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生物學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1W

通過教案的充分準備,我們可以思考好教學策略和方法,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案可以幫助他們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及時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生物與生物學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生物與生物學教案5篇

生物與生物學教案篇1

?細菌》這一課題是人教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生物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節,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闡述説課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細菌是單細胞的生物,所以必須以前面學過的動植物細胞的知識為基礎,細菌的營養方式需要植物體內的葉綠體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識來引導,細菌的個體微小,需要藉助顯微鏡,又必須有顯微鏡的知識,而學習了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和生殖方式才能為理解細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了續前輔後的作用。本課安排在學習了動物、植物細胞的基礎上來進行,通過與動物植物細胞的比較來進一步學習細菌的結構。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菌類是分解者,菌類雖然多數個體較小但在生態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類和動物植物一起構成了整個生物界。

(二)本節的學習目標及依據:

依據: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及學生實際。

知識目標:

1、讓學生掌握細菌的主要特徵;

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3、通過了解細菌的發現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現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

做基礎;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會思考,學會理論聯繫實際。

德育目標:

1、通過點出日本侵略者慘無人寰的行徑激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細菌繁殖速度的認識,減少細菌的感染,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三)、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

2、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處理:

(一)學情分析:

由於班內學生成績相差懸殊,且八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仍佔優勢,注意力容易轉移,學生對細菌的發現史、形態結構較為陌生,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注意直觀性原則,用不同層次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不失時機的作出鼓勵的肯定,使全體學生能保持較大的學習興趣,從而努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設計:

本節課安排一課時;課堂教學中,應通過閲讀細菌的發現史,讓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出現加快了人類對微觀世界認識的進程,進而認識技術對科學發展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介紹巴斯德的科學研究過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討論題“你對科學的發現有什麼新的認識?”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觀察細菌的形態和結構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介紹一些與學生身體有關的細菌,如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在進行觀察與思考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描述出細菌的基本結構特點。同時要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對“細菌營養方式”的推測。

在學生已經瞭解了細菌是通過分裂完成生殖後,教師可以利用技能訓練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細菌個體小但數量很多”這個説法的認識。在學生了解了細菌是如何度過惡劣環境的內容後,可引導學生完成練習第一、二題的討論和交流,然後,讓學生回憶人的呼吸等內容,思考並回答練習第三題,發展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教法: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本節課採用觀察法,結合比較歸納法進行啟發式教學

(二)學法:

1、通過學生對“細菌的發現”的閲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導下,利用一環扣一環的問題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髮現知識,歸納知識結構,思考分析,得出結論,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從而掌握學習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的實施:

(一)新課導入:採用抗戰期間日本人以細菌作為生化武器導入新課:日本人用抓來的中國人來做細菌試驗,使無數的中國軍民慘遭毒害;從來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

(二)細菌

的發現:從學生閲讀書本資料入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注意小結,引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通過對列文虎克發現細菌和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這段的閲讀,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成功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做基礎,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三)細菌的形態結構:

本部分通過觀察掛圖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細菌的三型,通過具體的數字形象的比喻理解細菌個體的大小。通過和老師一起繪細菌結構圖,加深對細菌結構的認識,然後再通過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和細菌的比較來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四)細菌的生殖:

通過計算讓學生認識到細菌繁殖速度之快,四個小時後100個細菌將繁殖成25600個通過這一活生生的數字引起學生注意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並瞭解細菌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強調芽孢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體,是對不良環境的適應,從而認識細菌的適應能力強,分佈廣泛。

(五)練習鞏固

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了細菌相關知識,為了反饋課堂掌握情況,讓學生對課後p61的技能訓練和練習進行知識鞏固。最後讓學生繪製細菌結構圖,加深對細菌結構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細菌

一、細菌的發現

1、列文虎克:發現細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二、細菌和形態和結構

1、形態:桿狀、球狀、螺旋狀

2、結構: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區

特殊結構:莢膜(保護)、鞭毛(運動)

3、營養方式:異養(寄生、腐生、共生)

三、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細菌的休眠體

生物與生物學教案篇2

重點:

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

難點:

1、明確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概念。

2、通過對種子成分的分析,瞭解種子內貯存着大量有機物,是胚進行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手段:以學生探究實驗並分析結果的方式為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從生活實際入手,對種子所含的成分進行分析,制定實驗方案,並完成實驗及結果分析。學生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完成實驗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一些食品包裝袋,利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展示其有關成分的説明。介紹在我們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許多成分,引導學生思考在植物的種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樣的成分。

二、講授新課:

(一)實驗:探究種子的成分

1、組織學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這些成分用什麼方法可以鑑定出來,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組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3、強調實驗注意事項:

