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國小語文教案4篇 國小語文教案:實用、易操作、高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3W

本文為國小教師設計的實用語文教案,內容涵蓋了國小語文教育的多個方面,如閲讀、寫作、口語表達等。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們也能夠從中獲得不少教學靈感和方法。

實用的國小語文教案4篇 國小語文教案:實用、易操作、高效

第1篇

老師在同學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小朋友疏通字詞,瞭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師:從國小一年到現在俺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俺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藉助註釋,疏通字詞, 接着讀通詩句,瞭解詩意,最後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俺們藉助註釋,疏通字詞,瞭解詩意,假如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剛才俺們藉助註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麼講?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師:鄉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説:“鄉村四月閒人少”,這裏的閒是什麼意思呢?你能組詞説一説嗎?

生:清閒的意思是沒有什麼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師:你們説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説法,其實你們都想説,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閒着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俺們讚一讚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2、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裏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師:剛才俺們知道子規的意思是杜鵑鳥,讀讀第二行詩,你知道杜鵑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嗎?

師:雨下得怎麼樣?像什麼?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説説嗎?

濛濛細雨一直下着,讓天空濛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俺的眼前彷彿蒙上了一層輕紗。

3、師:簡單疏通詩意後,俺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俺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師: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誰還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説説你的眼前出現了什麼畫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繫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師評:隨着你的描述,俺彷彿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着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俺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着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溢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4、師: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溢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着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師: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着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俺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

師:對,他們享受着大好的春光,神往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只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5、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讚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溢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在小朋友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同學的個性化見解越來越多,各有千秋,但有時同學説得寬泛,甚至還會遊離於文本以外,時效性的語文課堂不能為了“尊重”同學的“自主”性,不顧課文的思路,不顧全局,東説一句西説一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在關注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怎樣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意閲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語文課程規範指出:“閲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閲讀實踐。應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閲讀教學是同學、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個性化閲讀教學第一就是同學自主閲讀,自讀自悟,只有讀懂文本,讀通文本才幹有所感悟和考慮。同學是閲讀的主體,應該讓同學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能夠自主閲讀、直接閲讀,只有在課堂上給足時間讓同學閲讀課文,同學與文本的對話及自主閲讀才幹夠體現。因此,俺們的課堂重在給足同學讀書的時間,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悟得越多,積累的效果就會越好。

教師還應成為同學閲讀的導師,而不是居高臨下控制信息的專制權威,並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讓同學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在充溢人情味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交流。

閲讀教學中要尊重同學的獨特體驗:同學是閲讀主體,在閲讀過程中,往往會使解讀課文各有千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同學對文本的理解,不要刻意尋求“統一答案”“規範答案”,為同學個性化閲讀創設空間,促進同學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在這堂課中,從這一個“閒”字的理解,就充沛體現了老師在閲讀教學中對同學的尊重,同學對文本的解讀也非常深入,理解、感受深刻,老師沒有用規範化的解讀去規範同學的閲讀和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可是,在同學説得寬泛,甚至遊離於文本以外時,俺們不能為了“尊重”同學的“自主”性,不顧課文的思路,不顧全局,東説一句西説一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在關注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還要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意閲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假如同學只是粗粗地讀了一遍課文,句子都尚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同學説感悟,這樣做且不説收不到教學實效,還把浮躁的風氣帶到讀書活動中。因此,應讓同學在充沛讀與思的基礎上説感悟説體驗。例如:在對“綠遍”的理解上,老師首先讓同學仔細品讀第一行,在同學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同學用上比喻的手法,説説綠得像什麼?有哪些綠色?在充沛想象、充沛説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寫下這時優美的畫卷,進而將自身的感受帶到讀書中展現出來。就這樣,讀書、感悟層層推進。

