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9W

教案在書寫的時候,我們肯定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教案是教師為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事先擬訂的書面文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8篇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兒童詩。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一天中的不同時間裏,和不同國家的孩子游玩。“太陽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詩歌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温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詩人從“太陽普照全球”這一自然現象中提煉出詩意,把太陽當做所有國家的朋友,她從西山落下,走向別的國家,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帶去快樂和希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朗誦、背誦詩歌。難點是理解詩歌的含義。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一二兩段。

2、以讀為主線,通過把書讀薄、讀厚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把詩讀成畫、讀出詩情、讀出意境,從而提高學生想像、表達、感悟能力,並掌握一些朗讀詩歌的技巧。

3、讓學生在優美的詩歌中體會到太陽對“大家”的愛,對太陽的愛胸懷感恩之情,明白只有廣博的愛才會讓世界的所有生物生活得快樂、和諧。

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一)簡介詩歌的特點

兒童詩想像豐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

重點指導彤的讀音和書寫,理解“紅彤彤”的意思。

2、檢查讀課文

指名四位同學輪讀詩歌,學生評價指正。

三、深入研讀課文

(一)把詩讀成畫

1、師範讀第一小節,生邊聽邊想畫面。

2、指名學生描述想像中的畫面。

3、根據學生描述的畫面指導朗讀。

(二)讀出詩情

1、感悟太陽做的三件好事

(1)太陽做了哪幾件好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鮮花、小樹、小朋友

(2)把三件好事讀成三個字:灑、拔、陪

(3)從“灑、拔、陪”三個字中你讀出了什麼?

太陽把金光往鮮花上灑,灑出了什麼?透過“拔”你又看到了什麼?太陽陪着小朋友在海邊幹什麼呢?(學生髮揮想像,描述畫面。)

2、指導朗讀第二小節,讀出詩情。

(三)讀出意境

1、第二小節中哪個詞,哪個標點表示太陽還做了很多好事?

2、朗讀“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讀出太陽做的好事很多,讀出對太陽的讚美。

3、理解“……”,並讀出省略號的味道。

四、想像創作,昇華情感

1、用詩一樣的語言,把太陽做的其它好事寫出來。

2、交流、修改、展示詩句。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篇2

教學內容: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教學具準備: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下面圖裏哪些是線段?為什麼?(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裏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後,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週。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麼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麼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摺。先説明“對邊”,並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摺,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麼角?

提問後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麼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説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着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麼關係?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麼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麼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説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麼關係。

4、總結特徵。

(1)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誰來告訴大家,長方形有什麼特點,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4題。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篇3

?我是小音樂家》是人音版三年級音樂第六冊第五課的歌曲。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的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願望和共同的心聲“我是小音樂家”。雖説此歌短小精悍,但是也有一定難度,表現為速度較快,節奏有點難度,弱起和後十六分音符頻頻出現,因此學生唱時容易出現吐詞不清楚的'現象。

課後我也反思了本節課的優缺點,反思如下:

1、注重創設情境

我首先用分段聆聽的方式進行導入,我問學生:剛才的三位音樂家來自哪裏?都演奏了哪些樂器?接着自然引入到第一個聽辯活動。整堂課始終圍繞在這個特定的情境當中,學生在很寬鬆、美好的情境中進行着學習。

2、注重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

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問題,因此不管是歌詞的設計,還是節奏的創編,到進一步打開思路,自編歌詞,都是學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嘗試和探究慾望,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即鞏固了本課的節奏內容,拓展了學習。

3、注重創造力的培養

在創編活動中,我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各組組長彙報成果。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動”等要素,讓學生去體驗音樂的情緒。因此整堂課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他們學得開心、學得主動。

4、不足與改進

(1)教師授課中語速太快,學生還沒聽清就過去了。

(2)講解難點節奏時,應讓學生多感受練習節奏,而不是一味的老師講。

(3)由於時間關係,學生創編歌詞展示時顯得有點倉促,應該讓更多地學生展示創編成果。

最後,感謝校領導及同仁們對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積累,不斷創新,爭取更上一層樓!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篇4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閲讀説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1、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2、第二課時:

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三年級# 導語(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着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着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祕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慾,進入問題情境。)

1、啟發:

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於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於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祕。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麼?

