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七年級語文《木蘭詩》優選教學教案7篇 如何讓國中生更深入地理解《木蘭詩》:優選教學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本文為國中七年級語文優選教學教案,針對古詩《木蘭詩》進行教學。教案設計有針對性,涵蓋知識點全面,能夠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原著及其背後的時代背景、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積澱。

國中七年級語文《木蘭詩》優選教學教案7篇 如何讓國中生更深入地理解《木蘭詩》:優選教學教案

第1篇

基於學生對木蘭替父從軍的瞭解,可對詩歌內容處理上簡潔明快些,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詩歌內容。賞析詩歌的語言藝術,明確多種藝術寫作手法。理解木蘭替父從軍的詩歌主旨。

導言: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鬚眉”這句古語吧,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功。她的事蹟被老百姓編成民歌廣為傳唱。她的名字叫花木蘭。現在我們就從這首流傳於世的北朝民歌《木蘭詩》中,來感受一下“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吧!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與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合稱文學史上的“樂府雙璧”。

5.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每段詩歌內容,力求文字簡潔、工整,符合文意。

6.木蘭替父從軍這篇詩歌,它所描寫刻畫的重點在哪裏?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重點戰前木蘭備戰、戰後親人相逢,而戰爭的過程、場面沒有重點描寫。萬里征程和十年苦戰則一筆帶過,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此外,作者的興趣並不在於表現戰爭,也不在於謳歌木蘭馳騁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於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戲劇性事件上。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

鋪排手法: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小作文:英雄花木蘭,戰場殺敵寇。(仿民歌形式,可適當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續寫木蘭在戰場上是如何英勇殺敵、保家衞國的。)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寫作內容,激勵學生大膽設計勇於開拓。

用小標題這種簡潔、概括性很強的形式,總結歸納詩歌內容,可鍛鍊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尤其是字數上的由多到少,要求就更高了。

國中七年級語文《木蘭詩》優選教學教案7篇 如何讓國中生更深入地理解《木蘭詩》:優選教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1.本單元“單元提示”強調:“學習本單元,要整體感知課文大意,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木蘭詩》塑造了一個巾幗英雄形象,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故教學本課不宜進行支離破碎的翻譯,宜從整體上把握故事情節和木蘭的形象,並把全詩的背誦作為學習重點。

2.本詩為北朝民歌,剛健清新,表現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邁的氣概。它成功地運用了對偶和排比等修辭方祛,使得全詩氣勢雄渾,而又易記、易誦。習誦時,要注意體會它的民歌特色。

3.這首敍事詩充滿傳奇色彩。故事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敍述洋略得當,如木蘭沙場征戰,思念親人,心理描寫細膩傳神;而關山飛度,百戰建功,卻只用寥寥幾句詩來概括,學習本詩應注意體會它的剪裁藝術。

重難點突破設想:首先攻克難點。針對“木蘭形象的把握”這一難點,可以這樣考慮教學思路:

2.結合下面練習,開展小組討論,析誤辨正,然後集中交流。要點小結:第a項比較正確,它把握了全詩的“核”;第b、c、d項不僅離“文”太遠,而且還含有錯誤的分析。

下邊是對木蘭的幾種評價,你認為哪一種正確?如果認為都不正確,那麼,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a.木蘭替父從軍,表現了古代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b.木蘭替父從軍,表現了古代戰爭的殘酷和對統治階級戰爭政策的否定。

c.木蘭替父從軍,不僅表現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願望,而又反映出他們對和平 勞動生活的嚮往。

d.木蘭替父從軍,不僅表現了愛國精神,而且表現了古代人民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 的抗議。

3.教師示範評析。要點提示:以第二段為例。一、二句寫木蘭母女對話,意圖是引出木蘭複雜、激盪的內心活動——前方戰事緊張,皇上徵兵,阿爺在冊,家中無可徵男丁。輾轉思索,決心既下:“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一個“願”宇,一個“替”字,顯示了這位女子果敢、堅定的信念。

為突破“詩的剪裁藝術”這一難點,可採用以下步驟:

①引導學生明確:本詩的剪裁藝術主要表現為“詳略得當”。

③快速默讀全詩,整理出故事的基本輪廓:紡線想心事——準備出征——戀別登程——沙場征戰——得勝辭行——榮歸故里。

③把握木蘭形象,細心探究:上述各情節中,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民歌的作者為什麼如此剪裁?

