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音樂教學反思5篇 《探尋二泉映月音樂教學的靈魂——一位教育者的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3W

“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目,也是許多音樂教師喜愛使用的教學素材。然而,該曲目的教學方式是否存在問題,是否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提升演奏水平以及音樂理解力,這些都是需要進行反思的問題。本文將對“二泉映月”音樂教學進行深入探討。

二泉映月音樂教學反思5篇 《探尋二泉映月音樂教學的靈魂——一位教育者的反思》

第1篇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生動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雖然課前有幾個學生就對我説:老師,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他們很難深刻領悟文章的中心,很難體會音樂要傳達的情感。然而學生的話給了我壓力,在學生的眼睛裏,文章是如此的美,萬一我上的讓他們感覺不到美怎麼辦呀?

我在課堂中多次用了音樂,想借此烘托氣氛,讓學生儘快進入文本,我的設計是這樣的:用音樂渲染激情,上課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優美悽苦的樂聲把學生的深思凝聚起來,帶入一個優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課題:這段旋律你們熟悉嗎?叫什麼名字?引入課題並板書,接着讓學生質疑:你最想了解什麼?隨着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就讓他們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課文朗讀,乙級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讀的段落多讀幾遍,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我是用重組的方式(這也是借鑑了其他老師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為中心,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這句帶到了文章的'第一小節,隨即讓學生積累描寫環境優美的詞語;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帶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體會師父對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機學習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後的生活是如何的,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對音樂的熱愛,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也用到了音樂,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我自己配樂朗讀了讓學生找描寫泉聲的句子,以及這泉聲告訴人們什麼?在知道朗讀後的齊讀,我也用了音樂做背景,課後自己還吁了一口氣,感覺很順利。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讀此文,我便被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所吸引,更被藴藏宇文中但又淋漓盡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當我聆聽完那舉世聞名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後,內心更是震撼!這是一篇適合朗讀,而且需要通過朗讀來感悟的課文。我該怎樣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1、先以音樂導入,在優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幫助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對曲子創作者的敬佩。然後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學生在敬佩與好奇的情感驅使下,必然會興趣盎然地開始自己的朗讀。

2、放課文朗讀磁帶,用優美的朗讀引領學生,激起他們朗讀的慾望,讓他們主動參與朗讀。

3、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點燃他們朗讀的激情,讓他們不但要參與而且要努力,展現他們最好的朗讀水平。

4、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更易把握課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幫助學生進行情感朗讀。

第二課時,我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聆聽,説感受,但學生較為困難。然後再引導學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句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體會阿炳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感。通過練習上文,失去師父,患眼疾雙目失明,操着胡琴,賣藝度日。我再次創設情境,進行了這樣的想象説話練習:a、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怎樣賣藝?b、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樣賣藝的呢?c、一天,阿炳發燒生病了,為了度日,他又是怎樣賣藝的呢?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體會阿炳的坎坷經歷,再次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傷心難過。當阿炳在無人傾訴的情況下,把情思寄託於音樂表達時,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視頻,一曲而終,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當悦耳動聽的音樂鈴在耳邊盪漾開去的時候,我與我的學生都在心底鬆了一口氣,終於,《二泉映月》欣賞完了,也欣賞懂了!面對着一張張因收穫而快樂的臉龐,注視着一雙雙因興奮而清涼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為本這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現象,聚焦於學生的探究、發現、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隻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要使學生在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下課鈴又一次奏響,我卻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學生創造的美妙課堂中。原來,學生完全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原來他們可以更美的!那麼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沒他們的美,為何不信任地挖掘他們更多的美,為何不微笑着欣賞他們更多的美呢?

二泉映月音樂教學反思5篇 《探尋二泉映月音樂教學的靈魂——一位教育者的反思》 第2張

第2篇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聽音樂,我就被樂中空靈意境所吸引,讀完文章又被阿炳那堅強的精神所震撼。這樣的文章適合朗讀。教完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在上課之前,我認真研究了文本,覺得要把握好兩點:

2、音樂的內涵。前半部分講述了阿炳苦難的人生:自幼喪父喪母。中年得眼疾雙目失明。晚年生活窮困賣藝度日。後半部分講述了阿炳創作了《二泉映月》,重點描繪了樂曲的旋律以及作者聽的感受。(也是阿炳內心的寫照)。從這兩點出發來感受阿炳雖苦難但抗爭、追求的精神。

