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根教案精選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6W

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專注的態度,制定教案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我們要保持清晰的思路,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中班科學根教案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閲。

中班科學根教案精選7篇

中班科學根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 能對泥土和沙子進行觀察比較,探索發現泥土和沙子的特性和差異。

2、 能運用泥土和沙子的特性進行塑造活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較大泥塊、泥土、沙子、篩子、習慣、小木錘、水桶、抹布。

材料準備:比較記

錄表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激發興趣

引導語:瞧瞧,我給你們帶來了什麼?這些沙子和泥塊有什麼不一樣呢?今天我還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工具,請你們抓一抓、吹一吹、篩一篩、敲一敲,發現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2、操作探索、比較、記錄泥土和沙子的不同

出示操作的記錄表,引導幼兒瞭解探索的內容。

引導語:誰硬?誰飛得快?誰落得快?誰散得快?請你在相應的格子裏畫“√”。 引導幼兒操作探索:

(1)抓一抓,看看誰硬,感受沙子的顆粒狀

(2)吹一吹,看看誰飛得快,體驗沙子輕的特點

(3)篩一篩,看看誰落得快,感受沙子細小的特點。

(4)敲一敲,看看誰散得快,體驗泥土鬆軟的特點。

組織幼兒在完成操作後進行集體交流

3、探索泥土和沙子加水後的變化

引導幼兒用水把沙和泥塊澆濕,觀察它們遇水後的變化:

捏一捏,體驗濕沙和濕泥的可塑性

攪一攪,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喝泥易溶於水的特點。

重點探索:泥土添加多少水更適合進行捏合?

4、小結:幹沙輕,不易捏合,濕沙重,易捏合。沙子不溶於水。泥土吸入水後會變軟,易溶於水。

5、遊戲“我是小小創意家”

組織幼兒分組創作造型,體驗濕泥和濕沙的造型美。

活動反思:

為了更好地讓幼兒感知沙子和泥土的不同,第一次試驗時建議選用較大的泥塊。活動應多多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揚沙。如果這樣的活動有家長陪同活動的整體效果會更好地。

中班科學根教案篇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趣味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經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一樣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一樣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一樣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一樣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我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提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此刻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能夠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我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我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我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能夠讓另一幼兒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齊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必須正確,要經過實驗才能明白正確的結果。

中班科學根教案篇3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冬天到了,我發現很多小朋友都愛流鼻涕,儘管在幼兒園老師都會幫小朋友擦鼻涕,但有些家長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會在小朋友包裏放一些衞生紙,以備不時之需,但有幾次我發現小朋友特別喜歡在座位上坐着把紙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雖然當時老師有提醒過小朋友不要撕紙,但好像作用都不太大,於是我將開展一場紙的主題活動來告訴幼兒紙的用途以及滿足幼兒對紙的慾望。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紙的種類與用途。

2鼓勵幼兒發現現象,提出問題。

3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掌握紙的用途

活動準備

面巾紙白紙報紙等帶拎把的瓶子(裏面裝水)人手一個魔術棒紙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魔術棒,讓幼兒閉眼睛,變出與紙有關的圖片,讓幼兒睜開眼睛,引發幼兒的興趣、提問:小朋友都看見了些什麼?

2引導幼兒通過觀看,接觸來發現紙的不同、

二,高潮部分

(1)組織幼兒集中討論

1小朋友還見過哪些紙?還知道哪些紙呢?

2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和一樣的地方。

3這些紙都可以用來幹什麼呢?

(2)教師引入

1由魔術棒變出紙張,老師展示各種紙,介紹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引導幼兒在教室裏尋找有沒有和老師手裏的紙是一樣的,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和敏鋭度、

(3)遊戲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遊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麼重的瓶子給拎起來,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小朋友有什麼好辦法?

2、幼兒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邀請幼兒展示拎法,教師講評。

4、幼兒再次遊戲。

5、組織交流:為什麼有的能拎起來,有的小朋友在拎的時候面巾紙就斷了呢?

6、分男女角色嘗試面巾紙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順着短邊卷。女:順着長邊卷。再互換嘗試。

7、組織交流:你發現了什麼祕密?(長邊的承受力大)

三,結束部分

鼓勵幼兒回家探索發現其它的紙還有什麼用途?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只要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孩子的.發現是無窮無盡的,幼兒只有在親自實踐中去探索發現,才能對獲得的只是掌握紮實,同時我也深切的感覺到了家園配合的重要性與便利性,家長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傳給幼兒,再讓幼兒轉述給老師和小朋友,也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中班科學根教案篇4

目標:

1.通過感官觀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徵,知道筷子都是成雙成對使用的。

2.瞭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中國的餐具。

3.初步瞭解其特性。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準備:

1. 每人一雙筷子(多種材料的),每桌一盤泡沫塑料塊。

2. 2.操作卡片"你喜歡的筷子"過程:

(一) 筷子的特徵1. 這是什麼呀?請你説説你的筷子是什麼樣的?它是用什麼做成的?

2. 你的筷子和別人的一樣嗎?有什麼地方不一樣?(顏色、形狀、長短、粗細、材料等)3. 總結筷子是各種各樣的,是兩隻成雙的。

(二) 瞭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1. 你們知道筷子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它們都是幹什麼用的?

2. 你們會用筷子吃飯嗎?請幼兒回答示範,教師示範並指導姿勢。

3. 我們都知道筷子是用來吃飯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麼人最早開始使用的嗎?

