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2K

不同學科專業的授課教案可有自己的特色,教案是我們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8篇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篇1

一、字詞教學,重點突出。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生字教學不再是教學的重點。楊老師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字詞的認讀情況時,先讓學生自讀,然後讓學生説説哪個詞語比較難讀,然後對該詞語進行領讀,以達到以點蓋面的作用。特別是針對多音字“爪”的正音,課文中有一個詞語是“前爪”,而這個“爪”比較難讀,學生很容易讀錯。於是,楊老師特地指出來,讓學生一起來讀一讀,這樣做不僅可以加深印象,還有助於學生一開始就存有正確的概念。另外,楊老師還告知學生,“張牙舞爪”也讀“zhǎo”,從課內到課外,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教師語言具有導向性。

在語文課堂上,對教師的語言要求極高,因為教師語言的導向性直接影響學生的答題方向和準確性。楊老師的語言有了很大的進步,面對學生的回答也是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比如在第一段的教學中,學生從讀中知道了趙州橋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楊老師馬上説“你知道了它的歷史”。當學生説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的,楊老師就説“你知道了它的設計者和建造的時間”。特別是當學生繪聲繪色地讀完第一段時,楊老師便説:“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去看看這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了。你們想不想呢?”這樣的回答不僅肯定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又很自然地過渡到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

還有在第二段的學習中,楊老師依然用她具有導向性的語言迴應着學生的回答。如在感受趙州橋的雄偉時——

生:從橋長五十多米,寬有九米多,我感受到趙州前的雄偉。

師:你從數字上看出了它的雄偉。

生讀: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

師:用三個數字寫出了趙州橋的雄偉。

這一系列的數字的確説明了趙州橋的雄偉,而楊老師毫不累贅的話語簡潔又明瞭地暗示了學生的善於解讀課文,為楊老師這樣的教學機智而喝彩。

三、藉助多媒體突破難點,重視語言文字訓練。

李春在設計整座橋時,為什麼在大橋洞的頂上還有四個小橋洞呢?這樣的設計到底好在哪呢?這是本節課要突破的難點。楊老師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出示了兩張河水上漲時水如何從大橋洞和四個小橋洞流出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説説這樣設計的巧妙之處。由於直觀的效果,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樣設計的原因。

生1:這樣的設計很巧妙,發大水的時候水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出,橋就不會被沖壞了。

生2:這樣設計既減輕了河水對橋的衝擊力,又減輕了橋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生3:這樣設計,水衝過來時可以從小橋洞裏流出,對橋的影響就小了。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瞭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瞭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閲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難點

對照畫面,瞭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入,揭題解題。

1、師:這一單元我們已輕輕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走進它,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築。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幅名揚中外的古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什麼叫名揚中外?

2、(課件欣賞)説説自己的感受。

3、這幅畫叫什麼名字?你對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與習資料)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師:課文將怎樣向我們介紹這幅古畫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生自由地讀課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讀文,重點正音三個多音字作溜乘。

3、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可以怎樣劃分段落?

三、精讀課文。

1、現在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讓我們一起再欣賞一下這幅畫吧。

2、從剛才同學們驚奇的眼神、讚歎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圖的喜愛。這幅圖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的課文對它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讀懂了課文,你一定會更喜歡它。想用什麼方法來讀懂課文呢?引導學生讀讀課前的閲讀提示,明白學這一課可以用圖文對照法。

3、自由讀文,對照圖畫,看看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那些內容?簡單地標註在文字旁邊。

4、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説説自己的感受。

(1)讀第2小節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通過讀句子,並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來體會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體會張擇端花了很大工夫,畫出來的畫了不起。

(2)讀第3小節,重點也是看圖、讀文、想象補充省略的內容,理解形態各異,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從而體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3)讀第4小節,先引導學生看畫面説説看到了什麼,體會畫的生動、精彩。老師再生動地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彷彿聽到了什麼,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

5、朗讀課文第5小節。引導學生: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神奇的畫,讀懂了這麼有趣生動的課文,現在你想説什麼?

