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案8篇 圓柱:幾何之美——認識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W

本文主要介紹圓柱的基本概念和相關計算方法,旨在幫助讀者全面瞭解和掌握圓柱的特性和使用技巧。通過本文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準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並應用到各種實際場景中。

圓柱的認識教案8篇 圓柱:幾何之美——認識教案

第1篇

球體和圓柱體是幼兒在生活中能經常接觸到的幾何形體。大班幼兒基本具備區別典型球體和圓柱體的能力,也能夠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形狀相似的物體,但對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如何使幼兒通過直接體驗與感知發現、瞭解、表達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導入部分,出示球體與圓柱體玩具材料,引導幼兒簡單玩一玩,分一分,初步感知球體的外形特徵。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探索物體滾動方向,鼓勵幼兒用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的方法大膽探索、仔細甄別並有條理的表達球體圓柱體的主要特徵,再提供各種材料嘗試自制球體圓柱體,鞏固對圓柱體球體特徵的認識。最後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感受球體圓柱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初步瞭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徵。

2、能大膽探究、仔細觀察球體與圓柱體,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體驗探究學習樂趣,感知球體與圓柱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圓柱體、球體的玩具若干;圓柱積木、保利龍球若干;斜坡4個;報紙、長方形硬卡紙、圓片、橡皮泥、飲料瓶若干;課件一份。

1、操作球體與圓柱體玩具材料,初步感知球體與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要求:請小朋友玩一玩老師帶來的玩具材料,看看它們是什麼樣的?幼兒探究……

小結:剛才玩的玩具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像球一樣,一類是像柱子一樣。

①引導幼兒在斜坡上滾動球與圓柱積木,發現它們滾動路線的不同。

小結:球和圓柱積木都可以滾動,但是球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積木滾動的方向單一。

②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球與圓柱積木,發現其外形特徵。

小結:球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摸起來很光滑,這樣的物體叫做球體。

圓柱積木上下兩面是一樣大的圓形,上下一樣粗,這樣的物體叫做圓柱體。

(2)嘗試用各種材料製作球體和圓柱體,加深對其外形特徵的認知。

小結:圓片疊高、卡紙捲起來、瓶子粘上橡皮泥可以變成圓柱體;報紙、橡皮泥團球可以變成球體。

3、藉助課件拓展經驗,感受球體和圓柱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球體和圓柱體,他們都有自己的本領,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

圓柱的認識教案8篇 圓柱:幾何之美——認識教案 第2張

第2篇

1.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過程。

2.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獲得學習的愉快體驗。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一個帶商標紙的茶葉桶、剪刀、小黑板或課件。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實物。

1、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各種各樣不同形狀的物品,你們看——(課件出示),你能説出哪些物體的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説)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形狀是圓柱的物體?(指名説)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形狀的物體,仔細觀察,並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你發現了什麼?

(2) 集體交流。(指名説)(教師隨機介紹並板書: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側面。

(3) 通過剛才的仔細觀察,動手實踐,同學們都有所發現,下面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課件出示)這就是圓柱的特點,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注意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把關鍵詞重讀出來,能做到嗎?(齊讀一遍)

(4) 師介紹:圓柱兩底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大家想一想:圓柱有多少條高?(無數條)

(1)(出示)師:這是一個(圓柱)形狀的茶葉桶,誰能給大家指出這個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指名到前面來指)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們把這個茶葉桶的商標紙沿着一條高剪開,展開後會得到一個什麼圖形?(指名説)

(3)那大家猜想的對不對呢?下面就請大家睜大眼睛,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教師操作,學生觀察)什麼形狀?(一起説)

師:對,我們把這個圓柱形茶葉桶的商標紙沿着一條高剪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也就是説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

①我們得到的這張長方形紙的長和寬分別與這個圓柱形茶葉桶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形的.面積與茶葉桶的側面積有什麼關係?(課件出示)

(5)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這就是我們一起推導出來的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一起讀兩遍,記住它。

那大家想一想,要想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得知道哪兩個條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

剛才通過我們打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推導出了計算圓柱側面積的公式,下面我們就應用這個公式,走進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這個茶葉桶,課前我測量出它的底面周長是()釐米,高是()釐米,大家能不能求出它的側面積?