古代詩文裏經常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地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來組成。無論敍事、議論、抒情,都可以用這種修辭方法來加強語勢,或表示逐層深入。

②採用比較法辨明差異。對偶和排比容易“錯位”。如何辨“明”?應從結構、功能等方面加以比照。

例: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該句顯然不是對偶。因為兩個句子僅字數相等,結構前後相去甚遠——“見軍帖”是動賓短語,“大點兵”是偏正短語。

如果要品味排比句的修辭神韻,應在具體語境中選例、析例。

③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快速背誦。如:a.各個擊破法(理解各部分,逐步習誦);b.畫面再現法(如三、六段,邊讀邊聯想情景);c.小組競賽法(五至六人一組,用“接龍”方法背誦);d.自我檢測法(在草稿紙上只寫出每句的領頭字,自己獨立地誦讀)。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説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二)二百年來,木蘭這個形象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試根據課文進行分析。

第一段:從“唧唧得唧唧”到“從此替爺徵”,木蘭得徵兵的消息,準備代父從軍。

詩的開頭四句,先寫木蘭坐在織布機上停織歎息的情況;接着,用四句問答的形式,自然民間入對徵兵之事的敍述,“昨夜見軍帖”,可見戰事的緊急;“大點兵”可見徵兵規模之大,戰事的嚴重。“十二”、“卷卷”,都極言多,表明情勢的急迫,父親被徵已不可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一組排比句,照應前段,點明歎息的原因。接下去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兩句,表明木蘭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毅然決定替父從軍。在封建社會中,婦女拋頭露面被視為“非禮”,而木蘭卻女扮男裝,準備和男兒一起,奔赴戰場。到這裏,木蘭的勇敢、果斷的性格,已給讀者留下了第一個鮮明的印象。

第二段:木蘭做入伍準備和赴戰地途中的見聞、感受。

先寫木蘭緊張籌備,整裝待發。用“東”、“西”、“南”、“北”這種民歌常用的鋪陳手法,藉以突出準備工作的繁忙。

後面八句,是兩組排比句。既表現了一個女孩子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感情,又寫出了出征的歷程,行軍的疾速。讀着,我們好像聽到了黃河的濤聲,燕山的馬嘶,看到主人公縱馬奔馳在漫長崎嶇的征程,去迎接戰鬥。

前面兩句,寫一路行軍的情況。“萬里”一詞,顯出路程之遙;“關山度若飛”,用誇張表現行軍疾速,烘托了她威武、矯健的形象。

接着,抓住戰地生活中具有鮮明特徵的事物,渲染了戰場的氣氛和環境的艱苦,描寫簡潔、生動,使讀者好像聽到了寒風中陣陣的刁斗聲,看到了冰冷的月光照射着戰士的鎧甲,寒光熠。最後兩句,前句寫戰爭的激烈,以襯托木蘭的驍勇和剛強。十年的征戰,對一個改扮男裝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尋常的經歷啊!在呵氣成冰的夜晚,木蘭多少回徹夜不眠,和戰友們風馳電掣,越過數不清的山山水水。儘管沒有正面寫怎樣戰鬥,怎樣生活,但在戰場上戰馬飛馳的形象,卻生動地概括了她十年戰鬥的生活,表明她經過無數次血與火的考驗,經受了嚴酷戰爭的磨鍊,終於歷盡艱辛,屢克頑敵,成為建立了赫赫戰功的英雄而凱旋歸來。

