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6篇 深度解析分數的含義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9W

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大小或數量關係,在學習中更是重要的評價標準。它體現着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成績,也是表現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正確地理解和運用分數的意義對於學生和教育工作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分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6篇 深度解析分數的含義

第1篇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理解,認識分數的分母、分子,認識分數單位的特點,能正確讀、寫分數。②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③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1.提問:①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3個)②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 )。

2.指定一名學生用1米長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是多少米。(比3米長,比4米短)。

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在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分數。究竟什麼叫分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1.學生回憶:我們已經學過,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算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例如:

(1)出示月餅圖。提問學生: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 )

(2)出示正方形圖。提問:把這張正方形紙怎樣分?分成了幾份?1份是它的幾分之幾?這樣的3份呢?( 、 )

(3)出示線段圖提問: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這樣的1份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這樣的4份呢?

如果把1分米的長度平均分成10份,這樣的1份是它的幾分之幾?7份呢? 表示什麼?

以上都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看作一個整體,我們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如4個蘋果、一批玩具、一個班的學生等。例如:

(1)出示課本第86頁的蘋果圖。提問: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一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2)出示熊貓圖。提問:把6只熊貓玩具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表示什麼?

(3)練習:説出下圖中塗色的部分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告訴學生:像這樣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2)反饋。①在以上各圖中,分別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② 、 、 各表示什麼意義?③議一議:什麼叫做分數?

(3)概括並板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5.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分數單位。分數的讀、寫法

(1)教師任意寫出幾個分數,讓學生説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閲讀課本第85頁最後一段並思考:一個分數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麼?

1.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的數。

2. 讀作( ),分數單位是( ),再添上( )個這樣的單位是整數1。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及分數單位,並能正確地應用。學會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能聯繫,正確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③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分數也是一個數,也可以用直線(數軸)上的點來表示。

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畫出等長的距離表示0、1、2。

②根據分母來分線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如: 、 :

(2)提問:如果要在直線上表示 ,該怎樣畫?啟發點撥。

②應把0~1這一段平均分成幾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3)如果要在這條直線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數,該怎麼辦?

(4)小結分析思路。口答這類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題目時,一般要根據先找單位“1”是幾,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幾份,其中1份是分數單位,再看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幾。

3.食堂有一批麪粉,吃了45袋,還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佔這批麪粉的幾分之幾?

2.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依據是什麼?解題時應該怎樣思考?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②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③滲透辯證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我們知道,在計算整數除法時經常遇到除不盡或得不到整數商,有了分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板書課題)

(1)讀題後,指導學生根據整數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板書: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應是1米的 ,就是 米。

(2)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拿出三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看作3塊餅,用剪刀把它們分成同樣大小的4份。

(3)請幾名學生口述分法及每份分得的結果,教師總結幾種不同的分法。

(4)歸納。從上面的操作可以知道,把3塊餅平均分成4份,無論怎樣分,每一份都是3塊餅的 ,即3個 塊,把3個 塊拼合起來就是1個餅的 ,即 塊。因此,

由此可見, 不僅可以理解為把1塊餅(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也可以看作把3塊餅組成的整體(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①兩個自然數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數商的情況下,還可以用什麼數表示?

②用分數表示商時,除式裏的被除數、除數分別是分數裏的什麼?

②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要用除數作分母、被除數作分子;

③除法裏的被除數相當於分數裏的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數裏的分母。(強調“相當於”一詞)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那麼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可發怎樣表示?

啟發學生説出在整數除法裏,除數不能是零,在分數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這裏b≠0。

(5)再想一想:分數與除法有區別嗎?區別在哪裏?

着重強調:分數是一種數,但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除法是一種運算。

引導學生回顧全課,説説學到了什麼,自我總結,教師作補充。

教學要求 ①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並能運用這一關係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②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③知道“事物間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練習後引導學生回顧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的方法。

這節課學習“分數與除法關係的應用”。(板書課題)

(2)提問:根據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的方法,這兩題該怎樣計算?當兩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商應該如何表示?

(4)比較例4與複習題第1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重點説明當兩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其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

集體訂正時啟發學生分析:這道題把誰與誰比,求雞的只數是鴨的幾倍,把什麼看作標準,用什麼方法計算?算式怎樣列?