學生提問。

(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温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説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閲讀有關資料進一步瞭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着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並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閲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於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係,課文上説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閲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閲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閲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閲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閲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於這類科普的説明文,一般一小節説明一個意思,我們閲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註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閲讀説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説明文、閲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説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瞭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

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説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麼來説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瞭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説明的?還用了什麼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後回答:

⑴引用傳説(板書:引用傳説)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於太陽傳説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説説。

如果這裏不用傳説,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閲讀興趣怎麼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指點:

“傳説”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説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説以後,用一個什麼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説,引人入勝,接着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説明實質傳説其實)

下面一節説明實質的又用了什麼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⑶説太陽,怎麼又説了地球,説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説“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瞭解所説明的事物。

⑷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係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繫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閲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為……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為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為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為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為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温暖。

第二課時

一、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説來,太陽與人的關係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説説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怎麼密切。

提供句式:

⑴有了太陽……

⑵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閲讀、討論後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説話訓練。

4、指點:

這一節先正面説,“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説,“如果沒有太陽……就……”説明了關係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説到實質。

5、提問:

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麼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閲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係不大,這裏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

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二、第三段

第二段説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係,那麼太陽與自然關係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

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雲。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三、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四、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1、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78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於“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説明太陽與人的關係,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2、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3、指名扮演講解員。

4、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係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雲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閲讀説明文:

説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傳説”、“列舉數據”、“進行比較”來説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係。所以在閲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説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篇5

?秒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對時分有一定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本課教材從材料選擇到呈現方式,都注意學生生活經驗,力求在實際情境中,知道秒的意義,探索分與秒的進率關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珍惜分分秒秒。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錶,知道了1時=60分,但是對於秒學生可能知道的不全面,因此教學時,讓學生體驗1秒、幾秒,知道1分=60秒

教學重點:

1、感知1分=60秒

2、體驗1秒有多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奧運開幕的場景,配音展示倒計時10——1。

教師提問:誰知道剛才晚會中的倒計時10——1是表示什麼?

師指明確記算很短的時間,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提示課題:秒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學生例舉(配合圖片,劉翔奪冠12秒91,紅綠燈)

(1)回憶我們都知道了鐘面上的哪些知識(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時針走大格,分針走小格,時針長,分針短。)

(2)你們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針走1大格是5秒等)

(3)課件出示鐘面模型驗證

鐘面是如何告訴你時間過去了幾秒?(認識秒針及秒針走1小格是1秒)

演示並講解:秒針走1小格經過的時間是1秒。

演示並提問:“秒什從12走到1走過幾格?表示過了幾秒?”

“秒針從12走到3走,走過幾大格”表示過了幾秒?”

“秒針從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針走一圈,提示學生觀察分針有什麼變化,提問:

“秒針從12出發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針走多少?”

“秒針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師板書:1分=60秒。

2、聽一聽感受1秒鐘的長短。

(1)課件演示秒針走時的“嘀嗒、嘀嗒”聲,學生邊聽邊數: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課件再次演示秒針走時的“嘀嗒、嘀嗒”聲(聲音漸漸減弱到無),學生閉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計,覺得到了老師規定的時間了就睜開眼,對照課件上的鐘,看自己感受得準不準。

3、感受1分鐘的長短。

a、閉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針走一圈軌跡,並配音,聲音漸漸減弱到無)

b、1分鐘讀短文(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

c、1分鐘做數學題

d、自由體驗1分鐘做什麼事

4、鐘錶的歷史(介紹“日圭”“刻漏”等古代計時工具)

分析:藉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你學習了什麼知識?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使學生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標: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對東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室外部分

一、導入

師:今天有許多老師來聽課,其中不少老師還是第一次來到我們緯二路國小呢!對我們學校不是很瞭解,大家能不能先當個小導遊領着老師們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時間的關係我們只參觀前院四周的情況,介紹時注意使用正確的方位詞。能當好小導遊嗎?(能)下面就分小組請老師們去參觀吧!

(學生分小組進入操場向參觀的老師們介紹校園)

二、認識東、西、南、北

1、認識東、西、南、北。

學生集合彙報。

師:同學們是怎樣向老師們介紹的?

(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前後左右來介紹校園的情況)

師:為什麼幾位同學有的説他的前面是教學樓?有的説他的前面是幼兒園樓呢?

(兩位同學站的方向不一樣,所以他所面對的事物就不一樣。)

師: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前後左右來描述,有侷限性了。怎麼辦呢?你還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嗎?

