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圓圓》教學反思8篇 反思教學中的“荷葉圓圓”:如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荷葉圓圓》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材課文,教學反思是對這篇課文教學效果的總結和反思,旨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8篇 反思教學中的“荷葉圓圓”:如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第1篇

看着《荷葉圓圓》課堂中師生快樂的面容,感受着他們心靈的愉悦,在為如此自然又創造之光熠熠生輝的閲讀教學課堂讚歎時,我不禁問自己:課堂,究竟是什麼?我想到了熟悉的幾句話: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展示的表演場所;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課堂應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温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顯眼的標誌,沒有人會被無情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法庭”式的審判;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麼就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就是新課程所追求的課堂。

新課程明確提出要實現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構建起課堂教學比較完整的目標體系,由以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了有機整合,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有的學者就提出,新課程的理想課堂教學應該包藴三大理念:生活性、發展性和生命性。

在《荷葉圓圓》這幾課中,我找到了那理念,看到了想象化為真實的課堂教學,課堂中,你看到的是原生狀態的生命,看到的.是學生知識的豐實,看到的是個性的張揚。而這一切,緣於一個詞:尊重!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孩子的行為往往受到嚴格的限制,搞得老師像沒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識傳播器。學生呢未老心先衰,不敢説不敢問,説話一個口吻,思維一個模式。事實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時時生活在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中,擁有自由,感覺平等、尊重,怎麼想的怎麼説,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現自己的機會,還他們活潑、純潔、可愛的真面目。這就要求課堂除了起碼的紀律性(這個限度我認為有待界定)充滿暖色調。教師本人就像一個調色師,用一言一行,用真摯的心靈,用寬廣的胸懷,信任的目光,賞識的態度、幽默的話語營造一種安全、和諧、快樂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顧慮,讓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使他們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看,《荷葉圓圓》,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大朋友上,學生和大朋友説話活動還有什麼拘謹的?那個姓宋的小朋友之所以那麼可愛,在幼稚的語言中充滿想象的智慧,可以説,是老師的點石成金的棒子的左右,事實上,這樣聰明的孩子充斥我們的課堂,能否讓他們的智慧火花閃爍,關鍵還是老師。不要讓課堂成為老師霸佔的言語空間,單向輸出,不管孩子的感受。而應該把足夠的時間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暢所欲言,把內心最深處的敢於、樂於用言語表達。

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相同。語文教材中,特別是現在的人教版有許多課文都採用並列式段式,這些課文完全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大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相應就更到位了。而對一些涉及個人喜好的童話類型的文章,就更應該尊重學生的喜好了。

師:小朋友們,課文裏向我們介紹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幾個小夥伴,你喜歡哪一個呢?

師:你喜歡哪個小夥伴,就讀寫那個小夥伴的那一段課文。待會兒你就給大家介紹你喜歡的這個小夥伴。

可以想象,學生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閲讀時,會投入多大的熱情。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上,學生後來活靈活現的表演,創造性的想象都是在喜歡的基石上的。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達成同一個目標,往往會選擇迥然不同的方式。學習也是一樣,在閲讀感悟時,有人喜歡朗讀欣賞;有人喜歡編成另外文本的內容作探究;有人喜歡根據文本查閲資料,作更大空間的探求……《荷葉圓圓》課堂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當然,由於年齡特點,大多人選擇表演的形式,但是表演絕不雷同,小孩子用喜歡的方式表演,從表情動作到語言都有鮮明的個性。

生:“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小蜻蜓説:‘荷葉是我的停機坪。’小蜻蜓立在荷葉上,展開柔嫩的翅膀。”

生:(從座位上“起飛”,“飛”到“大荷葉”上)我是一隻小蜻蜓,荷葉是我的停機坪。小蜻蜓立在碧綠的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

