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沉浮教案7篇 沉浮有趣,科學樂翻天:中班科學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6W

此教案是針對中班幼兒的科學課程設計,通過探究不同材料與水的沉浮關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分類、推理、實驗等科學探究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和探究能力。同時,教案中充滿趣味性和互動性,讓幼兒在愉悦的氛圍中獲得學習收穫。

中班科學沉浮教案7篇 沉浮有趣,科學樂翻天:中班科學教案

第1篇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驗。

2、認識標記“↑”、“↓”,能根據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各類時令水果若干,“↑”與“↓”的標記各一,沉浮兄弟圖片,盛水容器若干。

1。出示教具,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許多水果來招待這兩位小客人。你們看,都有些什麼水果。

(幼兒一一指認水果。)“今天要來的兩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翹了(出示標記‘↑’);“弟弟叫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出示標記‘↓’)。”

2.思考與討論“沉浮兄弟吃錯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們要幫兄弟倆把水果分出來。”“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些水果放在水裏,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呢?”幼兒自由討論後回答“剛才小朋友們各有各的説法,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裏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來的。現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裏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裏到底是沉是浮。

3。實驗操作幼兒實驗,並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小朋友聽。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1:“我拿的是西紅柿,我發現西紅柿是浮起來的。)”

4。鞏固沉浮兄弟的特徵,進一步認識標記“↑”、“↓”。

“小朋友你們看,沉浮兄弟來了,我們把水果送給他們吃吧。”

幼兒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謝,幫助幼兒把水果區分開來。

5。重點是能夠觀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沉浮經驗;難點認識標記“↑”、“↓”,能夠根據標記進行簡單分類。

通過活動,幼兒能夠在教師指導下直觀的觀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探索興趣,獲得了初步的沉浮經驗,體驗到成功的滿足,通過直觀的教具幼兒認識標記“↑”、“↓”,並大膽嘗試將自己的想法經驗與其他幼兒共享,根據標記及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將水果按沉浮特徵分類。

中班科學沉浮教案7篇 沉浮有趣,科學樂翻天:中班科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1.能通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積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

1師:今天過節,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小結:有的小朋友説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説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

師: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輕放入水中,並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集中記錄結果。

師:現在請小朋友説説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4)師小結:小朋友説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三,活動延伸我們已瞭解很多東西沉與浮,,大家回家去看看還有什麼東西沉下去與浮起來。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彙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第3篇

2、學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初步學習記錄。

羽毛、塑料積塑、沙包、飛鏢、飛盤、紙條、樹葉、畫有相應物體和記錄表。

一、設凝引入,引發幼兒猜測:扔向上一個物體,它會怎麼樣呢?

請幼兒選擇一樣物體玩一玩,觀察它們是不是都落下來了?

1、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玩物體,觀察物體落下來的情景。

1、請幼兒選擇一樣物體,先觀察它落下來的樣子,並嘗試作畫畫的方式記錄。

2、讓幼兒自己玩玩、試試其它物體,觀察不同物體下落時的有趣樣子,並用畫畫的.方式記錄。

3、逐一出示記錄表,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記錄的是那一種物體,它落下來的樣子是怎麼樣的,並用動作表示。

玩落體遊戲。如“託氣球”、“吹羽毛”遊戲,啟發幼兒觀察更多落體現象,並想辦法使其落不下來。

第4篇

2.大膽猜想,學習使用“↑”“↓”記號做沉浮觀察記錄,並能根據操作結果對自己的猜想進行糾錯。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能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1. 瓶子、蓋子、磁鐵、小泡沫板、石塊、木塊、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積木。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水的奧祕!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我們的活動材料有哪些?

教師一一展示活動材料,並帶領幼兒一一指認相關物品。

師:每一個東西都不一樣,但是你們知道這些東西放入水缸後會發生什麼現象?是浮在水面上,還是會沉下去?(“↑”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教師引導幼兒在表格猜想那一欄填上自己認為的答案。並簡單説説為什麼!(對幼兒的回答,教師不需要有迴應,只需要表示聽到就好!)

幼兒自由嘗試,利用盤中的操作材料進行自主實驗,並將觀察到的結果利用“↑”“↓”填寫在第二欄的結果上!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每次只嘗試一種材料,觀察完畢以後再換下一種材料進行操作實驗。同時指導幼兒利用“↑”“↓”符號對觀察到的結果進行正確記錄。

討論:你們觀察到的結果和你們的猜想一樣嗎?是為什麼? 總結:一般情況下,塑料,木塊等材質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而金屬,石塊等等材質的物體會沉在水底。

教師出示兩個空礦泉水瓶,讓幼兒觀察,確定兩個礦泉水瓶是一樣的。然後往一個瓶子中注滿水,一個瓶內保留空氣。同時放入水中,讓幼兒觀察。

討論:為什麼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

小結:空瓶子蓋上蓋會浮在水面上,因為它輕;盛滿水的瓶子蓋上蓋就沉在水下,因為它重。

提出嘗試題:用什麼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教師引導幼兒猜測並進行講述,教師記錄方法並帶領幼兒一同將猜測的方法演示出來,觀察猜想是否可行。(如:將裝水的瓶子放在泡沫板上,將空瓶子綁在重的石塊上等等)

提出嘗試題;你能不能用剛才介紹的各種方法試一試,將浮在水上的東西沉下去,讓沉在水下的東西浮上來,每做一次,在記錄卡上做一個記錄,統計猜想是否成功!

