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春》教案優質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9W

教案設計應該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個性特徵,不錯的教案一定是需要分析教材的基本思想和概念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七年級《春》教案優質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春》教案優質8篇

七年級《春》教案篇1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閲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四、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五、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七年級《春》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文。山市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它很難出現,更難為人們所見。這篇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敍述寫成的。它以時間為序,歷歷如畫的再現了“山市”從生成到消失的過程。這是一片自讀課文,如果學生了解了山市這種現象,學習起來應該不困難。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難點。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可先讓學生根據課下的註釋和自己手頭的資料自己來理解課文的大意,然後分小組討論,互相溝通,最後以讓學生當小老師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誦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層次,把握敍事線索。

2、積累文言詞語。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儀器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查閲蒲松齡的相關資料,簡單瞭解《聊齋志異》。

2、讀課文,對照課下注釋,初步瞭解課文大意,自行解決生字,把不懂的詞語劃出來。

第一課時

導入

由“海市蜃樓”的圖片導人。你見過這樣的景象麼?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引出海市蜃樓: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是一種非常奇異的自然現象,在清朝也有人在山區看到過類似的現象——山市,蒲松齡用他的筆記錄了下來,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他的奇妙。

(問:蒲松齡是什麼人呢?)請同學來介紹作家作品,教師作適當補充:

蒲松齡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鬱郁不得志。《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孤憤之書”。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説集,它以談狐説鬼的形式,揭露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對科舉制度和禮教也有所批判,並以同情的筆調描繪了青年男女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着一些宣傳忠孝節義的封建倫理觀念和迷信色彩。

整體感知

1、請一位同學讀生字,全班同學一起糾正,然後大家齊讀。

2、指名請幾位學生朗讀課文,互相糾正停頓、讀音。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齊讀,讀出感情和氣勢。

5、整體感知:課文寫的是什麼?

疏通文意

小組討論交流,共同翻譯課文,劃出難懂的字詞句。

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第一部分。

1、學生提問,請老師講解不懂的詞語。

2、老師提問重點詞語以及特殊句式,學生回答

然:可是恆:常常同仁:友人孤:獨。青冥:青天、天空。冥:深遠。

顧:看念:心想近中:附近無何:不一會兒甍:屋檐。

始:才。悟:明白,醒悟。高垣:高強。睥睨:城牆上呈現凹凸性的矮牆。

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特殊句式

判斷句: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省略句: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3、請一位同學來翻譯這一部分,師生共同糾正。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來當小老師。

由四人小組推選代表做老師,由學生講解課文字詞,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老師作為學生,隨時以提問題的方式加以指導。(這一部分內容比較多,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把握。沒有完成的內容可以放到下一節課。)

1、重點字詞:

若:像歷歷:清楚地莽莽然:形容掛起的塵土迷茫無邊。

依稀:隱隱約約,模糊不清。既而:一會兒定:安定,停息。

烏有:沒有。烏通無。霄漢:雲霄與天河。窗扉:窗户。洞開:大開。

指數:用手指指點着數。裁:通才。只:僅。黯然縹緲:昏暗的分不清楚。

屑屑:忙碌的樣子。憑:靠着。狀:姿態。逾:超過舍:房屋

倏忽:突然人間:人家、住户市肆:集市。

2、特殊句式

倒裝句: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樓五架

詞類活用:樓五架,窗扉皆洞開。洞:名詞用作狀語,像洞一樣。

逾時,樓漸低。低,形容詞用作動詞,降低。

3、一詞多義

然:可是(然數年恆不見)

————的樣子(塵氣莽莽然)

數:幾(見宮殿數十所)

點數(層層指數,樓逾高。)

4、指名請同學翻譯,大家共同訂正。

5、指導朗讀。

作業

熟讀課文,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導入

偶見山市奇觀,引人驚異。請你概述山市出現的情況。(複述學過的內容)

請一位同學做小老師,提問上節課學過的重點的字詞句。

探究思考

1、課文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敍寫的?找出相應的詞語。

全文以時間為線索,忽見——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從中可以看出山市的變化是怎樣的?(快)

2、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3、這是誰看到的?

