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七年級語文教案3篇 《迎接春天,擁抱美好——春望七年級語文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5W

本文主題為“春望七年級語文教案”,旨在分享一份優質教案,幫助七年級語文教師更好地教學。教案內容覆蓋春望、文言文閲讀、寫作等方面,既能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又能加強寫作技巧。值得教師們認真研究和使用。

春望七年級語文教案3篇 《迎接春天,擁抱美好——春望七年級語文教案》

第1篇

這首詩是詩人於至德二年三月所作。當時正直安史之亂,首都長安被叛軍佔領。詩人於至德元年八月被叛軍捉住,押送到長安。在長安城裏,詩人目睹了叛軍的種種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但這隻能增加憂國憂民的詩人的痛苦和感傷。

1、知識目標:深入理解詩句,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能力目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性和創新精神。

3、情感目標:反覆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1、朗讀法: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古詩詞。詩的節奏、韻律,所藴含的感情內涵都要靠讀來感受體會,因此,朗讀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相互討論,主動質疑,以學定教。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一)導入: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優秀的傳統。那麼,大家知道哪些愛國的名人名言或愛國故事呢?(學生回答)

多媒體出示一副圖片並配以文字説明,讓學生説出這副圖片中的人物是誰?這樣可以調動學生興趣,加深對杜甫的認識,烘托課堂氣氛。

1、多媒體顯示詩歌朗誦,讓學生初步體會詩的節奏和感情。

2、正音正字,劃分朗讀節奏。強調兩個字的讀音“搔”和“簪”。

多媒體出示一組長安城繁華時與衰敗時的圖片,讓學生在圖片的欣賞中説出自己所觀察到的一切。由此引入背景介紹。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全詩,如果學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研討。

首聯:1、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這些景象有什麼特點呢?

2、面對人煙稀少的、雜草叢生的長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呢?

多媒體顯示圖片:讓同學們欣賞一組百花盛開、鳥鳴時的圖片,説出欣賞圖片時的感受。

頷聯:1、鳥語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夠給人們帶來愉快的心情,但是給作者帶來的是怎樣的感受呢?

此時此刻作者為時局感傷得落淚,此刻的分別不是一般的分別,可能是永別,生離死別,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

頸聯:1、對於作者來説家書是十分寶貴的,由哪裏可以看出?

2、一封薄薄的家書怎麼能低得上萬兩黃金呢?我不理解,誰來説説!

此時此刻,戰亂的早日平復、一封報平安的家屬的到來,是作者急切盼望的,作者盼望到什麼程度呢?

尾聯:1、詩人對於一封報平安的家書以及戰亂的早日平復,盼得憂愁得搔頭,頭髮越搔越短,短到了什麼程度呢?

2、簪是怎樣的飾物呢?多媒體顯示簪的圖片,並配以解釋性文字。

3、當詩人頭上滿是白髮,甚至插不住簪子,這是因為什麼呢?

杜甫當年只有45歲,人到中年,為國家而擔憂,為親人的離別而憂愁。

(七)、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憂國思親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那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春望七年級語文教案3篇 《迎接春天,擁抱美好——春望七年級語文教案》 第2張

第2篇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閒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遊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後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鬱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後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説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説法。試聯繫前面一句説説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註釋作答,再補充説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註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嶽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説明了什麼?(這是詩人神遊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於這動盪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後,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麼?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歎;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着藴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司馬光説“‘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温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敍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説:“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唐音癸籤》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説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藴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歎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第3篇

詩歌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美。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感悟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在的思想情感,欣賞他們為創設美好意境、抒發內心哀樂所運用的高度凝鍊的語言,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從而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趣味。誦讀是教學詩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那種善於傾注強烈感情的誦讀既能讓我們體會“無地-沙鷗”的淒涼落魄;又能使我們回味蘇軾李白的豪放不羈……

八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的能力,他們的知識儲備,生活閲歷都較以前大大改變。因此,在教學這四首詩時,本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精神的原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詩中的愛國深情,培養他們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以期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和手段:討論交流為主,多媒體教學,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1.反覆誦讀四首詩,結合對詩人身世、寫作背景的瞭解,準確理解詩中深沉的愛國情感。

舉手發言,列舉中國愛國名人名言或他們的愛國事蹟1例。

3.切入本課,明確目標: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並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幻燈片出示本堂課學習目標]

二、 配樂朗誦,總體感受並進一步理解四首古詩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2)學生活動:靜靜地欣賞,並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1)四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麼知道的?[投影]

2)學生活動:4人一組,各抒己見,並努力使對方接受。如對方不接受,則應竭力反駁。

提示:可查閲資料瞭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探究詩中意境,體味真情實感。[明確:《春望》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發詩人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過零丁洋》慨歎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

2) 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涵。]

1) 如果你是詩人,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你會帶着怎樣的情感分別吟誦這四首詩呢?

①走進那個時代,把自己當作詩人,用詩的語言抒發心聲。

③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讀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播放背景音樂]

3) 同學互評,教師點撥,適當進行比較鑑賞。[明確:《春望》(憂傷)、《泊秦淮》(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悲愴豪壯)、《過零丁洋》(慷慨悲壯、正氣凜然)]

三、重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讀。

2) 教師小結:詩歌是激情的產物,不是帶着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採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

2.交流、點評。[鼓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理解了四首詩的思想內容,學習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四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後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2.品味詩歌字裏行間的愛國深情,提高鑑賞古詩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音樂停]上節課,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朗讀了四首古詩,理解了詩歌的思想主題,並在朗讀中學會了審美,提高了文學欣賞的水平。不知道同學們還能不能背誦這四首古詩?

1.這四首詩都寫於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藴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你認為四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分別是什麼?為什麼?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並結合有關資料,在書旁寫下自己的想法。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歎。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更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人指責商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正該汗顏的是座中那些點歌的人。足見詩人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僵卧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當時的處境:年老久病,無所作為。但“不自哀”則引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現實轉入夢境,自然而巧妙,滿腔愛國熱忱化為豪壯的詩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見解,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①發揮想象,感受意境。②聯繫實際,體會真情。③品味語言,學會鑑賞。

運用已學知識朗誦並賞析自己課外收集到的愛國詩歌一首。

1.在小組裏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並請別的同學點評。

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推薦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並説出推薦理由。

思考:吟動人詩篇,品詩中深情。古人觸景傷懷,為國憂思,這給了你哪些啟發?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裏,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