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讀後感4篇 深情回望浮生歲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4W

《浮生六記》是清代作家沈復所著的一部自傳體散文。作為中國古代散文中的經典之作,其文字簡潔、流暢,呈現出作者的人生經歷與人性洞察,觸動着讀者心靈深處。本文將從個人角度出發,探討閲讀《浮生六記》的感受。

浮生六記讀後感4篇 深情回望浮生歲月

第1篇

我最初讀到《浮生六記》是在上海福州路上的一家古舊書店內,從一本上海世界書局三十年代出版的舊書中無意間瀏覽到的。那是在1978年的夏天,我剛參加了‘文革’後恢復的首次大學聯考,所以雖然落榜,但古文基礎已初具。因此,在一番夾生半熟地啃讀後,我決定買下這本書。然而,當我設法湊足書資再次趕回到書店時,此書已被他人淘走。當時,我那種遺憾懊惱的感受可比大學聯考失利。由此,可見我對《浮生六記》的喜愛之情。

當我能夠再次讀到《浮生六記》,時間已是在1996年的晚秋了。這是一個由湖北辭書出版社在1995年出的版本,書名取為《閒書四種》,集中選入了明朝冒襄的‘影梅庵憶語’、清朝陳裴之的‘香畹樓憶語’、蔣坦的‘秋燈瑣憶’以及沈復的‘浮生六記’,這幾個名篇均是出自四位明清文人之手來追憶記敍家庭生活的精彩文章。而在此中,我格外讚賞的就是清代沈復所寫的‘浮生六記’。

可以説《浮生六記》是沈復用率真自然的文字,細膩生動地記錄了自己的婚姻愛情與日常家庭生活、抒發自己對人生、對藝術、對自然、對傳統習俗賦予獨特見解的自敍傳。他的文采很像與他差不多同時代的英國十八、十九世紀的隨筆作家查理.蘭姆那樣的風格,文字質樸天成、毫無矯揉造作之語。讀來倍感親切,如同傾聽自己的內心獨白。

坦率地説,我也不止一次地讀過與沈復同時代的曹雪芹的《紅樓夢》,並將《紅樓夢》與《浮生六記》作比照。 相比之下,我覺得《紅樓夢》似乎更適宜於讓達官貴人、巨賈富商的家族去品讀。在我看來,無論是林黛玉、賈寶玉,還是王熙鳳、薛寶釵等等一系列人物的喜怒哀樂,都與我們普通百姓階層存在着一種隔閡,畢竟我們不瞭解他們的生活環境與思想心境,因此,他們的一切演繹也就很難感動於我。而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所真實敍述的他與芸娘之間的夫妻恩愛之情、他倆間生離死別的催淚情景、以及刻畫夫婦倆所難忘的閨房之情、交友之樂,與品味大自然和藝術品的審美之趣等等的細節,無一不讓我為之激動和認同。

?浮生六記》如有些學者所論述的那樣,我也贊同前四記的藝術魅力‘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俞平伯評語)。而且,我還認為,沈復和芸娘都是屬於普通百姓階層的人物,因此,我們也應用同樣普通人物的坦誠要求與質樸的文字來欣賞讚美這篇中國古代文化史中珍貴的作品與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可愛人物。