孫公子禹年以及同人。

請找出目擊者心理變化的詞語,想想為什麼有這種變化呢?

驚疑悟

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

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

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4、在發展階段你可以看出,城郭是怎樣的?從哪裏看出來的?

“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説明城郭頗有恢宏的氣象。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活靈活現,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

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若失。

5、在高潮階段對危樓的描寫非常細緻生動,危樓是怎樣的?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樓上有什麼?為什麼要寫人的活動?

樓是高大、雄偉的。結構簡潔、明朗。

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作者不僅看到山市裏的城郭,而且似乎觸摸到山市裏人情風俗的氣息,使得本是“無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增強了觀賞的興趣。

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6、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説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敍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聯想和想象以及語言訓練)

拓展延伸

古代的人不懂其中的道理,又稱它為“鬼市”,你懂嗎?能否用科學解釋這神奇的現象?

大自然是偉大的、神奇的,常常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據説人類現在瞭解的大自然還不及大自然的百分之一,大自然中藴藏着無窮的寶藏,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現象等着我們去發現,去探索。你知道那些有趣的自然現象呢?可以告訴我們嗎?(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未知世界)

希望同學們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同學們常常去和大自然聊聊天,和大自然做好朋友,好嗎?

作業

1、請用自己的筆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繪畫好的同學可以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

2、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課後小結:

文言文一般比較枯燥,學生不喜歡學。讓學生來做小老師,可以比較有效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學生做老師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學得很象,先由學生提問,再由老師提問字詞,再提問句子、翻譯、請同學朗讀等,而且會對同學們的回答做出評價,這都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能力還真是不容小覷。通過這樣一次訓練,也促使他們用心的去學着理解課文,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內容,儘量主動的做到象老師一樣高屋建瓴,心中有數。

七年級《春》教案篇3

設計理念:

葉子是學生常見,也是繪畫作品裏經常出現的繪畫題材,在學生平時的作品裏更多的注重了色彩和外形的表現,包括日常的觀察中都忽略了細小的葉脈的存在。究其原因,我們平時就缺少細節的觀察,因此,本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突出美術學科的審美性、情感性、想象性,在一系列的觀察、欣賞、探究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基本美術素養的形成。

1、緊扣審美這一主線,導入新課直接讓學生誇誇葉子的美,從學生已有的審美經驗出發,在感受葉子形狀美、色彩美的基礎上,運用放大的方法感受葉脈的存在與形狀美,同時學會觀察細節。

2、在重點觀察網狀葉脈的基礎上,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主動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發現另一類形狀的葉脈,在嘗試畫的過程中歸納線條粗細表現的方法,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學習用線添加、組合,表達想象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構建新知。

3、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傾聽中想象,感受葉脈的內在精神——大愛無痕。通過送“幸運葉”這一教學環節,引發學生愛的情感,本課以歌曲《愛的人間》結束,昇華學生的情感,切實體現美術學科本位,關注每一次引導對學生心靈的淨化,關注眼睛和心靈的藝術共鳴。體現美術學科的情感性,人文性,讓理性與情感更多的結合在一起。

4、美術是一種視覺語言性溝通或視覺語言性活動,其中“對話”與感受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收集大量圖片,引導學生與自然“對話“,感受自然的美與神奇,與大師作品和小朋友作品“對話”,感受線的藝術魅力,與老師同學“對話”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對話中提高美術鑑賞力,產生情感共鳴,激發無窮的想象力,創造力。

5、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作業,在擺放樹葉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在互動評價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學會欣賞他人,發現不足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全面提升個人素養。

教學目標:

1、觀察葉子的外形以及葉脈的造型,能夠説出葉脈的生長規律。

2、選擇一片葉子最喜歡的或想象中的葉子,將它畫下來,着重表現美麗的葉脈。

3、感受葉脈的美麗與神奇,學會關愛他人,形成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

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收集1~2片樹葉、彩紙,剪刀、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收拿一片葉子問學生這是什麼呀?

