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3篇 卓越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4.88K

本文收集了數十個優秀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包含多個學科、年級段的教學內容,涵蓋了不同難度、不同風格的教學設計方案,旨在為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鑑,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3篇 卓越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分享

第1篇

國小數學一年級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84、85頁一課時 · 認識時針、分針、整時、大約幾時 · 認識鐘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過程與方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繫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錶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錶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錶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錶。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錶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總能處於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説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師:猜猜它是誰?

教師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錶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錶的知識。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小組交流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表示的是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知道的?

再出示1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時刻,然後再提問:1時、4時、6時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分針都指着什麼數?你能用一句話説説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連一連:學生口頭回答鐘面時間,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説一説:將整時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鐘錶知識與實際生活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出示7時、7時不到和剛過7時三個鐘面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個鐘面的時間

小結:一個是7時不到,一個是剛過7時,我們把它們都叫做大約7時 師追問:這兩個都是大約7時,有什麼不同呢? 生:一個是7時未到,一個是剛過7時 説一説:讓學生説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出缺少的是時針還是分針,再借助直尺畫出鐘面上缺少的針,這裏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髮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瞭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

圈,所以一天要走兩個10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示兩幅表示10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麼問題?通過觀察學生髮現兩個都是10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10時,一個是晚上10時。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牀和睡覺的時間,然後同桌的同學説一説,要求説完整。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牀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根據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 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對時間的`觀念,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説的慾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課後反饋反映出學生通過語言項目的學習,對認識鐘錶已經基本理解,包括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由練習反饋也可知。

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引導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新知,儘可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同時教師還需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如藉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比較、總結,從而更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3篇 卓越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分享 第2張

第2篇

猜謎語:八字須,往上翹,説話好象娃娃叫, 只洗臉,不梳頭,夜行不用燈光照。

1、同學們,你們喜歡貓嗎?(喜歡)是啊,貓是那麼活潑可愛,充滿靈性,它不僅是畫家筆下的寵物兒,也是作家愛寫的小動物。這不,我們大作家老舍先生還特地為貓寫了一篇文章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板書10貓)。

2、介紹老舍。可讓學生先説,教師補充。(板書: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又叫舒舍予,是我國著名的小説家和戲劇家,被譽為“語言大師”,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龍鬚溝》、《茶館》、《駱駝祥子》等。他除了寫作,生平還有兩大最突出的愛好,一是養貓,二是養花。讓我們先在《貓》這篇課文的字裏行間去感受老舍的語言魅力,去體會他的情感世界。

a、充分的讀(板書),一遍不過癮就讀兩遍(有讀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讀幾遍) b、放聲朗讀後再默讀,邊讀邊看看有哪些生字要引起注意,哪些詞語無法搞懂,劃出來自己聯繫上下文或者運用工具書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做上記號

性格 任憑 貪玩 盡職 屏息凝視 稿紙 梅花 變化多端 跌倒 開闢

a、 音:先自己輕聲試讀—剛才在讀的時候發現哪個生字容易讀錯,想提醒同學們注意 — 指名讀 齊讀

b、 義:還有哪些詞語無法解決但是要特別想知道的,現在提出來。

(1)詞語會讀了,課文是不是會讀得更流利呢?一邊讀一邊劃出兩個概括性的句子。

(2)課文讀通了,誰來讀讀你劃的兩個概括性的句子

(3)你很會讀書,讀懂了課文是主要寫的是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可愛(板書)

A、第一件事是要它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你認為可怎麼分?生交流,作“//”記號。 B、第二件事是要它幫助我們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説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

乖。一般用在人身上,可這裏用在貓身上,你體會到什麼?

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 指名讀,設問,你為什麼把一天一夜讀得這麼響呢?

再指名讀,“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引導想象,貓貪玩出走後,會有誰用怎樣的方法呼喚貓回來?

師:多貪玩的貓啊,對於貓如此貪玩,老舍先生是什麼態度?請大家讀讀書,畫出有關的語句。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的態度。同學們,老舍先生寫這句話用詞很有特點,你自己先讀一讀。

師:哦,你和生活聯繫起來了,多聰明。孩子們,老舍先生在一句中連用了三個語氣詞,現在我們去掉三個語氣詞,請大家自己比較着讀一讀,來放開聲音讀。

生:加上語氣詞可以強調貓一天一夜沒回家,但沒加語氣詞的句子就不能強調 師:這是你的體會,哪有別的體會嗎?