讀課文時,同學的思維活動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深化過程,情感活動有一個入境入情到動情抒情的發展過程。多讀課文不是傻讀課文,而是讓閲讀層層推進,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質量。讀中説感悟與體驗的要求也隨之步步提高。如在品讀詩句的一開始,從教師與同學的對話中,俺們不難看出,老師在學習中提出的要求具有很明確的層次感,在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的情況下,抓住關鍵字詞品讀詩句,瞭解詩意,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有所感悟,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3、説感悟説體驗還要選擇重點,忌泛忌濫。課文的重點往往是全文的精華所在,是深入閲讀的切入口。它可以是一個片段,也可以是課文中的關鍵性詞句,即所謂的“文眼”“點睛之筆”。對課文的重點,首先要細細地讀,讀出課文的情味;繼而細細地思,思它在全文中的地位、作用,與整體的有機聯繫,體會字裏行間豐富的內涵。例如,這堂課中,教師抓住“遍”,引導同學展開想象,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手法,將同學頭腦中的畫面再現,既體會了字裏行間豐富的內涵,又進行了語言訓練,一舉兩得。

生成是一種教學方式。“生成”強調的是教師、同學、文本三者之間的互動,即同學在原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實現意義的獲得及自俺主體的建構。“生成”者,當然首先是同學,同時也是教師與文本,三者通過對話,一起進入一個新境界。

同學的學習和發展具有動態性與整體性,教師在課前是很難完全預設的。正如鍾啟泉説的那樣:“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生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例如在這堂課中,老師引導同學通過組詞理解了“閒”的意思,讓同學明白了他們就是這樣勤勞。接着由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句詩,讓同學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同學的回答是:(他們享受着大好的春光,神往着幸福的生活,累並快樂着。)在此基礎上,老師順學而導,説:對,在春天,他們不只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同學在原來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獲得了新的自俺體驗,進入一個新境界,使課堂真正成為了極富生命力的課堂。

閲讀教學中,只有在關注同學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意閲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才幹使語文課堂成為真正富有生命氣息的課堂,才幹讓同學在閲讀活動中真真正正地健康地生長起來。

實用的國小語文教案4篇 國小語文教案:實用、易操作、高效 第2張

第2篇

1、學會本課“溜、貨、奏、衡、誦、杖、過、肉、束、耽、誤、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1、我們遊覽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瞭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1、讀讀課文,瞭解挑山工和遊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1、想想“挑山工和遊人各是怎樣登山的”。請學生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或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⑴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⑵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摺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摺尺給學生演示,什麼叫摺尺形。比較摺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摺尺形比直線要長。

⑶ 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一是東西木碰在台階上,二是還能節省些力氣。)

⑷ 挑山工走摺尺路線帶來什麼困難?(路程比遊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閲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着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⑴ 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⑵ 指傳説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想。

⑶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⑴ 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情況下相遇?

⑵ “攀談”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

⑴ “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鬆亭。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歷”“山下”“回馬嶺”“五鬆亭”。)

⑵ 攀談就是閒談,隨便聊聊。因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指名讀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講了什麼?(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⑴ 挑山工是怎樣為作者解開心中不解之謎的?用課文中的話説説,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説更好。

⑶ 為什麼“挑山工”和“遊人”有這麼多不一樣呢?

⑵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

⑶ 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裏好玩就停在哪裏,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目標專一。

⑵ 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藴着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

⑴ “包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義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⑵ 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遊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這個道理不僅適合於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誰能聯繫生活實際舉例説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長句、破句的讀法)

⑵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這裏的“它”從字面上講指什麼?實際指什麼?

⑴ 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説明,破折號後面的話是“我”畫的一幅畫的'畫面。(看圖)。

⑵ 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⑶ 這個句子是因果關係的句子。前半句講結果,後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後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着“我”。(學生回答問題時,板書“作者需要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難點一是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二是引導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安排了這樣的環節:

4、利用視頻資料──情景劇的播放,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師生互動的活動設計較好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第3篇

用一個詞來説説這是一羣怎樣的孩子嗎?(可愛)【板書:孩子】

(1)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2)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道道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3)先是一兩聲,繼而就是七嘴八舌了:“問爸爸!”“不,問外婆!”“自己查爸爸媽*的身份證!”

找出感受到孩子們很可愛的詞組。質疑是否真犯錯誤,齊讀。

小結:孩子們的可愛表現在神色、目光,話語中。【神色、目光、語言】

為什麼説這次的熱鬧與沉默前的熱鬧不一樣呢?【板書感受愛、表達愛】

三、學習第15小節,瞭解表達愛的方式:

瞭解不被察覺的方式有哪些?為什麼要讓他們不察覺呢?