第四段:木蘭入朝受賞,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還鄉的請求。

因戰功卓著,木蘭受到天子的接見,被加官晉級,賞賜了數不清的財物。“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兩句,在前段的基礎上,進一步讚揚她超出男子的勇敢和才智,同時,也為下面的辭官作了鋪墊。

勛位如此之高,賞賜如此之多,然而,木蘭卻不屑一顧。她深切地懷念着故鄉。十年奮戰對她來説,並非為了受賞加爵,而只是為了爭得安定地從事勞動的生活權力,因此,木蘭堅決地作出瞭解甲歸田的請求。處於長期封建戰爭動亂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勞動生活,他們把這一願望,寄託於木蘭形象之中。木蘭辭歸這一情況的設置,正反映了人民羣眾的理想。

“辭官”一節,在木蘭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木蘭在建立功勛後,沒有以此為階梯,進入統治階級的行列。相反,卻解甲歸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這位古代女英雄的藝術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詩歌具有強烈的人民性,而有別於封建文人的作品。

“爺孃聞女來”,以下三組排比句,寫出聽到木蘭歸來的喜訊後,家人的歡欣:父母出迎,姐姐理裝,小弟宰豬羊,一派忙碌、熱鬧的景象。

“開我東閣門”,以下六個排比句,細述木蘭歸家後的一連串舉動。“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真切地表現了她的女性特徵。到此為止“完成了木蘭這一藝術形象的最後一筆,一個淳樸、勤勞,既英武豪放,又美麗動人的古代傑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們的眼前。

從“出門看火伴”以下四句,由“火伴”的“驚忙”,襯托出木蘭的不凡。

第六段:以兔作比,寫出木蘭的豪感,表現了人們對女英雄的讚美。

“安排辯我是雄雌”,畫龍點睛地揭示出全詩的思想意義。木蘭穿上男裝,在戰場上馳聘格鬥時,同男戰士一樣吃苦,一樣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

“男尊女卑”,是封建倫理道理的主要內容,是束縛婦女的沉重的精神枷鎖。而木蘭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勛和藏視功名富貴的美富,無情地嘲諷了封建統治階級輕視婦女的倫理觀念,揭示了全詩的思想意義。

這首優秀的古代民歌,生動地描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勤勞、質樸、堅強、勇敢、蔑視官爵利祿的古代女英雄的高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理想和願望,時至今日,木蘭的形象,還成為廣大婦女引以自豪的榜樣,成為鼓舞婦女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三)《木蘭詩》是我國古代一首著名的敍事詩,被譽為“樂府雙璧”之一。它敍述了木蘭代父從軍十多年以及立功後不接受獎賞而還鄉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此詩充滿傳奇色彩,情節曲折,戲劇性強。在選材、組材上注重詳略得當、疏密相間,很值得我們借鑑。你能指出本詩的詳略如何安排嗎?

木蘭既是普通勞動婦女,又是代父從軍馳聘沙場的巾幗英雄,她立戰功而不貪榮華富貴,甘願回故里重過普通婦女的生活,這正是木蘭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至今廣為流傳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作者對木蘭從軍的緣由、惜別、辭官、還家鋪敍得不厭其煩。

作為一個女兒家,和男子一樣晝夜兼程奔赴前線,那艱難可想而知,作者用兩組“旦辭……暮宿(至)……”詩句寫出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同時連用兩句“不聞……但聞……”,巧妙而細膩地刻畫出木蘭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烘托出人物形象。

因為詩的重要不在於寫戰爭本身,而在於謳歌頌揚木蘭勇於獻身不圖榮華的高尚情操,所以描述出征前的準備只用短短四句,描述戰地生活只用六句,既寫她跋山涉水、馳聘沙場,又寫了戰爭的殘酷及時間長,突出了木蘭的出生入死勞功高,從側面表現人物,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木蘭代父從軍,凱旋還朝,她不圖功名利祿,願回家過耕織生活,表現了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詩中詳細地描繪了木蘭回鄉與家人團聚以及恢復女兒裝時的喜悦之情,渲染了熱烈的場面,這歡樂的氣氛,充分了生活氣息。