就説芸娘吧,她不愧為林語堂所讚美的‘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不是嗎?當讀了《浮生六記》 中的第一記‘閨房記樂’之後,有誰不會深深地喜愛上如此可愛的女性?我覺得有必要摘錄一段散文詩般的文字如下;…七月望,俗謂鬼節,芸備小酌,擬邀月暢飲。夜忽陰雲如晦,芸愀然曰:“妾能與君白頭偕老,月輪當出。”餘亦索然。但見隔岸螢光,明滅萬點,梳織於柳堤蓼渚間。餘與芸聯句以遣悶懷,而兩韻之後,逾聯逾縱,想入非夷,隨口亂道。芸已漱涎涕淚,笑倒餘懷,不能成聲矣。覺其鬃邊茉莉濃香撲鼻,因拍其背,以他詞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粧壓鬢,不知此花必沾油頭粉面之氣,其香更可愛,所供佛手當退三舍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無意間;萊莉是香中小人,故須借人之勢,其香也如脅肩諂笑。”餘曰:“卿何遠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愛小人耳。”… 簡潔的語句、新鮮生動的描述,沈復將這位天性聰穎活潑、知書達理、情意綿綿的可愛女性-芸娘,深深地刻畫在每一個讀過《浮生六記》的讀者心中。芸娘,也永遠地成了我心中的‘紅粉知己’!

再説説《浮生六記》的文體吧,我很喜愛沈復那種自由自在、不拘格套的行文風格,在這點上他的文章很像我所喜愛的另外幾位英法美隨筆散文作家的'文風,譬如英國的查理.蘭姆、譬如法國的盧梭 和美國寫《瓦爾登湖》的梭羅。我有這樣一種讀書習慣,就是喜歡將風格類同的不同作家的作品,在同一天內同時展開閲讀,往往是信手打開書籍,隨意閲讀目光所及的文章,如果有能振動我心的文章,我就會感慨自己遇到了知友,反之,我就會將此書封入紙箱從此遠避。我不知道這樣的習慣是否有點神經質?但我覺得,讀書和寫作如同交友一樣,我喜歡讀哪個作家的書,必定與我的經歷、個性、血型、理念、家庭背景等等的因素同這位作家有着某種相似的密切的關聯。

因此,我是否可以這樣説;我之所以喜愛沈復的《浮生六記》就是因為作者所抒寫的他與芸娘之間那一生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與純真美好的夫妻恩愛之情、那洋溢着甜美氣氛的家庭生活和那寄情自然和藝術世界的韻致畫卷,也正是我內心深處所期望的、所追求的呢!

我相信,答案是正確的。所以,我會繼續再讀《浮生六記》這一永遠的名篇。

浮生六記讀後感4篇 深情回望浮生歲月 第2張

第2篇

?浮生六記》為清代沈復所著,為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篇,文字優美、細膩,恬淡寧靜,用語雖是古文,卻也淺顯易懂,是值得一讀的美文。

本文開篇是《閨房記樂》,記錄了沈復和其妻子陳芸的日常生活。敍述以時間為軸,娓娓道來,將古時夫妻生活的點滴用筆墨描繪出一幅精美畫卷展現於讀者眼前,使人在繁華亂世之中也能感受到一二閒適之情。頗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韻味。

弘一大師雲:"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而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而沈三白和陳芸便是如此,沒有轟轟烈烈,沒有狗血劇情,有的只是止於脣齒、掩於歲月的深情。這種生活極富有詩情畫意,看似"人人皆有,確為人人所無"。

其中有篇寫到其妻陳芸愛吃腐乳,沈復鄙夷不已,後在芸勸説下嚐了一口,然後"真香",正是"餘掩鼻咀嚼之,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看到此處,我也不禁莞爾一笑,沈復對生活中小事的描寫,真是趣味橫生。其情其景彷彿跨越了300年時間隔閡,重現於世人眼中。

陳芸曾發願:"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是的,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夫妻二人最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樂趣,安度流年。我喜歡沈復文字裏的恬淡如水,也喜歡那温暖的煙火氣:守着一屋一院,一人一心,一茶一飯,遠勝過看亂世紅塵的萬千風景。

"餘年一十三,隨母歸寧,兩小無嫌"…告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十三歲那年的夏天,還是少年的三白邂逅了表姐芸娘,自此情竇初開,一片光風霽月,發誓此生非芸娘不娶。

三白和芸孃的愛是活生生的,是落實到紅塵地面上的,是有情有義的温度,是宜室宜家的。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沈復向來好客,芸娘便準備好茶好酒好菜進行招待。有時缺酒錢,芸就拔釵沽酒,不露絲毫聲色,良辰美景,不能辜負。

