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數教學反思7篇 深度反思有理數教學: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有理數是中學數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學生們常常會遇到的難題。然而,有理數教學卻常常被認為沉悶枯燥,甚至令學生望而生畏。如何使學生輕鬆地理解、掌握有理數概念,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本文將對有理數教學進行反思,尋找優化路徑。

有理數教學反思7篇 深度反思有理數教學: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

第1篇

有理數加法是有理數運算的關鍵,所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加法運算的教學。

(1)注意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有理數加法的意義,並設計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合作交流,從而歸納有理數加法法則。

(2)對有理數加法的教學。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循以下步驟:第一、先辨別加數是同號還是異號;第二、確定和的符號;第三、計算和的絕對值。即一辯、二定、三算。

(3)為了提高學生的'運算速度並減小運算難度,常採取以下簡便方法:

③同形結合法(整數與整數結合,分數與分數,小數與小數結合、同分母的)以湊整法。

(4)多讓學生搬演,以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並加以強化。

(5)對於學困生要多鼓勵,並利用學習小組的優勢,“以優補劣”。

(6)由於學生年齡特點,易於遺忘,教師可以採取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強化訓練,以增強學生的熟練程度。

(7)不管學習如何緊張都要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堅持以學習小組為主的教學模式。

有理數教學反思7篇 深度反思有理數教學: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 第2張

第2篇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並實施了《有理數的乘方》這節課的教學,感觸頗深。在關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學生很有潛質,只要教師充當學生學習活動中平等的指導者、促進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實踐的探索者、知識的構建者、愉快的收穫者,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一-定會促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我一直認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是發展智力,提高能力,而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本節授課時,我主要注重了對學生進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和對學生進行觀察、歸納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

通過這四十多分鐘的歷練我更加理解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真正地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深感這種理念在教學實踐中落實的必要性、艱鉅性。任重而道遠,當我看到那一張張歡快的笑臉,感受到那一個個探索後的信服,分享到那一一份份收穫後的幸福,我真的再-次深深的震撼了,原來孩子們“做主人”的快樂是我們老師給子的.,所以我決定在以後授課中會把科學探索貫穿於教學始終,與學生共發展得經驗,讓學生探真知得快樂。

同時通過這四十多分鐘的磨練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發言過分地注重於探索的結果,尤其是對冪的符號探究學習時,忽視了學生探索過程的展示。同時教師有些提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本節課的講授,我更徹底的瞭解了: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探索才能學會數學和會學數學,與其説學習數學,不如説體驗數學、做數學,始終給學生以創造發揮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扮演主動角色,教師不代替學生思考,把重點放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例如,通過實際計算,讓學生自已體會到負數、正數或零乘方後冪如何、冪的符號如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分類討論思想。符號語言的使用,優化了表示分類討論思想的形式,尤其是負數的奇次冪和偶次冪是大分類中的小分類,用符號語言就更加明顯。在練習中讓學生完成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進步鞏固了分類討論思想,使這種思想得以真正的落實。

第3篇

教數學七八年了,我發現一個現象:絕大多數學生更容易學習幾何,而學代數相對較困難,各種錯誤層出不窮。在個現象普遍存在於每一屆學生中,男女生均是如此。

究其原因在於幾何是數學與圖形的內容,有圖形做支撐使知識更生動形象,便於理解,而代數雖然容易學習方法,但學生更容易因粗心、失誤、計算法則混淆等出錯。往往代數部分是學生不易得分的內容。