生:(一蹦一蹦的表演)我叫小青蛙,呱呱呱。荷葉是我的大舞台,呱呱呱。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講台)“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小魚兒説:‘荷葉是我的涼傘。’小魚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我想,習慣於自己懂得選擇的孩子,他們更會對自己的思想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選擇的同時,需要的不僅僅是思維的靈動,更是權利帶來的責任和義務,這才是課堂應該真正賦予孩子的!當然課堂中還存在不足,比如因為主要以表演的方式學習感悟,可能對有些不喜歡錶演的而喜歡其他方式學習的同學來説,沒發揮他們個人學習上的優勢,而且難免會有單薄之感。還有,到台上表演的同學不夠多,參與面上還有待加強。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8篇 反思教學中的“荷葉圓圓”:如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第2張

第2篇

隨文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是低段語文教學應遵守的語言規律。識字教學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是重中之重,讓學生充分地認識本課生字,是我教學的重點。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往往認得比較快但忘得又快,所以在教學中我以讀文為載體,識字為目的,反覆地讓學生讀,以便更好識記。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感悟、品讀,展開想象的翅膀,領會課文描述的情境,感受字裏行間的美,感受夏天的美。

1、有些環節預設得不錯,但課堂生成處理不太妥當。如小魚兒把荷葉當作什麼?有一名同學卻回答成“搖籃”,説明這位同學當時沒有注意聽講,教師就應抓住這個課堂生成,把小魚兒為什麼不可以把荷葉當作“搖籃”,而小水珠可以把荷葉當作“搖籃”進行對比教學。進一步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課文中有些字詞處理不當,如:“停機坪”、“搖籃”兩個詞語的理解可通過聯繫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再識記字形。

3、學生回答問題語言表達不完整,學生參與度不夠,個別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要注意聽講。

4、我總覺得課堂上讀的趣味應再濃一些,尤其是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還是參與得少,如何讓孩子整堂課始終能饒有趣味地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值得我細細琢磨。

第3篇

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積累語言,更注重引導學生去運用語言。《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想像。教學本節課我就很注重學習語文和運用語言。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閲讀、樂於閲讀的願望,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而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閲讀。當學生揭示了有哪些小動物來和荷葉交朋友後,我就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內容,“喜歡哪個小夥伴就去讀哪個小夥伴的內容”,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們換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等喜歡荷葉的心情,並在朗讀中自然流露。實踐證明,這樣做,一方面學生在讀中感悟了課文內容,讀中體驗了思想感情,孩子們從課文學習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讀中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愛讀情感,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發展。

四種小動物充滿欣喜地將荷花當成自己喜愛的東西是本課的'內容所在,也是學生注意力聚焦點;而“荷花是……”的比喻句式和重複結構是本課最顯著的語言形式,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點。所以,我以課文內容為載體,引發學生想像:“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還給誰帶來了快樂?”引導小朋友根據句式提示,仿説仿寫文段,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從學生的作品來看,語言稚嫩,也叫粗糙,可也有不少鮮活的靈感之花,不時給人帶來驚喜。

第4篇

?荷葉圓圓》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我採用多種方式,反覆識記。本堂課中,首先是初讀課文中的讀準生字,到讀準三個動詞(搖停蹲)的音,給(嘻翅晶)三個字組詞,開火車讀,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把生字編入兒歌,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識記生字。通過這樣多種形式地反覆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我以“小夥伴在説什麼悄悄話”引發學生自讀課文,在整體感知部分,以出示“青蛙”“蜻蜓”圖片,創設情境“飛飛,誰是小蜻蜓”,學生很樂意變成蜻蜓,讀讀蜻蜓的話。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圓圓的`、綠綠的,疊詞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荷葉的可愛,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荷葉的喜愛之情。在學生讀正確,讀出喜愛之情後,進行()的,()的句式訓練。對於像亮晶晶、笑嘻嘻這些abb式的詞語,我先讓學生找找,劃劃,説説進行積累。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好習慣。