四、單元總結,延伸課外。

1、師: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記住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課件)

2、師:本單元的其它幾篇課文也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領略了巨人盤古開天闢地神話的魅力,還欣賞了勞動人民智慧和才幹的結晶──趙州橋。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想説的嗎?

學生暢談感受,體會到民族文化的燦爛,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等。

3、師: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同學們一定已經收集和閲讀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請繼續準備,下次我們將作專題交流和展示。

板書設計: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清明上河圖》

人物街市情景

課後反思:

本課文章較長,讓學生完整的反覆讀文不太現實,我採用分段朗讀理解的方式,對於描寫具體的句子充分練讀,效果較好。學生欣賞了《清明上河圖》,感歎頗多,對於課文的學習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分段仍然是學生比較輕鬆解決的問題,對於個別不同意見,孩子們積極踴躍的幫助其糾正。課後還須加強讀文練習。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關係、遣唐史和唐文化對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鑑真和尚東渡日本的情況;唐玄奘西遊取經等史實。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隋唐時期我國同亞洲各國,特別是日本和天竺等國的友好往來情況的學習,啟發學生思考隋唐時期出現頻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1.通過對鑑真六次東渡、玄奘歷時18年的西遊和歷時19年的譯經生涯中體現出的精神的瞭解,激發學生積極上進、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今天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唐朝與日本的交往、唐朝與天竺的交??

教學難點:隋唐時期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隋唐的對外交往與今天的開放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圖)、日本唐人街(下圖))圖中為什麼外國人會將中國人稱為“唐人”?古代新羅、天竺、大食、波斯等國分別是指今天的哪些國家和地區?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兩國在經濟文化上早有密切關係。你知道隋唐時期兩國交往的史實嗎?你能舉出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具體事例嗎?

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遣唐使

1.(多媒體展示《弘法大師行狀繪詞》)史料解讀

(多媒體出示材料一地圖: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師講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麼?(吐為了 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

2.(多媒體出示問題:派遣唐使對於日本的影響)結合教材,要求學生概括派遣唐使對於日本的影響

(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 天文曆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等傳 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目標導學二 鑑真東渡

(一)開始——珍妮機的發明(18世紀60年代)

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唐招提寺圖片)

2.教師簡要介紹鑑真東渡的故事。(多媒體鏈接鑑真東渡的故事)

1.(多媒體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讀

材料:玄奘離國已久,懷念祖國的心情越來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國國王、廣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鳩摩羅國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來,要為他建立一百所專院。無奈玄奘歸國心切,留學求經的目的既然已經達到,説什麼也要回國了。643年春天,西遊十七年的玄奘辭別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們,滿載着印度人民的友誼、榮譽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經,啟程回國了。

2.(多媒體出示問題:天竺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學生搶答論天竺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印度)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篇4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説説自己可愛的家鄉,抒發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2、想象古人離開故土後如何抒發思鄉之情。

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首詩。(課件顯示課題——夜書所見)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多媒體課件放映第二張幻燈片)觀察電視中圖畫,説説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放映第三張幻燈片,重點指導生字詞)

3、放映第四張幻燈片,指導古詩朗讀: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4、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兩句詩的.意思。

(放映第五張幻燈片,畫面中出現兩個問題。)

問題一:詩中描寫了哪幾種事物?

問題二:這首詩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各自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放映第六章幻燈片,畫面出現參考答案:)老師重點點撥理解:

答案一:詩中描寫了梧葉、秋風、兒童、燈明。

答案二: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拓展閲讀。

1、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詩句?(放映第七張幻燈片)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教學反思:

中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然而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加之詩人的創作背景學生根本無法體驗。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感悟。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篇5

詞語理解。

同學們,讀讀詞語,你能理解嗎?

生解釋詞語並進行詞語運用練習。3.再讀課文。

思考回答問題:再讀課文,想一想:紅頭為什麼會去牛肚子裏旅行?

預設:紅頭和青頭捉迷藏玩,紅頭躲在草堆裏。藏在草的紅頭就被大黃牛捲進嘴裏。

師點撥:紅頭就被大黃牛吃到肚子裏是故事的起因。

師繼續追問:事情發生的經過是哪幾個段落描寫的?你能找到嗎?