2、學生回答是樹葉,讓學生觀察,在這張葉片上,你還看到了什麼?一些線。你知道人們把他們叫做什麼?(葉脈、葉莖)

師小結:葉子上的這些纖細的葉脈就同我們人的血管一樣,遍佈全身用來輸送水份、養份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葉子上的小血管>>師板書課題。

二、感知、表現葉脈的生長規律。

(一)認識網狀的葉脈

1、大屏幕展示:葉脈的標本,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葉脈——線的特點。師隨機板書:多、密、長、短、粗、細、分叉、交叉

課件介紹主脈、支脈、次支脈。

請仔細看看自己收集來的葉子上的葉脈,他們的形狀完全一樣嗎?它的葉脈和屏幕上那張葉脈形狀完全一樣嗎?得出:相同形狀的葉子,它們的葉脈肯定是不完全一樣的。

2、嘗試用線條表現葉脈的生長規律

①、你們能用線條畫出葉脈的美嗎?學生邊畫師邊提示葉脈的特徵,啟發學生思考:如何能畫出它們的粗細變化呢?

請2~3名學生到黑板上畫,其餘學生在下面畫。

3、師生點評小結,強調畫一定要畫出事物的特徵。

①粗的葉脈和細的葉脈又是怎樣表現的呢?學生歸納小結:a雙線勾畫b描邊加粗。

②次支脈的生長的方向——從主脈向葉尖、葉邊的方向生長,並越來越細,師幫助修改,強調畫到葉邊,葉尖。

③師幫助添畫次支脈,老師經常説有的同學畫面太空,缺少細節,什麼是細節,把這些纖細的支脈畫出來,這片葉子就有了細節了,強調細節產生美,使畫面更生動,富有節奏感。

④學生修改作品、添加細節。圖(2)圖(3)

(二)認識平行狀的葉脈,欣賞各種形狀的葉子和葉脈,感受葉脈的神奇魅力

三、創設情境,引導想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四、與大師和小朋友的作品 “對話”,感受線的藝術魅力,激發想象力,創造力

(一)剛才我們運用了寫實的手法畫了真實的葉脈,然而我們在日常的繪畫中更多地運用了想象、添加的方法使畫面更精彩。請欣賞大師與小朋友的作品,課件出示:

1、(埃舍爾的《魚》)和學生作品,猜一猜,哪幅畫是大師的作品,為什麼?在小朋友的畫上你又看到了什麼呢?師引導欣賞:看似複雜的圖形其實都是由簡單的圖形和一些變化的線條添加、組合而成的,其實只要我們稍微動一下腦筋,也能做得更好。

2、畢加索的作品,你看出來畫面上畫什麼嗎,他畫的人很怪,一會兒看像正面,一會兒像側面,人身上添加了好多各種各樣的線條,畫面很飽滿,想象奇特。學生作品嚴謹、寫實。

(二)欣賞其他小朋友的畫

(三)欣賞了這些畫,如果讓你再畫小血管,你有什麼新的想法?學生交流。

五、實踐創作,學會關心他人,形成合作精神

作業要求:

1、用寫實或想象(用多種線條組合、添加)的方法畫出最美的那片葉子。

2、把畫好的葉子,沿着葉子邊緣用剪刀把它剪下來貼到黑板的樹上,讓 “幸運樹”更加茂盛。

六、在評價中昇華、提升。

七年級《春》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説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要點點撥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1)篝火()(2)wú桐()(3)shu獵()

(4)喧囂()(5)yīn啞()(6)靜謐()

(7)cuàn奪()(8)螽斯()(9)吮吸()

2、根據下面的意思寫出文中的詞語。

(1)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2)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一點兒也不拖拉,乾脆果斷。()

(4)形容非常地慌張,以致一點辦法都沒有。()

3、本文中運用了很多擬人的修辭手法,請找出兩句並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體感知

4、快速閲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蟈蟈外表特徵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徵外,還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三、品讀賞析

6、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麼?

7、你最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麼?

四、拓展延伸

8、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説説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學習小結

9、通過學習本文,你學習到了哪些寫作方法?有什麼感想?

達標檢測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當的一項。()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讀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説

b、遇到意外事情,要鎮定,不要驚慌失措。

c、軍軍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稍遜一籌的歌手了。

(二)課內閲讀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在我的金屬網罩裏。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於食物,我遇到了與餵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萵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麼呢?

