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範文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反思2篇 "從圖形到立體: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W

本文主要探討《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範文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反思。其中,作者對於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反思,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旨在提高教學效果,推動學生的學習成長。

《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範文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反思2篇

第1篇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把長方形、正方形並列起來使用,因此教材的編排是符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的,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觀察物體,引出長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再利用長方形、正方形紙,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索二者的邊和角的特徵,溝通它們的聯繫。

溝通聯繫,淡化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區別。正方形具有長方形的所有特徵,又具有獨特的個性。要正確理解這兩個概念要掌握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但是基於前面的分析,本課教學時在探究出它們各自的特徵後,應淡化它們之間的區別,重點溝通它們的聯繫,只要讓學生知道正方形具有長方形的特點,正方形和長方形可以動態轉換即可,而不必要求學生總結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因此,當學生歸納概括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之後,應引導學生找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相同點:都有四條邊,對邊相等;都有四個角,四個角都是直角。

受傳統教法影響,多數教師比較重視“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關係,往往將長方形和正方形分開教學,從一般到特殊,先教學長方形的特徵,再教學正方形的特徵(也有少數教師從特殊到一般進行教學),最後談二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突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樣的教學條理分明,進程比較容易調控。但很顯然與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不一致。不強調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殊關係,讓學生把它們當做兩個獨立的、平行的概念學習,能降低學生學習的負擔。本環節在充分分析教材意圖的基礎上,始終讓長方形和正方形同時亮相,並給予同等關注。教學時,需要注意幾點:

一是不要刻意將正方形與長方形區分開。當我們將長方形與正方形並列時,長方形的概念實際上已被狹義化了(即此時的長方形僅指鄰邊不相等的長方形),多數學生會按設計的意圖理解,但也難免有學生在舉例、分類時將正方形歸為為長方形。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允許學生將正方形當長方形看待,且討論邊的關係時只要學生得出對邊相等即可。

二是不強調也不迴避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不強調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主要是考慮三年級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如果有學生在交流時提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教師應肯定這一結論的科學性,但不宜將這一結論大眾化。

三是在探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時,要讓學生對其共性有所體驗。如通過摺疊探究圖形的特徵、按要求摸圖形環節既能強化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折、摸等過程中,感受到正方形的對邊也相等。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它們之間的聯繫。

《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範文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反思2篇

第2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時,為了給學生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製作了一些圖片,還利用釘子板讓學生圍自己喜歡的圖形。從現場來看,學生非常喜歡,積極性很高。並能正確説出圖形的名稱,在圍圖形時,孩子們都樂於參加,有的圍長方形正方形時,學生出現了爭論,因為圍得太標準。

這時,我指出:接近正方形,因為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圖形,想隨意圍成是不容易的。如果讓學生自己説可能更好。學生活動時,出現把長方形誤認為是正方形的現象,比如:一邊圍10釘子,另一個圍11個釘子。學生只從視覺上判斷是不是正方形,而沒有從特徵上判斷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當時,我只是以一個學生圍的正方形為例,進行簡單的説明,現在回想起來,圍一個正方形對剛接觸圖形的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時應讓全班同學展開討論,讓學生面對實際問題並嘗試去解決,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會更好,而且會讓學生印象更深刻。

總之,我感到這堂課,學生真正動了起來,不僅動手,而且動了腦,動了口,讓學生在動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基本達到預期效果。但是,我發現有部分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只能跟着老師及同學完成一些活動非常缺乏創造性。另外部分學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後任務就沒完成,如果加強學生的操作訓練,,把本節課前的節奏加快一點,學生的收穫一定會更大,教學效果會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