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蹟學習心得3篇 《探尋大國工匠的人生智慧:我從“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中汲取的靈感和啟發》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9W

2023年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彰顯了中國製造水平的高度與創新能力的突出。通過學習其事蹟,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勤奮、執着和卓越的力量,更加堅定地信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蹟學習心得3篇 《探尋大國工匠的人生智慧:我從“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中汲取的靈感和啟發》

第1篇

時代飛速發展,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慢”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工業時代。中國式製造業大國,而現在很多企業都追求“投資少,見效快”的理念,從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導致如今中國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採批生活用品,甚至連馬桶蓋,剪刀等也求“日本製造”,對中國製造敬而遠之。這類現象的出現正是因為現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風滋生蔓延,所以我們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讓我們追求完美。顧閎中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為他所做的太精妙,難度太大。他用1667塊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適的再修改,如此反覆,一年半才做成,其堅守細緻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歎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獲得如此藝術精品。相信有了這樣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也就不復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來讓我們解放心靈,摒棄浮躁之氣。著名拼布藝術家金媛善認為,工匠精神需要堅守,情懷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幾百個小時做出世人精絕的《百花爭豔》,在外國展覽上備受稱讚。她肯靜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藝術,反觀我們的製造業,恨不得一個小時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讓國人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師一般的不顧浮躁,只專心做自己的產品,“中國製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逯耀東先生説:“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我們有一隻有內涵的碗嗎?我們每天點燈生活,我們有一盞有感覺的燈嗎?是啊,如今文明推動文明太快,來不及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國人情懷的東西,即使有也是少數,所以我們要從今天開始拋下浮躁做產品,慢一點也不是壞事,將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工匠精神發揚起來,融入產品,拉回國人總“向外看”的目光,讓中國製造有朝一日成為人人爭先購買的產品。

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蹟學習心得3篇 《探尋大國工匠的人生智慧:我從“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中汲取的靈感和啟發》 第2張

第2篇

紀錄片中,“大國工匠”都是奮鬥在生產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歎為觀止。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由此兩能,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就有了根基和資本。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讓人敬畏和感動的“德技雙馨”的真人真故事,沒有半點誇張,平時的敍述就是歲月裏無限追求的刻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筆者從《大國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崗位中迸發出來的勞動精神,勞動之美。對於廣大觀眾來説,《大國工匠》早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尤其電視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讓我們的記憶穿越時空,彷彿就在昨天,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有我們老一輩勞模的精神再現,也有當今高科技建設者的勞動創造,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藝術畫面中,通過電視紀錄片這個載體,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國通過勞動,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一個個歷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裏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歎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裏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政道博士説過:“越往前走,技術就精神化。”《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八名工匠,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的代表,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譜寫了“德技雙馨”的大美,無不令人歎服。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鑑《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把更多的鏡頭、畫面、時段和版面留給廣大職工和一線勞動者,講好勞動者的故事,展示勞動者的風采,從而讓更多的勞動變成創造,讓技術變成藝術,讓勞動成為一個個“匠心築夢”的旅程。

第3篇

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但也許正是因為走得太快,我們沒有時間冷靜下來思考和沉澱,社會漸漸變得浮躁。當人們急功近利,習慣於掙快錢,企業一心逐利,只注重效益和產出時,產品自身遭到忽略,工匠精神也逐漸被冷落淡忘。

工匠精神,不同時代可能有不同的解讀,但其核心是一種對工作的執着和熱愛,是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國是製造大國,但非強國,我國的製造業在規模上堪稱大國,但產品質量卻往往遜色於發達國家。我們的企業,引進了先進的技術、一流的人才,卻造不出一流的產品,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缺少工匠精神,缺少打磨產品質量的耐心。因此,只有積極培養工匠精神才能使我國成為製造強國,撐起“大國製造”。

工匠精神是企業長久生存和發展的支撐力,也是實現我國產業轉型的精神動力。當下,我們提倡創新,鼓勵創造,卻很少強調“精工製造”,工藝和質量往往不被重視。誠然,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必由之路。但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製造是創新的基礎,創造是更高一層的製造,如果沒有過硬的製造水準,再好的創新也無用。創新與工匠精神並不矛盾,真正的“工匠”,不僅是追求完美,視技術為藝術,而且願意追求極致,既專注又專業,所以能夠不斷的發揮創造力,打造出“精工產品”。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創造而是“精工製造”。瑞士手錶之所以能夠暢銷世界、成為經典,是因為製表者能夠憑着工匠精神對每一零件、每一工序精心打磨、專心雕琢。而中國製造的產品雖遍佈全世界,卻仍被貼以“廉價粗糙”的形象標籤,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缺少這種一絲不苟的製造精神。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產品被世界公認為質量過硬,正是因為他們的企業始終傳承着這種“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令其生產的產品在世界上擁有美譽。

實施“中國製造2025”,撐起大國製造,需要我們的企業擁有“工匠精神”。打造製造強國呼喚工匠精神,因為,只有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能夠堅持、專注、專一,才能打造出最優質、最卓越的產品,使中國製造躋身世界一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