出的琴聲和旋律。請大家反覆朗讀第5自然段,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生:《二泉映月》表達了阿炳對師傅的懷念。

生:《二泉映月》表達了阿炳坎坷的人生道路。

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他是阿炳的內心情懷,表達他與命運抗爭、嚮往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

師:是啊,這不僅僅是一首曲子,是阿炳用“琴聲”表達“心聲”。讓我們好好地讀讀這段話,感受阿炳的內心情懷,表感受他與命運抗爭、嚮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師:起初,琴聲委婉連綿,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播放《二泉映月》相關片段)

生:我彷彿看到二泉優美的`景色。

生:我彷彿聽到阿炳懷念師父的輕聲傾訴。

師: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你又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播放《二泉映月》相關片段)

生:我聽到了阿炳與命運抗爭的吶喊。

生:我看到阿炳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

師:讓我們跟着樂曲讀讀這段文字,讀出感情,讀出意境。(播放《二泉映月》完整曲子)

生配樂齊讀。

師: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同學們能不能在老師的提示下,跟着樂曲,試着把這段文字背一背。

師:(播放《二泉映月》完整曲子)起初……這似乎是阿炳在……在……在……隨着……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抒發了……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跟着樂曲背誦課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