瞭解有哪些祝賀的方式?(寫信、擦地板、賀卡、唱歌、考一百分……)

教師評價引導:你在送這個禮物之前怎麼想的.?那收到禮物時,爸爸媽媽有什麼反映?

(3)拿出練習紙,選第一個內容,寫下來。要求語句通順,用對標點符號。

(1)媽媽(爸爸)的生日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但我還依然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情景,

(2)再過幾個月,爸爸(媽媽)的生日就快到了。此刻,坐在教室裏,我想該怎麼給他一個驚喜呢?

今後,就讓它化為實際行動,真正去關心我們的父母、長輩、朋友,相信他們會給你更多的親情、友情的。

第4篇

1、通過自學識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佈置學生自主預習,自學生字新詞,讀順課文;教師準備一些身殘志堅的典型人物圖片。

一、課前談話,揭示課題,帶着“我”的世界走向“他們”的世界。

同學們,美麗的春天已經到來了,你們看到了嗎?你看到了什麼?從早上睜開眼睛到現在,還有哪些美好的事物進入了你的眼簾? 小結揭題:是啊,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美好的一切,他們看不見!他們看不到美麗的鮮花,他們看不到媽媽的臉龐,他們也看不到鏡子裏自己的模樣,他們的世界是由指尖開始的。(板書:指尖的世界)因為他們是一羣盲孩子。

2、預習了課文,從中瞭解了盲孩子學校生活的哪些方面?

3、讀了課文,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能感受到孩子們在盲人學校裏生活得很快樂、幸福)

三、深入文本,精讀感悟,在品味中碰撞心靈,交流情感

理解課題,再讀重點,擴展想象,豐富文本內容,感知“指尖的世界”。

1、瀏覽課文,思考:為什麼説“他們的世界由指尖開始”?理解“觸摸”。

3、啟發想象:在指尖的世界裏 ,他們還可能做些什麼?

小結:是的,在學校裏,他們用觸摸來讀書,寫字,彈琴,畫畫,擺弄玩具,用觸摸來指導自己行走,感受友誼:在家裏,他們可能用觸摸來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對於常人來説,世界在我們的眼睛裏,而對於他們來説,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個性品讀,賞詞析句,體驗盲童生活,引發情感共鳴,走進“心靈的世界”。

1、引讀: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幅生命躍動的畫卷,文中的哪一個場景最打動你?讀一讀,試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交流中品讀詞句(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相機有選擇地指導理解)

詞語理解:凹凸 陶醉 完美 色彩斑斕等 “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着,指尖靈巧地移動,彷彿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裏。” 識記“凹凸”,重點指導寫法;體驗“觸摸”,想象神態、動作、心理。 “學校裏有琴房,琴聲悦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裏。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

3、小結談話:世界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説,都是新奇的,盲孩子除了學會用指尖去觸摸,還會用耳朵去傾聽,用鼻子去聞,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着周圍的一切。所以,作者説,“雖然看不見,但他們的心能感知;儘管無光,這依然是一個美好可愛的世界。”

聯繫上下文,全面瞭解學校生活,品味文字背後的意藴,解讀“愛的世界”。

1、承上:是誰給了他們這個美好可愛的世界?(建學校的人,學校的老師,工作人員——“善良的人們”)

2、從課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們的付出與奉獻?從課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們的付出與奉獻?(學校美 設施好 想得細緻周到 老師好)是啊,“這個偏僻的世界不斷地温暖着一個又一個失去光明的心靈”,也正因為如此,“這裏,成了許多孩子世界中最鮮亮的部分”。

3、你覺得善良的人們除了給盲孩子提供好的環境,給予他們生活上幫助,還給了他們什麼更寶貴的東西?(信心,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培育“美好的心靈”)讀解:。“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願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4、師生小結:所以,作者説,“雖然看不見,但他們的心能感知;儘管無光,這依然是一個美好可愛的世界。” 因為這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他人的愛心,盲孩子對生活的熱愛 ,對生命的珍愛,同樣讓他們擁有了快樂幸福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