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學反思落花生教學反思簡短5篇 《落花生》教學:傾聽落花生的教誨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5W

本文以《落花生》教學反思為主題,簡要探討了落花生教學的反思與反省。通過對教師在落花生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進行剖析,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和教訓。希望能夠通過該文章對教師們進行啟發和警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落花生》教學反思落花生教學反思簡短5篇 《落花生》教學:傾聽落花生的教誨

第1篇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敍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説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麼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説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説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閲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繫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後,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後面學生的閲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説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後面問學生喜歡當什麼的時候,學生都説當花生,有了侷限性,後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落花生》教學反思落花生教學反思簡短5篇 《落花生》教學:傾聽落花生的教誨 第2張

第2篇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第四組課文《落花生》,這是許地山先生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文章。課文內容已經是爛熟於心,講起來自認為是輕車熟路。

我首先給孩子們介紹了一番許地山先生,孩子們還是蠻有興趣的。按照課前的計劃,然後是標記生字詞,給孩子們範讀課文,自由讀,分角色讀,隨着大家對課文越來越熟悉,課堂也逐漸進入高潮。

“同學們,下面請大家把你認為含義最深的句子畫下來,並想想父親讚美了花生怎樣的品質。”我笑着給大家佈置任務。隨後,教室裏頓時安靜下來,同學們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在書上做着標註,有的在靜靜思考。

“老師,我畫的是這一部分‘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誰都喜歡吃。這就是花生的好處。’我覺得這裏寫出了花生是一種好吃的食品,而且又非常便宜,説明了花生很實用”。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

“很好!”我微笑着點點頭,“但是不是更應該從父親的話裏想一想,讚美了花生的怎樣品質。”

這時,好多同學開始舉手,前邊的幾個同學把手舉得老高,唯恐老師看不到。

“老師,我畫的是‘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象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他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他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我覺得這裏讚美了花生不象蘋果那樣,愛慕虛榮,默默無聞的好品質。”

又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老師,我畫的是‘你們要象花生,他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我覺得這裏讚美了花生雖然外表不好看,但卻很實用,不象蘋果那樣只是外表好看,我們就要做這樣的人。”

正在這時,突然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老師,我覺得他們説的不對,蘋果、桃子有什麼不好?他們既好看,又好吃,我覺得他們比花生要好。我們應該做既講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

教室裏一下子安靜下來,我的心裏也一陣緊張,下意識的從講桌上摸起了教師用書(我一般是不看教師用書的),我快速翻到《落花生》這一課,書上不也正是這樣嗎?讚美花生的實用、默默無聞、不是隻講體面的。

這時,又有幾個同學嚷:“老師,我也是覺得花生不如蘋果和桃子,他們既體面又實用。我最愛吃了!”

“沒想到竟然發生了這種事,多少年來都是讚美花生的默默無聞,怎麼這裏又成了蘋果和桃子好呢?怎麼辦?”我暗暗問自己。

“但是大家説的也對啊,蘋果和桃子就是既好看又好吃的食品,這沒有什麼不對啊!這可怎樣引導呢?”

我又想:先象花生那樣做一個實用的人,然後再做到既將體面又實用,不是更好嗎?

於是,我對大家説:“剛才這些同學説的很好!蘋果和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課文裏面並沒有光讚美花生而貶低蘋果和桃子,我們做人,首先要做花生那樣實用不求外表,然後做到既講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更好!”