作者就是這樣詳略得當地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人物的形象,刻畫出她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愛國的優秀品質,使其成為家喻户曉的巾幗英雄。

(四)閲讀文言文,必須掌握一定量的詞語,請積累本詩的一些重要字詞。

何所思:想的是什麼,即“所思何”。所思,名詞性的“所”字結構。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何所憶”與此同。

胡騎鳴啾啾:胡人戰馬啾啾的叫聲。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騎,舊讀(jì),這裏作“戰馬”講。現統讀為qí。

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裏馬。馳,動詞,使……馳,這裏可譯為“騎上”。

不用尚書郎:不願作 扶將:扶持 花黃:婦女臉上的一種裝飾

提示及答案:詩中屢次提到一些數字,如:“軍書十二卷”、“策勛十二轉”、“同行十二年”、“壯士十年歸”。其實,“十二”是極言其多,“十年”不過是舉個成數,都不能認作確實的數字。這樣的運用數字,不拘泥事實,和開頭寫木蘭當户織的情景,結尾吟唱者的話,還有中間的“東市買……北市買……”、“爺孃聞女來……小弟聞……”兩節,都體現了民歌的特點。

第3篇

?木蘭詩》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熱愛祖國為主題的一篇樂府詩,這也是國中學習的第一篇樂府詩。文章寫了女子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果敢智慧的巾幗英雄形象。全詩風格明朗、質樸生動,是學生學習古詩文技能的基礎篇章。

七年級學生接觸古文只有一個學期,初步學會了識讀,對於通過閲讀來理解

學生對木蘭形象有一定認知,聽過花木蘭的故事,對學習本課有興趣。

知識與技能: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古文句子含義,學會翻譯古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全詩中精彩語句的學習,體會全詩明朗剛健、質樸生動的風格,能夠辨別和理解互文修辭。

難點:掌握古文修辭手法,句子含義。體會古文的美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採用講授、啟發、欣賞為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

採用了故事導入的方法,因為花木蘭的故事在我國代代相傳,而且本文的情節性很強,預先讓學生收集花木蘭的故事,瞭解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自學能力

讓同學們默讀全詩,遇到不懂詞語可藉助詞典,嘗試翻譯古文。在默讀的過程中想一想,每一段的故事情節是什麼。故事是如何展開的。

以小組為單位,歸納討論各段故事情節,每組選一位代表説出本組的觀點。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全班得出本文的故事線索。

帶領學生學習古文,逐段進行研讀,課文中的重難點句子、詞語通過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結合學生之前對古文詞語、句子的嘗試翻譯,掌握古文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後學生結合註釋、老師的講解,對段落進行現代文翻譯。

學生複述《木蘭詩》的故事情節。翻譯本課所學的互文句。

新課標要求國中學生能夠誦讀古代詩詞,尤其是其中的精華篇章。本文質樸生動、朗朗上口,而且在整個國中的古文中地位重要,安排本課的作業:請同學們背誦前4段。

第4篇

我今天要説的內容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木蘭詩》。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首長篇敍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可以説婦孺皆知,學生應該有所瞭解。本單元的選文都是愛國注意題材,旨在使學生了解戰爭的殘酷,英雄們的壯舉,增強正義感,珍惜幸福生活。所以,本課在設計時,也將圍繞這一單元目標展開。

1單元目標:反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2、圍繞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①誦讀法。②複述法。③品讀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鑑賞本文豐滿的人物形象。④點撥法,學習詳略得當的結構安排及對本詩主題的理解。

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瞭解。然後導入新課。

首先師示範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後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易讀錯字)機杼可汗燕山鞍韉鳴濺濺撲朔迷離金柝