第5篇

教學結束後,靜下心來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及各個環節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感到既有成功之處,又有些許遺憾。成功之處是教學思路清晰各環節教學基本實現了預設的目標,板書設計直觀形象,既突出了文章的框架,又有利於對學生背誦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興趣是孩子們獲得知識的內在動力,學生有了興趣,學習對他們來説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上課伊始,我送給孩子們一首童謠《四季花》並播放多媒體課件(錄像),把孩子帶入美麗的荷花池邊,伴着優美的樂曲欣賞亭亭玉立、嬌豔欲滴的荷花及滿池圓圓的荷葉,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發出內心的讚歎,紛紛用自己的話誇起荷葉來,於內心中產生了樂學的情緒。在識字教學的環節中,我又創設了一個個富有挑戰性的遊戲,讓同學之間認一認、考一考、猜一猜……(謎語、做動作)“送詞語回家”,“幫小青我抓住荷葉”,“跳着荷葉過河”等,這些遊戲,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積極地投入課堂的學習中。在讀課文感知內容時,我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大聲讀、笑聲讀、下地和小夥伴讀)找找荷葉的小客人是誰,他們是怎樣誇荷葉的,讀文後讓孩子們禮貌地把小客人請出來,精讀課文後,我又鼓勵學生把課文內容演出來。“趣”字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而且得到了生命的體驗,知識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積澱,多種情境地創設,個性的多元閲讀,為課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教師為了不教”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教學工作最高境界的'概括。現代教學論也將“教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教學的重要目的。通過一定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採取一定的學習方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和信息加工的認識過程,從而成為一個能夠獨立學習的人。這一過程,也成為“學習策略的學習”。教學中,根據教材的內容和一年級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如識字過程中,記憶生字的方法,精讀課文時我徵求孩子的意見,想用什麼樣的方法學習課文,指導學生用看圖學文、讀一讀、演一演、及小組合作的方法嘗試學習。在小組合作時,我又做了詳細的指導,根據自己的喜愛,自由選擇內容,分兩組學習,並要求完成三項任務:

a、組內朗讀比賽、表演比賽選擇一位最佳選手上台表演

這樣通過教師的導,學生的角色嘗試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成功的快樂,更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學習的方法。

(三)、適時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的語言

新課標提出,學習教材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而主張教學應向課外延伸,向生活開放。在新課程理念“積累性學習”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應改變只侷限於教材的內容的學習。教學中,我為學生搭建了拓展學習的平台,如學習“搖籃”的“籃”時,我引導學生與“藍”對比來記,並進行填空練習。並積累了兩個句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竹籃打水一場空”。並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價值觀的培養。再如閲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們放飛想象,在其他小動物的眼中,在小朋友的眼中荷葉是什麼?課外的實踐活動:拿起你的畫筆把你眼中的荷葉、荷花畫出來並寫上一兩句話。在班內開展畫展。如此的教學,使學生積累的不僅僅是課內知識,還有課外知識,把學生引向了課本以外的那個無邊的知識海洋,使學生思維更為開闊了。

正如古人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跳出課堂回顧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發覺還存在着很多問題:由於使用一年級學生,不是自己班的學生。備課時沒能真正地瞭解學生,期望值過高,有些問題個別學生並不知如何完成。如:讓學生讀自然段而很多學生只讀一句話,再做指導耽誤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識字過程展示的很充分但學生的自主閲讀時間少了,匆匆讀完課後的拓展部分時間不夠充分,只有留待課下完成。另外,教學中要注意給足學生練習準備的時間,小組合作絕不是走走樣子。當學生讀不好的時候再給他們機會,並進行指導讓他們自信地坐下。以上這些是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注意的。

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反思使教師在教學中學會認識自己並總結經驗,進而具有探究的精神,做到教學與研究的二合一。只有在實踐中反思,日積月累,勤於整理、善於總結,才會形成自己富有個性魅力的教學風格。

第6篇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工具的工具。而教師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策略有效地協調處理識字與閲讀的關係,巧妙地達到以讀促識、以識促讀、讀識互補、文悉字熟的目的,則是低年級閲讀課的關鍵。

?荷葉圓圓》是一篇新選入的散文詩。本課語言生動優美,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這樣的文本載體,將有利於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1、激趣,綻放快樂的火花。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幻想,又非常喜歡小動物,所以在課堂上我儘量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愉悦地學習課文。首先採用多種策略創設不同的激趣情景,看畫面、做遊戲、戴頭飾、表演等多個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識字”與“讀文”的學習,使學生融入課堂、融入文本。當看到屏幕上出現:圓圓的、綠綠的的荷葉、亮晶晶的小水珠、可愛的小青蛙這些優美的圖畫,學生無不為之動情,無一不對課文產生想學、想看、樂學、愛學之情。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思想。