生:沒有加的句子很平淡像白開水根本沒有一點味道,加上語氣詞後,句子寫得更具體,更通順了。

師:哦,你覺得更通順了,同學們我也想來讀讀,加上這三個語氣詞我們可以感受老舍是帶着什麼樣感情來説的呢?

師:從老舍先生連用三個語氣詞,可以體會到老舍先生多麼喜歡這隻貓啊。誰能帶着喜愛之情再來讀讀這句

師: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對面地我們説話一樣。咱們呀,就這樣讀

師:第二天,這隻貪玩的貓終於回來了,老舍先生把它愛憐的抱在懷裏,一位鄰居進來了,老舍先生對鄰居説——

師:你多愛這隻貓啊,一位朋友來做客吧,老舍對朋友説——

師:讀得太好了。同學們,讓老舍先生如此喜愛的貓,不僅貪玩,還盡職呢!誰能讀一讀貓的盡職

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多麼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a、結合插圖理解“屏息凝視”(意思是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d、指導朗讀:連幾乎聽不到的呼吸聲都要控制,那讀的時候該怎麼讀呢?

e、 創設情境:同學們,讓我們來找準目標,屏息凝視,體驗10秒鐘

有什麼感受呢?而我們的貓的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按照三小時計算,三個小時多少分鐘(180),又是多少秒啊(1080),是10秒的108倍,而我們剛才體驗了10秒種啊!

f、師小結:是啊,有了這麼盡職的貓,再狡猾的老鼠也插翅難飛。

下面,請大家看黑板,讓我們再看看舍家的貓,老實、貪玩盡職,你發現什麼 生:我發現它的性格很矛盾,老實又貪玩,貪玩又盡職

師:老舍先生就是通過寫貓這種相反的矛盾的性格,來體現它的古怪,表達喜愛之情。看板書:貓既老實又貪玩,雖然貪玩,但是又盡職,你看多有意思的貓啊,難怪作者感歎——齊讀“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1、同學們,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寫出了貓古怪的性格。請同學默讀。貓的性格古怪”不僅表現在這裏,而且還更有趣呢?把你認為表現貓古怪的詞語劃出來。 生默讀。

交流: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一聲不出;它既膽小又勇猛(板書)

2、好,同學們,通過我們自己讀書思考,就發現了這麼多古怪的性格集中在一隻貓身上,可見貓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實這一對一對古怪性格也是一幅幅可愛的畫面。讓我們走進其中的一幅畫面,讀一讀。

生讀 ②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子,在稿紙上踩印一個個髒腳印。

①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子,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師:哦,你發現了小腳印,小梅花,有區別嗎,有,説説你的看法

(第一句把腳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儘管是貓踩髒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裏就像一朵朵

小梅花,愛貓之情躍然紙上。第二句直説”踩幾個腳印”其厭煩之意一目瞭然。)

師:體會得好。一個小腳印把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都表現出來了,老舍先生正在伏案寫作呢,貓——跳上桌子,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讀)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温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把這種感覺放在句子中朗讀該怎麼讀(輕輕地,充滿友情的讀)

(你們看這隻貓的動作是多麼温柔可親啊,似乎是一個孩子在向大人撒嬌。當貓的身體接觸到作者的腿時,作者所感到的不是貓碰了他,撞了他,而像一位温柔可親的小孩在親暱他,可見老舍爺爺對貓是多麼喜愛啊!其實只要我們對動物充滿愛心,人和動物是可以和睦相處。誰能把作者的喜愛之情讀出來。)

師:這位同學讀得真好,把老舍爺爺的愛貓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讓我們也一起讀一讀吧。

(生:我最喜歡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要求給抓癢。”因為這句話寫出了貓很可愛,特別是“蹭”字我覺得很好。

師:請同學們把“摩擦”放入句中讀一讀,再與課文中的句子比較一下,看看有什麼不同?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沒有貓那種可愛的感覺了。

師:看來“蹭”雖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僅僅是摩擦那麼簡單,大家再聯繫上下文讀一讀,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學生自由品讀)

生:我覺得是輕輕摩擦。因為很重的話,老舍爺爺肯定不高興了。

生:我覺得這裏“蹭”應該是一種温柔的“摩擦”,因為課文中説“貓高興的時候,能比誰都温柔可親。”它用身子擦老舍爺爺的腿,其實是在打招呼呢!