課的最後,我讓大家把學了本課的感受寫在日記本上。

下午剛上班,語文課代表把日記本送到了我的辦公室,我翻開一本,上面寫道:“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我們應該象花生那樣實用而不炫耀自己,但我們更應該象蘋果那樣既好看又好吃,做一個既講體面而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

我飛快的用紅筆在上面打了一個大大的“優”,接着又翻開了第二本。

第3篇

近日,和孩子們再次學習經典文章《落花生》,在孩子們的帶動下,有了許多新的發現和感受。

課文圍繞“落花生”分別講了種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三部分,在學習“種花生”這一段時,我問孩子們看到種花生的過程了嗎?孩子們抓住“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來討論,我問孩子們,這句話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來表達嗎?孩子們立刻轉換了句式:我們姐弟幾個都很喜歡——有的買種,有的動土,有的灌園。我接着問:這兩種表達有何異同?孩子們思考片刻回答到:這兩種句子都有分工合作的意思,但是文中的表達更能體現孩子們的激動,好像一下子就散開,各幹各的活去了!我借勢創設情境:孩子們集合了!誰去買種?孩子們爭着喊“我去!”我問你是誰?為什麼選擇這個任務?孩子們立即進入角色:我是哥哥,我的速度快!(這麼着急啊!)誰去買種?“姐姐”馬上舉手,説道:我最細心,一定挑選最好的種子回來!誰去灌園?“弟弟妹妹”們都喊着:我們來,我們把家裏的水盆、水桶都找出來,趕快把這片隙地澆灌好,濕潤的土地才好讓花生髮芽!(這簡直是各負其責,齊心協力啊!)此時,有個學生又問:種花生的過程不止這些呀!我借勢一導:你能用文中的句式來表達一下嗎?孩子們立即接道:除草的除草,清理的清理,後來還有施肥的施肥,捉蟲的捉蟲等等。是啊,這麼多的事情,為什麼作者只寫了“買種、動土、灌園”這三件事呢?孩子們立即明白了:這三件事最重要,做好這三件事花生就可以種了,後面的事情就在期待中度過了了!課文中説“短短几個月,居然收穫了!”剛好,重點詞句出現了,我問學生,“居然”表示什麼?孩子們都説,體現了文中的兄弟姐們對於花生收穫的驚喜,對自己第一次種花生就能成功的開心,對終於可以吃花生的期待、興奮!就這樣,體驗了這個“看似辛苦、實則快樂”的種花生的過程。

對於“品花生”這一部分,文中描述得挺簡單,但是,讀到這裏,我總覺得應該讀出點什麼。我問孩子們:從這一段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及家人對花生的喜愛嗎?孩子們説:媽媽把花生做成幾樣好吃的食物,説明媽媽能幹的同時,對花生也是瞭解的,指導它可以怎麼變成讓我們喜愛的食物。同時,為了花生我們特意舉辦“收穫節”,這是多大的愛啊!可是有學生質疑:既然這麼愛花生,為什麼把收穫節放在後院的茅亭中,不在家裏呢?細心的學生立刻發表自己的發現:後院的茅亭可以賞月,環境多好啊!藉着這位學生的發現,我引導學生髮現這裏適合舉辦收穫節的更多原因:賞月、吹風、傳遞歡笑聲,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才是”收穫節“的氛圍!

在”議花生“部分,通過父子共議、父親評議、全家合議來展示對花生的認識。對於父親和孩子們的談話部分,我讓學生嘗試用關聯詞來表示花生的好處,四年級學生對此已經信手拈來了:花生不但味美,而且可以制油,更重要的是誰都可以賤價買來吃。我進一步提升要求: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嗎?孩子們立刻想起了”物美價廉“,這就是我們眼中的花生!作者用父子之間的對話展示花生的這個特點,好不好?孩子們明白:家人一起談論,才能展示其樂融融;而且每個孩子都很喜歡花生,都知道它的特點。那麼,對於父親的評議,有用什麼方法展示花生的什麼特點呢?孩子們通過自讀思考後,瞭解父親用對比的方法,體現了花生的不愛炫耀(謙遜低調、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質。最後”全家合議“部分突出重點的句子: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我問孩子們:爸爸的心裏,“有用的人”、“偉大、體面的人”各指怎樣的人呢?孩子們結合上文學習明白,“有用的人”要懂得默默奉獻,“偉大體面的人”只顧着別人對自己的誇獎,只顧炫耀自己。為了讓孩子們更加細緻地理解,我讓孩子們以我為例,告訴我該怎麼樣做呢?孩子們説道:老師,你不要總想着去參加什麼比賽爭第一,就平平凡凡地當好老師,教好自己的學生就好了!老師,即使你是個優秀的老師,也不要到處去炫耀,還是要做好自己平常事情!我一聽,這是對我進行“謙遜平凡”的教育啊!這時,我們班的“智多星”站起來説:老師,我不同意這個説法,誰説優秀、偉大、體面的人就一定是驕傲的,就像花生一樣,你看不見它地下的果實,只有接觸才知道。人也一樣,我們只有去接觸和了解才能知道這個人的真心!孩子們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啊!