接着,讓學生齊讀詩歌。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節奏明快的語言特點,並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教師點名朗讀或學生自薦,要求其餘學生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比如用較慢的語速讀出開篇的憂愁,歡快的節奏讀出歸家喜悦。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學生自學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實的重點語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首詩情節具有傳奇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再現,比較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先小組內講講,讓學生有點準備時間,再小組推薦選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餘同學或補充或評點。這個過程的最低要求是流暢、完整;我們期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放飛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從——中看出木蘭是一個﹍﹍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並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這一環節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然後舉手發言。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主要是培養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能力和習慣。

學生可能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等。用學生分析的詞語生成板書。例:

可以在學生説不出的時候給個示例導一下,不在一開始就示範。學生回答程度好的話,不必提。

示例:我從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勇敢、孝順的人,她不怕戰場上的兇險環境,這也是她愛國精神的體現。她也很體貼父親,否則不會承擔父親的責任。

賞析之後請學生試讀。比如示例就應讀得果敢堅決,體現出木蘭的勇敢。

總之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討論、賞析、品讀結合,在讀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決教學重點。

第六環節:競背。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在3分鐘內看誰背的最快最準。

第一環節:複習齊背這首詩,回憶: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木蘭在你心中的形象?

第二環節:學習本詩中結構安排的詳略、繁簡,運用點撥法,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並能理解這樣安排的用意

看一段趙薇版的《花木蘭》的視頻,一分鐘。其中多是宏大戰爭場面的渲染。這個視頻承接上節課的形象分析,又可由此生髮出詳略的安排問題。

①《木蘭詩》裏有沒有刀光劍影的戰爭場景?寫的是什麼?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寫木蘭奔赴戰場,速度極快,像飛一樣的。用了誇張的修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的是邊疆的夜景。這裏有很大想象空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徵人歸來。

思考②為什麼刻畫一個戰鬥英雄,卻沒有戰場上的詳細描寫,詳寫的是什麼內容呢?學生討論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跟父母的對話、出發前的準備、木蘭歸來的情形。

總之,着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點撥:繁簡詳略跟作品要表現的形象,表現的主題有關。

第5篇

1.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2.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敍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機杼可汗鞍韉轡頭燕山胡騎戎機朔氣金柝紅粧著我舊時裳傍地走阿姊

同學們有沒有聽説過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千百年來,這位花木蘭已成為家喻户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成為中國婦女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樑鼓角橫吹曲”

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讀指導 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音

1.學生自己疏通字詞含義,有不明白的問老師,準備複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 2.抽查三個學生複述

注:複述故事指導:複述故事情節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複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敍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

1.提問;文章開頭寫木蘭的停機歎息已木蘭為什麼要停機歎息,她想到什麼?表現了木蘭的什麼性格?

(木蘭看到皇上徵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木蘭既考慮到父老弟幼,無人從軍的困難,又考慮到天子徵兵是為保家衞國的大計,於是毅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表現她深明大義、勇敢、堅強的性格。)

2.提問:這首詩在敍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這樣安排?

(詳寫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會見親人;略寫十年戰鬥生涯和出征前的準備。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徵安排詳略,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

3.提問: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木蘭詩》這首敍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雲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後,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敍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後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七、作業 a.1.課後練習一至四題。2.預習《賣油翁》翻譯在作業本上

b.默寫 [説課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讀基本成誦的基礎上理解寫作方法和思想內容.

第6篇

同學們,我們已經疏通了《木蘭詩》的字、詞,串講了詩句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詩。先檢查一下朗讀作業完成情況。

一生評議:她讀的很流暢,但前後語調一致,沒有區分悲傷、憂愁和喜悦的感情。

師:同學們讀的很不錯,評的也很不錯。這堂課我們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讀出對人物的感情,對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斷對一個人該持有什麼樣的感情,先要了解他,瞭解他都説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心裏又在想些什麼。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練習。

師:打亂秩序後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難度的題,大家這麼快就做好了,不錯。看看,情節的正常秩序是怎樣的呢?