佈置任務:請根據剛才的分段,簡要地説一説段意。

(設計意圖:先認字掃清閲讀障礙後再讀文,為整體把握課文作好鋪墊。瞭解故事起因、經過,概括段意,有利把握課文整體結構。)

4.學習要求會寫的字。

知道本課大意之後,我們來看看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教師提問: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預設

1: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歸類識字法。

教師引導:本課形聲字不少,你能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來舉例説説嗎?

預設

2:“管”就是形聲字,“管”上部部首是形聲,表示意思。下邊“官”是聲旁,表示讀音。

教師強調:①要注意書寫提示,結構不同書寫的規律也就不一樣。②注意“命管

算”三字的寫法,提示容易寫錯的部位。

學生在練習本上書寫生字,每個

2

遍。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整體觀察生字結構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關鍵筆畫和易錯筆畫,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

四、總結提升

教師小結:紅頭的旅行真是兇險,要不是有青頭幫忙可就壞大事了。遇到這麼兇險的旅行,這兩位小蟋蟀當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在寫童話故事的時候應該借鑑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細品課文!

五、課堂練習

1.

給加點字選擇讀音。(見課件

17)

2.

讀詞語。(見課件

18)

3.

抄寫詞語表中的

18

個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

能體會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心情,分角色朗讀課文時能讀出相應的語氣。

2.

默讀課文,能找出證明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詞句,能體會到它們之間的真摯友情。

3.

能畫出紅頭在牛肚子裏旅行的路線圖,並藉助路線圖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

上節課我們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受,誰再來回顧一下大家文章分為幾部分,

各寫了什麼?

預設:文章分為

3

部分。

第一部分(1-6

段)講兩隻小蟋蟀玩耍的情境。

第二部分(7-19

段)講紅頭在

“牛肚子裏旅行”的過程。第三部分(20

21

段)講紅頭脱離危險後的情景。

2.

誰能按提示回憶一下紅頭到牛肚子裏旅行的原因是什麼呢?

教師小結:這真是一個玩耍誤入了牛嘴啊!

板書:(起因:捉迷藏誤入牛嘴)

(設計意圖:通過按照提示説關鍵詞語來概括故事起因,引導學生學習總結概括段意的方法,提高其概括能力。)

二、集體交流,品讀感悟

(一)學習

7-19

段。

1.

教師提出問題:默讀課文

7-19

自然段,圈出表示紅頭所在位置變化的詞句。

預設

1:進了牛肚子,從第一個胃到第二個胃,從第二個胃到牛嘴裏。預設

2:我補充一下,先到牛嘴裏,最後噴出來。

2.

教師引導學生邊找邊説邊做筆記。

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紅頭在牛肚子裏旅行的路線圖,教師小結並相機板書:(經過:紅頭

嘴-第一個胃-第二個胃-嘴)

3.

教師引導質疑,用導語安排學習任務。

學生按照學習任務,先自己勾畫,然後同桌兩人交流,再全班交流。4.教師小結,並告訴學生牛的這一個吃食的特點叫“反芻”。

5.教師引導鞏固本文的`學習重點:請大家再重新回憶吃食的特點,填寫下面的內容

教師引導:看着這個提示,請用自己的話給你的同桌講一講紅頭在牛肚子裏旅行的經過吧。

(設計意圖:通過畫出和講述紅頭旅行路線,瞭解牛有

四個胃、會反芻這一科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由學到講,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內化,同時又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學習

20-21

段。

教師引導學生説一説故事的結局。預設

1:紅頭從牛嘴裏逃出來了。

預設

2:青頭安慰紅頭,兩人相擁。板書:(紅頭脱離危險)

(三)感受人物心理。

教師過渡:剛剛我們體會了紅頭旅行過程的驚險,當時兩位主人公在經歷驚險的時候心情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兩人的對話來體會一下,並且要練習讀出當時的語氣。

1.