(2)出示例5並讀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並組織學生討論解題方法。

①從分數意義入手。求養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也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幾分之幾。把10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這個整體的 。

②從倍數關係入手。求養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是以鴨的只數作標準,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為:7÷10=。

通過比較使學生看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都用除法計算,都拿作標準的數作除數,得出的商都表示兩個數的關係,都不能注單位名稱。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得到的商是大於1的數,後面的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得到的商是小於1的數。

41平方分米=( )平方米 67平方米=( )公頃 37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把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當得不到整數商時,該如何表示?

2、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是什麼?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掌握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幾個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並能正確比較分數的大小。②應用觀察圖示邊比較邊歸納的方法,滲透化歸、分類等思想。③培養學生口述算理及歸納概括能力。

以前我們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初步學會了最簡單的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這節課就來進一步探究“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板書課題)

出示例6左圖,引導學生觀察後提問: 和 相比,哪個分數大,哪個分數小?(板書: > )

因為 和 的分母是相同的,它們的分數單位都是 , 是2個 , 是1個 ,2個 比1個 多,所以 > 。

(3)觀察例6這兩組分數,找出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該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請一名學生口答)

①出示直觀圖,使學生從圖上看到: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 大於 。

② 和 的分子相同,表示所取的份數一樣多,它們的大小是由分數單位決定的。分母小的分數表示分的份數少,每一份就大,也就是分數單位大;分母大的分數表示分的份數多,每一份就小,也就是分數單位小。所以 大於 。

(3)想一想:上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怎樣比較大小?

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首先要看清是分母相同還是分子相同。如果分母相同,關鍵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如果分子相同,關鍵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分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6篇 深度解析分數的含義 第2張

第2篇

①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到這個蘋果的多少?

②把一張紙平均分給四位同學,每人分得這張紙的多少?

②用1米長的尺子去量黑板的邊沿,如果量得3米多一點,怎樣用數量表示?

③讓學生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用摺紙的方法,分別折成表示1/2,2/3,1/4,3/4的 圖形。

把“一件東西”平均分成2,3,4……份,分數是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課本第52頁第一段課文後,再小結:

人們在等分物體或在測量和計算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為了正確地反映數量關係,常把1個單位(或單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再用它的1份或幾份來表示,這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

回顧前面的“複習舊知”與“教例”,指出“平均分”這一前提,增強學生的均分意識。

1)讓學生看課本第52頁與第53頁列舉的6個圖,討論各表示什麼意義?

2)教師指出:從6個圖形中可以看到,一塊糕、一個圓、一條線段、一個長方形在沒有等分前,都是一 個完整的單位,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或整體“1”。

a.概括性。它不僅可以表示一件東西、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盒乒乓球 、一個班的學生等,所以單位1應加上引號。

b.可分性。即可以根據需要,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

c.相對性。即每個分數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是相對而言的。如把半塊餅看成1/2,它的單位“1 ”就是一塊餅。如把4塊餅看成一個整體(單位“1”),那麼一塊餅就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1/4)了。 必須注意,單位“1”要根據對象範圍來確定。

1)引導學生重看課本第52頁與第53頁的6個圖,從第52頁3個圖中可看出,把單位“1”平均分 成若干份後(指着圖解釋“若干”的意思),只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數是(指着上述板書的第一排數)1/2 ,1/3,1/5;從第53頁3個圖中可看到,把單位“1”平均分若干份後,表示其中的幾份,得到的分 數是(指着板書的第二排數)2/3,3/4,5/8。

2)小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在完成書本上練習的基礎上,教師設計下列幾組練習,以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①把15支鋼筆平均分成5份,每份佔鋼筆總數的1/3,是把鋼筆總數看作整體“1”。

②把全班人數分成5個小組,4個小組是這個班的4/5,是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

3.説説下列題中把什麼作為單位“1”,題中的分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1.演示:教師在一個紙盒內放上6支粉筆,讓學生分別從盒內拿出這些粉筆的1/2,1/3。接着, 使紙盒中增加到12支粉筆,又讓學生從盒內分別拿出總數的1/2,1/4,1/3,2/3,3/4。在 此過程中,歸納出:首先要確定把多少支粉筆作為單位“1”,再平均分後取出所需的支數。

2.討論:前面我們分了些什麼?還可以分哪些東西和物體?