生:我覺得這個“蹭”很親暱,因為老舍爺爺很喜歡貓,所以貓對他也很友好,他們兩個就像好朋友一樣,見了面很親熱。

師:理解得真深刻!貓這樣輕輕、温柔、親熱地蹭老舍爺爺的腿,你覺得還蹭出了什麼?

師:同學們,一個“蹭”字,就讓我們感受到了貓愛人、人愛貓的動人場面,老舍爺爺不愧是語言大師。)

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

a、老師也很喜歡這句,可是平時我怎麼聽都覺得貓的聲音只有單調的“喵喵”一種,而我們的老舍爺爺卻能聽出這多種多樣的聲音來,難道他有特異功能嗎?(善於觀察)

這叫聲背後一定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想象:

也許,貓肚子餓了,想吃東西了,會迫不及待連叫幾聲——

也許,貓吃飽了,喝足了,會心滿意足地長叫一聲——

也許,貓在外面玩得興致勃勃,聽到主人的呼喚,會不耐煩地應一聲——

也許,貓在外面貪玩,碰到了一隻勢均力敵的貓,要打架了,會虛張聲勢地粗吼一聲——

也許,貓正伸出脖子來讓主人給它抓癢,優哉樂哉,會非常享受地細叫一聲——

師:哈哈!這樣豐富多腔的聲音聽起來就特別美妙,怪不得作者覺得自己是在欣賞樂曲,讓我們把臉上的笑意帶到朗讀中去吧!

師:是啊,同學們,人愛貓,貓親人,對這温柔可愛的貓,老舍怎能不愛呢。可是這些都是貓高興的時候,不高興的時候呢

師:多有趣啊,剛才老舍先生是這樣寫的他的性格古怪

看着黑板上的板書,你們發現了什麼?每組詞語這間有什麼聯繫?(前後自相矛盾)把這麼多自相矛盾的特點集中在一隻貓的身上,能不能也用(説它??吧,的確是呀??“的句式來説説性格古怪的這兩方面內容呢。

難怪作者説(齊讀)“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老舍筆下的貓,充滿了靈性,真是惹人喜愛,有個同學想在家裏養只貓,可是他媽媽不同意,説貓叫起來太難聽,又會把家裏踩得到處都是腳印。大家能幫他一起來説服他的媽媽嗎?為了使你的説服更有説服力,建議你用上課文中的語言。

第3篇

一. 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初級階段,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的要求

現在,很多學校裏把備課和寫教案稱為教學設計了。有的學校,教學處對老師們的要求是,不再用原有的“備課本”了,改用“教學設計本”。那裏面的欄目也變了。原來的“教學目的”改成了“教學目標”。還增加了“學情分析”,“教學背景”,“教學策略”等欄目。老師們的教案雖然往這個新本上寫,內容基本上還是老樣子。這是一種認識。認為從備課到教學設計只是一種書寫形式的改變。另外一種認識就是把教學設計看得很神祕、很玄乎。説起備課,他知道怎麼做;説進行教學設計,他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傳統備課與教學設計,兩者有什麼區別?有什麼聯繫?我認為,把備課改為教學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在書寫格式上的改變;但也不是很神祕、很高不可攀的事。漢語詞典裏,“準備”的意思是“予先籌劃、打算、安排”。“設計”的意思是“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先制定方案、方法、圖樣等等”。顯然,“設計”的要求比“準備”要高得多。傳統備課與教學設計的關係,可以理解為: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初級階段,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要求。教學設計不是對傳統備課的全面否定,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對於傳統備課的繼承、發展、深化和提高。經驗型的,業餘的,無論什麼水平的老師,上課之前準備一下,都可以叫備課。如果只知道備課,那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專業化的標準,進行教學設計,要求就高得多。備課可以是經驗型的,而教學設計則要有理論上的依據,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的含量比較高,是一件專業化的工作。