讀紅頭語言,體會旅行的驚險。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能識記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想想為什麼孫中山明知會捱打,還要向老師提問。

3、學習邊讀邊思考。

4、知道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讀。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每天坐在學校裏學知識。但是古時候,人們把學校不叫學校,你們知道叫什麼嗎?

板書:私塾

師:想知道那時候孩子們在私塾裏是怎樣讀書的嗎?

1、出示第二小節,學生自由讀。

(1)這段話中有個生字寶寶,師指:誦(上面有拼音),集體拼讀。誰記準它的樣子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誦,可以採用熟字換部首的方法識記。)在書寫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右上角最後一筆點不能忘。)我們寫寫這個字好嗎?(田字格指導書寫。)

(2)私塾裏讀書的情景怎麼樣,誰讀給大家聽?

(3)他讀得很傳神,大家學着他的樣子齊讀一遍。

(4)簡單交流讀後的感受。

師補充、小結:那時候的私塾老師一般都比較嚴厲,誰不聽話或不認真讀書,還會挨老師戒尺的打。上課時,學生大多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

2、出示課文第一節: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

集體讀。

過渡:可是,孫中山卻敢於不懂就問。

揭示課題:3.不懂就要問(“懂”用紅色和黃色粉筆書寫)

師:指“懂”,誰做小老師領大家認這個新朋友?

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過渡:孫中山怎麼敢問老師呢?我們馬上翻開課本,探個究竟,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建議:

(1)輕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讀通句子。

(2)邊讀邊思考:孫中山為什麼要向先生提問?怎樣提問的?提問後,同學和先生有什麼反應?後來怎樣?

2、學生自讀。(師巡視,督促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3、學習生字:段、糊、塗、但、厲、詳

(1)這6個生字寶寶就藏在課文中,你都認識了嗎?我們開小火車認讀好嗎?

(2)出示:厲

這個生字寶寶還有個孿生兄弟,出示“歷”,你發現他們的祕密了嗎?

(3)出示:糊

誰能在這些生字寶寶中為“糊”找個好朋友?

男生讀“糊塗”(塗,輕聲)引出“糊里糊塗”(塗,揚聲)女生讀,集體讀。

(4)我們比賽,看誰把這六個字都能認準(卡片抽讀)。

4、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到課文中,看看大家還認得他嗎?

指名五個學生按1、2節;3節;4~7節;8節;9、10節輪讀課文,隨機正音。

好,大家課文讀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邊讀邊思考這些問題了(指“自讀提示”)。

三、細讀課文,深入瞭解

1、師:孫中山為什麼要向先生提問?

生稍作思考,然後交流。

師:糊里糊塗是什麼意思?如果不糊里糊塗呢?(學習反義詞)

師:於是,他就(等學生接下去)?

生交流,師出示句子:於是,他壯着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們背的這段課文是什麼意思?請您為我們講講吧!”

指名讀。

孫中山怎麼問老師的?“壯着膽子”問是怎麼問呢?誰來壯着膽子問一問?(指名讀)

師:不錯,你猶豫了一下,鼓足勇氣讀下去了。誰再來?

好,你提問時態度很誠懇,很尊重先生。我們一起來提問一次,好嗎?

你壯着膽子問老師時心情怎麼樣?(體會孫中山此時緊張的心情)為什麼緊張?(初步感受孫中山明知可能會捱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可貴精神。)

2、當他提出自己的問題後,老師和同學又是怎樣的呢?再讀課文4~8節。

師:誰來説説同學們是怎麼做的?

學生交流。

師:“搖頭晃腦唸書”是怎麼念?

出示:鼕鼕愛寫詩,作詩時搖頭晃腦,真像()。

指名填寫。

“課堂裏霎時變得鴉雀無聲”是什麼樣子的?誰來描述?

出示:教室裏鴉雀無聲,連一根針()。

指名填寫。

誰能給“霎時”找個意思相近的朋友?

過渡:老師真的打孫中山了?為什麼?

生交流,師出示:孫中山説着,就把那篇課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指名讀(注意語調)。

你為什麼要重讀“一字不漏”?(體會孫中山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好學生,因此,老師沒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讀課文4-8節。

過渡:既然孫中也怕捱打,那他為什麼還要向老師提問呢?讀課文第9、10節。

學生交流後出示句子: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

男女生輪讀句子。

齊讀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結、拓展

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你平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是怎麼做的?