3.引導總結:把表示單位“1”的量都是怎樣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若干份)分數是 表示這樣的多少份的數?(1份或幾份)然後總結“什麼叫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 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第3篇

3、掌握分數的讀、寫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請一位同學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説一説,用“米”作單位,其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

2.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的蘋果數是不是整數?

1.以前我們已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下面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了幾份?想一想: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怎樣用分數來表示?

2.我們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學生等.

4只熊貓玩具是其中的幾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3.將下面的兩幅圖與上面的三幅圖進行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點與相同點?

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單位或是一些物體都可以看成整體1,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它們的相同點在於都是把各自的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

根據上面的例子,誰能説一説,什麼樣的數叫做分數?

教師提問:為什麼第三個圖不能用 表示?(強調平均分)

(3)人人動手、動口,同桌互相檢查,老師點名抽查.

教師提問:這裏都是要求指出“ ”,為什麼“多少”不一樣呢?

1.誰能自己説出一個分數,指出它的分母、分子,並説出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教師小結:讀分數的時候,應先讀分母,再讀分子,並在中間加上“分之”二字;寫分數時,應先畫分數線,再在分數線下面寫分母,在分數線上面寫分子.

強調:應先找準單位“1”.再看把它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最後決定直線上的這一點用什麼分數表示.

1. 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 )份的數.

2.把全班學生平均分成6組,一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兩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

3.一項工程需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3天呢?7天呢?

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五分之一,4份是它的五分之四.

把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1個蘋果就是這個整體的 .

把6只熊貓玩具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兩隻熊貓是這個整體的 .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分數線下面的數叫做分母,表示把“1”平均分成多少份;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第4篇

(二)使學生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知道一個分數的單位。

(1)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兩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這塊月餅的多少?

2.教師:觀察上面(1)~(3)題的答案,都不是整數。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這時就需要同一種新的數,即分數來表示。以前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今天繼續研究分數。板書課題:。

引導學生説出:把正方形紙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佔1份,陰影部

教師:我們把上面各題中平均分的一塊糕點,一張正方形紙,一米長的線段,都叫做單位“1”。

(2)投影出圖。教師:有4個蘋果,把它平均分4份,圖上如何表示?(學生在投影圖上用虛線表示。)

教師:①圖上表示把誰平均分?誰是單位“1”?②1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③3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投影出題,學生討論。)

(因為蘋果的總數是單位“1”,把它平均分4份,1個蘋果是1份,是

教師:有6只熊貓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樣分?誰做單位“1”?每份是多少?幾份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出:

教師:從上面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若干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批貨物,一個班的同學等等。總之,把誰平均分,誰就是單位“1”。

學生討論後老師小結:自然數1是一個數,它只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如一本書,一位同學,一支筆,一道數學題等,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的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羣,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誰平均分的整體。

(3)教師:請同學們看看板書的這些分數,誰能説一説究竟什麼叫分數?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1)請學生在板書的分數中任意選一個分數,指出它的分子、分母,並説明它們各表示什麼?

(2)教師板書分數,請學生説一説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麼?學生口答後教師板書:

練習:請説出下列分數的分數單位,並説出它含有幾個分數單位。

1.課本86頁做一做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2.課本86頁做一做(下)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4.教師分別取出2根,4根,10根粉筆,請同學分別説出它們的

教師彙總:單位“1”的數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樣多的份數後,其中每份數的多少就不相同。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會讀會寫簡單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數意義的學習,充分利用直觀圖形和學生的活動來突破“平均分”這個關鍵。第一組中三幅圖的設問,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認識一個單位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同時也為概括作了鋪墊。在認識多個物體組成的整體時,要求學生按自己的設想去分,這樣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活動空間,便於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已掌握了平均分誰,誰就是單位“1”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討論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這樣既加深了對單位“1”的認識,也為學生概括分數意義作鋪墊。學生準確地把握了後,認識分子,分母及分數單位,即水到渠成,練習中安排了較多形式的題目,進行鞏固和加深。

第一部分學習。分為四層:認識單位“1”是一個事物、一個計量單位的分數;認識單位“ 1”是一個整體的分數;概括分數意義;鞏固概念。

第二部分認識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分兩層。瞭解分子,分母的含義;認識分數的單位。

第5篇

教學內容:人教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的意義》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用單位“1”表示。

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分數(老師板書),並説説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同學們所瞭解的有關分數的課外知識等。

師:(出示課件),哪位同學能在上面的圖中標出1/4呢?