音樂的語言是微妙,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把人帶到特有的情境中。在教學中藉助音樂渲染課堂氣氛,不僅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有助於增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悠揚美妙,跌宕起伏的音樂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課堂上隨着音樂的高低起伏,氣氛發生了變化,同學們被深深吸引了,整個個體,整個思維都投入其中。同學們很快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不僅走進了課文的情境,也走進了音樂的'情境,甚至走進了阿炳的心境。與音樂、與阿炳發生了情感共鳴,學生就能酣暢淋漓表述心中的願望,敍述心中的真實感受和真切情感。

阿炳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已經有幾十年了,怎樣拉近學生和阿炳的距離,讓學生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呢?我讓學生閉眼想象“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凜冽,雙目失明的阿炳怎樣賣藝?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怎樣賣藝?一天,阿炳生病了,燒到39度,40度,他又是怎樣賣藝的?”學生大膽想象,體會阿炳生活的苦難。

遺憾的是,在引導學生體會阿炳雖苦猶抗爭的時候,沒有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而急於把自己的結論宣佈,造成學生的被動。因此一定要警告自己要耐得住性子,讓學生去感受,去嘗試,去爭取,去揭示,教師只做引導者,幫助者。

第3篇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獨奏曲,由我國著名民間音樂家阿炳創作,創作於20世紀40年代。聽《二泉映月》,猶如看到阿炳其人。他的悲、他的恨、他的愛,全部融化在《二泉映月》那深情感人的旋律之中。因此教學本篇課文,我充分利用這首曲子。

上課伊始,我播放了優美悽苦的《二泉映月》,並引導學生諦神凝聽:這首曲子聽出了有那幾段?旋律分別是怎樣的?再與學生的初步甲流後,我告訴學生,這首二胡曲的訊率就是阿炳一生經歷的寫照?曲為心聲,阿炳的甚或經理是怎樣的呢?這樣順利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感,激發他們自主閲讀課文的強烈慾望。

課文第五自然段採用了琴聲和心聲交替出現的寫法,用文字的形式再現了《二泉映月》的優美旋律。如何使學生進入這段文字所描繪的意境之中呢?一方面,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以及所看到的電影、電視中關於月夜美景、山泉流淌、月映池面的鏡頭,展開合理的想象,將樂曲和相應的畫面來鏈接起來;另一方面,讓學生邊傾聽樂曲,邊朗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視覺、聽覺同時發揮作用,就容易進入一種曲中有文、文中有曲的美妙意境中。學生在傾聽琴聲的同時也在傾聽着阿炳的心聲。從而實現了學生與文本,學生與阿炳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樂一同跳躍。

教學結束時,學生通過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對聽《二泉映月》的態度,領會阿炳對命運抗爭、對光明嚮往的抗爭精神,極巧妙地突出了中心。此時,感受《二泉映月》那動人心絃的樂曲,師生共同沉浸在樂曲的意境、人生的思索之中。

這篇課文我曾經教學過多次,可終因學生走不進這首曲子,比明白這首曲子表達的'內涵成為我一人在那“自讀自講字賞”這首曲子的“孤芳自賞”的境界。本節課,我在強調學生自讀自悟課文內容,蒐集交流阿炳有關資料的基礎上,以樂曲貫穿課堂始終,學生們竟然很快在文中找到與樂曲相對應的阿炳的生活經歷。我想,他們感受到了《二泉映月》。

但讓在課堂上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學生的發言面還不夠廣,這説明這堂課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處在聽別人講解的狀態。追求理想課堂,我還需要不斷努力!

第4篇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總會在學生的一舉一動間觸發一絲靈感,從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收穫些感動,也會有所得失。此次講授《二泉映月》,就用手中的筆來記錄下心中的感慨吧。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語言與音樂交融,情感與情境輝映,讀來令人意猶未盡。如果説阿炳的音樂是靈感的兵法,使“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那我相信本文也是作者的一氣呵成,讀起來那麼簡潔明朗、過度自然、意境幽深。