"街頭有鮑姓者,賣餛飩為業,以百錢僱其擔街","是時風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

那日,城外油菜花盛開,芸娘提議大家一起去城外賞花飲酒,還機智地僱傭賣餛鈍的`小販,挑着爐火,跟大家一起去,好為大家温酒熱飯。

遊人們看到這樣一羣人在盡情地吃喝,無不羨慕這奇妙的想法。喝到有些小醉,或坐或卧,或歌或嘯。

陳芸,會持家,精刺繡,善烹飪,有雅意,愛看山水,愛花草,愛書畫,能吟詠詩歌,才思娟秀,能工善文,德賢兼備,有生活情趣。

記得書中這樣寫道兩個人不動聲色的深情。七月初七,是民間乞巧的日子,芸娘也張羅了一番。三白就趁着佳節刻了兩枚印章,上面寫:"願生生世世為夫妻。"他的那枚是陽刻,芸孃的是陰刻。每當兩個人通信時,便用印章進行落款。

每次讀到這裏,都被兩個人的心思幽情所打動。我想,古人的很多情思是我們今人所無法企及的。一個人能細細體會並感知另一個人的美,亦能撫琴彈得一手好曲子,聞絃歌而知雅意。見花落淚,拂風有聲,看得懂花光燈影。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每日忙碌的我們有多久沒有手寫一封信件了呢,對着一個科技的工具日夜旋轉,萬般話語只從嘴出而卻未心入,氾濫的情話使人口躁脣乾。習慣使用電腦打字的我們是否還能寫出娟秀的字呢。這樣彼此心心念唸的小心意和詩意真是難以尋覓了吧。

作家慶山説:"《浮生六記》這冊薄薄的古人筆記裏,引人心動的,不盡然是一對男女之間私自的情感。這樣的生活,必然和當時的社會形態,和大眾的價值觀,和他們對待文化、自然、生命、歡樂的態度息息相通。越過兩百年,且看今日的社會,誰還能具有這樣的玩心,這樣的曠達。靈魂的宴席早已結束,剩下虛妄和空洞的遊戲。兩百年後的愛情,也已失去彼此欣賞和玩味的從容心境,失卻細膩的心思和剋制的禮儀。"

一生一世一雙人,有人問你粥可温,有人與你立黃昏。古人的意趣及情思單純美好,花下對酌,舉杯邀月,有千年悠悠之思。抑或絲絲細雨撒落江面,江畔遊人寥寥,山水青幽,觸目皆是澄澈的靜。

當下時代熙熙攘攘,不見當年的風花與雪月,人羣的喧囂與熱鬧,但終究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打撈起來只是一片虛幻的影子。

通讀全書,可以發現,沈復是一個極具温度並且積極樂觀的人,非熱愛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其文透露着美,於細節之處展露生機。我想: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情趣,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人間不值得,一草一木皆失顏色;人間值得,一草一木皆具風致,單看觀草觀木之人心境如何了。

?浮生六記》是可讀性很強的一本書,其用語雖是古文,但因其以"情"字見長,故特別能夠引發人的共鳴,生活中每件小事的描述不見刻意,而能輕鬆地讓我們想到自己身上最近發生的事情,從而覺得通體舒暢、有所感悟。