(可以用東西南北來描述)

師:你知道哪是東嗎?(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

知道了東還能知道那個方向?(西方,東與西相對)

剩下兩個方向是什麼?(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麼知道的?

2、鞏固東西南北。

師:看大家是不是認清了東西南北,咱們來做幾個小遊戲。

教師説方向,學生轉向那個方向。(速度適當加快,增加娛樂性,使學生在遊戲中熟練辨別東西南北。)

學生説方向,其餘學生指出相應的方向。

用方位詞再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學校。

3、知識擴展。

師:在學校同學們都已經熟練地辨別出東西南北了,出了學校還分得出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東圖書店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聚豐德呢?泉城廣場呢?

師:你的家大約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室內部分

4、方向的相對性。

師:回到電教室,你調向了嗎?文化牆在操場的哪邊?辦公樓呢?教學樓呢?幼兒園樓呢?

師:現在在多媒體教室裏,我在同學們的哪邊?門呢?那幼兒園樓在我們的哪邊?哎?剛才有同學説幼兒園在操場的南邊,可現在幼兒園又在我們的北邊,這是怎麼回事呢?

(不是幼兒園在動,而是我們站的位置不一樣了。)

師:看來我們再敍述方向時,要説明誰在誰的什麼方向。

三、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我們學校的平面圖沒有完成,同學們能將“文化牆、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樓”及它們的方向填在操場四周並把這張平面圖完成嗎?試試看!

學生繪製,展台前展示,介紹繪製情況。説説為什麼這麼畫。

師:同樣的校園,有的同學把“東”畫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畫在了上面,如果不標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別人還能清楚地看懂我們的示意圖嗎?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統一一個畫圖的標準)

師:對了,根據地理知識,在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的,(板書)為了使大家知道我們是按這個標準畫的就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向上的箭頭寫明“北”。

師:請同學們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圖。

展示。

四、看圖辨方向

1、遊樂園。

師:春天就要到了,我們該去春遊了,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好嗎?(出示)

師: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如果沒用上方位詞可引導學生“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介紹”)

師:你怎麼知道花壇的北邊是噴泉的?

我們先去哪兒玩?(學生自主選擇進入並介紹情況)

2、北京。

師:去過北京嗎?老師有幾張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學生欣賞。

師:這兒有一張—廣場的照片,同學們能根據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圖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嗎?

變換不同的位置讓學生説説四周的情況。

五、小結

今後我們再出去旅遊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順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讀課文,讀懂“愛心項鍊”的含義。

2.教育學生要樂於幫助有困難的人,做富有愛心的人。

3.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愛心項鍊的含義,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本單元的內容以真情、關愛、善良為主題,通過《真情的回報》、《那隻松鼠》、《美麗的橋》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誠才能收穫真摯的感情,再理解本課的“愛心傳遞”比較容易。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交流、感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項鍊呢?(課件出示“項鍊”,項鍊就是把珠子等裝飾品連成一串)那誰知道愛心是什麼呢?(課件出示“愛心”,愛心就是去幫助別人、關愛別人。....)把“愛心”和“項鍊”連起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愛心項鍊》。

板書課題《愛心項鍊》

二、初讀課文,自學感知

師:看了課題後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嗎?

生1:什麼是愛心項鍊?

生2:誰做了愛心項鍊?

生3: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生4:..... (學生提的問題歸納為三個,簡單的寫在黑板上)

師:請大家帶着剛才提出的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課件出示讀課文的要求)在讀的時候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同時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生自由讀課文)學生讀課文

自主學習,同桌交流互助

1、檢查詞語,掃清障礙出示(本課需要認識的字詞)

a、同桌互相識字,比賽讀

b、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説一句話

2、瞭解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這些詞語你們都讀準了,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引導學生從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來概括)

師: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 )在先後得到了( )和( )的幫助,懂得了( )。

3、答疑解惑,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個問題:愛心項鍊就是用愛心去幫助別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愛心做的善事連在一起就是愛心項鍊。第二個問題: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許許多多有愛心的人第三個問題:作者希望這種愛能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三)感悟愛心師:不知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到沒有,克雷斯先後兩次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都聽到了相同的這句話,齊讀(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也盡力去幫助他。”)

師:那他都是在什麼情況下聽到這句話的?聽後又有什麼感受呢?接下來請同學們深入讀課文,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感受。學生小組內交流後全班彙報。