(2)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麼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隻蟈蟈正在啄着處於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鬥發生在樹上,發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雲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着有力的大顎、鋭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為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3)我籠裏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餵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於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裏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後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裏,堆積着蟬用喙從嫩樹枝裏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的,因此別的東西也得吃。對於金龜子一類的昆蟲,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6)這一切都説明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於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後,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寫的是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這幾自然段的説明中你可以看出蟈蟈吃哪些食物?

3、“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麼?

4、文章並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而是領着讀者去發現,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換一種説法應怎樣説?

6、判斷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2)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籠裏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餵養它們。()

7、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認為蟈蟈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三)拓展閲讀

蟋蟀出世記

法布爾

(1)想看蟋蟀產卵的人,不必花一個錢做準備工作;他只要有點耐心就夠了。布封稱這耐心是天才;我願略降一格,稱之為觀察工作者的最可貴的品質。我們在四月,或最遲五月,把鄉野蟋蟀一雌一雄單獨地關在盛有底土的花罐裏。可以用萵苣葉做它們的食物,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新鮮的。容器口上蓋一塊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義的資料,就是通過這種簡陋的設備獲得的。需要的話,還可以利用優質金屬網做的籠子,作為輔助設備。金屬籠裏的情況,將在後面予以介紹。現在,我們來監視產卵過程,但願能保持高度警覺,不要錯過產卵良機。

(3)時至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堅持不懈的觀察工作開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見母蟋蟀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產卵管垂直插在土裏。對我有失禮貌的偷看行為,它毫不介意,依然長時間定在一個點上不動。最後,它拔出自己那把點播種子的小鏟,草草扒拉幾下,抹掉鑽眼的痕跡;它稍微喘口氣,又溜達到另一個地點,再度開始往土裏插產卵器;它這兒插一下,那兒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點播到了。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二十四小時過去,我覺得產卵結束了。但是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況,我又繼續觀察了兩天。

(4)兩天過後,我開始搜索土層。卵粒呈稻草黃色,都是有兩個終端的小圓柱體,長約三毫米。它們彼此不接觸,豎埋在土裏,點播的距離很近。種子數量多少,取決於一個連續產卵過程中的產卵次數。整個土層下都發現了卵粒,它們離土表層大約兩釐米。用放大鏡觀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根據這樣所能觀察到的結果估計,每隻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這等規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大幅度裁員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絕妙的小小機械系統。幼蟲完成卵孵化時,卵殼就像一個白色的遮光套,頂部有一個很規則的圓孔;沿圓孔周邊扣着一個拱形頂帽,成為一個封蓋。封蓋不是在新生兒盲目推頂或割劃下被劃開,而是沿一道特意準備的、質地極其脆弱的線紋自動開啟。這奇妙的孵化過程,也應該瞭解一下。

(5)產卵後十五天左右,卵殼前端隱約看得見一對黑裏透紅的視覺器官的大圓點。從視覺點稍稍向上,恰好在圓柱體頂端,此刻顯現出一個微型環狀墊圈。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斷裂線。不久,透過半透明的卵殼,可以看見裏面那小動物身體的細小分節。再往後,就要加倍警覺,頻頻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時間裏。

(6)好運氣所偏愛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來報答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經過一種精妙絕倫的加工,微型墊圈已經變成一道強度甚低的條紋;就在這個時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額頭一碰,卵蓋便沿着自己的周邊分離開去,被頂起來。隨後落在一旁,其情狀與注射劑細頸薄玻璃瓶的頂帽斷落一樣。蟋蟀從卵殼裏出來,猶如從玩偶盒裏彈出了個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點的“監視”在句子中的含義是什麼?

2、第三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麼樣的説明方法?就語言特點上來看,此句屬於何種説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3、第四自然段中加點的“大約”能否去掉?為什麼?

