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風精選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W

制定教案是提高我們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式,編寫教案也是我們上課之前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大班科學教案風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閲。

大班科學教案風精選7篇

大班科學教案風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池塘從平靜的“鏡子”向有趣的“哈哈鏡”的變化過程,體會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結合生活經驗,積極參與想象活動,並能用散文詩的句式大膽表達。

3、感受大自然靜中有動的美感,產生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遊戲:

1、幼兒兩兩組合,邊唱邊玩《小娃娃照鏡子》。

2、教師哼唱,幼兒自由創編照鏡子的動作。

二、欣賞第一部分(圓圓的小池塘……好美好美),感受池塘的平靜美。

1、教師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誦一遍。

2、提問:這面鏡子是什麼?

誰來照照?感覺怎麼樣?(根據幼兒回答演示課件)

3、教師完整地隨音樂朗誦二遍。

(1)第一遍教師坐着有感情地朗誦一遍。

(2)第二遍站着邊做動作邊與幼兒眼神交流朗誦一遍。

4、想象:除了小草、小樹、小花,還有誰也會來照照,感覺怎麼樣?

(1)請幼兒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

(2)請多個幼兒説給大家聽一聽。

三、欣賞第二部分(你照照,變成有趣的哈哈鏡啦!),感受池塘的動感美。

1、感受波浪的變化:你照照,我照照,風娃娃也要照照,(做吹風狀)你們猜猜,風娃娃來了,水面會有什麼變化?(幼兒猜測)波浪會怎麼動呢?(幼兒説説)你們瞧,(點擊幻燈)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2、感受倒影的`變化:水裏的倒影發生了什麼變化?

3、小結“你照照,幼兒編的,直的變彎了”,這個池塘真好玩!

師幼玩做相反的遊戲。

4、提問:你覺得這是一面怎麼樣的鏡子?

5、教師隨音樂完整地朗誦一遍。

四、完整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1、瞭解散文詩的名稱:這首詩歌的名稱就叫“水面哈哈鏡”,是誰把池塘變成了水面哈哈鏡?(風娃娃)風娃娃真厲害!

2、這首詩歌不僅優美,而且有趣,你們想聽嗎?那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欣賞一遍。

3、結合課件完整地欣賞一遍。

你喜歡這首詩歌嗎?為什麼?

4、欣賞配樂詩朗誦一遍。

誰來説説,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大班科學教案風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並嘗試記錄。

3、在遊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遊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裏散放着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裏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麼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麼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並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着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麼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現,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徵。

3、説一説:為什麼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着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於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遊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遊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遊戲的優點在於,縮短了幼兒等待遊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現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幼兒遊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去發現,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遊戲,幼兒會發現,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現的這一現象進行了質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現作一個總結和提升。

2、集體交流,並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後,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麼這些紙杯、方便麪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讚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台滾動時會轉圈這一科學現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台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説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節裏,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出來,讓幼兒瞭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遊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遊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遊戲,小朋友自願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節中,幼兒已經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節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遊戲——趕小豬。這個遊戲巧妙之處在於,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於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着它們轉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遊戲中繼續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儘量不去打擾。

遊戲結束後,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麼感覺?”

“為什麼‘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散思維空間,由於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説,樂於説。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麼‘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過思考和觀察發現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於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説一説,指一指,並注意肯定和讚賞幼兒的發現,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論後,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遊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並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侷限於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於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以後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後繼續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於幼兒的生活,生於幼兒的興趣,設置遊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

大班科學教案風篇3

設計思路

影子一向對幼兒有一種神祕感,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抓住這一特點設計此活動,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很容易掌握,同時發展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的慾望。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及思考、表達等能力。

3、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1、白紙、手電筒、膠水、擦布等。

2、彩色紙剪的烏龜、金魚、風車、小鳥、電扇等。

3、實現要讓幼兒懂得物體擋住光就有了影子。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出示紙烏龜。他究竟是怎樣跳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教師操作以激發起幼兒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操作

1、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個手電筒、一張白紙、一隻紙烏龜、膠水等材料,啟發幼兒設法讓烏龜跳起舞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瞭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突發問題。

3、組織幼兒交流討論

讓幼兒相互之間把自己玩的方法、過程説一下,為什麼有的烏龜會跳舞?為什麼有的烏龜不會跳舞?

教師小結:要讓烏龜跳舞,烏龜的腿於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説把烏龜的身體粘在紙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讓幼兒自己糾正錯誤並驗證,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

(1)啟發幼兒進一步探索

(2)啟發幼兒設計各種形象的小動物並能讓它跳起舞來。

(3)啟發幼兒在讓小動物跳舞時發現了什麼祕密?(手電筒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手電筒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

教師小結:當手電筒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時影子也會變化,因此小動物們就會變得更加歡快,更加好看。

活動延伸

告訴幼兒利用晚上的實踐來多觀察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可以使影子變得更加好看。

效果分析

此活動深得小朋友們喜歡,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因此比較成功。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效果良好。

大班科學教案風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瞭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的關係。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蒐集小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2、小動物過冬課件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興趣,談話導入課題。

“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天,天氣寒冷)

“看一看,冬天人們是怎樣過冬的?”