過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報,最後別人又以愛心回報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師質疑,感受愛心的傳遞。

師:學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後聽到了這句相同的話,你想想可能發生過什麼樣的事呢?那這六年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六年後才有可能聽到這句話?(想象:在以後的日子裏,許許多多的人又幫助了更多的人,每當更多的人要對他們表示感謝時,他們總會把這句話告訴給那些人。)過渡:正象同學們所説的(出示:在以後的日子裏,克雷斯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每當人們要對他表示感謝時,他總會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諾的話告訴給他們。)

師:因為,在別人急需幫助的時候幫一把,只是舉手之勞而已,所以中年人會説——在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後,又怎能不去幫助別人不去兑現承諾呢呢,所以克雷斯他也會説——當克雷斯再次遇到困難時,青年人伸出了援手,他也這樣説——

師: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温暖人心的話語,中年人把愛心和這句話送給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給了許許多多的人,最後這句話又回到了克雷斯這裏,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獻着愛心,傳播着這句話,才組成這串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鍊。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同學們,學到這兒,我相信你們已經解決了課前的疑問,什麼是愛心項鍊呢?僅僅有愛心行嗎?僅僅只做善事行嗎?那我們要怎樣做呢?對了,這愛心需要你的傳遞,我的傳遞,他的傳遞,只有這樣這串愛心項鍊才會越穿越長,這愛心會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

三、拓展閲讀,體會愛心。(附:《一杯牛奶》稿)

師: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另一個愛心故事《一杯牛奶》,讓我們一起去細細品味這根愛的珠鏈上那感人的一幕。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閲讀材料自主閲讀,看看你從中又讀懂了什麼?動筆畫一畫文中最感動你的句子,並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

學生自由讀文後彙報(鼓勵學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師:同學們,杯子裏裝的僅僅只是牛奶嗎?還裝着什麼?

師:姑娘當年為小男孩奉獻愛心的時候,從沒想過要回報,而今天卻得以真情的回報,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四、感情昇華

課件出示(音樂)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動、最美好的一個字眼就是“愛”。愛是什麼?愛是對他人的同情、關注和給予;愛是充滿人情味的社會温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樣,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滿懷愛心的去幫助他們,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這種美德就會代代相傳,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請同學們舉起書,用心的讀最後一段,用心的讀給自己聽,用心的讀給身邊的人聽,用心的讀給所有人聽。生齊讀最後一段。出示課件,最後一段,(愛心是無價的,他不需要回報,但卻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説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顆珍珠的話,那麼我們的愛心就是一根金線。用金線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鍊。)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教案篇8

教學目的要求:

1、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內容,使學生明白:只有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

2、重點理解更羸説的一段話。通過分析句子之間的關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從而使學生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

4、練習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更羸説的一段話,聯繫全文內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為重點。根據魏王由“不信”到“吃驚”“奇怪”的態度變化,使學生明確,把觀察、思考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是值得學習的為難點。

教學思路:

本文是一則成語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其中所藴涵的道理卻是比較深刻的。為使學生易於接受和理解,教學中應首先讓學生緊扣魏王(線索人物)的疑問(也是學生的疑問)而產生釋疑慾望,暗切“射雁”的原因;再扣魏王的一“驚”一“奇”,明確“空射”的結果——大雁從半空裏直掉下來,由此探究結果必然性的內在原因;在學生既理清情節又欲求原因所在的時候,再精讀細析最後一段,使學生明白事理並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範讀全文(或聽課文錄音)。

1、導語:同學們,在前一課中,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新課是一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這則故事的內容特別新奇有趣,會使大家領悟出更多的東西,尤其能啟發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作出正確判斷。現在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

2、有表情地範讀或放配樂錄音。

二、指導自學。

1、自由默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2)讀通每個句子,注意在長句中用“/”標出句中的停頓。

(3)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着讀出説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抄寫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朗讀全文,結合正音。

“魏國”的魏讀作wěi。“更羸”人名,讀作gēnglíi。“嘣”象聲詞,

後鼻音,讀作bèng。“悲慘”的慘,平舌音,讀cǎn。“癒合”的愈,整體音節,讀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讀作pīn。

2、指名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並鼓勵查閲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釋。

3、出示幻燈或小黑板:

(1)指導學生鞏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讀並理解詞意。

4、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