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5W

南開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南開區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高標準建設“創新南開”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共天津市南開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編制天津市南開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主要闡明南開區“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發展任務發展重點和政策取向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導向是政府履職的重要依據是未來五年南開區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區人民共同奮鬥的行動綱領

 

 

 

 

 

 

 

第一章  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大都市核心區新徵程

 

第一節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顯著成就

 

“十三五”以來面對國內外日趨複雜的發展形勢南開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在南開紮實實施加快建設“創新南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質效持續提升經濟總量實現躍升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6.13億元2015年增加164.6億元年均增長達3.9%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第三產業佔比達91.5%比“十二五”末提高4.3個百分點智能科技大健康等前沿領域新技術新應用持續湧現弈雲科技紅色智雲等智能產業企業“雲集南開”現代金融加速聚集引進銀河證券華夏人壽北洋海棠等72家金融類企業商貿服務加速發展2020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70.7億元線上線下共促消費升級着力推廣大悦城體驗式消費模式魯能購物中心熙悦匯廣場等新商業綜合體帶動商圈聚合發展時代奧城天拖等夜市經濟消費市場持續繁榮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協同創新工作體系效能突出設立區協同創新辦公室搭建起政學資源良性互動有機整合的專業平台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全面合作協議落地實施學城創城產城共同推進的生態體系加快構建環天南大知識創新圈輻射帶動效應初顯啟航灣創新產業區建設加快推進啟航系列品牌樓宇逐步成為創新動能承載地天大泰和文恆科技等科技企業數量佔比超七成創新主體梯度培育2020年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1數量位居中心城區首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325雛鷹企業105瞪羚企業16科技領軍(培育)企業5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1.48居全市首位榮獲“全國科普示範區”稱號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博創園”高端人才創業平台開創“項目+團隊”一體引進格局全區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分別達10家和14全區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58億元2015年增長164%

改革開放成果豐碩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明顯建立合作對接機制一批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户累計引進北京企業893註冊資金94.08億元科教文衞等多領域交流不斷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任務圓滿完成助力環縣慶城縣夏河縣全部實現脱貧摘帽招大引強成效凸顯累計完成實際利用內資505.28億元招商引資質量效益綜合評價位居中心城區前列外貿發展穩中提質外貿進出口額持續增長泰易通獲批市外貿綜合平台試點企業縱深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5户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改制註銷6户空殼企業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一制三化”等重點領域改革紮實推進信用承諾審批事項達到5296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區政務服務中心順利通過公共服務標準化國家級試點驗收營商環境綜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民營經濟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力量

城區功能日益完善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東西部片區佈局更加合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實施城市建設項目76全區新開工面積45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27萬平方米凌莊子道A8宗土地順利掛牌出讓建成雅陽家園雲川裏和錦園東里定向安置經濟適用房225523.08萬平方米津畔名軒和錦潤名軒公租房197012.27萬平方米拓寬改造橫江路等45條道路審批建設人防工程23.61萬平方米電力能源互聯網加快佈局11項“1001”工程項目建成投產海綿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完成宜賓北里冶金裏等10處積水點改造城區面貌顯著改善完成紅旗南路等19條道路和時代奧城周邊重點地區367棟沿街建築立面整修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新建開放公廁40垃圾分類逐步推廣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完成國家衞生區創建目標市容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綠色發展全面提速堅決打好藍天保衞戰緊抓“五控一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全區PM2.5平均濃度降低至48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8位居全市前列紮實推進碧水保衞戰實行“一河(湖)一策”精準管理四化河凌奧橋等3座地表水監測站實現水質實時監測衞津河仁愛河水質綜合治理取得實效南運河井岡山橋等7個斷面水質達標率提升至100%區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深入推進淨土保衞戰堅持土壤調查評估制度完成13個加油站51個地下油罐防滲改造有效管控區域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區域綠化覆蓋面積達1572.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79%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區”稱號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心組織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強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信息支撐優質教育普惠發展學前教育學位全部補齊新建改擴建和配套接收中國小幼兒園41提供學位17950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大學聯考改革有序推進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黃河醫院三期區中醫醫院新院區區疾控中心等新建和改造項目竣工並投入使用區域醫聯體和專科醫聯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獲評全國健康促進區全民健身五個一工程取得新進展建成體育公園和主題廣場5連續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國民體質達標率達91.85%穩步推進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區街居”三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老城廂地區建成博物館集羣“老城津韻”內涵更加豐富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強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文化惠民點亮羣眾幸福生活成功舉辦媽祖文化旅遊天津南開民俗文化博覽節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動開展文藝演出七進”系列活動近萬場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堅持每年推出一批民心工程羣眾生活有效改善穩崗就業精準有力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和困難羣體就業幫扶工作妥善做好退役軍人接收安置實現新增就業19.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全力兜牢民生保障網財政支出的75%以上用於民生支出完成新裕裏戰備樓六馬路靈隱南里昌源裏及7個零散點片21.07萬平方米的三年棚改任務1845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及遠年住房實施改造提升天大六村南大西南村社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項目在全市率先投入使用羣眾居住條件極大改善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基本完成累計建成23家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188家老人家食堂覆蓋全區,建成13家醫養結合機構社會救助提檔擴面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1.2億餘元特殊羣體得到關懷幫扶完成453户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接受精準康復服務的殘疾人比例達到80%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社會秩序平安穩定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深入落實“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要求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基層黨建陣地不斷夯實做好行政區域調整工作100個“飛地”點位實現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全覆蓋長虹公園十棟別墅莊王府歸屬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全力做好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王頂堤商業中心正式關停完成市食品公司冷凍廠冷媒改造構建全區安全監控“一張網”實現重大危險源和重點企業24小時監控構建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校園食堂互聯網+智慧監管模式逐步推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力推進獲評全國禁毒示範創建工作先進城區法治南開平安南開建設取得新的成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六穩”“六保工作紮實推進黨中央授予時代奧城社區黨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積極落實五級聯控工作機制實現全區37.6萬户居民入户排查防控宣傳全覆蓋防控成果持續鞏固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落實居民健康平安得到有力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維護核心鑄就忠誠擔當作為抓實支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內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深入開展“紮根網格血脈相融”活動解決反饋問題8800餘個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拔使用處級領導幹部253其中35歲左右的年輕幹部42領導班子結構得到優化幹部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嚴格落實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強化幹部“八小時內外”監督管理幹部監督管理實現新突破鍥而不捨糾治“四風”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執行力建設年作風建設年成效顯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為基層減負取得實效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持續整治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和好人主義堅決徹底肅清黃興國於茂東惡劣影響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效果逐年顯現零容忍懲治腐敗立案788結案706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鞏固發展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五年的發展實踐成就來之不易為高標準建設“創新南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節  “十四五”時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四五”時期,南開區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更加複雜,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天津進入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創新南開”建設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挑戰,但總體上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從創新發展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創新呈現爆發式增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基建、新消費成為新一輪發展動力所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有助於南開區挖掘城市運行和生產生活各類需求場景,加快佈局以智能科技為主攻方向的產業體系,率先集聚新賽道創新要素,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三鏈”融合,營造高端產業發展生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從協調發展看,天津承擔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任務,擁有獨特優勢和優越條件,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不利因素逐步消除,為南開區融入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建設、引進區域高端要素和創新資源、持續增強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提供契機。中心城區去同質化態勢明顯,錯位分工、協同互補的差異化發展成為各區共識,區域內東西部片區均衡發展路徑更加明晰,為南開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彰顯區域個性、提升區域協作發展能級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綠色發展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踐行,低碳循環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正在形成,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已經成為促進生產方式轉變的關鍵性要素,有助於南開區提升宜居宜業的生態競爭力,邁上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現代化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從開放發展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構建,國際市場空間依然廣闊,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有利於南開區充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提升招商引資和對外合作交流水平,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體系,不斷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和活力。

從共享發展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初步建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逐步形成,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加速推進,為加大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創造了制度紅利和應用場景,有利於南開區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在看到以上發展機遇的同時,還應充分認識南開區面臨的諸多挑戰:思想不夠解放,慣性思維依然存在,高校院所創新資源利用不夠充分,創新發展鏈條有待完善,科技創新主體基數小,高質量創業企業不足,新舊動能轉換不暢,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有待增強;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領域分散,基礎優勢產業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底盤較小,尚未形成有代表性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羣;民營經濟活力仍需釋放,營商環境還要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城市綜合承載和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有待增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仍有差距,城市發展軟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等。

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羣眾,要胸懷“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勇於知難而進,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擔當作為、開拓創新,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新徵程。

 

第三節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按照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確定的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遠景目標要求,到2035年,南開區將基本建成創新發展、開放包容、生態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

“創新南開”目標定位全面實現,功能和優勢更加明顯,具備一流教育研發水平、自主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科技普及度,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顯,成為天津協同創新標誌區。經濟總量和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台階,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建成具有南開特色的產業體系,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法治南開、平安南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城區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成為具有豐厚底藴、獨特魅力的文化強區;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優質均衡,城區更加宜居宜業、繁榮繁華,居民生活品質有新的更大提高。

 

 

 

 

 

 

 

 

 

 

 

 

第二章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着力”重要要求為元為綱,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着力推進啟航灣創新產業區建設,加快構建具有南開特色的產業體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實現“創新南開”目標定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開好局、起好步。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區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打開腦袋上的“津門”,充分學習借鑑先進經驗,推進理念、思路、方法、體制機制和社會治理等全方位全要素創新,堅決破除一切制約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着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統籌發展與安全,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強化底線思維,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第三節  主要目標

 

