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5W

七年級學生剛接觸生物這門學科,好奇心比較大,所以教師開始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從第一節課開始,介紹生物學科的特點,利用好學期開始的每一節課,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教案,好的開頭會帶來好的收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本章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精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和一些常見的植物、動物、真菌的生活,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了解生物區別於非生物的基本特徵。需要注意的是,有關生物的基本特徵,科學家在不同的層面上看法不盡相同,教材是在義務教育的層面上讓學生初步瞭解生物區別於非生物的基本特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做過多的拓展和加深。

本章共分兩節,第一節“生物的特徵”,要求學生大致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總結出生物的基本特徵。本節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基礎,同時,也對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求知慾,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節“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是建立在第一節知識內容基礎上的,即讓學生在初步瞭解生物區別於非生物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之上,做一次調查活動,發現和觀察身邊各種各樣的生物,並注意到這些生物生活的不同環境。這樣,一方面加深對生物及其生活環境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為後續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對如何開展調查活動,獲得初步的認識。

本章的教學要注意創設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調查、表達和交流,激發其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生物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基本特徵。生物具有以下特徵:需要營養;能進行呼吸;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能生長和繁殖;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可以按照一定的特徵將生物分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教學重點:

1、認識到生物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瞭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其類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2、嘗試觀察、調查以及資料分析的基本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養成探究的思維習慣。

課時安排: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1課時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1課時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2.通過組織學生觀察,逐漸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法:討論

課時:1課時

教具:多媒體課件或一些動、植物掛圖及學生自帶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實物(例如:樹葉、蝗蟲、蚯蚓、杯子、小石頭、盆栽花卉等)。

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個小機器人,説明它們的根本不同在哪裏?

盆栽植物是生物。説明生物與非生物是有區別的。生物具有區別非生物的本質特徵。

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説明生物的特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題討論(如果學生人多可兩組一題)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發言人。小組研究討論結束後,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待各組完成後,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最後可以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言,而後其他小組同學再發言補充(教師除了組織學生的活動,可以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和研究)。

下面是討論的大致內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物質

(1)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有機物,併為動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獲取別的生物體中的有機物。如豬籠草、菟絲子、食人樹等;

(3)動物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現成的有機物。如貓抓鼠吃;青蛙抓蟲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細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葉朽木動物的屍體糞便等有機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營養物質。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來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項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從出生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頻率16-18/每分鐘。

(3)魚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濾水從水中攝取氧氣。

3.生物體都能繁殖後代

(1)許多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用種子繁殖後代。

(2)有些植物能產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麥、水稻能分櫱;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類、苔蘚、蕨類能產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後代。

(5)細菌、草履蟲等生物通過分裂生殖,產生新個體。

(6)許多動物通過產崽繁殖後代。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1)植物缺水會發蔫;水多了會澇。

(2)施肥少了長不好;施肥多了會燒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會做出反應;捕蟲植物有特殊的捕蟲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動物會捕捉食物逃避敵害等。

5.生物能將身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

(1)植物能夠通過落葉帶走一部分廢物。

(2)人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等將廢物排出體外。

6.生物能生長

(1)植物能由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2)小鳥由卵孵出長成大鳥。小孩能夠長成一個大人。

7.生物還會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會生病。

(2)動物有生有死,動物也會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等等。

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能説一説什麼是生物嗎?(根據生物的特徵説)

作業:

(1)分析圖片彈鋼琴的機器人、慢慢生長着的鐘乳石為什麼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蟲都是生物嗎?詳細説明。

教學反思:

這節課可以先安排課後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徵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生物的特徵。深入瞭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徵後,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徵。對於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徵應該逐一分析,並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徵,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 ,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洋思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會的不教,學生教學生”。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教學目標:

1、學會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通過調查,學會合作,提高自己對調查結果的整理和分析能力。

3、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調查法的一般步驟

2、對生物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制定調查計劃,撰寫調查報告。

教法:討論

課時:1課時

教具:調查表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每天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生物有哪些?(同學們回答)看來我們的生活並不寂寞,有那麼多“夥伴”在陪伴我們,可是你們知道他們有多少種?分別叫什麼名字?分為哪幾類?今天我們就來當一次“小科學家”調查一下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調查

(一)問題引導 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第7頁第2段紅背景方框內的內容,嘗試解決:

1、什麼是調查?請舉例説明哪些可以用調查方法?

2、調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3、調查範圍太大時,怎麼辦?

4、若要調查本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怎樣調查既節省時間又比較準確?

(二)展示交流 釋疑解惑

(1)選兩個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其他小組補充,並提出你們的疑點?

(2)釋疑解惑一:舉例如:調查我國的森林資源、調查人口、調查我們班的視力、調查我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等等。

(3)釋疑解惑二:範圍太大時,要設計好調查路線(如調查校園生物)和選好樣本(如調查種子的發芽率)很關鍵。否則調查慢、不能反映整體情況。

(三)視野拓展 感悟提升

假如要調查全國七年級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如何開展調查?

教師總結:

1、選取樣本要準確,能反映整體的情況。

2、調查活動一定要落在實處,小組內成員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事先設計好調查方案和調查表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利於自己按錶行事,避免盲目。

二、調查校園內的生物種類

(一)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7、8、9頁,嘗試解決下列問題:

1、調查的目的是什麼?

2、調查步驟分哪幾步?

3、調查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4、拿出課前佈置的調查校園內的生物種類進行歸類整理。

5、歸類對認識生物有什麼意義?

(二)展示交流 釋疑解惑

(1)每一小組展示的問題:你們小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你們是按什麼特徵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説説他們的生活環境?

(2説一説你在調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

(3)根據交流情況小組內互評,教師也作出評論

(三)視野拓展 感悟提升

1、調查中你又想到了哪些問題?

2、思考如何書寫調查報告?結合練習題3和實驗報告冊。

3、談一談你在調查中的收穫。

總結:關愛生物的同時要保護他們的生存環境更為重要。

作業:

1按照形態結構特徵生物可分為幾類?

2按照生活環境生物可分為幾類?

教學反思:

在户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瞭解活動的規則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轉變教育觀念,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少數尖子生。這就意味着教師應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