鑑定種子中含有水分的實驗中:

(1)試管夾要夾在試管口近端,這樣才不影響觀察;

(2)試管要乾燥,這樣才有説服力;

(3)小麥在試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侷限在有小麥的區域內,可緩慢晃動,以求小麥受熱均勻。

(4)試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傾斜,這樣管壁上出現的水珠才不會流向管底,不會引起試管爆裂;

(5)烘烤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就會發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試管壁上,不易洗掉。

鑑定種子中含有無機鹽的實驗中:

(1)要將小麥事先泡軟,便於鐵絲穿扎。注意用力不要過猛,防止扎手;

(2)燃燒後,鐵絲很燙,要避免燙傷手和燙壞桌面,應及時放一解剖盤中或晾涼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麥種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較長的時間

鑑定澱粉和蛋白質的實驗中:

(1)麪糰不要過大。

(2)一直要到紗布中沒有乳白色物質滲出,才可停止。

4、指導學生按要求完成實驗,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5、組織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二)總結種子的成分:

1、講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及特徵。

2、根據實驗的結果,總結:

3、提出問題:

(1)芝麻種子和小麥種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

(2)如果芝麻種子和小麥種子中都含有脂肪,為什麼用芝麻種子做為實驗對象,而沒有用小麥種子呢?"

組織學生髮??

總結:(出示不同種子成分的結構圖或表格)

植物的種類不同,所以各種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在乾燥的種子裏,有機物總是比無機物多。

板書設計:

第二節種子的.成分

一、實驗:探究種子的成分

二、種子的成分

探究活動

探究種子內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的裝片觀察

1、澱粉:取加碘後呈藍色的澱粉漿液一滴,置於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後,在低倍鏡下觀察,可見到視野中充滿了藍色的顆粒,這就是小麥胚乳中的澱粉粒,再轉用高倍鏡進一步觀察,可以看到澱粉粒表面有很多同心圓的輪紋。

2、蛋白質:將小麥種子做橫切(與縱軸垂直的方向),在橫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中央的胚乳呈現藍色,在藍色區域的邊緣有一圈很細的黃色區域,用放大鏡即可看到,這就是以糊粉粒形式貯藏在胚乳最外面的糊粉層中的蛋白質。

3、脂肪:將蓖麻種子製成徒手切片,置於載玻片上的水滴中並加上蓋玻片,在低倍鏡下觀察,可見到胚乳(蓖麻是雙子葉植物中種子內具有胚乳的種類)中或周圍出現小的油珠,若加滴蘇丹Ⅲ試劑,油珠會呈現桔紅色,這就是脂肪。

生物與生物學教案篇3

第三節我們身邊的生物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生物學的概念。

2、舉例説出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

3、舉例説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舉例説出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

2、舉例説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教學難點】

舉例説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1)預習本節內容。(2)查詢報刊、網絡、錄像等,蒐集一些有關生物學方面的新信息。

教師準備:查詢報刊、網絡、錄像等,蒐集一些有關袁隆平與雜交水稻以及生物學方面的新信息。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袁隆平在20xx年頒獎儀式上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討論分享:

1、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

(1)教師ppt介紹三則生物技術對於人類的影響:①青黴素的發現、②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③世界斷手再植奠基人,引導學生小組彙報時的條理性。

(2)學生討論整理後分享

(3)ppt出示,小結生物學的發展與人類生存發展密切相關

衣服的原料,食物的來源;住房的材料等等,通過討論,學生可以真實地體驗到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離不開生物。

2、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畫面,引導學生快速閲讀《袁隆平雜交水稻》,然後讓學生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袁隆平的新型雜交水稻為我們人類帶來了什麼好處?

(2)我們應學習袁隆平在科學探索中的什麼精神?

(3)袁隆平怎樣研究出雜交水稻的?

教師提示:

1、閲讀短文時,同學們要領悟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險究的基本步驟,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設計、方法等)、驗證---得出結論。

2、閲讀短文時,濃縮文字敍述,抓住關鍵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學的概念。學生閲讀,做標記,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巡迴,與學生一起交流。

3、師生共同歸納,引出生物學概念。並由葉蟲的自我保護、魚會睡覺嗎?蚊子都會吸血嗎?雷達是怎樣設計的?“研究水稻的生長、發育等生命現象及前後幾代水稻的生命活動規律”引出概念。(生物學概念比較抽象,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概念中關鍵的知識點:(1)生物學是科學,(2)研究的對象是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在此基礎上,就學生所熟悉的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列舉出來,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這一概念)