着眼於實現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的遠景目標,立足進入新發展階段,在中心城區率先探索有利於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的戰略任務,發揮南開區創新要素優勢、區位優勢、教育醫療文化優勢、消費資源優勢、空間與載體資源優勢,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以創新要素聚集打造創新創業生態,以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以基層治理創新提升治理效能,推動全方位全要素創新,努力承擔我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的支點功能,發揮創新鏈和產業鏈之間的鏈接點作用,推進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為產業鏈供應鏈進行創新賦能,初步形成“研發基地+管理總部”的發展模式,在發展質量、創新能力和價值實現上走在中心城區前列。綜合考慮南開區發展的機遇、優勢、條件,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實施科技立區、改革強區、文化名區、宜居興區,顯著提升南開綜合實力和吸引力。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創新南開”目標定位基本實現。國際視野和開放思維進一步樹立,創新要素更加集聚,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社會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高,協同打造我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支點的能力不斷提升,創新理念融入城市建設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民生服務保障、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創新引領效應更加凸顯,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更強功能。到2025年,聚集“萬千百十”創新主體,即萬家新動能企業、千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百家瞪羚企業、十家上市公司,在天津市有效承載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功能中發揮好創新引擎作用。

——“一灣啟航、兩翼騰飛、三帶匯通”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啟航灣創新產業區建設全面推進,老城廂“文商旅”、水上奧體“商務總部”兩大集聚區升級發展,創新資源引育帶、創新融合發展帶、智慧服務共享帶基本形成,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

——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新發展理念得到全面深入貫徹,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持續提升,現代服務業智能化高端化特徵更加明顯,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與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地位相適應的服務經濟體系更加完善。“十四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6%,企業股權融資累計達到100億,區級財力實現良性循環。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適應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要素流動更加有序,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市場主體充滿活力,對外開放的層次、質量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城區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功。

——宜居城區建設實現新進步。城區功能佈局更加優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西部片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區域發展更加均衡,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居環境綠色宜居,國家衞生區創建成果持續鞏固,生態環境滿意度持續提升。

——民生福祉邁上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教育更加優質均衡,衞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優於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會公平正義更加彰顯,政府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明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專欄1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

單位

目標

屬性

2021

2023

2025

1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

6.6

6.2

5.5

預期性

2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億元

38

50

65

預期性

3

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

160

186

220

預期性

4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

%

31

31

32

預期性

5

累計新增市場主體數量

萬家

1.8

6

10

預期性

6

全社會R&D投入佔GDP的比重

%

超過7%

預期性

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400

650

1000

預期性

8

每萬人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數量

18.5

20

22

預期性

9

新動能企業數量

7000

8500

10000

預期性

10

上市公司數量

6

8

10

預期性

11

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新引進人才

2400

2450

2500

預期性

12

單位GDP能源消耗降

%

完成全市下達的任務目標

約束性

13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完成全市下達的任務目標

約束性

14

空氣優良天數比例

%

完成全市下達的任務目標

約束性

15

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

%

完成全市下達的任務目標

約束性

1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

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預期性

17

城鎮調查失業率

%

5.5

5.5

5.5

預期性

18

每千人口擁有職業(助理)醫師數

3.6

3.6

3.6

預期性

19

每千常住人口擁有病牀數

5.6

5.6

5.6

預期性

20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

萬人

21.08

22.28

23.68

預期性

21

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學率

%

93

94

98

預期性

22

人均預期壽命

82.19

82.19

83

預期性

23

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建築面積

平方米

142

278

300

預期性

24

每萬人擁有文化設施建築面積

平方米

150

276

350

預期性

25

社會體育指導員覆蓋率

%

2.52

2.86

3.20

預期性

26

建設智能型體育健身園

5

9

13

預期性

 


第三章 融入新發展格局  建設協同創新標誌區

 

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着力點,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優化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厚植創新沃土,促進科技服務功能完善和創新要素協同聯動,加快創新成果高效轉化應用,建設天津協同創新標誌區。

 

第一節  實施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工程

 

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區建設。擴建高能級承接平台,提升科技研發和創業載體孵育功能。強化與國家部委和高校院所的對接,加快承接北京外溢的科技資源,打造要素集聚度高的科技創新資源承載區。與央企及其子公司、北京知名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長效聯繫機制,導入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文化地產、能源環保等業務板塊,吸引北京獨角獸、平台型、創新型企業落户。主動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深化與河北省各地區的創新分工與產業協作,推進區域間金融、技術、信息、產權、人才等一體化融合。

打造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的重要創新引擎。建立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聯動機制,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積極對接京冀高校實驗室、科研院所,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技術產品研發,突破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大健康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源頭支撐,更好地把北京創新資源與天津研發轉化和生產結合起來,將南開區打造成為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的重要賦能中心。

加快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依託19個駐區國家級科研院所和重點實驗室,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合作。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企業加速器平台計劃,構築主題式人工智能場景創新示範基地,建設京津冀國家科技創新天津中心。積極融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設京津冀地區重大科研儀器設備和基礎設施開放共享平台,在智能製造、大數據等領域與京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搭建京津冀協同創新信息平台和技術交易市場信息平台,推動京冀基礎研究和創新成果在南開應用轉化。

提升民生領域協同水平。深化與北京海淀、河北保定等地區的交流交往,加快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領域共建合作。全面落實與河北承德的教育戰略合作協議,促進京津冀教學經驗交流互通。推動京津冀醫學檢驗結果互認、醫學影像資料共享。積極與北京中心城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先進經驗交流。增進京津冀文化領域重大項目合作,深化京津冀三地文化遺產、羣眾文藝創作、民間文化技藝交流,推動南開文化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第二節  實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升級版”工程

 

健全分園協同聯動機制。發揮體制機制協同創新引領作用,全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南開分園建設,做實做強南開區承擔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功能。與濱海高新區、武清區等示範區分園開展“研發—孵化—產業化”協作,積極探索税收分成機制,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協同各分園研究制定創新政策,積極推廣示範區創新政策成果,共同爭取國家相關部委有關重大計劃、專項資金、發展基金、專項債券支持,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和項目建設。

打造全市新動能孵化育成中心。聚焦提升科技成果轉化、雙創服務能力,強化新動能孵化育成能力。積極建設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對接國家重點實驗室部署計劃,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幹細胞新藥研發、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前沿領域佈局新建若干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示範區產業鏈補鏈強鏈、產品技術能力升級為着力點,支持南開區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院所等聯合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打通實驗室到市場之間的阻隔,鼓勵區內存量科研機構向新型研發機構轉型。推動以市場化運作模式打造“創通票”政策服務平台,加快集聚一批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建立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引導一批優質科技型企業上市發展,加強與上市服務輔導機構聯繫,為企業上市融資創造便利環境。

探索實施先行先試政策。建立市場導向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鼓勵區內科研機構優化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和股權激勵方案。推動構建包容性新型人才評價機制,探索賦予市場主體人才引進評價權,試行新經濟、新職業人才認定標準和以市場化薪酬水平為主要指標評價人才類別,給予相應政策激勵。爭取複製試行新型產業用地高效複合利用政策,在符合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導向、規劃控制以及環境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土地用途、容積率、建築高度等彈性調整。

 

第三節  實施環天南大知識創新聚集區建設工程

 

充分發揮協同創新效應。樹牢“服務高校院所就是發展自己”理念,深化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建設高水平大學科技園,更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鼓勵企業與院校建設共性技術平台,形成協同攻關高效機制,實現校區、園區和社區“三區聯動”發展。加快啟航灣創新產業區建設,做強環天南大知識創新聚集區,強化創新資源整合聚集能力。探索與西青等環城區的“研發+製造”區域協同模式,加強創新鏈分工協作,增強協同創新效能。

領跑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原始創新成果應用化。運用好26個國家級和部級重點實驗室、60個市級和企業重點實驗室及57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市級工程中心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對接國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專項,主動承擔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推動智能科技和大健康等重點領域的技術成果加速落地,推出一系列具有前沿性、首創性的科技產品。以原始創新成果應用為創新賦能,推動產業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超前佈局應用研究,實施一批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戰略高技術領域應用創新項目,形成一批代表國家水平的創新轉化應用成果,擴大共性應用技術供給。完善技術轉移網絡,支持各類專業機構發展,打造全鏈條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體系。積極創造有利於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發展環境及應用場景,利用校企聯合轉化平台,促進首創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率先在南開落地。

 

 

 

 

 

 

 

 

 

 

 

 

 

 

 

 

 

 

 

 

 

 

第四節 實施創新創業生態高地建設工程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落實新動能引育計劃,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培育壯大創新主體。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積極對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源和“北上深杭”等地前沿科技創新企業,建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實現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推進實施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以高端科技服務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創新發展,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企業,形成“雛鷹—瞪羚—領軍”企業梯度成長結構,催生以領航企業為引領、以單項冠軍企業為支撐、“專精特新”企業跟進躍升的梯次發展格局,鞏固科技企業數量在中心城區的領先地位。鼓勵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業務佈局創新轉型升級為平台型企業,延伸創新鏈,衍生出更多創新鏈上下游企業。

 

 

 

 

 

 

 

 

 

 

                                  2020228

(此件主動公開)

 

 

推進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利用科研院所、區屬單位、國有企業的閒置資源,完成科技廣場、未來裏等項目處置,加快整合、提升、改造和新建各類產業載體,謀劃建設瞪羚大廈、獨角獸大廈等新經濟產業地標。在創新資源豐富、大眾創業活躍的區域試點建設創業示範街區、創業社區等眾創集聚區。聚焦先進製造、智能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等領域,完善創業載體孵育功能,建造要素齊全、多元開放的眾創空間,支持企業主導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發揮大企業內部孵化平台功能,打造一批符合南開區智慧服務產業發展定位的專業化、特色化孵化器和加速器,搭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體系,推動科技型企業加快進入成熟期。支持九安醫療、中汽工程等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