4、從全文看主要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蟋蟀的出世的?請用文中的關鍵詞語來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之外你還能找到哪些説明方法?請舉一個例子,並簡要分析它的作用。

6、結合全文內容説一説法布爾告誡我們觀察事物需要怎樣的品質?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這樣的品質?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瞭解多少?請把他的情況寫在下面。

答案18、綠色蟈蟈

學習過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強食(2)隱隱約約(3)連續不斷(4)驚慌失措

3、(1)句子: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野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作用:很生動地寫出了蟈蟈在夜晚發出的細小的聲音,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子:它們對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形象生動,把蟈蟈吃食的情景描繪

地活靈活現,很是吸引人。

4、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中運用了描寫性語言,將蟈蟈進行擬人化描寫,寫出了它的漂亮、可愛,透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5、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達標檢測

(一)d

(二)課內閲讀

1、描寫;外形特徵;喜愛之情。2、蟬、很甜的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3、不能去掉,因為這裏是猜測“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帶着它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4、告訴讀者,知識來源於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勤於動腦,就會有新的發現,激發了人們的探索慾望。5、意思是説蟈蟈的打顎非常有力,鉗子非常地鋭利,很容易就把獵物的肚子劃開;絕大多數的俘虜都會被它開膛破肚6、(1)擬人(2)設問(3)比喻7、從外表特徵、生活習性、作者對它的態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閲讀。

1、保持高度警覺,耐心,細緻,不錯過任何觀察機會。2、打比方;生動説明(文藝性説明);生動地説明了母蟋蟀產卵的特點。3、不能,因為“大約”表示估計、推測,不確定,是個約數,去掉後説明就不準確了。4、時間順序;如:“時至六約的第一個星期”“兩天過後”“產卵後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較: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可以瞭解兩種不同昆蟲的各自特徵,夜對不夠熟悉的蟈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數字:每隻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準確地説明了母蟋蟀每次產卵的數量。6、耐心,警覺;如:觀察母蟋蟀產卵的全過程就體現出他的耐心、警覺。7、布封,法國學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七年級《春》教案篇5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的一般解題步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係,列出不等式組。

知識重點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探究實際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師生一起討論解決例2.

歸納小結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七年級《春》教案篇6

?我很重要》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習作者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排比、反問等多種修辭入情入理的論證特色;學會通過圈點關鍵詞來概括、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情感目標: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樹立自信心,能認識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努力與奮鬥,能夠認識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對社會的重要性。

3、 能力目標:通過對本文多種修辭手法的學習,能用其中的三種以上反饋到寫作練習中。

教學重點:通過圈點文中關鍵詞、朗讀課文重點語段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運用欲揚先抑這種寫作方法的目的與作用。

教學方法:朗讀法、設疑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設故事導入,激起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多媒體投影故事內容)

2008年,美國一家公司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運營狀況不是很好,公司高層考慮再三決定用裁員這種辦法來度過危機,最後這樣三種人員進入了被裁的行列:公司的保潔員、送貨司機、倉庫保管員。一天,負責人事的領導把這三類人員集合起來,告訴他們有一半人員將被解僱,假設你是從事這三種工作的一種,想保住這份工作,你該如何陳述自己的理由呢?(學生只要答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價值就應給予充分肯定)

教師結合回答進行總結:(多媒體投影)

保潔員: 我很重要,我們讓每個員工有整潔舒適的工作環境。

送貨司機: 我很重要,我們讓貨物安全到達目的地。

倉庫保管員: 我很重要,只有我們保管好材料、物品、生產才能正常進行。

教師簡要補充故事結局:公司高層聽到員工這樣的回答,感悟到每位員工都全身心地熱愛、投入工作,於是決定不再裁員,改變策略,並在公司各個醒目的地方打上“我很重要”的標語,公司的每一個員工看到標語都認為自己對公司來説是很重的,更加積極努力的投入工作,這家公司終於渡過難關。

二、整體感知課文,梳理作者寫作思路,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來説理的方法。

1、簡述學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他們對自我價值的正確認識

我們同學們因為學習成績的原因不能進入普高學習,在我們職業學校學習一項技能,將來從事某一項工作,可能一開始有些同學對將來失去信心,但我們剛才看了這樣一個故事後,自信心肯定是提高了許多。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畢淑敏的《我很重要》,看看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向我們論述的?