教學過程中,我以指導朗讀第五段為主,以學生的自感自悟為基礎,進行閲讀教學。《二泉映月》樂曲以及阿炳的苦難人生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因此,第一課時着重讓學生交流關於阿炳的資料,並熟悉樂曲,這為第二課時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在我自己讀書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閃念間的想法,可是過去就再也組織不起語言,漸漸的我養成了作批註的習慣,空閒時翻翻自己從前看過的勾勾劃劃的書頁,竟也有一絲成就感。學生的思維跳躍性會更強,因此我把自己的讀書方法教給學生。在本節課的課堂上,我便讓學生在《二泉映月》樂曲的陪伴中在書上寫下自己的感言,學生的語言有時只是隻字片語,卻是他們在作者之外的真正屬於自己的體悟,對樂曲、對語言文字又多了許多自己的東西。這項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期待自己能夠在批註式閲讀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在指導朗讀環節中,我注重學生“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力求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境界;而“心到”最需指導,需帶領學生進入文本,揣摩詞句,體會出情味,自然能產生語感。例如:讀到“起初,琴聲蜿蜒連綿……”時,我便啟發學生想像這樣的畫面,學生由此感到寧靜、恬靜、優雅……讀的感情一下子就找到了。再如讀到“他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時,我問學生“他為什麼要抗爭?”讓學生聯想到阿炳一生命運的'悽慘,心理體驗更加豐厚,讀的時候就把握比較準確了。葉聖陶老先生説過:要求語感的敏鋭,不能單以語言文字去揣摩,而是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繫到語言、文字上去。正因為文本引發了兒童某一方面的生活體驗,才能觸動個體心靈併產生獨特的感受,朗讀才會有味道。

指導朗讀時,我將內容按樂曲的旋律進行分解,起初、高潮逐一進行,自己感覺對這部分精彩內容的挖掘還不夠透徹。如“起初……”部分,除了恬靜、幽靜之外,也從後兩個分句反映出阿炳內心的悽苦和追憶、懷念和嚮往,可是作為教師,卻沒能領悟到這個層面,是個非常大的遺憾。

語文老師,是要懂一些藝術的,關於音樂、關於美術,都要有一點鑑賞力,這是學科的要求,也是自身氣質和素質的修煉。

第5篇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文質兼美,但由於篇幅較長,難點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課文前半部分講述了阿炳苦難的人生:自幼喪父喪母,中年得眼疾雙目失明。晚年生活窮困賣藝度日。後半部分講述了阿炳創作了《二泉映月》,重點描繪了樂曲的旋律以及作者聽的感受(也是阿炳內心的寫照)。我在反覆讀文、揣摩思考之後,覺得要把握好兩點:

我覺得這兩點讀清楚了,那麼就抓住了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即:

2、藉助重點語句和樂曲聲,體會《二泉映月》所表達的情感。在這兩點都落實好的基礎上,學生就容易感受到阿炳雖苦猶爭的精神。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提取出“坎坷”一詞,通過 “雙目失明”“賣藝度日”兩個高度概括阿炳一生的詞語,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象補白,感受阿炳充滿苦難的現實生活。學生的想象出乎我的預料,學生用生動的語言、典型的細節描寫出阿炳賣藝的艱難。第一個課時目標水到渠成就完成了。

本課教學重難點是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樂曲豐富的內涵。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聽樂曲,再讓學生讀文,劃出描寫旋律變化的句子和樂曲表達的內涵的句子,在讀中體會。本來我設計了個別讀、指導讀、男女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以期對樂曲內涵有更深入的理解。但由於前邊耗時較多,讀得不夠,朗讀形式比較單一。也可能是這個原因吧,為了引導學生體會阿炳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我補充了一些課外的資料,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説:這樣的.音樂,只能跪下來聽。我問:小澤征爾跪的是什麼?而學生卻不能結合文本去理解阿炳的精神。

回想整個課堂,從學生的學習狀況來看。就本課而言,學生理解不了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僅僅覺得這首曲子很淒涼、憂傷;對阿炳的苦難感受深刻,對他在音樂中表現出來的抗爭精神體驗不深。雖然有文本對音樂的解讀,可學生卻全然不理會,只談自己的感受,即使課文講完了還停留在這個層次上。雖然我們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而這樣的體驗應該隨着對文本的深入理解而深入,而學生的體驗卻一直處在淺層次上。自我感覺教學中課堂的氛圍、引導是比較到位的,為什麼還會出先這種情況。我想了很久,暫時用學生的原文意識還不夠來解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