促進創新要素撮合。健全政府、高校院所、企業的精準對接機制,搭建政府主導的創新要素供需服務對接平台,健全接鏈、促需、護企常態化機制,促進信息溝通和創新要素流動,建立科技創新、應用轉化、對接服務的市場化機制,深入挖掘大學校友資源的工作圈、社交圈,充分用好大學校友的企業家資源和在南開區的創新要素,基於企業對創新應用的原始需求與種類,發揮政府服務創新的主動權優勢,對創新要素進行匹配性判斷,增強創新要素的可融合性、協同性和增值能力,提高創新需求與要素供給匹配度。建成“市區兩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服務平台”,引入技術經理人模式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綜合服務,推動項目、技術、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打通成果轉移轉化通道。更好發揮博士創業園作用,構建以人才為核心的全要素、全生命週期創新創業體系。

構築良好創新創業政策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鼓勵發明創造。提高知識產權法治化保護水平,建設知識產權強區。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引育科技金融類企業和產品,強化科技金融服務支撐作用。發揮北洋海棠創業投資基金作用,引入和對接社會資本,為創新創業提供融資服務。加大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支持力度,重點支持“01”創新產品推廣,加快創新鏈向產業鏈轉化。大力發展科技諮詢、科技信息、科研中試、科技孵化等綜合科技服務。豐富論壇、路演、展示等常態化創新創業活動,積極承辦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國家賽事,組織策劃具有南開特色的創新創業品牌活動。完善創新創業配套政策,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專欄4  完善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項目

 

(一)建設創新創業載體集聚區

利用科研院所、區屬單位、國有企業等閒置資源,打造十字街區眾創集聚區,以天津市創業孵化協會為基礎,成立“環天南大創業孵化載體聯盟”,依託原天津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設“環天南大創新創業中心”。

(二)完善創業載體孵育功能

聚焦先進製造、智能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等領域,加快“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體系建設,打造“兩基地、一中心”,即新動能產業孵化基地、新動能產業加速基地、新動能產業示範中心。

(三)建設大學科技園

深化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的全面戰略合作,加強創新資源整合,做強天津大學科技園,復建南開大學科技園。

(四)建設知識產權強區

打造知識產權示範培育項目,開展專利消零行動,優化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推進企業知識產權託管試點工作,創建全國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城區。進一步增強科技普及度,爭創新一輪“全國科普示範區”。

(五)增強金融服務功能

與南開大學校友會合作,設立一支創業投資基金。

(六)健全配套政策

突出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創業發展、開放發展、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引導,構建政策框架體系,即完善《南開區加快推進高端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涵蓋資金來源、支持範圍、支持方式等;健全政策細則,包括產業指導名錄和招商、科技、金融、文化旅遊、民營經濟、智能產業、博創園、外向型經濟、樓宇等專項細則。

 

 

第五節  實施高層次人才引育工程

 

完善引才聚才育才體系做足做好人才文章深入實施傑出人才培養計劃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努力造就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着力打造具有鮮明時代特徵民族特色世界水準的企業家隊伍重點培養區內企業急需的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實施高端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利用留創園和天南大海外校友會發揮“南開國際人才論壇”“北洋青年科學家論壇”影響力從海外延攬高層次人才實施知識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動升級打造“精英社工”“領航教師”“新鋭醫師”等區級人才工程2.0持續引進駐區高校的處科級幹部和骨幹教師發揮優秀人才在幹部隊伍建設中的“鮎魚效應”提升幹部隊伍整體素養

優化創新人才服務環境深入落實“海河英才”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形成全方位人才服務體系推行“項目+團隊”服務模式支持人才和團隊攜優質項目成果“帶土移植”發揮南開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中心作用建立專業化的人才服務專員隊伍為人才提供個性化服務加快培育一批與我區經濟發展匹配度高特色鮮明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為用人單位和人才提供甄選推薦引育培訓等定製化服務持續注入人才發展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參與設立人才創投基金用好人才貸創業險高企貸等金融產品為人才創業提供全週期融資服務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設一批人才公寓推動建立購房租房人才公寓“三位一體”的人才住房體系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理念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做好支撐人才優先發展制度設計破除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充分釋放人才制度創新的改革紅利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落實個税遞延政策形成“集聚能力強體制機制好人才生態優”的南開特色成為在天津市有牽引力在京津冀有輻射力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高地

 

 

專欄5  人才集聚項目

 

(一)領軍人才集聚工程

支持駐區高校、科研院所引進、培養突破或可能突破關鍵技術、達到或有望達到頂尖水平的領軍人才。

(二)高端人才集聚工程

支持駐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引進高端人才,促進高端人才和團隊攜優質項目成果帶土移植,帶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三)青年人才集聚工程

大力推動海河英才行動計劃,以雲帆計劃等形式引進並留住優秀青年人才,通過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培訓、房租補貼、社保補貼等一攬子精準扶持,實現崗位留人、事業留人,到2025年引進各類人才10000名。

(四)緊缺人才集聚工程

支持駐區企業引進信創、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急需的高級管理人才、高級技能人才。

 

 

 

 

 

 

 

第四章  構築空間有機體  提升創新支撐能力

 

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統籌生產生態生活空間精心設計城區佈局重點打造一灣啟航兩翼騰飛三帶匯通的空間架構促進產業與空間有機融合發展



第一節  加快建設啟航灣創新產業區

 

啟航灣創新產業區東至紅旗路、衞津路,南至中南道、復康路,西至芥園西道、密雲路,北至黃河道、長江道,涵蓋學府街、萬興街、廣開街、長虹街、向陽路街、嘉陵道街和王頂堤街等街域。通過建立實體化運行管理機構、組建市場化運行團隊,統籌建設和管理,推動啟航灣創新產業區規劃重構、產業重組、載體重塑。探索建設城市硅巷,突出“硬科技”的研發應用,實現產城高水平融合,使啟航灣創新產業區成為天津乃至中國北方重要的自主創新和智能服務新高地。

依託優質創新資源,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重要支點。藉助啟航灣創新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健全多元開放、高度聚合的區域協同創新機制,提升人才、資本服務創新發展的軟實力,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新格局。突出科技研發功能,複製博士創業園“項目+團隊”模式,發揮科技研發導師、企業經理師等專家引領作用,培育知識高度密集的多元主體,建設資源有效整合、研發持續增長、成果快速轉化的創新生態試驗田和輻射地,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

發揮空間載體優勢,打造新興產業增長極。匯聚環天南大知識創新要素流,實現西部片區開發與高端產業同步導入。對接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2.2平方公里西營門地塊開發,搭建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等平台,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打造特色樓宇和產業園區,吸引上下游企業聚集發展,形成智能製造研發試驗集羣,實現“硬科技”產業佈局。以城市建設為載體,實施教育、醫療、安居、商貿、交通及城市配套工程項目,完善城區功能,營造和諧健康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商宜業的綜合化城市片區。

 

 

 

 

 

 

 

 

 

 

 

 

 

 

 

 

 

第二節  打造兩大科技融合服務業發展集聚區

 

利用科技創新成果優化商務商貿和文化旅遊產業加速5G移動互聯網科技在文化傳承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提升服務供給品質展現富有文化魅力的人文風貌突出軟服務引領現代服務業升級發展打造老城廂和水上奧體兩大科技融合服務發展集聚區形成助力創新南開騰飛的兩翼

打造老城廂“文商旅”升級發展集聚區區域範圍東至張自忠路南門外大街南至南馬路南開二緯路西至西馬路南開三馬路北至北馬路通北路涵蓋鼓樓街和興南街等街域藉助天津市海河綜合發展帶和海河國際商業中心建設優化海河沿線服務業佈局統籌推進歷史人文保護和公共服務提升完善老城公共基礎設施優化老城片區慢行系統建造肌理承續風貌協調的老城景觀促進文化旅遊業態繁榮促使黃金地段產生黃金價值推進智慧街區建設加快5G網絡商用推廣雲消費模式引進市場化專業運營團隊對鼓樓古文化街進行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管理全方位展示南開歷史發展軌跡和民俗風情激活文創產業增長空間打造全場景引流+新消費體驗+智慧化管理數字化歷史文化街區擦亮天津文化金名片

打造水上奧體“商務總部”升級發展集聚區區域範圍東至衞津南路南至津淶道西至紅旗南路鐵路線(陳塘莊支線)北至迎水道水上西路水上北道涵蓋水上公園街和體育中心街等街域藉助天津市黑牛城道產業融合發展帶建設豐盈水上奧體商務休閒業態打造文化教育健康醫療休閒旅遊等主題消費商圈培育時代奧城標誌性夜市街區豐富夜間消費體驗引聚發展高成長企業總部經濟提升時代奧城對水上公園奧林匹克中心等公園場館的輻射帶動力驅動和引領智慧+”產業發展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醫療教育等領域應用滿足總部型企業發展和專業人才生活配套需求提高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智能化水平構築智能領先業態多元服務完備生活便利的新型總部生態高地

 

 

 

 

 

 

 

 

 

 

 

 

 

 

 

 

 

 

 

 

 

 

 

 

 

 

 

 

 

第三節 培育形成“兩橫一縱”的創新發展匯通帶

 

緊扣新時代創新主題把握創新動力源運用創新硬科技以創新主體區域及載體為節點支撐一灣啟航增強兩翼發展後勁促進要素匯通形成以“兩橫一縱”為骨架的全方位全要素創新資源融通匯通活力帶輻射引領全域發展

培育創新融合發展帶以黃河道長江道為主線延伸至南馬路南門外大街輻射鼓樓街興南街廣開街長虹街向陽路街萬興街嘉陵道街等街域貫通老城片區和西部片區利用鼓樓古文化街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和海光寺地區高端服務優勢在西營門2.2平方公裏的開發建設中拓展前沿科技的應用場景構築有機銜接“老城”和“新城”融合發展雙向聯動的橋樑和紐帶着力打造“津門故里”文旅創意成果與啟航灣智慧展廳成果融合交匯的承載走廊