教師的語言是激起學生興趣的法寶。我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極富啟發性,如“小水珠躺在荷葉這個‘搖籃’上是什麼感覺呀?——請大家閉上眼睛,感覺一下小水珠的'心情。——噢!躺在上面是多麼舒服、多麼快樂呀!——你們體會了小水珠的心情,咱們怎麼樣才能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呢?”像這些極富啟發性的語言,很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巧妙,打造主動高效的課堂。識字教學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是重中之重,讓學生充分地認識本課生字,是我教學的重點。但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往往認得比較快但忘得又快,所以在教學中我做到巧識字、巧讀文。以讀文為載體,識字為目的,反覆地讓學生讀,以便更好識記。首先是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生字,自己學習,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再一起帶拼音拼讀、組詞,然後去掉拼音讀,讀帶生字的詞語,讀課文,都是在以各種形式反覆訓練,最後在課結束前又進行了一次生字鞏固,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更好地掌握。鼓勵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識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認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良好的識字習慣。

結合教材“淺顯易懂”的特點,幾次設計“巧讀”。朗讀是眼、耳、口、目等多種感官以及大腦同時參與的一種較為複雜的認識活動,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感情、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正確的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在課堂中,運用自讀、練讀、研讀、誦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還特別注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喜歡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如引導學生練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你最喜歡和哪個小動物交朋友?讀給同桌聽,讓他聽了後能像你那樣喜歡上你的新朋友。其中抓住“躺”、“立”、“閉眼”、“展開”等詞語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語言的美,讀出趣味,讀出感情。這些自主性地選擇,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也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方法不一,有利於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

除了朗讀之外,我還設計了較多的説話練習,給學生提供説話的機會,從而積累語言文字。如:在導入課文時,讓學生説説荷葉的形狀顏色;在聽老師範讀課文後,讓學生説説喜歡荷葉的小朋友是誰?在又圓又綠的荷葉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接着,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劃出小動物們對荷葉説了什麼的句子;然後出示:(誰)把荷葉當作(什麼)的句式進行説話訓練;最後,出示小魚圖和小螞蟻圖:讓學生看圖開展想象,選擇一幅圖,學着課文的樣子來説説:小魚、小螞蟻會把荷葉當作什麼、會怎麼做?並出示小魚説:“。”螞蟻説:“。”的句式幫助學生練習説話。在此基礎上,再完成課後練習:看圖,把句子説完整。學生在交流發言時,我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大膽説,放心説,説出自己的所悟所得。一次次的説話練習,給學生提供了人人説話的機會,而且説話要求一次比一次提高,難度一次比一次加大。由於説話練習的設計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難度有坡度,加上有課文內容做鋪墊,所以學生並不覺得很難,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發言積極,能各抒己見,大膽練習説話。

人只有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才能積累經驗,逐漸成長。在準備的過程中從同年級的老師那裏學到了不少東西,在課後更是受益匪淺。今後,在從事低年級教學的道路上,我會繼續不斷地向同事和書本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7篇

?荷葉圓圓》是一篇語言優美形式生動的文章,在設計教學時,安排了兩個課時,這次彙報課展示的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孩子們初步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指導孩子們正確、流利地讀好課文第一自然段。

從識字,學習習慣,語言積累,朗讀等方面來看,我做的比較好的是一下幾個方面:

一年級的重點是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方法上,我從字的音、形、義、書寫四個方面個個擊破。

1、在讀音上,我尊重學生的意願,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讓他們當學習的主人。採取小老師帶領大家學習的方式:指出自己覺得難讀的字音,説出難在哪裏,並且帶領大家朗讀。學生自主找出了生字讀音上的重難點,這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留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説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也為學生在課堂上開闢了展示自己的天地。

