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4篇 無塵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6W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種植在每個讀者心中的散文,也是一篇透過對小事的觀察發現大道理的優秀教材。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通過這篇散文的思考與討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用感知、思考、實踐積累人生經驗,延伸他們的感知視野,為他們的人生增添一份智慧。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4篇 無塵教學反思

第1篇

去年的這個時候,聽李上嶽老師執教了這一課。當時就感覺,説明文也能上得如此生動有趣,而不失紮實有效,真有大師風範。今天,我用了他的教案和課件給我們班級學生也上了一課,自我感覺學生也是學得饒有興趣,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

在讀課題時抓住了一個點“假如”,通過點撥學生的朗讀,既讓學生領會了“假如”的意思,又能夠把體會到的用聲音表達出來。然後,話題轉到“灰塵”。對於“灰塵”學生都太熟悉,也太有話可説了,老師都能把學生對“灰塵”的想法寫在黑板上,“灰塵”可以算得上是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老師還是不放過“灰塵”,繼續“添油加醋”,又出示有關“灰塵”的三大“罪狀”,學生聽了之後,加深了對“灰塵”的厭惡,為理解“時時勤拂試,勿使染塵埃”這句話鋪下了伏筆。

利用心理戰術,在學生極度厭惡“灰塵”之後,直接進入課文尋找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將面臨怎樣的情形的句子。

通過四個“假如”,學生讀了不禁不寒而慄,原來沒有了“灰塵”會更加令人恐懼,從而瞭解“灰塵”是多麼重要。這可與前一個環節有180度的大轉彎呀!

課文學到這裏,學生又開始為“灰塵”的命運擔憂了……

課文學習進入第三個環節“掌握灰塵的特點和作用”,通過一個個對比,,板書六個“不再”,體會説明方法的好處。

掌握 説明方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可是學生卻能如此輕鬆地領會並認識到這樣運用的妙處,更是獨具匠心所在。

能夠用這樣的設計去讓學生學習課文,不僅是學生的收穫,也是我的收穫。如果每一堂課都有這樣好的設計提供給我們,那我們豈不是可以省掉很多力氣?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4篇 無塵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説明有序,淺顯易懂。它也是一篇説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説明方法,清楚而又生動地説明了灰塵與人類的密不可分的關係。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在教學時以學生自學為主,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適時點撥引導。導入課題時,先讓學生説説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後再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將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相印證,看看有哪些異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並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2自然段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最後,還引導學生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麼道理?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領悟説明文的表達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生理清線索、理解內容之後,我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閲讀方法自讀自悟。可以讓學生圍繞“作者是怎樣説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的”這一問題熟讀精思、討論交流。還啟發學生注意作者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並認真體會這些説明方法的作用。

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呢?

課前我讓學生按照閲讀提示預習課文,並且蒐集關於灰塵的資料及人們對灰塵的不同看法。在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説説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後要求學生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

在班裏組織了一場辯論賽。正方是認為灰塵對人類有害的,反方是認為灰塵對人類有益的。這場辯論賽開展得很激烈,正方説得頭頭是道,資料主要從課外書中搜集來的。反方也説得有理有據,他們主要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來説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雙方在辯論中從正反兩個方面認識灰塵的優缺點。

最後我對這場辯論賽進行了總結,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因此我們看事物要看到它的兩面性,全面地分析,趨利避害,為我所用。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面性,學生舉了好多例子,如人類生活離不開水,但洪水氾濫,給人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網絡為我們蒐集資料提供了方便,沉迷於網絡遊戲又不利於身心發展等。一場辯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不少知識。身為教學的組織者,何樂而不為?