第3篇

終於認識了“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芸娘。

她清麗素雅,有一種纏綿之態,“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

她生而穎慧,能識字,通吟詠,曾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詩詞佳句。

她能持家,嫻女紅,靠雙手十指刺繡織染,贍養母親,供弟求學,衣食無缺。

她活潑可愛,穿上丈夫的衣服,畫粗眉毛,露出鬢角,戴上帽子,女扮男裝,拱手闊步去逛廟會。

她聰穎温婉,生活貧困,一塊臭豆腐也能吃出至情至性;拮据陋室,也能營造出“夜半濤聲聽烹茶”的小情趣。

她灑脱有趣,七月十五閨房飲酒賞月,八月十五滄浪亭秉燭夜遊;她能僱餛飩擔子為丈夫賞花會温酒,能和男人一樣看到美妾品頭論足。

這就是《浮生六記》中的芸娘,嬌憨、風趣、寬和、明麗,既懂得吟詩賞月,也可計較柴米油鹽,清貧的日子也能過得如詩如畫。這樣的女子,誰不願意和她結為夫妻?

人世間美好的愛情都是這樣,都是從“那一眼”開始的,然後就有了一切。“遇見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結婚我沒想過別人”,錢鍾書和楊絳是這樣。“遇見你,就遇見了全世界”,“好像在池塘的水底,從一個月亮走向另一個月亮”,王小波和李銀河是這樣。《浮生六記》中,沈復和陳芸也是這樣開始的。1775年7月16日,沈復第一次見到陳芸,就滿心是她,不能釋懷,於是告其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那天,沈復和陳芸締結了姻緣。

記得書中有這麼一個場景:一天深夜,沈復晚歸,燈殘人靜。他悄然入室,但見僕女牀邊打盹,芸尚未就寢,在蠟燭旁,低垂粉頸,看書等他。僕女催促他們早睡,二人趕走僕女,“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後,沈復戲探其懷,怦怦作跳,俯耳相問:“姐姐為何心跳如舂米?”芸回眸相看,莞爾一笑,“只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賬,不知東方之既白”。人説,眼眸比身體性感,情深之人,夜夜如新婚。

很多人説,生活太枯燥了,在日復一日平淡中,找不到生活的樂趣。那不是生活乏味,那要看,你和誰在一起。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在婚姻道路上,沈復和芸娘平等對待,舉案齊眉,不再為無盡物質而索取,只為精神愉悦而存在,他們將柴米油鹽過成了風花雪月。

夫妻二人,常聊詩聯句。沈復和芸娘二人平日聊詩,芸娘説,她喜歡李詩瀟灑落拓與活潑。又説,她的詩歌啟蒙是白居易,常念在心不敢忘懷。沈復打趣道:這下巧了,李白、白居易都有“白”字,我的字又是“三白”,你跟“白”真有緣分啊!芸娘眼睛一轉,笑了:我跟“白”字有緣,那將來寫文章豈不是要白字連篇?

夫妻二人,常珍惜光陰。生生世世,夫妻間常離不開的話題,沈復和芸娘也不離外。沈復曾説:“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芸娘説:“必得不昧今生,方覺有情趣。”是呀,今日最好,別説來日方長。於是,他們特意雕了兩方圖章,自己的是朱文,芸孃的是白文,都刻着“願生生世世為夫婦”。二人相約,以這枚圖章作為往來書信落款的憑證。

夫妻二人,做盆景園林。窮不可怕,茅屋陋室,也能山水丘壑,園林花香。沒有花圃園林,夫妻二人,撿回精巧石子,一塊一塊地壘,也能在小院裏壘出一個小假山;沒有上好的花瓶,可家裏鮮花不斷。他們夏採芙蓉,秋藏菊花,花未枯萎,新花就已重新插上。一年四季,房間裏永遠有花香。

懂生活的人,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能把日子過得精彩絕倫。真可謂: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心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生活原本瑣碎,與其被歲月的疲長所累,失去聲響,不如選擇有趣的人,發現有趣的事,去過有趣的生活。唯有美好的東西才能抵抗生活中的'沮喪和困頓,唯有講究趣味的生活才能悦納自己,滋養身心。

且看芸娘如何泡茶?在夏月荷花初開時,芸娘用小紗囊撮少許條狀茶葉,置花荷花花心,次日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且看芸娘如何製作腐乳?取當年芝麻扎出的油,加少許白糖,然後把滷瓜搗爛,拌入腐乳,取名雙鮮醬,味道極其鮮美。