2、某罐頭廠要給生產的罐頭瓶貼上商標包裝紙(接頭處不計),已知這種罐頭瓶高10釐米,底面直徑為12釐米(如圖所示),貼一個這樣的罐頭瓶商標要用多少包裝紙?

3、請同學們拿出你課前準備的圓柱形的物體,同桌合作:先動手測量出要求它的側面積所需要的數據,然後在練習本上計算它的側面積。

1、在我們推導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我們是將圓柱的側面沿着一條(高)剪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將圓柱的側面沿一條斜線剪開,會得到一個什麼圖形呢?那根據這個圖形,你也能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嗎?大家課下動手去試一試。

第3篇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學生對於圓柱體並不陌生,只是沒有深刻的認識,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今天老師要教同學們認識一個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從一年級我們就知道圓柱體,你認為什麼樣的圖形是圓柱體?説説看。

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最多看到幾個面?圓柱我們能看到幾個面?

(1)思考: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什麼樣的?叫做什麼?

(2)比較胖瘦兩個圓柱,它們有什麼不同?是什麼原因?

讓學生相互討論,思考。得出:因為圓柱的底面半徑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半徑大的圓柱就胖些。

(4)思考: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麼?在哪裏?有幾條?

學生先用手比劃下圓柱的高,在用彩筆畫出圓柱的高。試試看,你能畫幾條。

在生活中,圓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白板展示)

分析:分別以長方形的那條邊為軸旋轉而成,底面半徑和高分別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的紙來幫助理解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認識到了什麼?請用“1、2、3、無數”來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會嗎?説説看。

作業能力練習冊第13-14頁內容,回家體會理解記憶公式。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學中,重點理解圓柱的高有無數條,而不僅僅是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這一條。還讓學生認識到圓柱的立體圖形只有兩個面。

第4篇

1、教具:球一個、圓柱體一個,可拆圓柱一個,圖示一份,判斷圖一份,卡片若干。

2、學具:圓柱體、球體若干,可拆的圓柱體人手一份,圓柱體積塑、旺仔牛奶罐、作業紙、筆、橡皮泥、記錄表等各若干。

a、直接引入,出示球體、圓柱體引導滾一滾,疊一疊。

“請小朋友將球體和它的朋友放在地上滾一滾,疊一疊,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結合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圖示)

“剛才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都發現球體和球體不能疊在一起,但它的朋友可疊在一起,

可球體能到處滾動,而它的朋友只能側面地來回滾動”。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一個穿衣服的球體朋友,等會兒請小朋友將它的衣服拆開,看看它的上面、下面和側面是什麼形狀,大小一樣嗎?

b、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瞭解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小朋友都發現了球體的朋友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圓形,兩個圓一樣大,側面展開是長方形,中間一樣粗,我們就把這種形體叫做圓柱體。

a、遊戲《對與錯》,正確判斷圓柱體。(生活中圓柱體圖片)

“老師和小朋友玩個好玩的遊戲——《對與錯》,如果老師取出的圖片是圓柱體,小朋友為

它拍拍手,並大聲説出對、對、對,如果老師取出的圖片上物體不是圓柱體,那麼小朋友就可以做手交叉的動作,並大聲説出錯、錯、錯”。

b、遊戲《找一找》,找找活動室裏圓柱體的相似物。

“剛才小朋友都很棒,一下子能判斷出哪些是圓柱體,哪些不是圓柱體,現在請小朋友用

眼睛瞄一瞄,看看我們活動室哪些東西也是圓柱體”。(幼兒尋找並表述)“除了這些東西,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呢?”

c、《搭一搭》,壘高不同大小圓柱體積塑,並做記錄。

d、《變一變》,把橡皮泥變成圓柱體,並進行排列。

第5篇

1. 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3. 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説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1. 教具準備: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蔔、粉筆 、小刀、磁帶、錄音機

① 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金箍棒等]

② 自制玩具角,陳設會叫的陀螺、望遠鏡、萬花筒、柱狀風鈴等

③ 實物角,內置電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狀物體、花瓶、廢舊蛋糕盒等

1. 介紹機器人引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請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宮玩,你們想去嗎?