師:很好,思路很清晰。這就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麼一篇千古傳誦的名篇,這麼一個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麼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擦亮靈魂的眼睛,從文裏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鏡頭,讀一讀精彩的片斷。

生:木蘭征戰回家時,“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情景很感人。

生: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都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着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麼多年,擔心了這麼多年,木蘭回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

生:我覺得木蘭很不簡單,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個花家的小女子,大膽地走向戰場,克服了想家、思念親人的情緒,與男兒一樣過着艱苦的野外露營生活,立了大功,我覺得她很勇敢、堅強。

師:不錯。你剛才説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聽了可能要不高興的,你覺得呢?

師:改的好。我覺得你的感受很細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性的東西。把表現木蘭征途想家的段落給大家朗讀一遍,好嗎?(生讀)

生:木蘭辭官還鄉的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對爹孃是那樣孝順,為了孝順,把一個女孩子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戰場;為了孝順,她捨棄許多人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回家報答雙親養育之恩。

師:好,説到這裏,請大家回憶昨天看的豫劇《花木蘭》,其中木蘭回家報恩的唱詞,有沒有人記得?

生: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孃親啊!

師:(掌聲中)謝謝,雖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韻味盡出,讓我們過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癮。從大家的發言中,我感到大家與木蘭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蘭的生活理想是什麼?

師:是的,這本是很容易實現的,可戰爭改變了木蘭的命運,她必須為實現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為了更多的人能順利實現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犧牲。小結一下,木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生多人:勤勞、孝順、勇敢、剛強、機智、有短識、純樸高尚。

師:這麼多優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實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提議,每人創作一首小詩,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的優秀女兒花木蘭。這裏有幾個參考題目:

師: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前,送別,征戰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開始吧,説不定你有詩人之才而你還不知道呢。

生:朝廷軍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戰,花家沒有男子漢,我願替父去出戰。(掌聲)

生:古往今來幾英雄,木蘭當數排第一,英勇機智殺數敵,是我中華好兒女。(笑,掌聲)

生:看,火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木蘭啊,勇敢地代父從軍!老母親,淚眼簌簌,再三囑咐兒要小心;老爹爹,顫顫巍巍,送嬌女踏上征程。木蘭,你是咱中華民族的好兒女,我們為你驕傲,我們為你自豪!(掌聲)

生:匈奴們去死吧!讓木蘭的劍,沾染敵人的血;讓木蘭的精神,輝映着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兒不會辜負您,請您等待兒凱旋歸來的那一天。(掌聲)

生:娘呀!是你把我養大,教給我勞動謀生的本領;爺呀!是你教我武藝,使我成將不死沙場。爺孃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報答不盡!(掌聲)

生:媽媽!媽媽!兒回來啦!兒不孝!兒不孝!沒能留在您的身邊。今天,兒回來了,再也不離開您了!您知道嗎?兒在外面是多麼思念您。平了賊兒快馬加鞭,兒趕回來孝敬您啊!(掌聲)

師:誰言兒不孝,兒還是孝的,那是一種大德大孝。大家的詩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了詩的殿堂,詩的海洋。老師也寫了一首,念給你們聽:

師:同學們的詩寫的很好,老師寫的也不錯,為什麼我們都能寫出這麼好的詩?

師:的確,不是我們的詩寫的好,是木蘭這個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應該與詩相配。放聲朗讀,把你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吧!(生自由讀)

生評:“旦辭爺孃去……”一節應讀出木蘭的想家、孤獨、想哭的心情。

師:把這些意見揉進朗讀中去,效果會更好,還有誰願為大家朗讀?