培育創新資源引育帶以鞍山西道為主線延伸至中南道簡陽路雅安道樂山道(未來將打通)和延安路輻射萬興街學府街嘉陵道街和王頂堤街等街域串聯環天南大片區和西部片區發揮高校院所創新資源要素集聚和西部片區可開發用地資源富集優勢提升高校院所原始創新策源能力積極引導環天南大創新要素向西營門地區匯聚形成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應用一體化的創新鏈條着力打造天南大周邊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源向西部片區產業培育地流動的鏈接通道

培育智慧服務共享帶以紅旗路為主線延伸至紅旗南路連接政府機構和重點公共服務網點輻射全域發揮交通支撐作用縱貫一灣連通兩翼以“全鏈條大平台新業態”為指引共享通道資源探索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場景加快“高精尖”科技在民生領域的先行先試培育壯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統領全域生活品質提升着力打造面向全民協調統一系統完備功能綜合示範引領的智慧服務共享帶

 

 

 

 

 

 

 

 

 

 

 

 

 

 

 

 

 

 

 

 

第五章 立足南開特色  加快構築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以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為着力點貫徹以產業為先的發展理念把握城市升級雙創升級消費升級三大動力以智能科技為主攻方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為先進製造研發服務的功能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提高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文化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品質做優做強科技服務現代商務商貿文旅三大主導產業鋪設智慧應用場景數字內容創作智能硬科技三大新賽道構建“硬科技+軟服務”的特色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搶佔產業鏈創新鏈頂端尖端努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第一節  實施三大主導產業升級工程

 

科技服務重點發展技術轉移科技研發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等領域用足用好南開區高校院所創新源頭優勢引進發展擁有成果資源優勢技術能力領先的技術轉移機構增強高效對接精準匹配的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服務能力鼓勵存量科研機構創新合同研發項目經理等科技研發新機制提升面向市場的研發設計賦能水平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吸引整合行業資源拓展新興領域分析試驗測試認證等服務能力引導創業孵化機構聚焦智能硬件大健康等領域打造高質量雙創載體羣落提升創業諮詢創投對接等專業服務能力面向創新創業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優先發展創業風投股權眾籌科技保險等引進培育智能風控供應鏈金融區塊鏈金融等有力支撐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壯大

現代商務重點發展商務總部經濟依託水上奧體黃河道海光寺等區域把握“北京業務創新—天津孵化落地”的新趨勢重點發展平台型科創型商務總部着力引進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第二總部功能性總部積極引進一批央企國企和重點民營企業區域總部着力提升商務樓宇智能化特色化運營水平打造新經濟商務總部聚集區鞏固專業中介服務集聚發展態勢持續引聚法律會計審計諮詢等國內外專業中介服務機構資源鼓勵探索智能法律服務智能財務會計在線智能諮詢等新業態新模式構建以律保大廈等為代表的專業中介服務機構集羣形成南開專業服務品牌效應

商貿文旅加快構建現代商貿體系探索發展免税經濟首店經濟,擴大品牌商品和品牌店供給,引進免税龍頭企業在南開落户市內免税首店以免税銷售展示提升區域開放度和知名度開發專供免税渠道的優質特色產品設立一批免税體驗店打造免税經濟新平台加快推進重點商圈離境退税商店全覆蓋支持企業開展離境退税即買即退試點建設主題鮮明商業地標和體驗中心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區域商貿中心城市的重要節點支持老字號企業轉型升級大力振興老字號品牌組織老字號依託電商平台開展專場直播網上促銷活動讓“老字號”煥發新生機完善社區便民消費服務網點建設進一步優化“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創新發展夜間經濟探索24小時營業區試點形成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帶動夜間消費人氣和流量充分釋放夜間消費潛力創新文化遊歷史遊工業遊體驗遊等旅遊產品推動AR/VR大數據技術賦能文化旅遊產業引入沉浸式旅遊雲旅遊科技遊新模式聚焦文化藝術展演文化創意設計等領域結合天津曲藝之鄉的文化積澱引育國內外有品牌影響力的文化市場主體繁榮發展面向市場活力多元具有南開氣質的文旅產業加快文創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推進文化產業數字化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

 

第二節  實施三大新賽道佈局工程

 

率先搶佔智慧應用場景新賽道加快發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消費智慧民生服務建設更多應用場景形成現代服務業新優勢依託全學段優質教育資源優勢佈局智慧教育應用場景聚焦K12教育輔導職業技能培訓AI教育VR教育語言教育等多元業態引育頭部資源打造全市智慧教育創新中心依託醫療資源優勢婦幼老齡人口基礎佈局智慧醫療應用場景發展數字醫療在線問診醫藥電商智慧養老健康檢測等服務和高端醫用檢測設備與智能醫療設備等技術產品打造全市智慧醫療服務聚集區依託消費資源優勢佈局智慧消費應用場景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實體商業與電商新媒體等融合發展加快構建信息化數字化營銷模式鼓勵零售企業電商平台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加快數字化發展佈局智慧零售無人商店無接觸消費等新零售場景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培育引領個性強知名度高的消費新平台打造全市智慧消費示範區依託民生潛力資源佈局智慧民生服務應用場景培育發展家政清潔家庭保姆老人照料等家政服務大力發展家政電商“互聯網+家政”等新業態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規範發展拓展多元化高品質的體驗式民生服務以新技術促進民生服務數字化平台化轉型打造全市智慧民生服務樣板區

主動佈局數字內容創作新賽道依託新浪天津等新媒體平台天津大悦城等活力經濟聚集區佈局發展在線直播短視頻領域培育直播帶貨遊戲電競直播等新業態引進培育MCN網紅頭部運營機構打造網紅經濟示範基地依託鼓樓古文化街等景區資源加強文化內容衍生創作包裝打造一批“爆款景點”塑造南開文旅升級發展的流量磁極依託南開區高素質人才匯聚和教育資源基礎培育發展數字閲讀數字有聲讀物等數字內容創作新業態集聚一批高質量數字內容創作團隊

積極拓展智能硬科技新賽道依託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的賦能需求和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人工智能學科基礎優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佈局智能硬科技新賽道基於智能新技術應用服務型製造製造業服務化的新趨勢引導傳統儀器儀表信息技術設備企業加強智能化產品研發能力升級和智能化生產改造對接大健康信息安全等產業和居民消費應用領域新需求着力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物理感知設備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硬科技產業培育孵化一批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深化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賦能鼓勵智能技術龍頭平台機構建設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平台面向各類企業提供智能化轉型所需的開發工具及服務培育一批智能化轉型標杆企業依託智能硬科技龍頭企業孵化和引聚一批高成長生態企業打造智能硬科技產業生態圈

 

 

 

 

 

 

 

 

 

 

 

 

 

 

 

 

 

 

 

 

 

 

 

 

 

 

 

 

 

 

 

第六章 深化改革開放創新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對標國際國內先進理念和創新模式,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增強政策的科學性、穩定性和高效性,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節  實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工程

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完善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機制,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以資本運作和金融工具創新為主要手段,運用市場化方式,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培育壯大優質民營經濟主體數量和規模,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營造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扶持企業技術創新與研發項目。推動降低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綜合成本,提高企業獲得信貸的便利程度。深化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暢通人才跨所有制流動渠道。

搭建“解‘南’題、‘開’心辦”服務平台。強化精準服務,設立“解‘南’題、‘開’心辦”服務窗口,為企業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打造南開服務特色。建立“企業説、專人跑、立即辦”的工作機制,及時組織疑難問題會商,為企業量身打造解決方案。切實健全電子政務智能服務平台功能,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擴大“場景式”審批受理範圍,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加快政府各部門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暢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引入融易算等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互聯網平台公司,提供以大數據為驅動的千萬級一站式企業服務生態平台,共創共建企業服務業務鏈,賦能平台型企業和園區實現數智化。

塑造適合市場主體發展的軟環境。加強市場主體資格和行為監管,繼續放寬准入限制,維護市場正常秩序,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健康發展,提升創新創業活躍度和市場開放度。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協商機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進一步健全聯合激勵懲戒機制。

第二節  實施制度創新工程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對照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全力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持續深化“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動從“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深化政務公開。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釐清主管部門和街道的職責邊界,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

完善市場化體制機制。堅持平等准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入落實“非禁即入”。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加快構建優勢互補、協作配套的現代服務市場體系。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營造各種完善社會誠信體系。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創新用地供給方式,建立適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靈活土地供應機制,保障產業發展用地需要。

深化招商體制機制改革。樹立“人人都是招商主體、處處都是招商環境、事事都是招商形象”理念,完善統籌聯動大格局招商和專業團隊招商“兩個機制”,面向北京招商引資主戰場,深耕“產業+地產”模式,突出以商招商、場景招商和平台招商,構建“全域、全線”大招商工作體系,一體推進引資引智引才。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推行“雲招商”、互聯網招商新模式,拓寬招商渠道。建立招商引資信息庫,以税源經濟為核心,健全完善招商引資評價機制,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

深化財政體制機制創新。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增強重大任務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建立全面規範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不斷提升預算編制的科學化水平,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健全全口徑預算管理機制,拓展預算績效管理範圍,完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大預算績效管理力度。積極推進政府採購改革,建立現代政府採購制度。加快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設進程,運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深化預算制度改革。

完善社會誠信體系。推動全區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全面提升社會信用環境,打造“誠信南開”品牌。深入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嚴肅查處失信行為,構建信用聯合獎懲聯動機制。針對經濟社會領域出現的突出失信問題,加強集中專項治理。在全社會加大誠信宣傳,採取多種形式傳播誠信理念,廣泛組織開展誠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選樹誠信人物、誠信企業、誠信羣體,宣傳誠信典範事例,引導市民羣眾增強誠信意識,樹立誠信觀念,弘揚誠信精神,營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願失信的社會環境。

 

 

 

 

 

 

 

 

第三節  實施開放發展工程

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增強外貿雙向發展韌性,推動智慧服務企業“走出去”,鼓勵企業以多種形式實現境外本土化經營,降低物流成本,構建營銷渠道。鼓勵中小型外貿企業利用互聯網平台拓展國內市場,開拓線上展館、工廠直播、新品線上發佈等方式,幫助外貿企業高效對接國內買家,擴大內銷,提升消費新增量。大力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質同標”工程,加快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提升產品品質,更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