學生1: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根香蕉就是這4根香蕉的1/4。學生2:我把8塊麪包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2塊,就是這些麪包的1/4。學生3:我把一條線段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段,每段就是這條線段的1/4。 師:通過剛才這幾位同學表示1/4,,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都是把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師:(概括)對,一個圖形、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就可以用自然 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單位“1”。

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説説生活中什麼都可以看作單位“1”。

生:比如一個學生、一個班級的學生、一個學校的學生……,都可以看作單位“1”。 生:再比如一個蘋果、一堆蘋果、一車蘋果……,也都可以看作單位“1”。 師:説的太好了。生活當中到處可以發現單位“1”的存在。

師: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們可以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可以表示這樣的幾份,(出示課件,)請同學們按要求在相應的圖中表示出3/5、2/3、4/8,並説説它們的含義。學生交流。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對單位“1”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們知道,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而且,我們剛才列舉了許多分數,那麼,到底分數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你可以用語言來描述一下嗎? 學生交流,反饋,相互補充。

總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板書)

師:同學們平時都喜歡吃糖,咱們現在玩一個抓糖遊戲,誰抓對了,糖就獎給誰。老師現在有8塊糖,請一位同學來拿出這些糖的1/2,(學生拿去),再請一位同學拿出剩下的糖的1/2,依次類推……,

師:為什麼同樣是拿糖的1/2,而他們拿到的糖卻不一樣多呢?

引導學生説出:因為單位“1”發生了變化,所以他們拿到的他們拿到的糖不一樣多,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本節課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讓學生用分數來表示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突破了一個整體的教學,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採用了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教學形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位學生都真正參與到課堂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和遊戲,使教學內容得到深層次拓展,整個學習過程輕鬆、自然。

第6篇

(二)使學生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知道一個分數的單位。

(1)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兩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這塊月餅的多少?

2.教師:觀察上面(1)~(3)題的答案,都不是整數。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這時就需要同一種新的數,即分數來表示。以前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今天繼續研究分數。板書課題:。

引導學生説出:把正方形紙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佔1份,陰影部

教師:我們把上面各題中平均分的一塊糕點,一張正方形紙,一米長的線段,都叫做單位“1”。

(2)投影出圖。教師:有4個蘋果,把它平均分4份,圖上如何表示?(學生在投影圖上用虛線表示。)

教師:①圖上表示把誰平均分?誰是單位“1”?②1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③3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投影出題,學生討論。)

(因為蘋果的總數是單位“1”,把它平均分4份,1個蘋果是1份,是

教師:有6只熊貓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樣分?誰做單位“1”?每份是多少?幾份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出:

教師:從上面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若干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批貨物,一個班的同學等等。總之,把誰平均分,誰就是單位“1”。

學生討論後老師小結:自然數1是一個數,它只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如一本書,一位同學,一支筆,一道數學題等,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的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羣,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誰平均分的整體。

(3)教師:請同學們看看板書的這些分數,誰能説一説究竟什麼叫分數?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1)請學生在板書的分數中任意選一個分數,指出它的分子、分母,並説明它們各表示什麼?

(2)教師板書分數,請學生説一説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麼?學生口答後教師板書:

練習:請説出下列分數的分數單位,並説出它含有幾個分數單位。

1.課本86頁做一做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2.課本86頁做一做(下)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4.教師分別取出2根,4根,10根粉筆,請同學分別説出它們的

教師彙總:單位“1”的數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樣多的份數後,其中每份數的多少就不相同。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會讀會寫簡單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數意義的學習,充分利用直觀圖形和學生的活動來突破“平均分”這個關鍵。第一組中三幅圖的設問,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認識一個單位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同時也為概括作了鋪墊。在認識多個物體組成的整體時,要求學生按自己的設想去分,這樣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活動空間,便於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已掌握了平均分誰,誰就是單位“1”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討論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這樣既加深了對單位“1”的認識,也為學生概括分數意義作鋪墊。學生準確地把握了後,認識分子,分母及分數單位,即水到渠成,練習中安排了較多形式的題目,進行鞏固和加深。

第一部分學習。分為四層:認識單位“1”是一個事物、一個計量單位的分數;認識單位“ 1”是一個整體的分數;概括分數意義;鞏固概念。

第二部分認識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分兩層。瞭解分子,分母的含義;認識分數的單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