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姿勢教案4篇 "巧妙引領最後的完成:高效姿勢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5W

本文以“最後的姿勢教案”為主題,介紹了一種終極的畢業照拍攝姿勢。通過精心挑選的拍攝角度和獨特的姿勢設計,該教案能幫助學生們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畢業照片,展現出他們的個性和風采。無論是高中畢業還是大學畢業,通過這種特殊的姿勢,畢業照將成為永恆的回憶。

最後的姿勢教案4篇

第1篇

1 出示廢墟罔片,描述:2008年5月12日,8級強震猝然襲擊四川汶川,大地顫抖,山河移位!

4 陰沉沉的天讓我們心巾湧起不祥的感覺,環境描寫巧妙地為下文作了鋪墊。

?設計意圖】回憶2008年的5月12日,陰沉的天空,在我們心中留下的是災難的陰霾。一切景語皆情語,留意陰沉沉這個詞,感受情境渲染的效果,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5天空陰沉沉的,預示着災難的發生,讀讀第2~7自然段,哪些句子顯出了災難的可怕。

①從忽然搖晃和三個!,體會災難突如其來,情況危急。

②從刺耳的吱吱聲塵埃騰空而起中,你彷彿看到什麼?想到了哪些?

③抓住砸字,想象地震造成的毀滅性破壞,弱小的生命不堪一擊。

?設計意圖】抓住場景描寫,對關鍵詞句的朗讀、想象、體驗,喚醒了學生頭腦中相關的畫面,學生恍若置身其中。有效的情境創設,訓練了學生讀中想象的能力,也為理解譚老師的臨危不懼、大愛無私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1 恐懼讓我們驚惶失措。譚老師又是怎樣做的呢?讀第2~7自然段,圈畫句子,聯繫當時的環境,細細地讀譚老師的言行,批註閲讀感受。

?設計意圖】把譚老師的言行放在地震這個特定的場景中進行默讀感受,讓學生學會聯繫環境讀懂人物的一言一行,讀出人物的品質。批註閲讀感受,留給學生更多的時空去讀、思、悟、寫,使問題真正成為學生潛心會文、語言表達、思維發展的助推器。

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1)災難來臨,逃生是人的本能,但譚老師卻只想到了他的學生。從這個省略號裏,讀懂了什麼?急促的命令,敲擊着同學的心,傳遞着勇氣和力量,齊讀句子。

立即:即使在教學樓坍塌的瞬間,譚老師還是那樣沉着、當機立斷。

撐:做這個動作,思考:如果譚老師不撐在課桌上,會出現怎樣的後果?樓房搖搖欲墜,譚老師抬頭看看鬆動的水泥板,低頭看着破舊的課桌,毅然做出怎樣的決定?

③(師引讀)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紛紛砸下來,你依舊——(學生讀)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你仍然——(學生讀)轟!樓房塌陷了,你還是——(學生讀)

?設計意圖】一言一行,勝過千言萬語。抓住一個撐字,讓學生做動作談感受,努力讀透這撐字的背後,是譚老師用呈拱形的身體護住課桌下的學生,是譚老師用血肉之軀擋住砸下的樓板、磚塊……這就是譚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咬文嚼字,走進人物內心,感受機教的動作藴含的偉大崇高的精神。文在這裏停頓,情在此處噴薄,叩擊心靈。

4 小結:僅僅是一瞬間,帶給我們的卻是深深的震撼。再讀第2-8自然段,體會作者運用環境與場景描寫烘托了人物形象,使譚老師誓死護衞學生的形象更清晰、高大。

?設計意圖】體會環境和場面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環境場景描寫感悟人物的動作、語言。通過朗讀體會表迭效果,最後小結寫作方法,層層遞進,落實教學目標。

1 時間在一分分流逝,一次次的山崩地裂之後,留下的是死一般的沉寂。美麗的校園已成一片廢墟。只留下一隻求生的手在無聲地呼喊。

2 (出示圖片:廢墟上散落的書包、一隻從廢墟中伸出的手)看着這些,你想説什麼?

3 讓我們來讀第8-10自然段,悲傷中你更讀出了什麼?