每冊書第一二章均是代數,法則和解題方法很容易學習,往往練習是狀況百出。上週學習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已有學的知識規律,教材安排先學習有理數加法,然後是有理數減法,最後是加減混合運算。每一節我都很注重知識的引導和方法的歸納總結,再做大量的練習,做到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練習或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我會及時反饋給學生,共同糾錯。進過幾天的學習,我認為孩子們掌握的很牢固,準備進行加減混合運算。提前設計教學,並讓學生預習,結果第一節的教學效果特別差。第一個問題是加減法統一變加法,學生不會變,有兩種現象:加法又去減法,減法變加法時減數應該變相反數,結果沒有變。課前,我專門讓學生練習兩個數的減法變形,還複習了變形口訣“兩遍一不變”,學生做得很好,口訣也記得很牢。並且我還在黑板上進行了兩個例題的示範,從變形到省略符號。結果學生在進行混合運算的時候,但學生不知如何變形,甚至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情況。這讓我非常的鬱悶,不知道哪個環節出錯了。在一班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二班上課也出現亂變。課下我就反思,是不是我講的太快了。還是説我在黑板上展示,沒有讓學生展示做題的內容。第二節課課前先進行復習,然後讓學生做,挑選學生板演,板演的結果還是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及個別的學生兩節課了,完全就不知道在幹什麼?我挑選了已經掌握方法的學生直接坐在他們旁邊充當小老師,給他們講解,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在學生練習和板演的時候,我不斷的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給他們指出來。可能就是我認為這個比較簡單,但有的學生對於加減運算,可能掌握的還沒有十分的牢固,現在進行混合運算,看到這麼多有理數完全蒙圈了。也有一部分同學可能是練習的比較少,還在混沌之中需要再加強練習,最終達到會對知識更清晰的理解。當然這裏我也發現兩個問題主要在於我,一是每個題可能我説的比較多,沒有讓學生説,説其實也就是説方法説技巧,説的.多了自然就會做,出錯的機率也就少。另一個就是加大學生板演的範圍和次數,板演中學生更容易暴露出問題,針對問題對症下藥。

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確實比較複雜,計算量比較大,學生既要進行變形,還要進行省略,還要進行簡便運。不僅要考慮符號,還要考慮算理和結果。每一步都需要學生細心耐心用心。七年級的學生畢竟還比較小,加上國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於他們學習代數沒有優勢,所以我在後邊的教學中一定要耐心。這兩天課堂上學生練習效果差,我比較心急,失去了原有的耐心,控制不住情緒對學生髮火,學生自信心估計受挫。加上最近課堂上對於學生的表揚逐漸減少,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弱,影響學習效果。教學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只有老師耐心了,學生才能耐住性子,在不斷試錯中獲得自信。

第4篇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知識通過學生的自學和互學而獲得,教師只起到指導和組織的作用。基本思路是首先在教師設計的問題的回答過程中,複習先前的知識,為後續的學習做好鋪墊。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討論提出解決的方法,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課本,分析小穎和小明兩種不同解法的正確性,在全班交流達到共識,得到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律,即:將減法運算轉化成加法運算,省略加號和括號;弄懂有理數的代數和的意義;然後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完成例題的解答,教師對有疑問的同學給以適當的指導,形成能力;再通過測學加以鞏固,達到掌握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目的。

成功之處:引例的.處理比較好,學生的自學感受到小穎的方法是以水面為標準,水面以上記為正,水面以下記為負,而兩者的距離則使用它們的差來表示;小明的方法是水面以上距離與水面以下距離的和來表示,用到了絕對值的意義;通過回答問題,自然將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解決方法展現在了學生的眼前,使他們通過研究、交流獲得了新知,擺脱了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效果比較好。

啟示:1、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對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要能將學生的思路引導到具體對知識的探索的正確位置上來。問題提得過大,學生沒法回答,不知道方向;問題過小,又沒有挑戰性,引不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

2、例題的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做適當的刪減或改編,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第5篇

執教了《有理數的混合運算》這節課,課後覺得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自己發現無論是在組織課堂方面,還是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以及在時間分配上,都感到力不從心。現在將上課後的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通過這次上課認識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想盡最大可能的發揮出課堂45分鐘的效益,需要從許多方面去準備,去思考,比如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對課堂的組織對突發事件的應對以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等等。要想上好一節課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複習課並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去重複練習,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鞏固基礎的前提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上課一開始我通過三個選擇題複習有理數的各種運算法則和運算律,目的在於克服學生平時經常出現的錯誤。然後進行三個基礎性的計算題,鞏固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法則,接下來解一道比較複雜的計算題,涉及的運算比較全面,但是在上課中學生出錯的比較多,我想如果再加強幾個訓練題效果可能會好一些,但是考慮到後面還有任務,所以效果不很理想。後面的教學中,第一道題是用四個有理數去計算24,教材上有類似的題目,對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他們表現的很活躍。但是在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中填上-1,-2,2,3,8,10使其對面運算結果相同這一題目因為覺得能開發學生的思維,進一步認識有理數混合運算的算理。所以選擇了這道題,但是處理的不好,發現學生對於乘方運算的算式構造與理解是難點。儘管我在課下做了多方面的準備,對學生的情況估計的不夠。由於本人能力有限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至於如何引導學生去發現老是擔心時間不夠,處理的太過於倉促。