(三) 遊戲:夾泡沫塑料塊1. 我們來做一個遊戲,每張桌上都有都有一盤泡沫塑料塊,你們只能用筷子夾,夾到一個就放到另一隻手裏,我們比賽看誰夾得快。

2. 檢查泡沫塑料塊情況和握筷姿勢,分析討論什麼樣的筷子容易夾,什麼樣的筷子不容易夾,為什麼。

活動延伸:

要求幼兒在家也嘗試用筷子吃飯,並進行檢查和鼓勵。

活動反思:

筷子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同時也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的常見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體驗筷子給我們帶來的娛樂功能,從而喜歡並正確使用這一工具。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中班科學根教案篇5

活動目的:

1、知道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和對顏色的興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薄手工紙、裝有紅、黃、藍、綠、紫等眼力的盤子。

活動一:

1、出示紅、黃、藍的玻璃紙,讓幼兒説出顏色的名稱,在説一説活動室裏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東西的顏色和這些相同。

2、幼兒自由擺弄、重疊色紙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

3、師以變魔術形式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興趣和好奇心。

4、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將兩種顏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二:噴焰火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介紹玩法。

3、請幼兒與教師合作噴焰火讓幼兒説一説噴的焰火有什麼顏色?顏色混在一起是有什麼變化?

4、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噴焰火,提醒幼兒不弄髒衣服、桌面。

自由觀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中班科學根教案篇6

【目標】

1、通過看、摸、聞、剝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體驗發現的樂趣。

2、瞭解蒜頭在春天會發芽,教幼兒學會種大蒜的勞動技能,激發對大蒜種植的興趣。

3、通過認識大蒜、種植大蒜,使幼兒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並樂意吃大蒜。

【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2、課件ppt3、幼兒具備一定知識經驗

【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上次,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在種植園裏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們還記得麼?(拔大蒜)

(2)誰知道大蒜是怎麼來的?(幼兒猜想)

(3)(出示大蒜生長圖)原來,大蒜是大蒜頭髮芽長出來的。

(4)你們知道大蒜頭是從哪裏長出來的嗎?(土裏)

(5)播放課件,蒜頭寶寶從土裏蹦出來了,現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簍子裏去了!

2、認識大蒜頭,鼓勵幼兒自主觀察、大膽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頭寶寶是什麼樣的

(2)剝一剝,你發現了蒜頭寶寶的什麼祕密

(3)聞一聞,蒜頭寶寶有什麼樣的味道

(4)咬一咬,蒜頭寶寶的味道你覺得怎麼樣

(5)小結,重點突出蒜頭表面有皮、裏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狀一頭尖,一頭平等特點

3、個別探索,激發幼兒種植大蒜頭的興趣

(1)出示花盆,誰會種大蒜頭

(2)請個別幼兒上台演示

(3)評一評,對不對,師講解種植步驟

4、鼓勵幼兒繼續討論,思考大蒜頭作用

(1)人們都很喜歡大蒜頭,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對人有好處)

(2)討論説説,大蒜頭的好處有哪些

(3)出示課件,教師補充説明蒜頭的其他好處

(4)小結:蒜頭真是寶,我們要愛吃大蒜,做不挑食的好寶寶。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中班科學根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反射現象,會改變鏡子的角度,讓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體驗探索的樂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發射光。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2、物質準備:

(1)每人一面平面鏡(大小形狀各異)。

(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鏽鋼拉鍊、調羹、茶杯、臉盆、光盤、手錶等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書、粗糙的石頭、衣服等。

(3)用即時貼剪出飛機、花、小鳥等鏤空圖案,並貼到部分鏡面上;水彩筆等。

3、時間安排:陽光燦爛的日子。

【活動建議】

(一)請配班老師持鏡子從户外反射陽光到室內,鼓勵幼兒尋找亮光,引出活動主題。

根據需要可做以下提問:亮光是從哪兒來的?它是怎麼進來的?

小結:亮光是從外面來的,是鏡子反射的太陽的光。

(二)引導幼兒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1、請幼兒手持鏡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將光反射進活動室。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並做一做。

請沒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並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結:只有鏡面對着陽光才會反光,沒有陽光照在鏡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請幼兒交流:在反射光的過程中,還有什麼發現,如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反射的光大小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鏡子的角度,光會來回移動,它的方向也變了。

4、請幼兒再次操作,並相互交流經驗。

(三)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能反射光?

1、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説一説,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象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能反射光?

2、請幼兒選擇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

3、鼓勵幼兒探索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麼不同?

小結:能反射光的東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亮度強的物體,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強;小的東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鏽鋼茶杯、臉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圖案或文字的鏡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圖案或文字。。。

(四)玩遊戲“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讓幼兒猜猜會反射出什麼。

2、教師介紹遊戲玩法:兩人一組,一幼兒手持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用鏡子反射到牆面上的光追逐、“轟炸”另一幼兒用平面鏡反射到牆面上的光,覆蓋一次得1分,幾分鐘後幼兒互換鏡子,遊戲繼續進行,覆蓋次數多的為勝。

3、師幼一起玩遊戲“捕光捉影”。

【活動延伸】

1、將手電筒、各種鏡子投放到發現區,鼓勵幼兒繼續探索光的反射現象。

2、家長、教師等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瞭解生活中或自然界裏光的反射現象。

【活動反思】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發現隱含的教育價值隨即生成的活動,由於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再加上整個活動過程充分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嘴,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活動效果很好,圓滿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