4 (出示救援人員的話)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着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着!squo;squo;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地説。

(1)讀着這句話,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磚塊、水泥板砸下來,即使在最後一刻,譚老師還是趴在桌子上,用生命護衞着他的學生。這就是恪盡職守,這就是堅持、堅強、堅韌。)

(2)譚老師用生命告訴我們什麼是恪盡職守!帶着這份感動讀。

4 (出示學生的話)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我們的身上。獲救的學生這樣回憶。

(1)你讀懂了哪些詞?(飛身、撲:大災來臨時,譚老師毫不猶豫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

(2)譚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臨危不懼!帶着這份堅定讀。

5 (出示老師的話)一位老師説:如果要快速逃離現場,論條件,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離開。但在生死攸關的一刻,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1)生死攸關是什麼意思?這一刻,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做出了怎樣的抉擇?

(2)譚老師用抉擇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偉大!帶着這份崇敬讀。

6 人在災難面前是那麼渺小,但譚老師張開的雙臂卻讓我們一下子明白了堅強、勇敢、責任……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表達出來。

7 小結寫法:文章引用了救援人員、學生和老師的話,這種側面烘托的寫作方法,讓人物形象更立體、豐滿。

?設計意圖】無須逐詞逐句地繁瑣分析,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朗讀中語言勾勒人物,精神洗禮心靈,大愛在心中定格,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也在讀中習得。

1 譚老師走了,走得那麼匆忙,但他似乎沒走,從來都沒走。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 我們彷彿回到了譚老師的課堂,他的諄諄教誨在耳邊響起。譚老師,你用行動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引讀第3自然段: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着想,為集體着想,為國家着想)……

譚老師,這位普通的老師,從教26年來,不僅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特級教師,他還非常愛學生,在校園裏看到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在玩耍時受傷,我們都笑着説他是最疼愛學生的人。

4 (師引讀)然而現在,我們再也——(聽不到譚老師的聲音了),講台上再也——(見不到那個充滿活力的身影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

(出示)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是譚老師生命中最後的姿勢!這也是譚老師——的姿勢1

6 交流練筆,體味結尾。坍塌的是房屋,矗立的是千秋豐碑!這正如您的名字——譚千秋,精神千秋!

?設計意圖】回憶的美好,現實的悲壯,情感在迴旋激盪,用文字表達心聲,理解最後的姿勢的意思,有效突破了難點。在資料補充和練筆交流中,譚老師的形象鐫刻在學生心中,課堂洋溢着豐富的人文滋養。

7 鋼筋水泥壓垮了脊樑,挺起的是一位教師崇高的天職。在這場大地震中,一個個可親可敬的老師,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人民教師的深刻內涵。介紹張米亞、袁文婷、瞿萬容三位老師,昇華大愛。

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愛唱歌的張老師用生命詮釋了歌詞,用血肉之軀為學生守住了生命之門。

災難發生時,很多孩子都嚇得不知所措。袁老師一次又一次衝進教室,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當她最後一次衝進去時,樓房塌了。為了孩子。你的青春定格在26歲。

瞿萬容地震時,瞿老師撲在地上,用後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裏還緊緊抱着一名孩子。孩子獲救了,但21歲的瞿老師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8 讓我們記住這些恪盡職守的雙臂,記住這些無私大愛的雙臂,記住這最後的姿勢!(再讀課題)

②在2008年汶川地震災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像譚千秋老師這樣的英雄。請蒐集抗震救災中的動人事蹟,和同學們交流。

?設計意圖】課堂教學的終極價值是遷移運用,練習表達。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文章語言的品味,學生感受着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也學習了一些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拓展介紹三位老師的事蹟,引導學生去搜集、閲讀更多的抗震救災中的感人事蹟,提煉教學主旨,昇華責任、大愛的主題,打通了課內外閲讀的通道,引領學生在更廣闊的閲讀實踐中遷移運用,練習表達,真正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最後的姿勢教案4篇

第2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抓住細節描寫,感受譚老師對生命意義的

②。瞭解環境描寫和側面烘托的手法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關注發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去共同認識一位偉大而平凡的老師,共同感受譚老師那定格在生命最後一刻的姿勢。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一段,你覺得譚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

2、師小結:是啊,這一節讓我們感受到了譚老師的普通,感受到了他的關愛,他的責任。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默讀課文2到7小節,用筆畫出直接描寫譚老師的句子,並將畫出的句子默默地再讀幾遍,從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師?