二、通過反覆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祕密。

① 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③ 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説出它象什麼形狀?

④ 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裏的每樣東西都象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 量一量,説一説-- 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c、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麼感覺?請你用繩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嗎

② 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徵,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④ 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三、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1. 疊一疊,變一變-- 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 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

② 幼兒操作,思考:你是怎麼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象什麼?

① 以柱柱口吻誇獎操作認真的幼兒,並尋求幫助:你能不能幫我把象圓柱體的東西找出來?

② 引導幼兒觀察陳列櫃內實物,分辨相似與 不似圓柱體的東西,並説出原因。

④ 教師操作:用削刀將胡蘿蔔削掉,中間部分削去外皮,變成一樣粗細。

四、通過聯想生活中的圓柱體,開拓幼兒對圓柱世界的遷移發散能力。

想一想,説一説:你在生活中還見到、用到的東西有哪些象圓柱體?

五、通過分組小製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象創造能力。

1. 製作望遠鏡--在長方形卡紙上先塗上花紋,再粘制兩個一樣大的圓柱體,並用膠水固定。

2. 花鏈數字玩具--在許多形狀中尋找圓柱體的小紙鏈,並串到彎好的鐵絲上,變成花鏈玩具。

3. 紙筒小動物--利用廢衞生紙筒,捲上色紙,粘貼眼睛、嘴巴、耳朵等製作小兔、小鳥、螃蟹等小動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規律地插入紙杯,並調整吸管兩邊長度,變出各種形態東西。

第6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中,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並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感受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課件,長方體實物,圓柱形茶杯、圓柱模型,三角板、卡紙做的長方形(長17 cm,寬6 cm),圓柱形管子,吹塑紙、剪刀。

教師:老師想知道,你們在一些節假日的時候,有沒有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指名口答)老師也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出示長方體實物)

教師:這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立體圖形,誰還記得長方體有哪些特徵?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樣研究的?

學生1: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學生2: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

教師:除了長方體,我們還學習過正方體,誰知道正方體有哪些特徵呢?

(1)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形狀設計不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老師這兒收集了一些,你們看(課件出示):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簡稱圓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圓柱體。比如,教室裏、窗外……

(1)教師:老師讓你們課前準備圓柱形的物體,你們準備了嗎?拿出來,給老師看一下。你們能把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嗎?

(2)學生操作,畫出示意圖。(教師巡視指導,然後教師在黑板上也一個圓柱的示意圖。)

教師:大家想不想好好研究一下圓柱?(想)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柱的特徵。(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1)圓柱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它有哪些特徵?請你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開始研究吧!(可以同桌合作研究。)

師:誰來説説圓柱有哪幾部分組成?……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學生邊説邊指給其他同學看,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並拿出教具(長方體盒子中的圓柱體茶杯)講解。

學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1)學生用學具驗證,然後教師指名彙報,你是怎樣驗證的?(學生:畫下來比較、量直徑……)

(2)教師指名一位同學上黑板與老師共同操作,驗證。

教師小結: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一樣,面積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教師有選擇性的從學生的學具中選出兩個圓柱,比較這兩個圓柱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出圓柱的高。

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並與學生共同探究圓柱的高的特徵。

板書:無數條高長度相等。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課件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要內容。仔細閲讀教材18頁例1的內容,注意邊讀書中內容,邊用筆畫一畫。

師生共同檢驗自己畫出的圓柱的高的`長度是否相等。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説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説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2.教材p20練習三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答案,不是圓柱的説説理由。

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7cm,寬6 cm),將它的長邊粘貼在圓柱形的管子上。

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管子,看看會發生什麼奇蹟?先用教具操作,然後再借助課件演示給大家看。

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據來描述一下嗎?(高為17 cm,底面半徑為6 cm的一個圓柱)

第7篇

皮球、乒乓球、茄子、蘿蔔、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筆等實物,圓形紙片。

1、請每一個幼兒取一些圓形紙片和一隻乒乓球,讓幼兒分別觀察、比較。運轉圓片及乒乓球時形狀怎麼樣?發現了什麼?