備課是上課之前的準備。包括這一節課的程序、結構;師生的活動安排;教學的物質器材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過去説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實驗,當然還有備習題篇子,備作業等等。備課還有狹義備課和廣義備課兩個意思。狹義備課是備教材、備學生、備實驗、寫教案或者説是“三備一寫”。這些事已經不簡單。廣義備課則是時時處處都備課。老師有研究型的生活態度,勤於讀書、觀察、思考,豐富充實的閲歷、高雅的情趣修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都會對教學有幫助,都屬於廣義備課。北京市有一百多家博物館,去那裏參觀也屬於廣義備課。

教學設計比備課要求高,高在哪呢?它比較專業化,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論、技術各方面的門道比較多。在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中,教學設計更側重於指導思想和整體的設計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慮。或者説,對於那些具體的物質準備,例如一堂實驗課的器材準備,是屬於備課範疇裏面的事。教學設計不包括這些太具體的事情。教學設計的要素包括:設計的依據,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考慮這些問題,就必須掌握和應用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的新成果,以新的理念和現代化的手段為我所用。

備課,首先要通讀教材。然後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確定教學目的。備課向來比較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後來也重視學科能力的培養。但還是比較看重結果,不太重視過程。備課重視基礎、重視循序漸進、重視基本的現象和事實、基本的概念和規律,基本的技能和訓練。備課還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繫,往往採用以舊帶新的方法。就是從複習舊的知識,自然地引入和過渡到新的內容。並且今天講的新知識,又為今後要學的新知識進行了準備,做了預設和伏筆。備課要擬定一系列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備課還要考慮到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有一定的措施。要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老師為了教好某一個概念,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物理現象和事實。常常花費很多心血設計、製作教具。備課要對練習和作業,對於課堂的板書,對於目標測試的問題,都有精心準備。這些事情都是備課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這些事情,每一件都並不簡單。把這些事都做周到,也可以造就一堂效果很出色的、讓人回味無窮的好課,備課考慮的事情,重在教材的要求,教法的應用和教學效果。所謂教學效果表現在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學科能力兩個方面。傳統的備課也有它的章法,也有它的好傳統,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出色的老師。在傳統備課裏面,總的説,還是考慮怎樣教比較多。很多精緻的教具和出色的演示實驗,也是為老師的講解服務的。為了幫助老師講解清楚,幫助學生觀察和領會老師所教的內容,還是立足於教。備課重視學生的知識基礎,重視循序漸進。很多傳統的備課和教學的原則,即使拿現代的眼光來審視,也是很科學、很優秀的。歷史上有一大批很高水平的老師,不只是很漂亮的板書和很好的語言修養。傳統的命題考試也是有很多的講究,也有很多很好的考題。但是這一切,還是傳統備課的路數。總的來説,還是考慮老師“怎麼教”,考慮學生怎樣掌握知識比較多。

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的要求。專業化的要求比起經驗型的做法,根本的區別在於有理論上的依據,站得高,思路開闊,顧及長遠,科學、技術的含量高。

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就不僅限於研究教材和教法,着眼於自己怎樣教了。和備課相比較,教學設計的重心轉到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有效學習,或者説轉到對於學生的培養。更多着眼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指導思想裏,有一系列的新的理念。例如要以人為本,要體現素質教育和德育,體現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要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設計一系列探究的課題;要用信息技術跟教學整合;要開發各種教學資源等等。這都是教學設計要考慮的問題。這也是教學設計和備課的一個更大的區別。教案中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變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包括三項內容: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和能力跟過去的理解不一樣。更注重學習活的知識,生成獲取知識的能力。除了學科能力之外,現在還有檢索、提取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都是過去沒有的的提法。過程與方法,一個是要做中學;一個是重視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一個是瞭解物理學歷史發展的過程。這裏面有好幾個“過程”。還有,是學生親身經歷研究的過程或實驗的過程,或展現物理圖景的過程。學生親身參與了,經歷了,這本身就是教學目標。“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親身體驗一下。什麼事不只是光動嘴。不但看過,還親身做過。過程與方法這項教學目標,就是説必須讓學生親身體驗過程,從中學到東西,得到培養。什麼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一,學習是快樂的事。第二是有成功的體驗,我能行,我能學會,我明白了,我看清楚是怎麼回事了,原來物理是這樣的。第三,學了有用。不是隻學到應付考試的一些東西。學了物理,就像近視眼戴上眼鏡一樣。再出去一看,真是豁然開朗。覺得學了物理,對於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周圍世界、自然界、家裏生活,許多事情都明白了。這都是教學目標。跟過去從教材教法的角度談這一課的教學目的相比較,教學目標的思路就開闊多了,站的角度也高多了。