(1)問:譚老師的課讓你學到了什麼?(人生的價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着想,為集體着想,為國家着想……)

(2)師:譚老師是這樣説的,他更是這樣做的。再讀句子。

句二: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都不要拿!快······”

(1)請再把譚老師的話讀一讀。從譚老師的話中,你能看出什麼?

(他當機立斷,先人後己,首先想到的是學生,體現了他對學生無私的愛。這裏連用“!”,語言簡短有力,體現譚老師説話乾脆,當機立斷。)

(1)抹紅“立即”,齊讀。問:從“立即”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説明反應的速度快、當機立斷)

(2)譚老師做出了一個怎樣的反應?(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護住了四個學生。)

(3)找出這句話中描寫譚老師動作的詞。(拉、撐、護)

(4)你可以自己邊讀邊筆畫一下這些動作,看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在危難時刻,譚老師使出全身的勁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張開一把保護之傘,他恪盡職守,大愛無私。)

3.師:譚老師,是責任,讓您奮不顧身的用身體保護學生;是大愛,讓您的靈魂在危難當頭折射出人類最偉大的光芒!您這是對“人生的價值”作出了最精彩的回答,您是言傳身教的光輝典範!

4.請大家再讀課文第二段,看看課文在描寫譚老師的語言、動作的時候,還寫了什麼?(當時的環境)

(1)對於這一處環境描寫,作者單獨列為一個小節,是想提醒我們什麼呢?

(1)此時情況如何?(萬分危急)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三個感歎號。)

(1)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麼?(樓房馬上就要塌了,情況危急到了極點。)

(2)這樣危急的情況,可以用哪個詞語來形容?(千鈞一髮、十萬火急……)

6、這些環境描寫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呢?能不能刪除呢?

(真實,更反映情況的危急,烘托譚老師面對災難的鎮定

﹡一邊播放錄像,師一邊朗讀:在教學樓即將……樓房塌陷了……

9、小結:這段話從正面描寫了譚老師在危急關頭,在災難面前捨身救生的感人情景。

1、過渡:地震後,人們發現了譚老師有什麼感受?請默讀第三段,用“—”分別把人們説的話劃出來。

2、交流:①。救援人員説:“······”(師:這是護生的姿勢,是犧牲的姿勢。)

②。獲救的學生説:“······”(問:這一“撲”説明了什麼?這是譚老師對學生的愛與責任啊!)

③。一位老師説:“······”(師:生死攸關,捨身救生。)

3、師:你説他説,千言萬語,在大家心中,譚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臨危不懼,大愛無私,捨己救人,恪盡職守,履行師德~~~~的老師)

(不行,文中救援人員、學生、老師從三個不同角度側面烘托出了譚老師的光輝形象,最有説服力。)

1、自由朗讀第11小節,找一找這段話共幾句,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親切——痛苦——讚頌)

(1)從教26年來,譚千秋不僅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特級教師,而且他非常愛學生,在校園裏看見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們在玩耍時受傷,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

(2)師:“張開雙臂,護住學生”這是譚老師生命中最後的姿勢。(板書:張開雙臂 護住學生)

(3)齊讀句子、理解句意(先討論,再指名回答。)

( 在地震中,在危難之際,譚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挽救了四個學生的生命。這一姿勢體現了他臨危不懼,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高尚品質;這一姿勢,讓人深受感動,永生難忘,成了人們對他永恆的記憶。)

(4)這是多麼崇高的姿勢呀,多麼充滿愛的姿勢,讓我們一起緬懷譚老師,緬懷那永恆的姿勢——(學生齊讀句子)

2、師:譚千秋,一個普通的老師,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行為全詮釋了教師的愛與責任。俗話説“大愛無痕”,譚老師就是將自己的大愛化成了最後的姿勢,所以人們這樣讚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出示句子,生齊讀。老師板書: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英雄人已經逝去,但不死的是他的精神!

