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2篇 幾何的妙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探索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1W

本文通過教學反思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進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於這兩種幾何體的區別和特點理解不深。因此,我採取了一系列啟發式教學方法,結合實例和圖形呈現,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概念。本文將分享教學中的經驗和心得,探討教學策略的有效性,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2篇 幾何的妙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探索

第1篇

毛線、紙、水彩筆、正方體若干、立方體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用禮物的形式引出認識的對象——正方體,初步認識正方體。

教師總結: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正方體有6個面。請幼兒進行驗證。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組合作搭出正方體。

總結:幼兒在拼搭的時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個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個正方體。少一個正方形和六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個正方體。

小朋友真棒,在我們幼兒園中也有好多的正方體,我們出去找找吧。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2篇 幾何的妙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探索 第2張

第2篇

?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説,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説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一是通過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引入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二是先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瞭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通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在理解了面、稜、頂點等概念後放手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進度不斷地探究和反思,如有同學數到了8條稜,同桌的同學就給他指出來,然後2個人共同再數一次;還有找面的形狀時,有同學只看到了6個面全是長方形的情況,這時同桌的就補充,或2個人一起觀察到其他同學準備的長方體,發現還有一種情況是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在探究面的大小關係時,同學們更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在活動,他們得到的是上、下,前、後,左、右兩個面大小相等,建立的空間觀念十分明確,而我們歸納的相對的面的大小相等,其實是對這三種情況的抽象綜合過程,對於國小五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更能理解的可能是他們自己的發現,他們記得最牢的也是他們自己的語言,而這些對於學生以後學習表面積的計算是很有幫助的,所以説,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在發展學生的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上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頂點的特徵。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特徵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徵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稜、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於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本節課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我也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知識建構過程。但我也感覺到有很多不足,比如沒有讓更多的學生上講台去指認長方體立體圖形中的面、稜和長、寬、高以及正方體的稜長,沒有把實物和立體圖形有機地結合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