(穿棉衣、安裝取暖設備、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鍊等)

2、引發課題“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談話導入:人們有這麼多的好辦法過冬,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裏是怎樣過冬的呢?

⑴幼兒根據日常觀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不予評論。

師:剛才小朋友説了很多動物過冬的辦法,那麼究竟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老師有一些小動物過冬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⑵幼兒看圖片:

提問討論:

a:圖片上有哪些小動物;

b:這些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教師重點講解,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幾種:冬眠過冬、換上厚厚的毛過冬、貯食過冬。冬眠過冬的有蛇、烏龜、青蛙、刺蝟;換上了厚厚的毛過冬的有兔子、松鼠;貯食過冬的有螞蟻

c:“你還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狗熊是冬眠過冬,大雁和候鳥是南飛過冬的等

3、鞏固、豐富幼兒對動物過冬的認識

觀看動物過冬課件,提問:冬眠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換上厚厚毛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貯食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4、瞭解動物與季節的關係,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動物們為什麼會有各自不同的過冬方法?”(保護自己生存,適應季節的變化)

“假如這些動物不想法過冬,那將會怎樣?”(凍死、餓死)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為動物創造良好的生

活動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以音樂活動引題: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天氣真冷啊,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暖和暖和身體吧!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悦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做運動等方式抵禦寒冷,那麼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接着我出示課件,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慾。提問:裏面介紹了哪些動物?幼兒回答後點出課件。提問: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根據課件內容回答並對其相應的過冬方式進行歸類。如螞蟻和蜜蜂一樣是通過儲存糧食躲藏在洞裏過冬的。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瞭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幼兒再次通過課件加深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理解後,出示操作卡讓幼兒説出其對應過冬方式的動物。正如新《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節通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瞭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通過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夥伴後,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遊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風篇5

設計意圖:

兒童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學的愛好者,自然界中的無窮奧祕、生活中的奇妙現象都藴含着深刻的科學道理,是孩子議論的永恆主題。《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師要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吹泡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是他們童年時期最好玩、最難忘的遊戲之一。通過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操作活動,引導幼兒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樣性和可變性,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及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洞洞和縫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

2.嘗試改變物體,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體驗吹泡泡的樂趣,萌發探究慾望。

活動重點:

探索發現有洞洞和縫隙的工具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活動難點:

嘗試改變物體,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鑰匙、雪花片、牙刷、梳子、毛根、樹葉、泡泡液、盆、毛巾等。

2.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基本部分:

激趣導入:

出示泡泡液,教師吹泡泡,幼兒觀察,感受吹泡泡的樂趣。

師:泡泡是怎麼出來的?

二、基本部分

(一)探索發現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的特點。

1.猜想

出示鑰匙、雪花片、牙刷、梳子、毛根、樹葉,幼兒認識並大膽猜測哪些工具能吹出泡泡,教師與幼兒共同記錄猜測結果。

2.驗證

(1)提出操作要求:

五人一組進行實驗,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在吹泡泡時,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液,不要對着同伴的臉吹泡泡。

(2)幼兒操作嘗試,教師全面觀察,及時給予支持與幫助。

3.小結

(1)觀察對比記錄表,講述操作結果(對有異議的工具請幼兒現場試驗。)

(2)交流:為什麼有的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材料吹不出泡泡呢?(幼兒交流原因,教師引導發現鑰匙、雪花片上都有洞洞,所以能吹出泡泡;而牙刷、梳子上雖然沒有洞洞,但有縫隙,所以也能吹出泡泡。)

(3)教師小結:只要有洞洞和縫隙的物體都能吹出泡泡。

(二)嘗試改變物體,動手製作泡泡器。

1.激發幼兒製作泡泡器的慾望。

2.交流方法(引導幼兒將學會的經驗加以運用,把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東西變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幼兒動手製作,教師觀察,給予有困難的孩子幫助。

4.交流分享方法,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小結:今天我們使用各種工具吹泡泡,知道了生活中許多有洞洞、有縫隙的東西都能吹出泡泡;還知道了有些材料本來不能吹出泡泡,但經過小朋友動腦筋,也能變成好玩的吹泡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都能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們回家後繼續找一找,試一試吧!

大班科學教案風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水汽化的現象,瞭解水的變化,知道水從哪裏來。

2、瞭解水的重要性,樹立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有探究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支架。

2、操作卡片人手一套。(水→水蒸氣→雲→小雨滴→水)

3、水循環的課件,生活用水的來源及加工過程錄象。事先參觀過幼兒園附近的小河。

活動過程

一、做實驗,説發現,感知水汽化的現象。

1、小實驗:水不見了。在孩子的共同關注下,仔細觀察燒杯中的水燒開後越來越少、最後不見的現象。

教師:水到哪兒去了呢?水蒸氣在天空中又會到哪裏去呢?