培育發展外向型經濟。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加快發展外貿新模式新業態,着力引進知名外貿企業,打造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發揮項目帶動作用,支持與境內外投資促進專業機構開展密切合作,着力提升使用外資水平,實現使用外資新突破。推動一批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要素、具備跨國經營能力的外貿外資企業來南開設立綜合型總部、功能型總部、區域型總部和總部型機構。推動外貿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培育對外貿易增長點,重點支持服務外包從規模快速擴張向量質並舉轉型發展,將南開區在信息技術外包上取得的基礎優勢發揚擴大,着重培育知識流程外包的可持續發展潛力,擴大區域外資企業影響力,吸引規模境外企業投資落户南開。

全面促進消費升級。順應國內外消費轉型升級新趨勢,打造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提升傳統消費,拓展信息消費、綠色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汽車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探索建設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培育各類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消費新業態。搭建對接平台,推廣社交營銷、雲直播、雲購物等新模式,推動“食、遊、購、娛、體、展、演”等多業態聯動消費。引導線上企業與街道、社區等合作,推廣前置倉、移動“菜籃子”等新模式。鼓勵中小型門店開展網絡營銷拓展業務,促進小店經濟發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優化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着力落實擴大內需戰略,發揮有效投資對優化消費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拓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主動與國際標準、先進理念接軌,借鑑北京、上海、深圳等先進地區發展經驗,深化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地區的交流合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更多企業“走出去”,進一步用好國際市場資源。依託世界智能大會、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國際一流論壇、會展、賽事品牌,開展特色文化國際交流活動,注重國際表達,塑造南開國際形象。鞏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成果,接續推進脱貧地區發展,形成長效機制,在人才、就業、消費、文化等方面加強對接,促進受援地區全方位發展。加強與長春市淨月高新區等對口合作地區的交往交流交融,充分發揮兩地資源優勢,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第七章 提升綜合承載力能級  塑造智慧城市品質

統籌推進城市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塑造靚麗市容,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大腦,完善城區綜合服務功能,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承載力。

第一節  實施數字南開建設工程

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配合推進天津市千兆5G和千兆光網雙千兆工程在南開區實施落地。面向科技、產業和民生改善、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設的新需求,利用新基建專項債,謀劃、實施一批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動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積極吸引優質社會資本、市場主體參與新基建項目,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大腦。建設實時高效、覆蓋全域、靈活擴展的智慧城市全域數據中台、智能算法中台、敏捷業務中台、可信安全中台,夯實智慧城市運行基礎支撐和智能科技產業發展支撐。充分利用大數據科學化、精準化特點,基於全域數據分析挖掘數據價值和行業風向,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設創新應用場景,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與智能科技產業融合發展。

促進城市管理智能化。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用好市、區兩級指揮平台,形成區、街、社區三級網格化城市管理體系,構建智能型網格化管理,統籌解決城市管理中跨行業、跨部門、跨邊界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彙集城市運行大數據,推進智慧停車、環境監測、城市基礎設施狀態感知等應用創新,提升城市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全域感知和智能反饋能力。逐步實現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推進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匯聚城市運行大數據,推動大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第二節  實施城市升級工程

優化城市建設佈局。堅持區域平衡,科學合理控制產業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提高產城融合匹配度。以西營門地塊建設等為契機,加快徵收整理進程,規範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強化老工業用地的開發利用,助力一灣啟航。加快水廠南A地塊建設以及BC地塊的出讓開發進程,與奧城商業區呼應,推動格天大廈項目加快建設,與魯能城形成聚集效應,打造適合商務總部經濟發展的軟硬環境。啟動新裕裏地塊、金軒商業廣場三期項目,推動休憩型商業和創意型旅遊文化創新,建設文商旅融合的老城片區,加速兩翼騰飛。推進中醫藥大學等地塊出讓開發,塑造要素自由流動、功能佈局完善的聯動發展格局,促成三帶匯通。

促進城市建設和更新。積極研究老舊城區更新改建項目在一定區域內平衡實施,全力推進咸陽路東側、咸陽路西側、三峯客車廠和長江道26號片區舊城改建進程,科學編制城市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整治規劃,促進加裝電梯工程項目的成規模啟動,進一步明確非成套房屋改造的適用範圍、總體安排,啟動非成套老舊小區更新改造試點,加快推進背街里巷道路立面和天津科技廣場立面整修。加強老舊城區更新與土地整理的政策銜接,統籌運用城市更新、土地整備等多種手段,共同推動老舊城區新改造項目實施。加快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加強易積水地區排水管網建設,提升防範內澇災害能力。做好供熱服務保障,積極推動老舊管網改造。提升電網的電源支撐能力,打造能源革命先鋒城市。推進排水、供水、燃氣、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菜市場佈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完善區域交通網絡。圍繞完善骨架路網、優化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功能、完善重點區域配套的總體思路,着力實施主次幹道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保澤道、舊津保路等10條區管道路大修和黃河道、文水路等提升改造任務。配合做好新建M13號線一期、M8M11延伸線等3條線路中12座規劃在南開區的地鐵站點相關房屋徵收工作。建設綠色交通慢行系統,引導居民採用“步行+公交”“自行車+公交”“自行車+地鐵”等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方式。

第三節  實施城市顏值提升工程

雕刻“雅緻”南開。調優園林綠化結構,增加綠化面積,提升城市綠化品質,拓展公園廣場等羣眾可參與性綠色空間。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形象,繪製雅緻大氣特色景觀畫。美化重要街景夜景燈光氣氛,提升城市照明品質,帶動夜間經濟繁榮發展,營造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

打造“潔淨”城市。提升環衞管理作業水平,推進環衞作業管理標準化、精細化、經常化。實行道路機械化作業全面積、全時段、全覆蓋,不斷改進作業程序、細化作業環節,繼續擴大精品化作業範圍,確保道路環境衞生乾淨整潔。推進“廁所革命”,加強對全區公廁的日常養管。落實渣土綜合治理,重點加強運輸車輛管理,完善準運證制度,加大夜間巡查力度,助力淨化城市容貌。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開展海河堤岸及親水平台整修,實現河湖乾淨整潔、水清岸綠,營造典雅優美河岸環境。

創建“序化”城區。推動社區道路秩序治理,將興南街街域內的南開二馬路、五馬路以及四緯路道路納入區重點道路改造範圍,着力改善道路環境面貌。加快靜態交通信息化建設,全面掌握車位基礎數據,對停車秩序亂點區域進行治理,緩解老舊社區“停車難”問題。鞏固國家衞生區創建成果,按照主幹道嚴禁、次幹道嚴控、背街里巷規範原則,科學治理佔道經營行為,努力實現坐商歸店、農貿歸市、散攤歸區、夜市歸點,打造整齊有序城區。

鑄就“精細”城管。探索流程科學、發現及時、處置高效、監督有力、評價科學、管理立體、服務綜合的精細化城市管理模式。制定區屬市容市貌、環境衞生、園林綠化、城市道路及排水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事業行業標準。探索專業部門考核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完善精準、透明、高效的城管綜合考核評價運行體系。

 

 

 

 

 

 

 

 

 

 

 

 

 

 

 

 

 

 

 

第八章   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提高文化軟實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公民文明素養,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傳承歷史文脈,繁榮文化事業,擴大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以文化凝聚力量、創造活力、增強軟實力,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打造城區文化名片,建設具有影響力、獨特魅力的文化強區。

第一節  實施公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推動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進一步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弘揚誠信文化,提升誠信建設水平。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

開展全國文明城區建設。以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為目標,完善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長效機制,促進城區文明不斷髮展,確保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功。深入推進全域科普工作,加強科技館等科普場館設施和科普基地建設,開展羣眾性科普活動,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推動志願服務常態化發展。健全志願服務體系,通過開展志願服務工作,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影響和帶動人民羣眾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發掘打造優秀志願服務項目、團隊和志願服務品牌,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志願服務精神,形成人人蔘與的濃厚氛圍。

 

 

 

 

 

 

 

 

 

 

 

第二節  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整合區域文化資源,豐富服務內容,促進公共文化均衡發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基礎性設施建設,優化提升主陣地,完善區、街、社區三級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紮根網格為羣眾提供“零距離、面對面、心貼心”的便捷、高效、實用的公共文化服務,探索區級文化場館社會化運營模式。拓展延伸文化空間,建設區圖書館羣,打造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文化相融合的博物館聚集羣。在城市更新中融入文化元素,盤活利用非區屬場所和閒置設施資源,與景區、大型商貿中心、書店、酒店等聯合開發“圖書館+”“文化館+”等一批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具有南開特色、標誌性文化網紅新地標,擦亮“文化南開”名片。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建強區融媒體中心,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推動基層文化惠民工程,精準對接羣眾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採用超市化供應,提供菜單式、訂單式服務。探索南開文惠卡,通過政府補貼讓更多百姓享受到文化精品。精心培育文化優質品牌,持續擴大文化惠民活動成熟品牌影響力,挖掘老城文化、學府文化、曲藝文化等領域新品牌。延伸羣眾文化活動輻射面,重點加強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外來務工人員等特殊羣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創作南開底色的文藝作品,以講好天津故事、南開故事為主題,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文藝精品。

打造公共文化“互聯網+”。引入科技企業力量,發展智慧文化,以政務雲平台為支撐,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中心,形成互聯互通、有統有分的南開文化雲。整合圖書、羣眾文化、非遺等文化資源,建成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非遺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檔案館、數字美術館等基礎項目,促進數字文化交融,開展網上預約場館、掌上閲讀、專業授課、文化展覽、文化講座、活動直播、線上互動活動等,讓百姓通過智慧平台隨時隨地享受網絡文化體驗。