2、在字形上,我和我的學生共同交流、探討了多種識字方法。同樣是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並同桌交流識字方法,並在全班交流,同學們情緒很搞,積極的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我相機的進行引導和總結,歸納出加一加,換一換,猜謎語,字義法,組詞法,實物教學法等多種識字方法。師生共同的學習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提高記憶生字的效率。

3、在字義上,我注重利用多種方法識記字義。以生字組詞為主要手段,並結合實物教學和動作教學等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並且注重人人蔘與,讓孩子做課堂的主人,學習效果顯著。

4、在書寫上,我首先讓孩子們觀察,看看能有什麼發現,再説説寫的時候應該注意寫什麼,接着邊看老師書寫邊書空,再自己練寫,最後大家一起來評一評。課堂上同學們自主的學習,老師只是相機的指導和歸納,學生是學習真正的主人。

1、自主學習的習慣。我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多次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在識字教學的個個環節上均有滲透。我想,這種訓練如果從一年級起就有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自主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並能持之以恆的進行訓練,對學生將來的發展非常有意義。

2、讀、寫、座的'習慣。我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讀、寫、座”的準確姿勢。反覆強調,落實到每一個孩子。我堅信好的學習習慣是好成績的堅實基礎。

語文是個積累的過程,文字是要反覆的在孩子們眼中重現,才能鞏固。我從這學期開始進行《三字經》的課前閲讀,每天一句話,在每節課上課之前進行。我相信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孩子們能更大程度的受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字的薰陶,從而熱愛語言文字。

我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朗讀的形式多樣,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善於為孩子們創設一個情境,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人人正當“大荷葉”誇誇自己圓圓、綠綠的美麗的樣子。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嚮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一、在引導同學們看圖揭題的時候,忽視了孩子們語言的培養。一年級要求孩子們説完整的話,我並沒有及時的糾正。

二、讀的環節有些欠缺。低年級的課文,重在朗讀中學習生字詞,在朗讀中感悟課文。而在我的教學設計中,讀書的環節不夠充分。學生齊讀全文的時間較少。這就造成了識字與課文脱節,不利於鞏固生字。

三、鞏固識字不到位。在識字教學全部結束以後進行的開火車遊戲中,有少量的孩子對於個別字仍然不清楚,這幾個字就是重點突破的地方,而這幾個孩子也是重點追蹤的對象。但我忽略了,沒有及時進行突破和鞏固。

四、評價方式單一。評價學生髮言時,只單單運用了口頭方式,應該充分發揮肢體語言對孩子們進行鼓勵,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的效果往往比想象中的更大。

五、忽視了在課堂上的語言積累。本課是要求會背誦的,我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僅僅只是在讀,沒有順勢要孩子們背下來,在語言的積累上有所欠缺。

通過這次彙報課,我從反覆修改教案,三次試教,組內老師討論到教研員張老師的的點評中,學到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受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探索,快速的成長,儘快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

第8篇

在這節課中,我和學生的配合相當默契,這是讓我感到欣慰的。下面就授課的內容談幾點自己思考:

第一,在開課之初,引導學生複習了生字,不僅形式新穎,受到學生的喜愛,而且孩子們的參與度較高,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其中(因為我的目光始終在環視他們,使每個人感覺到老師在關注他),同時注意了字、詞的銜接、積累。

第二,注重了平時的學習習慣培養。例如學習用具的擺放;朗讀的姿勢和寫字的姿勢,以及握筆要求的“鳳眼”,還有書空的練習,這都是平時訓練的點滴積累。

第三,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幫助孩子們很快地掌握課文內容,並抓住關鍵的詞語引導朗讀。課外進行了一定的`拓展,不僅欣賞了圖片,而且積累了一些詞語,知識含量較高。

在授課過程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首先,我忽略了課題的體現,識字的教學沒有貫穿於始終,課堂結構側重於對課文的朗讀、感悟。其次,指導朗讀不到位,朗讀環節沒有很好的作到環環相扣,例如,複述環節如果放到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之後再進行,效果應該會更好。再次,如果小夥伴以及他們的動作這一部分能夠採用板貼的形式,不僅對課文內容是一個鞏固,而且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也會被充分調動,效果會優於課件出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