二、聽故事,看課件,瞭解水循環的過程。

1、教師操作課件,講述故事“變、變、變”。

(1)教師:水蒸氣在天空中怎樣了,它遇到冷空氣後變成了什麼?

(2)教師:雨水會落到什麼地方?這些水又會流到哪裏呢?

(3)教師:火熱的太陽一曬,水又變成了什麼?

2、教師:你能把它記錄下來,然後告訴大家嗎?

3、幼兒在桌上操作,排列水的循環過程。

4、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講述小水滴的變化過程。

5、教師小結:水加熱後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很輕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氣就會變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雲,雲越來越厚,再加上冷空氣就又變成小水滴落下來,這就是雨,雨水流到小溪、江河裏,經太陽一曬,又變成水蒸氣上升到空中。水就是這樣不斷循環的。

三、看錄象,聽講解,知道生活用水的來源。

1、教師:你們知道我們喝的水又是從哪裏來的?(幼兒集體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

2、觀看生活用水的來源及加工過程的錄象片。

(1)教師:剛才看的錄象裏是什麼廠?它的作用是什麼?

3、教師結合錄象進行小結:

自來水廠用一個叫抽水泵的機器將江河裏的水抽進來,這些水經過水管流進了加藥間加礬處理,加礬後的水再流進沉澱池進行沉澱,沉澱掉了一些髒東西的水又流進沙濾池進行過濾,最後過濾了的乾淨水進入消毒間加氯消毒,消毒後的水通過管道流到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裏,這就是自來水。

四、知重要,勤節約,從小樹立環保的意識。

談話:水的用處大。

教師:水有什麼用?(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動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水。水是人們的好幫手,水能滅火、能發電、能解渴;水還是大力士呢,水還能載大輪船幫人們運東西。水對我們這麼重要,如果水資源被污染了,我們沒有水會很慘,因此,我們應該從小愛護水、保護水資源;平時不浪費水,做一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

五、活動延伸。

保護水資源。

教師:上次我們去參觀了幼兒園旁邊的小河,你發現小河的水怎麼樣了?怎樣才能使小河變乾淨?

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鼓勵幼兒做個小小監督員,與家長共同保護水資源。

活動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大班科學教案風篇7

教學目標:

1、瞭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幼兒能大膽選擇並講述選擇的理由。

3、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準備:

操作卡人手一份、小動物圖片若干、課件、投影儀、枕頭、沙包、南方標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1、(放映幻燈片)”圖片上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冬天)”冬天的天氣怎麼樣?”(很冷)”冬天我們是怎樣過冬的?”(穿棉衣、開空調、取暖器、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鍊等)2、”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幼兒講述)總結:動物過冬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冬眠過冬,儲食過冬,南飛過冬等,分別解釋。

二、幼兒操作(放映幻燈片)”這裏有幾個動物,我們來認識一下(螞蟻、松鼠、天鵝、燕子、熊、烏龜),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些動物分別是怎樣過冬的?想好之後把這些小動物貼到操作卡中,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選擇的理由。”

三、講評1、”請你拿好你的操作卡,來講一講你的選擇”(投影儀中展示)”你為什麼認為這個動物是這樣過冬的?”(幼兒講述)2、總結:(放映幻燈片)熊和烏龜都是冬眠過冬的,因為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個冬天他們就可以睡覺,不吃東西了,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物像蛇、青蛙、蝙蝠、刺蝟都是冬眠的動物;螞蟻和松鼠是在自己的洞裏過冬的,因為冬天出去找食會很冷,所以提前把整個冬天的糧食準備好過冬,還有兔子、小蜜蜂都是儲食過冬的;因為天冬天的時候南方比較暖和,所以天鵝和燕子會選擇南飛過冬,除了天鵝和燕子會南飛過冬,還有很多候鳥會南飛,像杜鵑、大雁、黃鸝、丹頂鶴,他們都是隨着氣候的變化而遷徙的鳥。

四、看錄像“我們再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吧!”(播放課件)五、遊戲的方式鞏固知識介紹玩法:枕頭、沙包、南方標記分別是三種過冬方式:冬眠用枕頭表示,儲食用沙包表示,南飛用箭頭表示,幼兒隨意挑選一張動物圖片,然後選擇相應的過冬方式。

六、結束活動教學延伸1、在操作區中投放操作卡和動物圖片。

2、在科學區中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

教學反思:

這節課通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其實動物也很聰明,為了能生活下去,不讓自己餓死、凍死,都有度過寒冬的方式,還豐富了詞彙。讓幼兒更懂得怎樣去愛護動物。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讓幼兒觀察一些事物,多瞭解一些科學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