3、再讀第12節,倘若請你把課題中的“最後”換個詞語,你會換成什麼?(大愛、責任、英雄、師德、千秋······)

1、師:譚千秋,多麼好的一位老師,但是無情的災難將他帶走了,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永遠……但是,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中,他的英雄事蹟將永載史冊,讓我們一起看這首詩,再次緬懷我們最敬愛的老師。

3、此時此刻,面對這麼好的老師,你也一定有很多話要對他説吧,請你把要説的話寫下來,待會我們交流。

第3篇

今天我教學了《最後的姿勢》這篇文章,拋開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故事。文中的譚老師鞠躬盡瘁、捨己為人,我一直苦惱於如何讓學生也能真切感受到這些。圖片?課件?還是視頻?這些都只是輔助工具,如果運用不當,反而會失去語言文字的美麗,在這樣一次教學實踐中,我大膽地嘗試了新方式,也許還有不足,也許還有遺憾,每一步實踐都是堅實的,探索過後,我相信語文課會越來越美好。

在課前預習的佈置中,我發現很多學生查找資料只是流於表面,大多查找的是“出生年月”、“榮譽稱號”、“典型事蹟”等。這個問題的存在由來已久,我決定通過這篇課文更好地落實預習工作。

在前一天我就佈置了預習工作,發現很多同學果然又出現瞭如下問題。我開始引導同學們:老師希望能通過你的資料瞭解譚老師平時生活上是個什麼樣的人,老師對他的榮譽、地位等等並不關心,希望大家多從這個方向去尋找資料。

同學們聽了我的建議,回去找資料有了很大的轉變,第二天交流分享的時候,我們就有了更多的資料。課文第一段介紹了譚老師是個慈愛的父親,是個負責的好老師。通過學生資料的補充,我們更加清新地認識到了這點,比如有同學蒐集到了關於他照顧生病學生的資料,娓娓道來,給課堂更添了一絲感動。

在朗朗書聲中,有你對祖國的一腔熱愛;在朗朗書聲中,我們能體會到泠泠秋雨中的悲切;在朗朗書聲中,有一雙眼睛,帶我們領略千里風光。本節課上,我帶領同學們反覆朗讀有關於譚老師的語言描寫,通過個人讀、小組讀,同學帶讀、齊讀等等方式,一遍一遍體會譚老師的偉大無私,一遍遍感受譚老師的義無反顧。

不要怕讀書,多讀一遍書,不僅更透徹地理解了課文,也多帶給我們一絲對人物的敬仰和欽佩。

文中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們解決,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有同學提出來前文“譚老師正在給學生們講‘人生的價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着想、為集體着想、為國家着想……”這一部分的內容是否多餘,在經過討論後,同學們發現,譚老師所上的內容,正是他後面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也正暗含了文末的評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以前這個問題總是由我拋出由學生解答,如果換一個方式,讓學生尋找文章中是否還有什麼沒牽涉到的知識點,去思考發現要更有效果。

多思考一段,學生有了新發現、新想法,也有了學習的新趣味。

本章學習內容幾乎都和人物有關,從第五課的藺相如和廉頗,到本課的譚千秋老師,以及後一課忠於職守的哈爾威船長,每一個人都為我們豎起了精神標杆。

之前教學我比較傾向於四字詞語,現在想想也是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為什麼不能用一句話去表達呢?學習了這麼多,完全可以寫一個“讚揚卡片”,一句話寫出你最深的印象,這樣不僅發散了學生思維,更進一步的課文人物評價方式也提高了課堂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今後的寫作也有幫助。

同一篇課文每一次不同方式的解讀都能給我不一樣的新奇感受,語文就是這樣,我一步一步探索,也一步一步收穫。多走一步,都是精彩!

第4篇

通過兩個單元的學習,我認識了恪於職守的譚老師,認識了捨己為人的哈爾威船長,認識了智勇雙全的鄭成功,他們都是英雄,也許只是默默無聞的,但他們是我心中的英雄!

譚千秋,他只是某一所國小的一名普通教師,但他在災難來臨時,張開雙臂,護住學生,他這種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精神,卻讓人不禁敬佩!

5月12日清晨,譚千秋老師像平常一樣,給小女兒洗漱穿好以後,便早早去學校了。

譚老師正在教室裏給學生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為他人着想,為國家着想……”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他意識到不妙,來不及多像,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衝出教室,往操場跑去。

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着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但是,那短暫的幾秒鐘,哪裏容得了所有的學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還有四位同學衝不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這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譚老師雖然只是一名極為普通的老師,但他懂得人生的價值,懂得人生的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