師:讀的真是棒極了。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木蘭的精神品格,我們才可能朗誦的這麼好。大家對這首詩還有什麼疑問,提出來一起解答。

生:她當然要去相親的,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就拍了木蘭相親的事。

生:這眼淚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母親的哭,是高興的哭;母親的淚,是含笑的淚。

生:因為朝廷要她父親出征,而父親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蘭又沒哥哥,她弟弟還小,所以只有她去。(掌聲)

生:因為木蘭的生活理想是守在親人身邊,過一個普通婦女的農耕生活。

師: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終生無怨無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下課!(掌聲)

“北方鮮卑族與蒙古境內的柔然族之間產生的這場戰爭,為何而戰,該不該戰,該不該愚昧地表達對天子的忠誠?”

“鮮卑拓跋部從來就是一個以擄掠為職業的落後集團。”

“北魏統治者既對異族進行無休止的侵犯擄掠,又對本民族人民進行無盡期的徵兵,弄得民不聊生。”

一份份有關《木蘭詩》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擺到了桌上,如上所引的另一種聲音也訇然響起,迅速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由於花木蘭所生活的年代距今久遠,擔心學生們不易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特意佈置了這場圍繞《木蘭詩》展開的研究性學習,短短一星期,幾百萬字的文字資料查來了不説,從梅蘭芳主演的京劇《木蘭從軍》,到常香玉主演的豫劇《花木蘭》,再到迪士尼公司製作的動畫片《花木蘭》,競相亮相,無一不説明了花木蘭這一光彩照人的女英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欣賞和喜愛。

而另一種聲音的響起使教室裏沉默了,花木蘭的形象在一部分人心中黯淡了許多,“如果她真的是英雄,她真的愛自己的祖國,她就應該設法去制止這場戰爭,不讓祖國蒙上污點。”“花木蘭絕對不會有保家衞國的理想,不能拔高她。”“一個女子身上擁有那麼多優點,不可能。”“花木蘭不該去為一場非正義的戰爭衝鋒陷陣!”

我立即將同學們的看法歸為兩類,一類是史學的(科學的)眼光,一類是文學藝術的眼光,並提醒同學們不要以史學的眼光來看待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的確,《木蘭詩》寄託了無名氏與廣大勞動人民對善良、勇敢、淳樸、孝順的花木蘭的熱情謳歌,對美好人性的熱情謳歌,花木蘭以及花木蘭所處的時代背景等信息已經過了文學藝術的典型化處理,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得將其與生活原型一一對號入座。明確了這一點,從欣賞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高度再來看《花木蘭》其人其詩,就這樣,同學們隨着我的設計一步步走進了花木蘭的內心世界,走進了她的精神和人格所達到的空間,也走進了詩的境界與彼此發自內心的一份份感動。

第7篇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並背誦全詩。

2、複述表演,並領會其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3、人物賞析,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衞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4、體會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並領會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情境教學法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師總結木蘭形象特點,並一邊分析,一邊板書: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2)第4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3)第5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教師請學生任選下面三個話題中的一個話題,進行説話練習。

1.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説説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的心理活動。

3.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説些什麼呢?

?木蘭詩》這首敍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雲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後,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敍事上,詳略得當,並運用了排比、誇張、對偶、等修辭方法,這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些特色

3、課外探究:(這些難度較大,可隨學生興趣進行。)

③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學生討論明確:並不繁瑣。①渲染戰前緊張氣氛,表明戰事緊迫。②表現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樂府詩常用的一種鋪陳寫法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排比,渲染了木蘭一家人團聚、歡樂的氣氛,表現了木蘭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木蘭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實感人。

總之,詩歌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學生髮揮合理的想像,先由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之後,每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木蘭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瑰寶,一直以來,都被選入國中語文課本。在本課設計時,力爭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注意創設情境,注意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精心設計,層次清晰,環環相扣,經過實踐,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也反映出了以下方面的不足:比如:學生的知識面還不夠寬,學生的朗讀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時,氣氛還不夠熱烈,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待增強等,這些在以後的教學中,都需要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