(幼兒運轉圓片發現有時看上去是圓形,有時不圓,有時成一條線。撥動乒乓球時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

2、小結:這些圓片,正面看是圓形,轉動後有時看上去是橢圓,再轉動成一條線,繼續轉動又成了圓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樣,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因為它是球體。(讓幼兒知道球體名字)

3、請幼兒將各種球和茄子、蘿蔔等玩一玩,轉一轉,滾一滾,並組織幼兒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有的東西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有的東西轉得慢,時間短,滾不遠。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的是球體。

(如皮球、彈子、籃球等,凡舉到麻球、西瓜、土豆時教師應肯定:“對,像球體。”)

幼兒説不出時教師可以把已準備好的球體物品讓幼兒觀察,啟發引導。

如:有的東西可以滾動,有的東西滾不了,鉛筆、易拉罐可以滾動,水杯(有把的)不能滾動。

4、教師小結:上面是圓形,下面也是圓形,二個圓形一樣大,中間一樣粗的物體是圓柱體。

5、廚師大小,高度不同的圓柱體實物,讓幼兒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徵的都是圓柱體。

讓幼兒逐個摸出袋中的物體,摸出後按圓柱體,球體分類。

由圓形過渡到球體,對幼兒來説較有難度,應讓幼兒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較中感知球體和圓形的區別。

第8篇

1、圓柱的認識是西師大版教材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幾何立體圖形,這部分內容包括圓柱的特徵,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使學生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掌握圓柱的特徵。

通過觀察、想象、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創新的能力;同時滲透轉化的思想。

運用課件提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直觀感受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初步滲透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辯證觀點。並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由於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相互探討,本課我採用了適時點撥、引導啟發、歸納總結、課件演示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等相關的教法。教師只是以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在互動的過程中充分地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來獲取新知識。並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1、打開多媒體課件,出示正方體和長方體使學生重新認識幾何體為以下認識圓柱體做好鋪墊。

2、出示教學主題圖,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圓柱和圓錐,導入新課。

通過以上教學,讓學生初步接觸圓柱,從生活實際感知圓柱,感受數學同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課題,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教師引導:拿出自己準備的實物,結合教材,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都有什麼特徵?

2、生彙報,師訂正。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出圓柱各部分的特徵,師課件演示加以驗證。

針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學材料,這樣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準備,並運用課件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一目瞭然,更加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1)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把圓柱模型底面剪下,觀察形狀後再比較。

(2)圓柱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麼方法證明?

該環節是精心設計的,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同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展示了圓柱側面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徵。

(4)用直尺量一量圓柱體的高發現了什麼?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圓柱體的高都相等。

2、通過觀察幾何體練習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特徵的認識,對新知加以昇華。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得到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2)教師課件演示展開圖加以驗證,輕鬆的突破本課的難點。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乘以高。

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通過形象的課件演示,輕鬆的分散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讀出下面各圓柱體的有關數據,進一步瞭解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

3、出示課後作業對本節所學新知進行適當拓展。練習的設計,既有對剛剛學過的圓柱認識的運用,也有圍繞易混易錯之處,讓學生用手勢判斷,使學生在寬鬆的氛圍裏,勇於發言、敢於辯論。訓練説理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訓練。

我們初步認識了圓柱,誰能告訴老師,對於圓柱你都知道了什麼?

這既是課堂小結,也是對學生的人文培養重要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發揮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多媒體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創設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的凸顯教學效果。上課伊始,我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課件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在開課的時候,就對本課產生一種興趣。課中展示了圓柱側面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徵,輕鬆的突破了難點,同時,在此基礎上展示圓柱側面展開後與展開前的關係,讓學生一目瞭然,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本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想象、描述、合作交流,從實物觀察、到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來認識圓柱,並運用多媒體課件,及時有效的分散了難點,突破了重點,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紮實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突出"做數學"這個數學理念。也使學生在合作中國共產黨同進步,體驗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