教學設計要考慮有效學習方式的設計。過去也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興趣,只要他們上課積極就行了。現在對於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要有所設計。具體的説,有觀察、思考、聽、説、讀、寫、做七件事。從理論上説,學習方式有個體、羣體的兩類。個體的學習方式首先是親身經歷的體驗,在實踐、操作、技能訓練中學習。有了體驗,出現了疑惑和問題,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探究。探究並不神祕。小孩掏鳥窩、捉迷藏等都是很完整的探究過程。都有問題提出——假設方案——制定措施——實施——結果的比對——判斷結論。教學當中,很多原來由老師口傳心授的事情,現在都設計成由學生自己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個體學習的第三種方式是接受。不能事事讓學生探究。前人的智慧、成果、科學技術,有文字記載的各種資料浩如煙海。人的主要學習方式還是接受。但不要把接受誤認為是光聽老師講課。接受,首先是閲讀好書,吸納營養。其中有效的檢索是重要的。在書海當中,各種好資料、爛資料、垃圾資料都有。要能從中迅速找到你需要的東西,這是接受學習的核心能力。所以老師設計學生平時學習活動的方式,可以選擇體驗、探究、接受;還有羣體的學習方式就是合作。具體的方式就是觀察、思考、聽、説、讀、寫、做。觀察是頭一條。讓學生弄清現象和事實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是這樣的?這是最重要的事。有的老師老強調:你們要注意老師是怎麼講的,怎麼分析的。下課之後,我告訴他,你怎麼想,怎麼分析不是最要緊的。況且你分析得也不一定對。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到:現象和事實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是這樣的?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探究課題的選擇和設計。只要抓得準,學生就探究得來勁極了。捉迷藏就是這樣,這地方找不到,馬上就會想到另一個地方。

教學設計要體現以人為本。什麼是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更不用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以人為本,當然包括以老師為本。尊重老師的創造性。老師不應只是被動地執行大綱、教材和教法。老師要創造性的工作,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創造。這是老師尊重自己的表現。我是一個創造者,這課堂是我施展創造力的舞台,我要創造出適合學生的出色的教學。這是老師尊重自己的表現。有的老師認為,反正這麼多年我就是這麼教的,愛怎怎的,就這麼着吧。那還怎麼能有進步呢?

教學設計要體現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必須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方法。正確的對待誤差。正確的理解人和自然的關係。過去老是想征服自然,最後受到自然的懲罰。現在是順其自然,要謀求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和諧共處,這就是科學精神。讓學生觀察一個現象,是不是看到的都是這樣,有沒有看到不是這樣的?有沒有沒看到的,得的不是這個結論的?

教學設計要考慮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主要的不是在於使用模擬的課件,而是在於幫助我們展示直觀圖景和幫助學生學習這兩方面。現在的攝像頭、投影、多媒體錄音錄象的材料、網絡等等都特別方便。考慮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主要是發揮它們的作用。學生該寫該畫的也不弄了,坐在那看老師比劃完就下課。那是絕對不行的。老師該講、該做、該畫、該拿三角板、直尺,少一點都不行。當然繁雜的公式推導、書寫可以用課件,省點時間。但是學生應該完成的操作、書寫、畫圖、運算、討論,決不能省事。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教學過程和結果的科學評價。這是兩個大的專題。在這裏就不展開説了。

一、教學目標明確,定位合理,要有意義地建構知識體系;

九、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對教材內容拿捏有度,取捨相宜;

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個性化學習;

十一、瞭解學情,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相聯繫;

十三、基於問題的學習: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並進行假設 、推斷和檢驗;

十四、要讓學生有深刻的體驗,注意思想情感的涵養內化;

十五、語言要善於激趣、深於傳情、工於達意、巧於啟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