且看芸娘如何整理陋房?夫妻二人租住鄉下老婦人家,芸娘買來白紙,糊上四壁,紙窗竹榻,煥然一新,又在房屋四周,編織籬笆,沿籬笆遍栽菊花。月亮映池,蟲鳴四起,夫妻二人,穿着涼鞋,拿着芭蕉扇,就着月光,相對而飲,然後坐在竹榻,聽鄰居老人講因果報應事,人間歡樂,莫過如此。

這就是生活,無需多金,只需用心。《浮生六記》中,沈復和芸娘嚮往的生活,也不過是:建築宅院,繞屋買來十畝菜園,尋來僕人、老嫗,栽植瓜果蔬菜,以供日常家用。君繪畫,我刺繡,換得銀錢,作為寫詩喝酒之需。布衣菜飯,一生歡喜,不用作遠遊之計。這就是普通人的家常生活,這就是一屋、二人、三餐、四季,只要真心熱愛生活,就不會有時間和物質的侷限,生活也能過的惠而不費、趣味盎然。

讀罷此書,給我最深的體會是:活得有意義,不是活得久,而是活得有感受。當一個人對人世百態充滿好奇,柴米油鹽的瑣碎,也能興致勃勃的過;一蔬一飯的平淡,也能有滋有味的活,這就夠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在煙火縈繞的日子裏,活出詩意,在白天黑夜的底色中,活出多彩;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慢慢來,不慌張,做有趣的事,浪費有趣的時光。

第4篇

?浮生六記》用質樸真摯的語言記錄了作者沈復平凡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經歷與所見所聞,可惜這本自傳體散文集現今只留有其中四卷。——前記

?浮生六記》是一本很可愛的書。“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是當下人們對被心愛的偶像“圈粉”過程的高度概括,我覺得用來形容我與這本書的相遇也很貼切。

我讀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年9月推出的彩繪本,裝幀非常漂亮,護封的人物工筆彩圖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一古代男子坐在案前,一女在旁拎起餐盒蓋子,是書中沈復夫婦定情的“共啜桃花粥”圖。書中的插圖也是同樣風格的工筆彩畫,精緻淡雅,此乃“始於顏值”。於是很少主動讀文言文書籍的我決心把這本書帶走,就算在書架上擺着也賞心悦目。

但若從真正“讀”書算起,就不是始於顏值了,而“陷於才華”和“忠於人品”有點過於籠統,我想具體分享一下這本書打動我的過程。

“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婦於首卷。”全書的第一卷名叫《閨房記樂》,追憶作者與妻子陳芸相遇相知,伉儷情篤。這特別的開篇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少女心,讀的時候覺得字裏行間都迸散出粉色泡泡,感歎着古代情侶的“糖”(秀恩愛的情節)怎麼也這麼甜。上文提到的“共啜桃花粥”一幕也是出於這一卷:沈復年少時隨母送親,結束後感到飢餓,芸便悄悄牽着他的袖子到房間,拿出藏着的暖粥小菜。這時芸的堂兄進來了,笑着調侃這對小情侶:“剛剛我要粥的時候你説沒有了,原來是留着給未來夫婿呀。”

成親後的兩人更是“耳鬢相磨,親同形影”,面對新婚後的小別離,“桃李爭妍之候”在沈復眼中也“恍同林鳥失羣,天地異色”,得知可以返家時立刻“喜同戍人得赦”;兩人志趣相投,芸常常陪着丈夫“課書論古,品月評花”。當沈復聽到妻子説“愛李(李太白)心深”“有啟蒙師白樂天先生”時,也要強地將自己與兩大家並列:“我的字是‘三白’,是你的丈夫,你跟‘白’字怎麼這麼有緣?”發現意外的小默契是愛人之間的專屬遊戲;當然兩人相處中也會有分歧和摩擦,沈復認為自己性格爽直,而妻子“迂拘多禮”,但還是被她的恭敬待人之心影響,自己不知不覺間也常使用“豈敢”“得罪”之類的詞語。雖然每一卷的篇幅都不長,但這些“糖”遍佈了第一卷的字裏行間,在之後的記敍中也能偶爾覓見。