2、通讀課文,用圈點的方法梳理作者寫作思路。

①投影課文重點字詞讀音及意義

扼(è)要 菽粟(shū sù) 濡(rú)養 粗糙(cāo)

瞳(tónɡ)孔 裸(luǒ)露 混淆(xiáo) 琴絃(xián)

翱(áo)翔 寰(huán)宇 微蹙(cù) 回溯(sù)

嵌(qiàn)合 悵(chànɡ)然

濡養:滋養。

粗糙:不精細,不光滑。

微蹙:眉頭收縮。

回溯:回顧,回憶。

萬劫不復:表示永遠不能恢復。

生死攸關:生與死的關鍵時刻。

②設置提問:請同學快速閲讀課文,用筆圈點出有關“我很重要”的關鍵語句,並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面對 我很重要

參考答案示例如下;

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很重要

面對我們的父母我很重要

面對相濡以沫的同道我很重要

面對後代我很重要

面對友情我很重要

面對我的工作和事業我很重要

3賞讀重點語段,品味作者運用多種修辭入情入理的寫作特色。

①作者寫了那麼多我很重要的理由。哪個方面你認為寫得?請朗讀你認為寫得好的段落。(如果大多數同學意見統一就集體朗讀;如果不統一就以小組為單位朗讀兩個方面)

②這些段落為什麼讓我們讀起來能產生共鳴?——因為作者的語言,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讓語言生動形象,説理透徹,我們以“面對我們父母”為例來學習。請同學們以文中的句子為例説説都用了什麼修辭並簡要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擬人: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皺縮倆字形象寫出父母傷心地速度和成程度)

排比:假如…假如…假如…(增強語氣,強調我們對於父母親的重要性)

誇張:他們的白髮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為之漲潮。(寫出父母傷心的程度)

反問:面對這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説我們不重要嗎?(增強語氣)

比喻: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孤本強調獨一無二,性)

三、簡要分析作者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理解文章主旨

1、設疑:既然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我很重要”,那作者開頭寫的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這裏的“我”該怎樣解釋?

參考回答:千百年來,人們所受的價值觀、傳統理念的影響非常巨大,認為個體是微不足道的,文中用一系列排比寫出了原因;這樣寫的好處是和下文作者要表達的主旨形成強烈對比,更加突出作者要表達的觀點,這是一種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這裏的“我”指代的是與集體相對應的一個個單獨的個體。

投影欲揚先抑的解釋:在作文中,採用這種手法,先表達對所描寫的事物或人的不滿之情。然後,一般來説,總是在一兩件小事中,突然轉變了看法。但在轉變過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

2、設疑:開頭我們一起學習的故事中,為什麼公司高層經過考慮將保潔員、送貨司機、倉庫保管員納入裁員的行列?

參考回答:一般學生都可能會回答出這三種人員技術含量低,對公司的發展沒有很大的作用。

教師語:幸虧這些工作人員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對自己充滿自信,令領導改變了策略,否則真的是要丟了工作。

3、設疑:那麼一開始公司高層是從什麼角度來評價“我是不是重要”?作者又是從什麼角度來評價的?(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參考答案:從成就事業的角度;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承諾。

教師語: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作者那樣響亮大聲地説:“我很重要”。並要求同學集體朗讀“我很重要。我對自己小聲説到課文最後”(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相信自己

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和本校優秀畢業生生方毅、閔琪等成功的事例及照片

例子一:我校05屆電子專業學生方毅,07年獲得浙江省電子比賽三等獎,畢業後自己經營電子廠,並在2010年被評為浙江省十大傑出青年。

例子二:閔琪,05屆數控專業學生,08年在全國六部委舉辦的數控加工比賽項目中獲得一等獎中的第一名,學校破格聘任他為數控實習指導老師。

在同學們深受感染之時,讓學生以《相信自己》為題,發現自己的優點,寫一段話,選取2—3位同學發言。

教師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每位同學對自己充滿信心,正確認識自我的價值,認真刻苦學習自己的專業,必定會學有所得。

五、課堂小結

也許將來我們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功,但我們每個人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因為唐代大詩人李白説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因為“我們時刻努力着,為光明努力奮鬥着”,因為“我很重要”。

六、作業鞏固

1、思考題:能不能把題目改成《我最重要》,請説説你的觀點?

