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讀後感浮生六記讀後感簡短6篇 《浮生六記》:歲月沉澱的心靈珍品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8W

《浮生六記》是清代作家沈復的代表作之一,記錄了他的親身經歷和對社會、人生的感悟。這本書深刻反映了清代社會的種種弊端和呈現出深刻的人性洞察力,是一本值得每個人認真品味的好書。本文將從個人角度出發,簡短分享讀後感受。

《浮生六記》讀後感浮生六記讀後感簡短6篇 《浮生六記》:歲月沉澱的心靈珍品

第1篇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國小課本里的節選,一直記憶猶新,特別是對文章名《浮生六記》這四字念念不忘,覺得有種超脱世俗的雲淡風輕之感(當然小時候不會這麼概括,只覺得很文藝罷了),時至今日終於讀完,但感覺隱隱有些意難平,還是提筆寫下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大概故事的開頭越美好,到結局就會越悵然。故事的主人公沈復生於書香世家,和芸娘青梅竹馬非卿不娶,而後就順遂地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嗯…以沈復的視角看待,確實如此,他這一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大概就是和芸娘在一起吧,芸娘真的是我在書中見過的最完美的女性了,世上所有形容女性美好的優良品質都能套用在她身上,沈復何德何能?誠然,他是愛芸孃的,芸娘也確實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他的愛比起芸孃的付出顯得太淺薄,説他真正為了芸娘讓開心做什麼事情的話,大概只有帶着男扮女裝的她出去遊玩過一次,其他好像都是芸娘在努力的包容他,讓他維持他的孩子氣和天真;努力的維持他可笑的自尊而不惜拔釵當酒來宴請他的友人…可是即便是這樣,他都覺得一切理所應當,甚至將這些歸納於閒情寄趣,以為芸娘甘之如飴。

芸娘這短短的一生幸福嗎?後期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時有沒有一絲絲後悔?是因為憨園違背了誓言還是因為公婆誤解生活拮据骨肉分離才使得病入膏肓?種種都不得而知,但是從世俗意義上來説,沈復真的不是一個良人,他沒擔當,沒責任心,不求上進,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好像永遠是個小孩子,永遠學不會成長,最後芸娘離開人世這種打擊也只會讓他更加沮喪……沒法在物質方面給妻子兒女保障,最後落得一家分離,死生不復相見。

可能在感情方面他比起同時期的古人要好太多,但是還有有些接受不能,特別是芸娘病重後他南下經商,將賺的所有錢財都用來狎妓,甚至還腆着臉説是因為“身材狀貌有類餘婦芸娘”,這樣便能顯得你專情嘛?最後還留戀不捨“半年一覺揚幫夢,贏得花船薄倖名”,這樣暗搓搓的炫耀真讓人不適,但凡他把銀錢拿回家,芸娘也不會落得無錢醫治早早撒手人寰的地步了。

可能正因為太真實了,所以總覺得戳到了自己的內心,可能不該苛求別人怎麼度過自己的人生,或許沈復這樣孩子氣的過完一生也不失為一種幸福,但是心底還是有些為芸娘抱不平,那麼好的女子本該有更美好的人生的,可是又有誰説的準呢,説不得她真的如沈復感覺的一樣,和他在一起甘之如飴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畢竟快樂的時光只佔據人生小小的一部分啊,剩下的生活的苟且才是常態吧。

《浮生六記》讀後感浮生六記讀後感簡短6篇 《浮生六記》:歲月沉澱的心靈珍品 第2張

第2篇

有學者稱《浮生六記》為“晚清小紅樓夢”,著名學者林語堂、俞平伯對此書大加讚賞,愛不釋手,多次批註推薦。

?浮生六記》是沈復寫於清朝嘉慶年間的自傳體隨筆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文章寫的率真灑脱,文辭綺麗,記錄了作者一生的際遇,或歡樂,或悲愁,或閒逸,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淋漓流淌於筆端,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浮生六記給我們的人生感悟和啟示在《養生記道》裏有這樣一段話,被很多人喜歡引用:“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論短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看那秋風金谷,夜月烏江,阿房宮冷,銅雀台荒。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機關參透,萬慮皆忘。誇什麼龍樓鳳閣,説什麼利鎖名韁。閒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説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覆,世態炎涼,優遊閒歲月,瀟灑度時光。”描繪了一副悠閒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類似於竹林七賢那般詩酒唱和,瀟灑率真。