學習結束之後,我也覺得“花生”越品越有味道!我愛“落花生”!

第4篇

同年級的老師的公開課,經過幾次磨課,隨着聽她的課,和同事們的深入探討,我對這一課有幾點想法!

作為北方人,我從小都知道花生,當然這篇課文《落花生》是一篇經典課文,我上國小時就背的滾瓜爛熟,熟記於心。但是這幾天聽啟蘭的課,到今天我自己上這一課,還是有不少的地方值得思考。

首先,是課題“落花生”,備課時就對課題有了疑問,為什麼直接叫“花生”呢?哦哦!和同事探討時,她們有的説:還真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呢?有的問:是學生提出來的嗎?……隨後就百度一下,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土裏長成花生,所以又叫落花生。又長知識啦!我把百度中的課件整理到我這節課中,用這種圖文並茂的解釋,相信能使孩子容易理解。

其次,聽專家在評課時講,我們老師上課不要做到面面俱到,當然也不可能做到,提倡“一課一得”,今天這節課,我真正體會並領悟到“一課一得”。這一課一得什麼,當然是理解“借物喻人”的表達方式,並從身邊的事物中學習這種寫作方法!當然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先讓學生理解這種寫作方法,當然我的處理方式是:自讀自悟和小組合作相結合,充分激發小組內孩子積極性!我在這節課中最主要部分是由“扶”到“放”環節的處理,拓展閲讀借物喻人的文章“梅花”,並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這類課文,如:《搭石》、《梅花魂》、《白楊》甚至還有《桃花心木》。

最後,也是困惑,像這類課文我覺得是進行羣文閲讀的良好範本,可是這樣的話,就沒辦法兼顧寫作練習。路漫漫,修遠兮,有思考、才會主動去尋求答案、去讀書請教!

第5篇

?落花生》這篇課文選自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主題課文,它是許地山先生的作品。課文主要記述了作者一家人在茅亭裏議花生的事情,從中體會到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的道理。執教這篇課文後,給我留下幾點思考。

課標在第二學段指出: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在課堂上,我抓住一些關鍵詞語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引導他們體會文字背後的意思。譬如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抓住了“居然”這個詞,拋出一些問題:“居然”是什麼意思?“居然”用在這裏作者想要説明什麼?可以換成“當然”或“果然”嗎?得到了這些問題後,學生展開了思想的碰撞,學生也明白了“居然”在這裏寫出了一家人喜出望外,對花生能夠在荒蕪的土地上長出花生而高興、激動的心情。在課文中,關鍵詞句還有很多,如“羨慕之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等,教師應該抓住這些詞句進行引導,把課文讀薄、讀厚,最後得到思想的昇華。

我們的教育培養的是一羣有思想、有個性的孩子,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尊重孩子。在課堂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要大膽提問進而探究。譬如在課堂中,學生有這樣的疑問:課文中桃子、石榴和花生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會提問題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我首先鼓勵了他,然後引導其他孩子討論。毫無疑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被打開了,他們各抒己見,紛紛説出了自己的想法。雖然答案不一樣,但是我想這都是發自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話語。這樣的課堂既尊重了孩子,又激發他們敢於探究的慾望。

當然,這樣的課堂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由於時間關係,個性朗讀這方面做的不到位;課堂小練筆——“落花生,我想對你説……”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旁敲側擊,引導他們有話説,有話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