拓展作業:課後瞭解孫中山的其他故事。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重難點】

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古詩朗誦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2.揭題釋題

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介紹洞庭湖。

二、閲讀理解古詩

1.一讀,讀準

⑴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⑵檢查字音,指名讀,指名評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2.二讀,讀好----讀出節奏

⑴自由練讀,邊讀邊試着在書上畫斜線。出示節奏,指生讀出詩的節奏。

⑵聽範讀。自由地練習。指生讀,評價。齊讀。

3.三讀,讀懂----理解詩意

⑴交流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結合註釋;聯繫插圖;串聯詞意;發揮想象;反覆讀詩。

⑵自讀自悟,四個交流,討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饋,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後説説這句詩是什麼意思?你是用了什麼方法?

⑷齊讀古詩。

4.四讀,讀美----讀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麗,但是詩人卻只用了精煉的語句,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兩相和

湖光、秋月,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個“和”字表現出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板書:和)

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齊讀)

②潭面無風鏡未磨

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麼呢?他是怎樣寫的?這裏詩人把什麼比作什麼?詩人為什麼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呢?

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麼的細緻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於觀察的人。(板書:觀察)(指生讀,師評價)

讀出洞庭湖的朦朧美。(齊讀)

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襯,顯出一種和諧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湖水與月光相互映襯,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經打磨的銅鏡。請把這美麗的景色一起讀出來吧。(兩句詩連起來,全班齊讀)

③遙望洞庭山水翠

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麼景色呢?在這句詩中詩人着重寫了什麼景物?(板書:山水)這裏的山水有什麼特點?(翠)

讀出和諧之美。(指名讀、小組賽讀)

④白銀盤裏一青螺

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想到了什麼呢?這句詩妙在哪?詩人為什麼要這樣比喻呢?

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讀出喜愛、讚美之情。(齊讀)

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一起來讀讀吧!(兩句詩齊讀)

⑵小結全詩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底。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首山水小詩,感受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吧!(齊讀)

5.五讀,讀熟----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欣賞有名的詩人為我國的名勝寫下的`經典名篇。

2.佈置作業:

(1)小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背給父母、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選做)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美景吧。(選做)

板書:

望洞庭

觀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部編版三年級漏教案篇8

學習目標:

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培養閲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説説)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②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③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後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

④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圍繞掌聲講了一件什麼事?引導學生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①屏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自由讀,讀後説説英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②屏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內容:指讀,讀後讓學生説説這時的英子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聯繫第一自然段,理解“憂鬱”的意思。)

③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兩個自然段。

④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呢?

引導學生提出:英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呢?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可作為下一階段學生自主閲讀的目標。培養學生邊讀邊疑邊悟的能力。

四、指導認字和寫字

①屏顯本課的生字。

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③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姿、勢、吞、烈、普”這5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④學生練習寫13個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五、拓展活動

學生繼續蒐集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閲讀能力。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明確閲讀目標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英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的呢?)

二、精讀課文,自己釋疑

①學生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帶着以上的問題自讀自悟。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勾畫畫,可以適當地寫一點讀書感受。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教師提出討論的要求:

人工明確:組長負責,確定代表小組發言的人。

人人蔘與:要求每一個人在小組內都發言。

③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餘成員可以補充。

學生髮言的要領主要是認識掌聲對英子的幫助,談從兩次掌聲中體會到了什麼。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學生自己先練讀。

b、然後展示朗讀水平,可以進行賽讀,挑戰讀。

學生讀後,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哪個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三、拓展延伸,加深認識

①屏顯英子信的內容:“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a、學生齊讀這段話。

b、聯繫全文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過掌聲嗎?當時有什麼感受呢?你給過別人掌聲嗎?當時又是怎麼想的呢?

③學了,又談了那麼多,還想對自己或別人説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掌聲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後 不願意

快樂 説笑 跳舞 有勇氣

鼓勵 尊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