2、繼續完成《相信自己》的小作文300字左後,要求:必須運用三種以上修辭方法。

七年級《春》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孔子及其仁學説。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貢獻。老子和他的辯證思想。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比較諸子百家各自的主張,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孔子和百家爭鳴

[教法、學法]

由學生自己閲讀課文而後質疑,教師給與點撥。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多媒體課件、有關春秋、戰國主要思想家簡介、人物圖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山東被譽為一山一水一聖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黃河。同學們,這一聖人指誰?(學生回答出孔子,從而導入課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書)

1)思想:

(指導學生看孔子像及其學説)回答: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有何學説?

學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説

2)教育:

(指導學生閲讀53頁第二自然節)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c教育學生學習態度老實,要謙虛好學。

d時常複習所學知識,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導學生閲讀課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編定了哪幾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編成了什麼書?(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詩經》《尚書》《春秋》《論語》

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後世影響巨大,被譽為我國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同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誰呢?(學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書)

(指導學生閲讀老子插圖及説明文字,瞭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它的學説記錄在《道德經》裏。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3、百家爭鳴:(板書)

(列表讓學生看書來回答表內內容,也可先問學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麼,最後拿出事先準備的表格來總結。)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對一切戰爭,主張輕徭薄賦,實行仁政

道家

莊子

主張無為而治

法家

韓非子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兵家

孫武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之後,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派的學説對戰國時期的封建統治者最有用?)

三、小結: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主要歷史條件是什麼?

四、作業:課本57頁填表題

附:板書設計

一、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經》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二、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學説。

2、對教育的貢獻: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温故知新

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

3、他編訂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叫《論語》

三、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四、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實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a:實行法制;b:主張建立君主*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六、兵家———創始人是春秋時期的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還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七、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七年級《春》教案篇8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科舉制創立的時間和標誌,瞭解隋唐科舉制的主要內容,理解科舉制在隋唐時期的進步作用。

二、能力與方法:通過學習科舉制,認識這一制度既有利於隋唐統治者控制人才,又為隋唐的繁榮提供了人才,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法;通過比較古今考試製度,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科舉考試製度是促進唐朝繁榮的原因之一,認識符合社會發展的考試製度的進步性,從而理解我國當今改革考試製度的正確性;通過了解我國科舉制度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科舉制的創立及在唐朝的發展

二、難點:唐朝科舉制的作用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歸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展示唐詩一首孟郊《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此詩反映了古代讀書人登科之後的巨大變化,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隋唐朝的科舉制的歷史話題。

二、講授新課:

(一)、科舉制的創立

1、科舉制產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經不適應需要,許多地主知識分子要求參與政權,隋朝統一全國後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實學的人才。

2、科舉制正式創立的標誌及其產生的作用?科舉制的創立從地主知識分子中選拔了大量的人才,緩和了地主階級內部的矛盾,擴大了統治基礎。隋文帝下令“分科舉人”。

3、科舉制創立的意義:改革了封建選官制度,使科舉制在後世發揮了積極作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隋朝在選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沒。

(二)、科舉制度的發展

先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給學生提供閲讀提綱:

1、唐朝的科舉制度主要分為哪兩大類?其下設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樣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説法?

3、唐代的科舉考場有哪些規定?

師生共同歸納基礎知識:

唐朝科舉制度:常科(明經、進士等)和制舉

明經:重在考查儒家經書的記憶和理解,省試合格後錄用。

進士:重在考核詩賦、時務策寫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舉:為皇帝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廣。不再經“省試”直接錄用。

活動討論:古今考試製度比較

相同點:公平競爭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開始成績選拔人才,擇優錄用;考試紀律嚴格。

(三)、科舉制度的影響

先由學生自主學習,然後教師概括講解。

1、讓學生感悟我國科舉制度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確認識科舉制,科舉制在當時具有很大的進步性,但隋唐統治者實行科舉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控制人才鞏固其統治。隨着時間的推移,科舉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來越突出。

三、鞏固小結: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四、學習與探究:p17瞭解曲江盛會與雁塔題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