 

 

 

 

 

 

 

 

 

第三節  實施文旅融合發展工程

保護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進文物保護和創新利用。加大對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加強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發揮非遺傳承人工作室作用,開發非遺體驗遊項目。挖掘老城歷史文脈,加大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力度,傳承媽祖文化,舉辦非遺展演、老城光影秀等活動,打造南開特色歷史文化。

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老城津韻”“偉人風采”“百年學府”等文化資源,打造文旅“超級IP”。整合開發以“記憶老城”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創意產品,體現傳統民俗文化魅力。激發創作活力,以扶持新生代相聲發展為重點,培育傳統曲藝的創新品牌。做優“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天津曲藝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彰顯節慶文旅品牌效應。

啟動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優化調整古文化街、鼓樓商業街業態,完善旅遊標識、景觀照明、旅遊全景等旅遊公共服務設施,融入智慧旅遊、跨界旅遊等元素,着力打造文博場館、紅色記憶、津夜薈萃、知名學府、傳承匠心等5條精品旅遊線路,建構文旅銜接融合的新格局、新時尚,建設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第四節  實施體育強區工程

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體育強區建設。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2030”總體發展戰略,到2025年,使人民養成主動鍛鍊的生活習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數量顯著提升。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培育構建“體醫融合”“體養融合”發展新模式。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動落實“五個一”工程南開體育場建設,提高區人均體育用地面積。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重點人羣體育活動的開展。優化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推進全民健身智慧化發展。推廣普及冬季項目,帶動冰雪運動發展。

不斷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培養意志。不斷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以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為核心,發展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在校學生普遍掌握1-2項運動技能,組建學校運動隊。深化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配備、培養複合型教練員、體育教師保障團隊。規範社會體育培養組織。適當激勵體育教師、教練員用業餘時間為學生提供專項運動技能培訓。

加快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培養體育消費新動能。依託體育場館等載體,大力發展健身娛樂、體育培訓等產業,打造現代體育產業體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擴大體育消費,加強體育市場監管。發起建立南開區體育產業協會,發揮帶動作用,大力挖掘體育產業潛力,將資本引進、市場開發與促進消費相結合,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推動體育產業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促進體育文化繁榮發展,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凝練體育精神,挖掘體育內涵,傳承體育文化,推動運動項目文化建設。以新時代、新體育、新發展思想為引領,充分發揮南開區“全國武術之鄉”的優勢,採取多種途徑,推廣傳統體育項目進社區、進校園,將傳統體育強身健體、養生保健的功效和中華體育精神相結合,通過豐富體育文化的產品供給,擴大羣眾基礎,推動體育文化交流,以傳統體育項目的獨特魅力提升體育文化軟實力。

 

 

 

 

 

 

 

 

 

 

 

 

 

第九章 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保護和改善綠色生產力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進全面共治、源頭防治,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品質城區。

第一節  實施綠色循環生態體系建設工程

加快綠色生產循環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環境治理市場主體,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集約化,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培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園區、重點行業和企業綠色化循環化改造,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綜合利用。堅持用“綠色系數”評價發展成果,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的建築體系和交通網絡,建立健全生態型經濟體系。

節約集約利用能源資源。深入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嚴格行業准入管理和事中事後監管,從嚴限制高耗能產業發展。深入挖掘建築、居民、商業、交通等領域節能提效潛力,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工程,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提高數字化監測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促進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實現降本增效。促進智慧能源和綜合能源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持續優化能源結構,打造能源創新示範高地。大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加強重點領域節水,不斷提高用水效益。嚴格水資源管理,健全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機制,落實工業產品取水、城市生活取水定額,培育一批節水型企業和水效領跑者。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投放垃圾分類智能回收設備,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規範塑料廢棄物污染治理和回收利用,通過推廣“五位一體”工作法,形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全鏈條體系。注重培育生態文化,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多媒介、全方位開展宣傳教育培訓,提升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培訓能力,營造全社會綠色生活良好氛圍。

 

 

 

 

 

 

第二節  實施環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落實碳達峯行動方案,鞏固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成效,持續深化煤炭、揚塵、機動車、餐飲油煙、噪聲等污染源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體系,加強重污染天氣預警,推動大氣環境質量實現顯著改善。

建設“水活”城市。統籌水資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積極謀劃水系治理佈局,合理規劃城區河道治理工程,持續開展排水管網混接點改造。增強水體自淨能力,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有效提高河道綜合效益。用好“1+3”監測預警系統,強化陳台子河、衞津河等河湖水質監測。大力改善城區河道水生態環境,持續提高水體斷面水質。

推進土壤環境質量穩步改善。開展全區土壤污染分類管理。對存在土壤污染風險較大的高風險地塊,採取專門應對措施加強管理。以城市周邊、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周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廢棄物堆存場地等區域為重點,確定受污染土壤重點治理區,開展土壤污染綜合治理與修復試點示範。

加強生態環境風險管控。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建立環境風險源台賬並動態更新,將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納入常態化管理。實施基於環境風險的產業准入策略,鼓勵發展低環境風險產業。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風險監管和環境風險防範能力,健全和規範收運體系,逐步實現危險廢物應收盡收。提升環境風險應急能力,完善區級環境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響應平台和跨部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調機制,健全綜合應急救援體系。

第三節  實施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工程

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體制。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落實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和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探索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新模式,打造全市綠色發展示範區。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法治體系、科技體系。開展長期性、跟蹤性環境監測,優化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加強生態環境基礎研究,集中力量攻關重大污染治理技術,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科技支撐能力。

建立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體系。完善生態環境治理總體責任落實機制,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多元主體責任分擔、合作共治和監督制衡機制。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企業主體責任,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檢查工作機制,推進執法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建立公眾舉報、評價機制,形成社會監督的強大合力。


第十章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着力辦好民生實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南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強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節  實施就業和社會保障基礎提升工程

提高就業質量和居民收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建立健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擴大就業聯動機制,抓住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有利契機,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不斷擴大新增就業容量。藉助智慧就業平台,完善就業服務。支持和規範發展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完善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保障制度,完善面向各類羣體的創業培訓、創業貸款、創業孵化等全鏈條政策幫扶機制。實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和基層成長計劃,新建一批高質量見習基地。開展大學生公共就業服務活動,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加強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等重點羣體就業幫扶,全面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確保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完善失業風險防範機制,防範規模性失業風險。規範企業用工管理,健全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保護勞動所得,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突出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着眼全面建成覆蓋全民、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目標,構建區、街、社區三級聯動的工作模式,擴大全民參保覆蓋面。健全基本社會保險制度,加快發展多層次社會保險。推進社保轉移接續,落實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推進養老保險全民參保,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健全重特大基本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加快推進異地就醫結算,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積極擴大工傷保險參保覆蓋範圍,提升失業人員獲得失業保障的及時性和便捷性。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依託民政部“金民工程”建設要求,積極推動全國社會救助業務信息系統落地,完善各項救助業務審核審批流程。堅持託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原則,探索個案式、立體式、互動式社會救助,充分發揮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作用,提升救助服務精準度和效能。深入推進“發點球”式精準救助,保障困難羣眾生活。推進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確認權限下放試點工作,做好試點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確保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人員全部集中供養。指導街道辦事處建立探視巡防制度,定期深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家中開展走訪摸排工作。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發揮慈善救助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補充作用。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

建立住房保障體系。通過土地、金融和財税的手段,鼓勵多主體供給。建立以政府為主、市場為輔的住房保障體系,改善城區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提升廉租房、公租房租房補貼的保障能力。加強公租房租賃後續提升改造,支持企業自持租賃住房項目。

 

 

 

 

 

 

 

 

第二節  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

堅持五育並舉,推進育人方式根本改變。實施立德樹人育人體系建設工程、學校文化建設工程、德育特色建設工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修德育人、增智育人、健體育人、涵美育人、樂勞育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推動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加強中國小思政課建設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將思政工作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圍繞以周恩來為人生楷模教育,構建中小幼一體化的區域“楷模教育”特色體系。實現學校文化“一校一品”,打造中國小校園文化育人特色品牌。加強區域“公能”課程體系建設,深化習慣養成教育、學科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目標,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提升教育水平,實現教育優質均衡。實施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工程、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人才優化工程。完善學前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促進學前教育普惠提質,實現學前教育卓越發展。建設學區管理平台,探索學區內學校一體化管理模式,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健全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實現義務教育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躋身全市先進行列。推進優質品牌高中建設,促進辦學特色化、多樣化,實現高中教育特色發展。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激發職業教育發展活力,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工匠型人才,實現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全納教育,保障特殊羣體的平等受教育權利,實現特殊教育按需發展。探索民辦教育發展新途徑,鼓勵社會力量採取多種方式興辦教育,實現民辦教育優化發展。加快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完善終身學習服務平台,發展線上線下結合的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城區,實現社區教育持續發展。推進老年教育發展。着力提升優質教育水平,高質量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健全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育人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教育督導服務保障。實施機制創新工程、教育資源優化工程、真督實導保障工程。積極探索新型辦學模式,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教育監測評價機制,落實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全面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堅持公益性原則,與地塊整理開發、城區建設改造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進一步優化、盤活區內教育資源,重點加大西部和南部地區教育資源補短板力度,形成與區域經濟、社會、人口及空間發展相匹配的教育結構體系。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級版,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打造“互聯網+”的教育資源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互聯網+教育”大平台,擴大優質數字資源的有效供給。強化教育督導職能,構建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教育督導工作體系,完善督導評估機制,優化教育督導工作環境。提高教育督導工作信息化、科學化水平,為改善教育管理、優化教育決策提供支持服務。

 

 

 

 

 

 

 

 

 