學了這篇課文,課後練筆也很有必要。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及相關的資料進行練筆,並以第一人稱寫灰塵。這樣有助於使學生獨特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均得到提高。

(2)《假如沒有灰塵》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着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説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説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

這篇説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説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説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説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本節課我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整個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我口述了兩個由於灰塵而引發的疾病事件,由此讓學生初步瞭解灰塵對於我們人類生活的危害,進而導出“塵”,用説文解字方式解讀“塵”字,概括出它的特點,即小,緊接着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灰塵大小的語句,並更中肯地概括其特點,即細小、微小;接着進入學文階段,先出示自主學習要求,即“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灰塵特點和作用的句子”,再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師相機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語、語句把握灰塵的特點、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説明方法,同時藉助自然風光圖片(灰塵的傑作)使學生更直觀地體會,並相機板書,在小結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後師口述灰塵在軍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最後通過文章最後一句及第一段的學習體會作者對灰塵的讚美及概括灰塵的兩面性,以此再進行拓展,列舉生活中存在兩面性的事物,從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的結論。

對於本節課的教學,我自認為教學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課文的重難點,能較好地補充文本的空白,使學生拓寬其知識面,跟學生很好地進行互動,跟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交流知識。特別是我平時常能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課堂上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培養其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雖然本節課學生的概括能力還達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現不夠精確的情況,在今後的學習中將再加大力度進行訓練。同時今後的課堂要更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讀,創設出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

第3篇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為嚴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着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説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説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後再具體説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説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説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説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説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説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①因此,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古往今來”是指從古代到現在;“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②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着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説明方法的運用,使説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③陽光經過灰塵的反射,強度大大削弱,因而變得柔和。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削弱”就是變弱。這段話先寫陽光經過灰塵的反射,強度變弱,因而光線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運用假設,説明沒有經過灰塵反射的陽光非常強烈,使人睜不開眼睛。通過對比説明,突出了灰塵的的重要作用。

④有趣的是,灰塵還有個“怪脾氣”,容易反射光波較短的紫、藍、青三色光,而“喜歡”吸收光波較長的其他色光。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怪脾氣”“喜歡”這兩個詞語,將灰塵賦予人的性格特徵,把灰塵的特點寫得非常生動傳神。

日暈:日光通過雲層中的冰晶時,經摺射而形成的光現象。在太陽周圍形成彩色光環,內紅外紫。日暈常被看做天氣變化的預兆。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説明有序,淺顯易懂,因而教學時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適時點撥引導。導入課題時,可先讓學生説説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後再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將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相印證,看看有哪些異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之後,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並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1自然段最後一句話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最後,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想一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麼道理?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2.領悟説明文的表達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生理清線索、理解內容之後,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閲讀方法自讀自悟。可以讓學生圍繞“作者是怎樣説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的”這一問題熟讀精思、討論交流。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表達得很清楚,或表達得很生動;還要啟發學生注意作者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並認真體會這些説明方法的作用。

3.在學生充分理解、感悟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方法之後,可以讓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收穫,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總結,如説一説通過學習知道了什麼,懂得了什麼道理,掌握了哪些表達方法等。

4.本課教學之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重面性,請學生運用掌握的説明方法仿寫一個事物,從而實現讀寫的有效遷移。

5.課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讀錯,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提醒。如,“較短”的“較”應讀jiào,不讀jiǎo,“乾涸”的“涸”應讀hé, 不讀gù;“削弱”的“削”應讀xuē,不讀xiāo;“朝暉”的“朝”應讀zhāo,不讀cháo;“調”在“調節氣候”中讀tiáo,在“單調”中讀diào。

第4篇

?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説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説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説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是學生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得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真正讓教師的“講壇”變成學生的“學壇”。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遵循這一原則。在教學《假如沒胡灰塵》一課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放手讓學生去“讀”:語文教學就要創設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體驗。在課堂上我花了許多時間讓學生去“讀”,讀懂讀透。因此,為後邊的交流打下了基礎。

2、放手讓學生去“問”: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能主動去提問題,通過提問,通過思考,不僅讓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更帶動了其他學生去思考、提問。

3、放手讓學生去“講”:通過“讀”和“問”,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我讓學生放開膽,主動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生有了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4、放手讓學生去“評”: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參與評點、爭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5、放手讓學生去“練”:課後練筆很重要,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相關的資料進行練筆——以第一人稱寫寫灰塵。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張揚。

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們要學會放手,放手讓學生去做,雖然本課教學過程還有很多遺憾,但是也帶給我許多啟發,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繼續前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