我最喜歡的是這個細節: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問曰:“何處去?”。我覺得寫戀愛劇本的編劇都可以好好讀讀這一卷,學習一下怎樣給觀眾“發”細膩動人又舒服自然的“糖”。

要沉下心去讀文言文著作並不容易,甜蜜的愛情或許只夠支撐着我讀完第一卷。能讓我繼續讀下去的,是貫穿整本書的清新奇妙、質樸真摯的語言風格和自然流暢、引人入勝的敍事手法。

俞平伯為此書寫序時説道,它不像信手寫出的日記,也不像精心結撰的文章,“明明是天開的圖畫,然彷彿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這也是説出了我的讀後感。從全文的角度來説,看似只是把自己的經歷按順序寫下來一般,但又不似流水賬般草率隨意,作者會有意無意地在文中埋下懸念、伏筆的大小鈎子。如在開篇便有一句暗示陳芸命運的“不知夭壽之機,此已伏矣”;卷一結束後簡單提及的芸為丈夫納妾未果,“竟為之死”;還有在《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後卷三的名字《坎坷記愁》,都勾起我再探究竟的好奇心。

而從語句段落的安排來講,竟讓我讀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文言文難讀,景物環境的的描寫難讀,但當我讀《浪遊記快》一卷時卻津津有味。作者的用詞簡潔又形象;寫景、敍事、抒情、議論相間又相互推進;時常會引用傳説和運用比喻的手法增強趣味性。這些描寫不會讓你感覺乏味,有時我習慣性跳過一些段落,但又會強迫自己倒回去,反覆讀兩三遍,我不想錯過詞句中暗藏的“驚喜”:如山中那塊“可鑑人形,能鑑前生”的.石頭、送小沙彌肉饅頭的小插曲等。在寫景的段落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幾句:“出南門即大海,一日兩潮,如萬丈銀堤破海而過。船有迎潮者,潮至,反棹相向,於船頭設一木招,狀如長柄大刀,招一捺,潮即分破,船即隨招而入,俄頃始浮起,撥轉船頭隨潮而去,頃刻百里。”場面壯觀,畫面感極強,見字如身臨其境,歎為觀止。

最後,我欣賞這本書呈現的生活態度。有夫妻間的患難與共,芸被公婆厭惡,被逐出家門,沈復選擇與妻子一起搬出去住,儘管生活變得貧苦,兩人相互扶持,不離不棄;有朋友間或萍水相逢的真情相助,芸的朋友不忘幼時疾病相扶之誓,租房子認識的老嫗在困難的時候給予陪伴與幫助;有個人與生活之間的相處與調解,順境與逆境各有活法,大自然是始終不變的精神歸宿。生活順遂時,在家剪枝插花,夜裏攜愛侶賞滄浪風景,夏日則租田間小屋避暑,閒時與友人尋訪名山大川;不如意時,在郊外樹下與三五知己飲酒賦詩同樣快活,跟隨朋友在外經商、工作的奔波途中也能遇見別樣風景,偏僻無名的山河、院寺也能發現可愛之處。因為始終與大自然有着親密的聯繫,作者身上散發着獨特的豁達的氣質,他可以是儒雅的文人,體貼的丈夫,可以是豪爽的朋友,愛好遊歷的旅伴,可以是“肆無忌憚,牛背狂歌,沙頭醉舞”的自然中人。

?浮生六記》有種讓人慢慢平復內心浮躁,變得專注的感染力,閲讀的過程難得的舒服和愉悦。作者:何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