第三節  實施健康南開建設工程

推進健康南開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全面落實健康天津行動,鞏固國家衞生區和全國健康促進區創建成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方位全生命週期保障和促進人民健康,提升健康安全意識。持續加強婦幼健康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和基層衞生機構婦幼保健門診規範化建設,完成區婦兒計生中心新址建設。加大計劃生育特扶家庭幫扶力度。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治理,有效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加強生活飲用水監管,推動飲用水檢測能力建設。繼續推動國民營養計劃實施。

健全公共衞生體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突發公共衞生應急體系,織牢公共衞生防護網,提升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全面提升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儀器設備裝備、實驗檢測能力等疾病預防控制綜合能力,鞏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成果,加強重點傳染病的防控,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做好重點人羣結核病的防控,加強地方病、麻風病防治。全面開展預防接種門診規範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加強精神衞生綜合管理,全面普及精神衞生和心理健康知識,確保重點人羣心理健康。完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建立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屬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持續優化全民健康平台建設,實現公共衞生基礎數據庫回落。完善衞生應急物資儲備,加強衞生應急隊員梯隊建設。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推進分級診療,組建區域醫聯體,推進基層服務模式轉型。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不斷提升心腦血管、兒科、感染、康復、精神等薄弱領域專科診療能力。全面提高區屬二級醫院綜合能力,持續推動感染管理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設。優化基層衞生健康服務功能,建成4家標準化全科門診,全面做好國家基層公共衞生服務項目,深化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提高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加大“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推廣遠程醫療,依託微醫集團等數字健康企業,大力發展“數字健共體”,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能力。完成基層醫療機構智慧門診改造。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醫德醫風建設,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

 

 

 

 

 

 

第四節  實施人口全面發展工程

完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發揮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示範作用,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日間照料中心社會化運營改革,增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功能和託養機構綜合服務功能,推行嵌入式社區養老,支持面向社會大眾的普惠性養老項目。建立老年照護需求評估制度,加快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提供更加普惠便利的養老服務。健全完善“互聯網+養老”,打造智慧養老服務新模式。加強老年人預防保健教育,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開展老年人營養改善行動。加強老年人羣重點慢性病管理,重視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醫養結合發展體系,健全醫養結合服務網絡,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深化養老機構與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合作機制,加強醫養結合信息化支撐。建立支持養老服務的政策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產業發展。發展銀髮經濟,培育發展老年教育、老年體育、老年旅遊等多元服務業態,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健全黨領導下的以共青團為主導的青年組織體系,引導青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持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青少年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築牢高尚道德品質根基。推進中國小校周邊環境整治,加強區級校外活動場所管理,營造良好社會文化環境,積極創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利條件。

保障重點人羣合法權益。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婦女兒童全面健康發展。優化婦女發展環境,加大對困境兒童、殘疾兒童和弱勢貧困婦女、失獨家庭、單親母親等特殊困難羣體的關心關愛,落實特殊家庭扶助關懷長效機制。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積極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支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加大各類嬰幼兒照護服務人才培養。健全完善兒童福利和保護體系,建立健全困境兒童分類救助幫扶制度。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加大失智失能中心、殘疾人養護機構建設,引導廣大殘疾人平等參與、主動融入、共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大力關愛退役軍人,健全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做好安置就業工作,提高優撫保障水平,推動退役軍人安置更有質量、更有保障力。強化退役軍人分類管理,建立退役軍人誠信體系,切實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不斷擴大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覆蓋面,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縱深拓展。

 

 

 

 

 

 

 

 

 

 

 

 

 

第十一章 推進基層治理創新  着力提升治理效能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國家安全戰略,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防範和化解影響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築牢安全屏障,建設平安南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強化法治意識,堅持依法治區、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南開、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基層治理創新提升治理效能,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第一節  實施安全發展工程

築牢首都“政治護城河”南開防線。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建立完善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工作體系,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推動實施“反制”“鑄牆”“淨土”“攻心”四大工程,打造首都“政治護城河”的南開防線。堅決防範和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和邪教活動。健全統一歸口、反應靈敏、精準高效、運轉順暢的大情報工作體系。加強國家安全執法,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健全重大敏感節點“戰時調度”機制,高質量完成重大維穩安保任務。推進“獵狐”境外緝捕工作。積極融入京津冀政治安全工作交流協作機制。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範羣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立多元化解機制,更好發揮區、街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作用,把各類問題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末端。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強化社會心理服務和危機干預。健全掃黑除惡長效機制,深化“無黑”城區建設。堅持打防結合、整體防控、專羣結合、羣防羣治,完善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域開展平安示範創建活動,建設更高質量平安南開。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推進治安防控信息化,增強社會治安防控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更好發揮“南開紅哨”平安志願者隊伍作用,將志願服務觸角延伸到平安建設的各個領域。全力推進非法集資風險隱患防控,強力打擊侵害國有企業經濟犯罪,持續打擊多發經濟犯罪。

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堅持鐵面、鐵規、鐵腕、鐵心,樹牢“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處理”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健全企業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清單”“雙報告”制度。持續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推行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企業安全承諾制度,進一步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實施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安全監管。深入推進危險化學品、消防、道路運輸、交通運輸、城市建設、危險廢物、倉儲物流企業(場所)、特種設備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格鞏固整治成果。嚴控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危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着力提升高層建築、醫院、學校、大型商業綜合體、養老機構、“三合一”場所、老舊小區等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能力。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落實“四個最嚴”監管要求,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水平,確保人民羣眾“舌尖上的安全”,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區。推進藥品智慧監管建設,抓好藥品零售、規範流通、使用安全等重要環節。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確保不發生重大藥品質量安全事件。

切實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完善政府債券管理水平,加快建立規範合理的地方舉債融資機制,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處置隱性債務存量,積極做好政府債務置換、隱性債務緩釋等工作,緩解債務壓力,推進政府債務信息公開,防範政府債務風險。落實風險處置預案,做到風險事件早發現、早報告、早干預、早處置。加快融資平台公司轉型,積極引入PPP等市場化手段化解債務,確保不發生金融風險。

推進國防動員建設。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統籌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調整改革。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機制,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化民兵調整改革,壯大新域新質力量,加快民兵隊伍轉型升級。加強黨管武裝,規範基層武裝部建設,助推民兵組織形態現代化。加強實戰化訓練,抓好民兵綜合訓練基地建設,打造高水平的應急應戰力量。

 

 

 

 

 

 

 

 

 

 

 

 

第二節  實施法治南開建設工程

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動態調整權力清單。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考核體系和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政協及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民主監督,加強政府內部監督及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強化羣眾和社會監督。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嚴格問責機制。

提高執法效能。完善執法監管部門管理機制,提升執法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不斷加強監管和信息公開。完善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轄區之間線索通報、案件協辦、聯合執法制度,加強執法協同,提升執法效能。健全跨部門跨街域執法協作聯動機制,推動相關領域綜合監管機制創新發展並形成合力。加強基層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執法層級體系,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平台作用,實現執法數據數字化管理。建立健全街道與區級部門行政執法案件移送及協調協作機制,運用“吹哨”調度權統籌區、街兩級執法力量,及時依法依規處置各類違法案件。區級媒體持續進行處罰典型案例和不文明行為的曝光,營造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社會氛圍。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負責”普法責任制,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深化基層依法治理。健全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智能化水平,發揮法律在維護羣眾合法權益和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形成良好法治氛圍。

第三節  實施清朗網絡空間打造工程

倡導文明辦網用網。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提高重要決策部署、重大會議活動、重大主題宣傳議題設置能力,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史”和愛國主義宣傳引導,講好“京津冀一體化”“現代化天津”“創新南開”建設故事。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升級信息傳播陣地、優化輿論引導能力,建強以“基礎+核心+專家+V”為主的網評傳播矩陣,運用直播、移動多媒體等互聯網新技術提升網上輿論引導效果。加強網絡人士統戰工作,團結一批網上影響力強的網絡名人,主動為黨發聲,積極傳播正能量。加強網絡素養教育和網上精神文明創建,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加強網絡文化平台建設管理,培育高水平網絡文化創作隊伍。加強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從業人員管理。

嚴格依法管網治網。深化全區網絡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建立一體化網絡輿情應對聯動機制,全面提升監控發現、態勢感知、分析研究、應急響應、舉報處置、信息報送等能力,穩妥調控管控社會熱點問題、重大敏感突發事件等網上輿情。提升技術管網治網能力,加強對網絡安全威脅和重要信息系統威脅響應感知力、溯源力、管控力。嚴厲打擊互聯網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網上傳播錯誤思潮、涉政有害言論舉報,強化網上盜竊、詐騙、賭博等傳統犯罪類型網絡化治理。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各類信息安全、業務管理制度。建立實地網站平台、直播活動備案評估機制,逐步實現對社交論壇、網絡直播、即時通信等各類網絡賬號、平台、工具分級管理。暢通舉報受理渠道,引導網民積極參與網絡綜合治理,不斷提升媒介素養和法律意識。

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網絡安全制度體系,強化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保護,增強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能力,及時發現、快速定位網絡威脅和安全隱患,利用主動防禦和監測預警,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形成與信息化發展水平相協調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完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防範信息泄露,化解風險隱患。加強網絡安全知識技能的宣傳普及。

 

 

 

 

 

 

 

 

第四節  實施應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健全統一領導、專場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和突發事件風險防範化解機制,提高應急管理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強化經濟社會應急政策儲備,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制定和完善全方位、多層級的應急預案,推動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加強專業應急隊伍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提升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快大屏聯動、視頻匯聚、即時通信、數據分析等技術融合,推動應急指揮管理從“事件驅動”向“數字驅動”轉型,加強現代化應急響應指揮能力。

提高基層應急管理水平。推動災害風險網格化管理,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基層應急管理服務站。推進基層應急信息平台和災害監測站網建設,提升預警信息發佈能力,解決災害預警發佈“最後一公里”問題。建立健全區級應急救援中心,支持街道成立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加強基層應急教育培訓,推動應急管理科普宣傳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開展常態化應急疏散演練。

