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小美術教案3篇 "藝術創新之道:精心打造的國小美術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本文將為大家推薦一些精品國小美術教案。美術是國小生培養審美素養和創造力的重要課程之一,好的教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我們精選了一些優質的國小美術教案,涵蓋了不同主題和技法,旨在幫助老師打造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並促進學生藝術發展。

精品國小美術教案3篇

第1篇

本課大嘴巴是一節以摺紙、剪貼裝飾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製作課,取材於深受兒童喜愛的傳統自制摺紙玩具——“東南西北”。大嘴巴其折法和摺紙“東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成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過剪、貼和添畫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大嘴巴形象特徵。

教材大嘴巴左頁的摺紙圖示清晰明瞭,折法簡單,學生一般都能自己識圖製作。通過對教材右頁範圖的欣賞,學生可以瞭解剪貼裝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師則需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徵,同時鼓勵學生不受表現對象本身色彩、花紋的束縛,從而得到生動活潑、與眾不同的作業效果。

由於本課大嘴巴從兒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有親切感,難度不大,學生大都能夠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做好後展示、遊戲的過程中,氣氛尤其熱烈。

本課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學生自己識圖製作,到欣賞範圖,分析剪貼裝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再到如何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徵並製作出自己喜愛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填鴨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回憶導入——自學方法——觀察分析——自主表現——交流評析——遊戲活動。

可從回憶“東南西北”這種玩具的角度導入新課,再通過教師的示範和展示引導學生轉換思維,認識到經過怎樣的變化就可成為本課的新玩具。接着引導學生看教材左頁的摺疊示範圖,自學折法,折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大嘴巴”的製作可分兩個階段進行:摺疊和裝飾。摺疊階段要求按部就班,一絲不苟。裝飾階段則以激發形象思維和大膽表現為主,不可束縛學生表現力。

在觀察分析這一環節,通過欣賞教材中的範品,瞭解剪貼、添畫的裝飾方法來指導學生製作。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尋求豐富的表現題材。在引導學生就如何裝飾進行構思時,應突出“大嘴巴”的位置。至於學生想將之裝飾成某種動物的“嘴巴”,還是人物、怪物等的“嘴巴”則不需過多幹預,只是要注意抓住其形象特徵。

評價環節中學生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大家參與評論。可自告奮勇上台,也可由教師或各小組集體推選上台。最後評出不同標準的“大嘴巴”,如最熱情的“大嘴巴”,最特別的“大嘴巴”等。

遊戲活動時,先上台表演,再由學生在台下自由表演,可分單人、雙人、多人等各種説話表演形式。

作業要求:按書中折法和裝飾方法制作一個“大嘴巴”,再套在手上玩一玩。

*本課也可用兩課時。第一課時如上,第二課時嘗試以“東南西北”的基礎形創造性折出“大嘴巴”以外不同的形象,再做簡單裝飾。如桌子、衣服、魚等。

*注意保持環境清潔,紙屑要集中處理,不能隨地亂扔。

請幾名學生手套“大嘴巴”玩具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示範作品分析“大嘴巴”的製作方法。

學生髮言,教師歸納小結:“大嘴巴”的製作可分兩部分進行。

1、 摺疊 — “大嘴巴”的基本形是我們常折的“東南西北”玩具。

2、 裝飾 — 根據自己構思的形象用剪貼或添畫的方法裝飾“大嘴巴”

1、 複習已學摺紙方面的知識,指導學生自己識圖,折“大嘴巴”基本形。

2、 啟發學生想象用添畫和剪貼方法可將基本形裝飾成什麼動物形象。

二、啟發學生討論:用“東南西北”的基本形還可以折什麼?

欣賞用基本形折出的其他形象。(如:小狗、桌子、衣服等)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湘版美術教材二年級上冊的第九課,是一節以摺紙、剪貼裝飾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製作課,取材於深受兒童喜愛的傳統自制摺紙玩具——“東西南北”其折法一折紙“東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在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過剪、貼和添畫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形象特徵。

由於本課是從兒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難度不大,有新切感,因此,學生大都能夠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則只需要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徵,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就可以得到生動活潑,與眾不同的作業效果。

由於本課取材於兒童最熟悉的摺紙玩具,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強調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行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學生自己的觀察,探究已完成的作品,到製作出自己喜愛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製作結束後,設計學生的展示活動,把學生自評與互評促使學生從多方面瞭解自己,從而獲得自信及成功的喜悦。

一、導入新課(4分) 教師與手中的“大嘴巴”進行對話導入,學生傾聽教師與“大嘴巴”的對話,欣賞教師製作的“大嘴巴”。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對話”形式使學生產生好奇心,並激發起學習興趣,

1、探究(4分)展示幾個製作好的大嘴巴,分發給每個小組。學生欣賞這些作品,對分發到小組的“大嘴巴”進行研究。説一説這些作品是怎樣做的。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嘴巴”的製作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2、製作(5分)放兩首兒童歌曲,學生在這兩首歌曲的時間內完成“大嘴巴”的基本形——即“東西南北”的摺疊。

設計意圖:通過限時完成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併為下一步裝飾打好基礎。

3、談話(4分)提問:你打算怎樣裝飾“大嘴巴”,學生談談自己的打算

設計意圖:在談話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

學生對前面摺好的“大嘴巴”基本形進行設計、裝飾。即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進行。

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創新,並在作業過程中放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學生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兩種形式,讓學生有更多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不同對待,面向全體,通過放音樂使較長的作業時間不至使學生感到疲勞、枯燥。

學生自願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同學之間相互評價、欣賞。

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同時在欣賞別人的作品的過程認識自身不足。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多方面對學生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精品國小美術教案3篇

第2篇

1、學會調勻水粉顏料。通過實踐,體驗兩種顏色調和而產生第三種顏色的變化過程。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遊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儀,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並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裏説一説。

2、請兩位同學上台,再做一次遊戲,把看到的變化經小組討論後,在班上説一説。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1、師示範調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色盤裏,再蘸顏料在調色盤裏調勻,調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範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透的方法: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裏討論,在作業時應用、嘗試。)

4、強調在作業遊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時的美妙變化。

師示範:我用 辦法,讓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裏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説説觀察到色彩有什麼變化?

四、學生練習: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遊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説一説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

1、小組討論交流,這些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在吹畫的基礎上進行添畫。)

1、讓學生把上節課的作業拿出來和課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討論:找找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要點,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

四、學生練習: 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五、小結: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説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第3篇

2、通過欣賞,對比觀察平面圖。討論分析,交流合作的方法。

1、瞭解國小,為成為國小生做準備,看看我們的國小是什麼樣。

這裏有一個模型房屋,我們要在這裏做我們自己國小的模型。表現5個地方的場景。

2、對比觀察教學樓,討論嘗試不同建構的表現方法。

3、介紹任務和人數,請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小組分工。

1、每組代表介紹自己做的是什麼地方,分享製作經驗。

鼓勵幼兒開展“我的國小”美術活動,初步體驗國小生的生活。

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認為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也是培養幼兒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這次活動內容符合幼兒個體身心發展。美術教育教學更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都應該圍繞着服務於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幼兒園美術教育並不是教幼兒什麼驚人之作,而是使他們能夠發現自己的潛能,建立大膽創造的信心,養成堅韌不拔的毅力,為將來無限的發展創造可能。

小百科:國小,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國小適齡兒童,現階段國小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國小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