小結:水有浮力,當放進水裏的東西的重量大於水的浮力時,東西就往下沉;當放進水裏的東西的重量小於水的浮力時,東西就浮在水面上。

第5篇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1.毛線、乒乓球、石子、塑料瓶蓋、回形針、吸管、紙片。

2.老師把小朋友的猜測記在了大記錄表上。小朋友對照記錄表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並將這個材料是沉還是浮記錄在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上。

1.將自己的觀察記錄表與同伴的對比,看看結果是不是都一樣。

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讓每位幼兒都能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與引導,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現,藉助這種隱性示範,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從而發現水的祕密,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儘可能地滿足幼兒在已知的生活經驗中提煉解決的方法,並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培養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科學素養。

1.活動中,教師講的太多,應該讓幼兒通過自主操作,從而得出結論。

2.教學手段應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跳脱出來,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開展活動。

第6篇

1.知道有的物品會沉在水中,有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課件、4個水盆、相機、人手一條幹毛巾;雪花片、木塊、樹葉、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鐵釘各8份;記錄本每2人一份。

1.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烏龜和小螞蟻要出去玩了,它們倆一塊兒來到河邊。

2.小烏龜説:呀!這裏的河水好清啊,我們一起到河裏去玩吧。

3.小螞蟻説:不行,不行,我不會游泳,我一到水裏就會給淹死的。

4.小烏龜説:那可怎麼辦呢?(請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説出螞蟻在水裏會沉下去,需要能浮起來的物品當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東西給你,或許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浮起來。

師:小烏龜的籃子裏出現了2個標記,你覺得哪個標記表示浮起來,哪個標記表示沉下去。(幼兒説一説)

師:小烏龜送了什麼東西給小螞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幼兒説一説)

師:(出現了“?”)請小朋友先想一想,這些物品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能浮起來的物品下面打↑,會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來,再請小朋友們2人一組,一人把小烏龜要送給小螞蟻的物品輕輕地放進水裏,另一個人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師:現在雪花片、鐵釘和玻璃珠有點不開心了,因為它們也想像木塊、泡沫、樹葉和瓶子一樣,浮在水面上,幫助小螞蟻在水面上遊玩,怎麼辦呢?

師: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也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針對《綱要》提出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這節課我取材自幼兒身邊較熟悉的東西,來進行了中班科學探究活動《沉與浮》,探索身邊的科學,感知沉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嘗試用簡單的標記符號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在這類活動中培養他們從小愛觀察和發現的能力,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樹葉、塑料玩具、鐵釘、玻璃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 、大膽嘗試、觀察、 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猜想,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後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裏的。最後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我通過小鐵釘和玻璃球等也想幫忙作為一個引線,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

自主的科學活動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這裏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便於幼兒學習操作記錄表,二是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班級對“沉”“浮”現象探究的一個起點,一盞“沉”“浮”現象的指明燈,還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們將投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接下來的相關探究活動。

1.能通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積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

1師:今天過節,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小結:有的小朋友説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説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

師: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輕放入水中,並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集中記錄結果。

師:現在請小朋友説説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小朋友説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我們已瞭解很多東西沉與浮,,大家回家去看看還有什麼東西沉下去與浮起來。

第7篇

1.觀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1.知識的準備:已經認識了一般常見蔬菜和水果的名稱。

2.實物準備:各種蔬果實物(蘋果,梨,葡萄,香蕉,龍眼,番茄,茄子,馬鈴薯,紅蘿蔔,玉米,番薯,橘子,燈籠椒)等。

老師:小朋友好,今天老師帶來一個魔術袋。這個魔術袋裏啊裝了好多好多東西,小朋友你們想知道裝了什麼嗎?請幼兒上來摸實物,並説出蔬果名稱。

1,教師提問: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把它們放進水裏會怎麼樣呢?

2,教師操作讓幼兒仔細觀看,同時拿出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訴幼兒如何做記錄卡的'方法。

3,讓幼兒自由討論,叫興趣較濃的幼兒上來操作,並把相應的圖片放在上下箭頭的後面。

1, 教師講解操作方法與規則:要求幼兒操作完後,馬上拿相應的蔬果圖片到白板上下箭頭的後面做好記錄蔬果的沉浮現象。

2, 幼兒操作。教師:小朋友在把蔬果放進水裏時要看仔細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還是浮在水面的。認真觀察水中的現象。

將幼兒做的記錄做個驗證與分析,按幼兒的記錄進行講解,並對幼兒錯誤的記錄再次進行操作,加深幼兒對蔬果“沉,浮”有進一步瞭解。從而激發幼兒的探討興趣。教師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燈籠椒,橘子,番茄,蘋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紅蘿蔔,龍眼,馬鈴薯。

你們覺得物體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嗎?老師出個問題給你們動動腦筋,也可以請爸爸媽媽幫你們實驗一下,就是:一隻香蕉會浮起來,那麼一串香蕉是浮起來還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訴老師,好不好?

在本次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過程中,我們為幼兒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同時通過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蔬果沉浮的祕密,並學會將結果記錄下來,這充分培養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也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講一講,議一議這一環節,通過集體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互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使他們真正體驗到發現祕密後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