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6篇 玩轉古詩: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4W

本教案針對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古詩兩首》這篇課文,設定了綜合訓練、思維拓展、語言運用、閲讀理解等教學目標,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有序地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閲讀能力。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6篇 玩轉古詩: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第1篇

2、仔細看圖,猜猜圖上的人在幹什麼?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3、揭示課題:有一個叫賀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到了老了才回來,這首詩就是他回到家鄉後寫的。(出示課題:“回鄉偶書”齊讀。)

1、自由讀課文,用“□”標出生字,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順。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自由觀察生字,為喜歡的生字組詞。

教師讀一個生字的音,學生從卡片中找出這個字讀三遍。

2、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讀文,看圖,理解詩詞大意。(教師適當點撥)

3、教師範讀,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2、李白將要離開了,汪倫特地趕來送他,李白十分感動,寫下這首《贈汪倫》。

1、李白在詩中寫了些什麼呢?自己去讀讀吧!並用“□”標出生字。

(1)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認記,併為其組詞。

1、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讀古詩兩遍,看看能示不能將古詩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古詩大意。(教師相機點撥)

3、請學生自由觀察,説説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1、課文中樹葉裏的生字還有4個我們沒學,你認識嗎?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6篇 玩轉古詩: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第2張

第2篇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後,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鬥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於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於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於古詩的瞭解並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1、誦詩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説説圖中都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那麼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藉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後,啟發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整體感知,瞭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學生的閲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複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鍊、優美。)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於寫字。)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活潑多樣的複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1、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説説用什麼方法來學習。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了語感。)

3、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2、誦詩會。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成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欄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第3篇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粧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3、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這篇精讀課文由兩首古詩組成,描寫和讚美了春天的景色。《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春日》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遊詩,讚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奼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甦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的喜悦。

?詠柳》,詠,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讚美的意思。柳樹在春天生髮,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寫柳樹,歌頌春天,讚美大自然世界呈現出的勃勃生機。

“碧玉粧成一樹高”:“碧玉”,綠色的玉,這裏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粧”,打扮。“一樹”,滿樹,“一”字這裏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扮的一樣。

“萬條垂下綠絲絛”:“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絛”,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不知細葉誰裁出”:“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裁”,裁剪。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詠柳》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後兩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賦予巧妙的想象,把對柳樹的讚美,引向對春天的讚美。這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

?春日》詩題的意思是在春天裏。全詩講的是作者在春日裏遊覽,看到無限的春光,從中有所體悟,闡發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遊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於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併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後安葬處的近旁。“濱”,水邊。在泗水邊“尋芳”,實際上説的是追求聖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個時辰,這裏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全句的意思是:那裏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等閒識得東風面”:“等閒”,平常、隨便。識得,認識到。“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全句的意思是:平常 (人們)都知道有春風。“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鬥豔的景色。“總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奼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也就是説,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這首詩前兩句是從感性上得到認識,後兩句從理性上受到啟發。同時,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描繪春天的景色,“無邊光景一時新”是虛寫,“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實寫。虛實結合、寓哲理於感性形象之中,不僅把春天描繪得生氣勃勃,而且藴含了深刻的道理,給人以理性的思考,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誦讀中瞭解大自然春天的美麗和生氣勃勃,從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時,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古代詩歌的熱愛感情。

這兩首詩的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第4篇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1、春天,鶯歌燕舞、百花齊放,多麼令人賞心悦目。使人從心底由衷地喜歡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並逐一指導: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並逐一指導:

本課共有兩首古詩,這兩首詩言簡意賅,貼近兒童生活。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春曉》中詩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瞬間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那聲聲鳥鳴、落地花瓣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詩人由喜而惜的陣陣情懷。在《村居》中千里鶯啼、花草楊柳、春風輕霧,令人陶醉;少年兒童在大好春光中盡情放飛、玩耍。在文字的引導下、在聲聲的誦讀中怎不叫人愛春和奮發!

第5篇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麼嗎?

3.看圖説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説一説你們看到了什麼。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説具體、説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帶着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2.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提問:你瞭解這首詩的作者王維嗎?

1.根據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麼學習。

a、自讀:讀準字音,並藉助課後註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b、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並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1.每組讀詩,説説讀懂了什麼,並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嗎?

3.品賞文字,述説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別好?

1.出示生字:憶、異、逢、佳、信、遙、遍、插,組詞朗讀。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裏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6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 古詩兩首)

2、 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原詩有八句,這裏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説的是春雨的特點。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説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乃:nǎi,鼻音。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鈎”,第二筆是“撇”。這裏“乃”是就的意思。

隨:suí,平舌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再寫“ ”。“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rùn,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幹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説説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 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來了) 想一想:為什麼詩人説它是“好雨”呢? (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説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讚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 誰能説説什麼叫做“潛人”(“潛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麼“隨風潛人夜”該怎麼解釋? (夜間,好雨隨着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迸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麼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着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 你説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

這四句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着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悦之情。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

乃: 第一筆“橫折折折鈎”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 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於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 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曉”xiǎo三拼音, 左右結構,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堯”,上面沒有“點”。詩題裏的“曉”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 畫面上是個什麼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麼?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畫面上是個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簾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鳥和芭蕉等景物)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結構,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覺:jué。上下結構,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見”。“覺”是個多音字,讀jue時是覺得的意思。

※ 誰能説説“春眠不覺曉”的“曉”是什麼意思? (“春眠不覺曉”的“曉”是天亮的意思)為什麼這個“曉”和“春曉”的“曉”意思不同呢? (因為聯繫全句的意思,説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才好講,説成不知不覺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講)對,你能聯繫全句的意思來解釋“曉”字的意思,講得合理,對頭,很好! 那麼“處處聞啼鳥”該怎麼解釋呢? (“處處聞啼鳥”就是到處聽到鳥叫聲的意思) 那麼詩人為什麼不寫成“處處聞鳥啼”呢? (自答:寫詩是要押韻的,這首詩押的是”ao”韻,所以要把”鳥”字放在句末)

※ 誰能補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話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氣候暖和了,夜裏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 想一想: 這春天的早晨多麼美好!

(7) 這兩句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 (寫的是昨天夜裏的事)昨天夜裏聽到什麼? 想到什麼? (昨天夜裏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想到這樣風吹雨打,花兒不知落下了多少) 請連起來説一説。(想起夜裏曾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不知花兒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麼可貴,多麼值得珍惜呀!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後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借春的真摯感情。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駐,應該加倍珍惜的心情。

覺: 開頭三“點”,第一、二兩“點”是“側點”,第三點是“撇點”, 不可寫成“黨字頭 ”,第四、五兩筆寫成的“禿保蓋”呈下罩勢,第六、七兩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框內應能包容第八筆“撇”畫的上半,第八、九兩筆寫成的“ ”底部齊平。

曉: 左部“日宇旁”體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筆“橫”畫應斜向右上,第二筆“斜鈎”要有弧度,第三筆“撇”與“斜鈎”相交後補滿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橫”畫宜平,“撇”和“豎彎鈎”起筆處均頂連“橫”畫,而彼此互不相連,行筆舒展,保持底部平穩。

眠: 左部“目字旁”體形宜瘦;右部各“橫”畫間距相等,“豎提”宜直,“斜鈎”應有弧度。“豎提”的出“提”部位與“斜鈎”的出“鈎”部位應橫向齊平。

(3) 分兩個大組,一組讀,一組聽,再交換讀聽一次。

(2) 提出要求: 根據第25頁上的畫面,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説説春天的美麗景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