三、當今世界面臨的一些熱點問題離不開生物學。

出示一些“人口劇增,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畫面及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來進一步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

四、課堂小結:通過(二)(三)部分的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總結出人類與生物學密切聯繫的結論。

師生討論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然後學生小組討論:

同學間充分討論,感受生物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每組請一名代表發言,對有獨到見解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温室大棚對於植物的適應環境和優良品種遺傳帶來的問題),然後師共同歸納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物學必將成為21世紀的領先科學。

【教學反思】

這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感受生物學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既然是影響就有正面的和負面的,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感受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但是學生在認識上總是存在這片面性。

這節知識是要通過辯論來讓學生感受的,但是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識。因此辯論就顯得有些不足。

補救措施:在教學最後兩章時,同樣涉及到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這時在進行充分的辯論較好。

一者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生物知識,同時從時間上來説比較充足,會使學生從客觀上有一定的認識。

生物與生物學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細菌的發現過程。

②瞭解細菌的形態類型、基本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特點。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巴斯德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探究細菌發現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②通過細菌與動植物細胞比較,推測細菌營養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標:

①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②重視搞好個人衞生。

二、重點和難點:

①細菌形態結構的特點。

②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細菌的發現

1、過渡:為什麼我們時時刻刻在與細菌打交道,卻又不瞭解細菌呢?

2、學生閲讀課本58—59頁。

3、知道了解巴斯的實驗。

(二)細菌的形態結構:

1、過渡:細菌很小,卻看不到,那麼它們的形態、結構是怎樣的呢?

2、細菌圖片展示。

(三)細菌的生殖:

1、過渡:我們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樣繁殖的?

2、課件展示。

(四)課堂練習:

(五)作業:

附板書

第二節細菌

一、細菌的發現

二、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1、形態、球形、杆形、螺旋形;

2、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

三、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生物與生物學教案篇5

?教學設想】:

自讀課文,做些預設,指導學生自讀,幫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認識説明方法。

?學習目標】

1.把握主要內容,篩選“生物入侵者”的有效信息。

2.學習本文所運用的説明方法及作用。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篩選獲取主要信息,學習本文的説明方法及作用。

?教學難點】:對待“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為干預”。

?教法學法】:

1、板塊教學法

2、學法指導:篩選、勾劃中心句關鍵句及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入侵”導入,做好鋪墊——我的課前在準備。

一説到入侵,我們就會想到銷煙瀰漫的戰爭,同學們應該聽過“__x”這個地名吧?(找學生説説__x,師追問:誰是入侵者?)其實,生物界也存在着“入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9課的學習——《生物入侵者》。

二、自讀課文,篩選問題——我的地盤我做主。

1、自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儘量提出一個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自讀,教師巡迴視察閲讀情況。點撥:注意抓中心句、關鍵句)

要求:閲讀時間大約為6分鐘。

2、學生展示自己的閲讀成果。

請同學們談一談讀過課文後,你希望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3、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預設)——

a、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b、這一句是什麼説明方法、什麼作用?c、我們身邊的“生物入侵者”d、對於“生物入侵者”持什麼態度?

三、合作探究、精彩研討——我的力量有多大。

分組探究有關問題(課堂隨機調控)

教師相機加入關於説明方法的引導內容。

四、拓展延伸、關注生態——我的家園我有責。

以“對‘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為干預”為辯題,組織一次小型的辯論會。基本觀點:

(1)人類不應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失衡是暫時的,“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終會得以實現。

(2)人類必須干預“生物入侵者”,如果聽任其發展,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會受到嚴重破壞,人類社會將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

(説明:辯論問題本身並沒有是與非的定論,但在辯論、求證的過程中,儘量讓學生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物。也想使學生處於亢奮的學習狀態,使語文課堂充滿着智慧的交融,表現出個性的張揚,成為學生成長的沃土、精神的棲息地。)作者的觀點傾向是什麼?

觀點2所需材料備註:抓住“來自異國他鄉,喧賓奪主,鳩佔鵲巢,使得本土生物紛紛凋零甚至滅絕”等特徵思考。(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艾滋病、“松樹癌症”——松材線蟲病等)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生物入侵被稱為“生物界的世界大戰!生態系統的癌變!”它的危害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我們萬不可掉以輕心。《生物入侵者》這節課要結束了,但對“生物入侵”的思考和關注永遠也不會停止!讓我們從小樹立起“科學發展”的意識和環保意識,關注自然,為保護生態環境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六、佈置作業。

1、請從課文中任意選擇三個成語造一個句子。

2、以〈〈生物入侵要不要人為干預〉〉為題寫一篇小作文。(不少於400字)

?板書設計】

入侵

問題

干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