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保障。強化糧食安全監管,增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加強應急救災物資儲備,深入落實應急物資軍地儲備、社會化儲備和能力儲備。完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豐富應急救援物資品種。加強應急物資管理,整合全區各部門、街道、社區應急物資,建立全區應急物資台賬,提高物資統一調配和保障能力。優化應急物資監管機制,形成應急物資集中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後協同監管格局。

 

 

 

 

 

 

 

 

 

第五節  實施社會治理現代化工程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全面落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各項要求,堅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社會治理一體化推進,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持續深化“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進一步深化“飛地”治理屬地化工作,實現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向街道社區放權賦能,加強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減輕基層組織負擔,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軸心”作用,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米”。加強基層社工隊伍建設,健全區、街、社區三級網格化綜合管理體系。築牢社區立體防控網,在嚴格管控涉疫小區基礎上,強化中高風險地區內及毗鄰區域居民小區封閉管理措施,做好“測温、驗證、登記、掃碼”工作及公共部位清潔消毒。

發揮社會組織治理功能。強化基層黨組織對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管理企業、基層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機制引領,進一步發揮黨羣服務中心作用,打造“紅色物業”和“紅色業委會”,夯實築牢基層基礎。提升社會治理科技支撐能力。發揮羣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積極作用,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利用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或平台,大力培育公益性、行業性、樞紐型等基本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和健康養老、公益慈善、鄰里互助等社區社會組織。定期開展公益服務項目創投大賽,拓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空間。完善社會組織參與機制,優化服務供需對接平台建設,增強社會組織發展能力和服務效益。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加等級評估,加強規範化建設和管理。探索社會組織人才服務工作,提升發展質量和經營水平。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保障“十四五”規劃有效實施,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更好履行政府職責,強化組織保障和要素支撐,最大程度地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匯聚起全面建設“創新南開”的強大合力。

第一節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落實黨的領導制度,貫徹落實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對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全面領導、統籌指導,確保黨的領導貫穿高水平編制和實施“十四五”規劃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這個根本制度,突出政治建設這個首要任務,突出組織體系建設這個堅實基礎,確保黨始終成為“創新南開”事業發展的堅強領導核心。

強化黨的組織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確保黨中央和市委、區委決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實。

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把握嚴的主基調,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堅持好乾部標準,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平和專業化能力,注重幹部人才培養,完善人才工作體系、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打破“隱性台階”,突出能力本領這個重要保障,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幹部的激勵保護,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幹事創業導向,持續優化幹部隊伍結構,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

加強和改進作風。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作為不擔當問題整治,切實為基層減負。健全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眾機制,完善“向羣眾彙報”制度,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及時性、精準性。完善監督體系,加強政治監督,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零容忍、全覆蓋、無禁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着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進一步形成黨委領導下的人大、政府、政協各司其職、團結奮進的工作格局。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完善發展,強化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保證人民羣眾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行使民主權利。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第二節  強化規劃實施支撐

強化財力保障。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強化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作用。結合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統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政府投資結構,合理安排支出規模,優先保障涉及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的財政支出和項目投入,集中財力保證政府投資重大項目的資金需求。充分發揮財政在規劃制定和實施中的重要支柱作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強化財政績效管理、政府債務管理和基層財務管理,推動財政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效提升財政管理現代化水平和基層財務能力。

強化政策支撐。綜合利用政府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投資,引導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支持本規劃明確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用足用好新增債券資金,優化項目收益與融資自平衡方案,嚴格落實償債資金來源。提高政府專項債使用效率,精準聚焦使用方向和重點領域,及早形成實物量,形成對經濟的有效拉動。

強化項目支撐。堅持以規劃確定項目,以項目落實規劃,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發揮重大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完善重大項目儲備機制,組織實施一批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編制一批重點項目行動計劃,細化落實本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任務,促進規劃有效落實。

第三節  健全規劃實施機制

落實規劃實施責任。強化區政府統一組織規劃實施,完善重大項目實施推動機制,分解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明確牽頭單位和工作責任,強化部門聯動,確保項目實施進度和質量。建立定期考核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健全動態調整和修訂機制,提高規劃實施效能。

完善統籌管理和銜接協調機制。做好各類專項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做好發展戰略、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項目與國家規劃和天津市規劃的銜接,切實貫徹落實天津市規劃的統一部署。

加強規劃監測評估。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增強中期評估的測評和督促效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預算公開機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問責機制,定期開展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分析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及時妥善迴應社會關切,積極開展公眾評價和輿論監督,發揮社會各界對規劃實施的推動作用。

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激發全區人民參與規劃實施、建設“創新南開”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匯聚人民羣眾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全體人民羣策羣力、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做好民族、宗教、僑務、港澳、對台工作,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全區各部門和各街道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羣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創新競進、真抓實幹,為加快建設“創新南開”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而努力奮鬥!

 

 

 

 


附件

名詞解釋

1.“一制三化”改革:承諾制、標準化、智能化、便利化審批制度改革。

2.1001”工程:到建黨100週年時,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

3.全民健身“五個一”工程:一個體育場、一個體育館、一個游泳館、一個全民健身中心、一個體育公園。

4.文藝演出“七進”: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

5.飛地:是指我市長期積累形成的、行政區劃與管轄區不統一的區域。主要有四類:“城中村”、接壤的“插花地”、不接壤的“插花地”和責任不清地帶。

6.“六穩”“六保”:“六穩”指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7.創通票:創新創業通票的簡稱,為鼓勵支持和更好的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設計發行的一種針對特定科技服務的定額有價電子編碼。

8.城市硅巷:老城區通過吸引創新型企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重整經濟,煥活城市。

9.雲消費模式:利用雲計算、電子商務等技術,通過雲整合團購網站、運用雲物流等手段,構建安全、穩健的供應鏈渠道,提高團購質量、降低團購成本,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是雲發展商業模式實踐之一。

10.新賽道:具備跨界屬性的、投資機構關注的、有爆發式增長潛力和海量市場前景的新業態,是新興產業中最為活躍的部分。

11.硬科技+軟服務:硬科技是基於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之上,代表科技發展先進水平、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軟服務是指無形性和不可分離性較高的生產性、科技型服務。

12.合同研發:指以專利轉讓、技術許可、技術入股、技術服務等為經營方式、能承擔創新活動風險和收益的商業合同式研發服務形式。

13.智能風控:運用大數據平台的計算分析能力、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模型,以數據驅動實現信貸風控、反欺詐、反洗錢、交易監控、保險理賠等風險管控與運營優化。

14.免税經濟:適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的免税行業,主要形式為免税店,具有旅遊購物屬性,與跨境電商相比具有價格和渠道優勢。

15.首店經濟:指一個區域利用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品牌在區域首次開設門店,使品牌價值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耦合,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16.超級IP:指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跨媒介內容運營,也稱為IP引擎,包含價值觀、普世元素、故事、呈現形式4個層級。

:增強現實技術(AR)和虛擬現實技術(VR)。

18.K12教育:是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縮寫,被用來代指基礎教育,是指從幼兒園(通常56歲)到十二年級(通常1718歲)階段的教育。

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多層次教育體系的全民智能教育,涵蓋在中國小階段設置的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提供課堂質量分析、智能閲卷及作業批改等AI智能教育服務。

教育:將虛擬現實技術與共享教育相結合,利用互聯網高效、快捷、傳播廣的特點促進傳統教育實現多屏、全網、跨平台發展。

:是一種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將不同類型的專業生產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

22.網紅經濟:是以時尚達人為形象代表,以紅人的品味和眼光為主導,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依託龐大的粉絲羣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的一種經濟模式。

23.二次元文化:即ACG (動畫、漫畫、遊戲的總稱),傳統上是指以平面的媒體所表現的虛擬角色,如漫畫或動畫中的人物,因其二維空間的本質,被稱為“二次元角色”。

24.“場景式”審批:立足企業羣眾關注度高、辦理頻次高的政務服務事項,對不同業務場景開展流程再造和優化設計,合併減少重複環節、重複材料,提升事項辦理效率。

25.雙隨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26.離境退税商店:是指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税務局備案、境外旅客從其購買退税物品離境可申請退税的企業。

27.智慧城市大腦:面向城市各領域的巨型網絡決策和服務信息系統。

28.數字孿生城市: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在城市層面的廣泛應用,在網絡空間再造一個與之匹配、對應的孿生城市,形成物理維度上的實體世界和信息維度上的虛擬世界同生共存、虛實交融。

29.韌性城市:能承受災害衝擊,快速恢復且保持城市正常功能,並通過適應來更好地應對未來災害風險的城市。

30.文化雲:向老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模式平台,具有信息與資源匯聚、管理與服務融合、地方與國家聯動、線上與線下互通等功能。

31.1+3”監測預警系統:“1”是指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3”是指建立三項機制,即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機制、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持續改進機制、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系統評價機制。

32.金民工程:民政部項目,旨在實現信息化與民政政務業務和服務的深度融合,為民政熱點問題改善提供數據支撐。

33.“三合一”場所:指住宿與生產、倉儲、經營一種或一種以上使用功能違章混合設置在同一空間內的建築。

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指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採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

35.V:指在新浪、騰訊、網易等微博平台上獲得個人認證,擁有眾多粉絲的微博用户。

36.紅色物業:更加強調黨組織引領作用的發揮、更加強調公益屬性、更加強調企業社會價值的物業。

37.紅色業委會:以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為主線,以服務羣眾為目的的業委會。

38.南開紅哨:以熱心公益、樂於奉獻的社區居民組成的“紅哨”志願巡邏隊為代表的南開區平安志願服務特色品牌。

39.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

40.9100行動計劃:九大行動計劃百項工程,九大行動計劃包含深化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加快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加快提升城市電氣化水平、建設智慧能源生態、加快建設能源大數據基地、營造一流電力營商環境、建設一流科技創新體系、集成高端產業融合發展、優化安全供用電環境,共涵蓋100項具體工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