其次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認識教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對待學生。認真鑽研教材,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把教材鑽深、吃透真正理解教材的本意,然後去發展、延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知其義而不知其理,這樣只能是依樣畫瓢。再就是我覺得不能以教師的眼光去看學生,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問題,發現學生出錯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決出現的問題。我們做教師的往往認為一道題很簡單,學生為什麼不會,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經驗去和剛開始學習的兒童去比較。

第6篇

本節課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乘法的意義,具體地闡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自主—合作—討論—探究—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師始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起到一個“引導—幫助—點撥”的作用,較好地做到了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優點:為了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知識的熟練運用,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儘量圍繞學生展開。如:

1、使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採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的經驗或成果展示出來,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不足。在本課中,有很多活動都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展開分小組合作討論活動,要求所有同學把自己的想法都在小組裏交流。這樣儘可能地將每個人的收穫變成學生集體的共同精神財富。

2、在備課中,我認真備了學生,預設了學生會出現的問題。例如: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我提問“乘方運算與乘法運算有什麼關係?”學生能否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回答時,我該怎麼引導?

3、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實際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一開始,我給學生用生活問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如果一層樓按高3米計算,把足夠長的厚0.1毫米的紙連續摺疊20次約有104米高,有34層樓高;連續摺疊30次後有10萬多米高,有12個珠穆朗瑪峯高。你相信嗎?由此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通過多摺紙活動,讓學生觀察紙的層數的變化過程,列式表示層數,引出乘方的概念;還組織學生觀察比較一些算式,猜想得到其中的乘方運算法則.教學時,多次提醒學生:負數的乘方,分數的乘方,在書寫時一定要把整個負數(連同符號)分數用小括號括起來;讓學生通過觀察特例,自己總結規律,學生在計算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延緩了教學進程。主要問題有:分數的乘方與分子的乘方也很混淆;還有對有理數的乘法運算,甚至國小的乘法運算學生掌握得不牢固。

(1)注意區別(-2)3和-23區別。前者代表3個(-2)相乘,後者代表2×2×2的相反數。念法前者可以念做“負2的三次方”,後者可以念做“2的三次方的相反數”。

(2)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拓寬學生視野,我特意設計了[鏈接生活]環節,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課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較好,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我深深感覺到,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正確地認識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摒棄虛假,追求真實,努力實施“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改革,實現課堂教學師生交往的有效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不足: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有事先沒預計到的,也有想體現但沒體現完整的。經過課後反思及同年組教師的指點,主要表現在:

(1)較多的着眼於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及學生能力(如:合作、探究、交流等)的培養,而忽視了教學中最重要的知識點的落實。綜合應用部分的練習題處理得很倉促,例題講解不夠細緻,板書不夠。

(2)小組討論可以説是新教材框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事先一定要有詳細的計劃。這也是本堂課暴露缺陷較多的環節。分工不夠明確,如誰記錄,誰發言等等,避免某些小組成員流離於合作之外。

(3)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發言過分地注重於探索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探索過程的展示。同時教師有些總結性的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較為單一,肯定不夠及時,表揚不夠熱情,比如當最後一個平常表現較為一般的學生有此創意時,教師就應大加讚揚,從而也能激發課堂氣氛。

第7篇

1、本節在引入有理數減法時花了較多的時間,目的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間與時間進行探索,法則的得出,是在經歷從實際例子(温度計上的.温差)到抽象的過程中形成種,減法法則的歸納得出是本節課的難點,在這個過程中,設計了師生的交流對話,教師適時、適度的引導,也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夥伴的新型師生關係.

2、在教學設計中,除了考慮學生探索新知的需要,還考慮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練習基礎之上的,因此,在例題中增加了一道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間題過程中培養運算能力.另外教師引導(提倡)學生進行解題後的反思,意在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系統性.在反思的基礎上又讓學生(或教師啟發引導)去尋找一些(如減正數即加負數;減負數即加正數)規律,目的是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法則,並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