觀望一下文學寫的感情,大多以悲劇收尾,白娘子被關了雷峯塔,羅密歐和朱麗葉殉情而死,唯一一對終成眷屬還得化成蝶才行。人,終究是脆弱渺小的,每個人在殘酷現實前都無力(尤其在幾百年前的封建社會),幸福只能相對而無絕對。也許就是沈復前半生的幸運,使得其後半尤為顯得淒涼。

其實《浮生六記》目前僅存四卷,文章的精彩之處在於他與妻子的生活部分,其實紅塵的生活,也如浮生六記一樣,骨子裏的性格,和現實的生活也是很相接近,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其實現實之中的網絡作家,也有點與沈復類同,稍有點才氣,精力也是夠佳,同時,在文學論壇,也沾了點心氣高,而文章,大多是小成之類,但總以為寫得不錯。搞一個徵文相類似的,到處拉票,獲得獎之後,就更是沾沾自喜了。如是拔高了自己的高度,更是沾沾自喜了。

浮生,就如同李白所言,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也許是平淡的記敍,與有些大眾的心態雷同,郊遊之心,周邊之鬧,風景相宜,也還是有一定的功底。整體來説,《浮生六記》也可以當作乾隆年間蘇州書生家庭市井的一幅卷軸畫來欣賞,而且增添了更多的迷人景緻。記得東坡言道:“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人生也似如此,生活態度,有時沒有必要太較真,生亦何歡,死又何苦?

第3篇

沈復芸娘,一往情深,皆性情中人,且才情出眾,癖好相通。宇宙之大,如兩人之情興者鮮矣。架舟往來於滄浪亭下,聯句以遣悶懷,竟至涕泗相擁於懷。且夫婦肆意灑脱,就月光而開樽對酌,微醺而返。芸亦能女扮男粧,於君共品水仙廟之人間況味,亦可託言歸寧,與君侍月乘涼,以續滄浪韻事。蘇城南園,菜花黃時,苦於對花冷飲,殊無意味。芸於急中生智,僱街頭餛飩之擔,擔爐火茶酒,攜砂罐而去,眾鹹歎服,無不羨之奇想,眾皆陶然,大笑而散。芸極具慧心,以簾帶欄,蕭爽鏤因此別生趣致;撮茶葉少於,以紗囊之,置夏日初荷花心中,次日,烹天泉水炮之,香韻尤絕。如此女子,怎不教人心生歡喜。

初讀時,不喜沈復,餘以為復乃懦弱無能之輩,女子一生,所求極少,不過是渴望被人收藏,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驚,免苦,免四下流離,免無枝可依。芸雖女流,且具男子之襟懷才識。可三白竟至愛妻四下顛沛。再讀時,感其爽直不羈,風流藴藉,極具赤子之心。擬蚊成鶴,使其衝煙飛鳴;出遊非專為登高,欲覓偕隱之地耳;興發之時,則挽袖捲髮,攀緣而上,不懼山顛路險;值菊園中,攜妻同賞,花好月圓;呼朋引類,載酒泛舟,或歌或嘯,大暢胸懷,。遇人間幽雅美景時,定不負良辰,不負清光。如此天真爛漫者,豈忍生恨?

坎坷之中,情尤可貴。況芸乃用情至深之人。病重之際,仍以語寬慰公子,曰:”蒙君錯愛,百般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真誠煙火神仙矣。又曰:“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有妾姑,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牽掛。”“妾死,君亦早歸,如無力提攜妾骸骨歸,不妨暫厝於此,待君將來可耳,願另續德容兼備者,以奉雙親,撫我椅子”言至次,既而痛淚兩行,涔涔流溢,一靈飄渺。唯有“來世”二字,斷續沈耳。餘讀及此處,心神恍惚,念天地間竟有如此至真至純,才情兼備之女子。餘年少時,聽聞文君夜奔,當壚賣酒,頗愛其勇氣;讀到易安“賭書潑茶,賽詩傳情”之時,拍手稱好,世間能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此生亦可無憾;蘇子詩云“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寫盡無窮悲思。歸有光之句“庭有枇杷,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令人感懷難忘“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更是寄託真切期望。人間之情,無過於此類。

讀此書之際,正值初秋之際,然心底已是千里清秋,愈發悲涼,愁思無處排遣,遂神清恍惚,飲青梅酒少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之字眼觸目可及,竟不可自拔,隱隱作痛。念餘年少,豈知情為何物?只知曉世間一切之人,無一非絕對孤獨寂寞之一生。況茫茫滄海,諸多可遇不可求,諸多風流。

第4篇

如譯者所講:浮生六記和許多老故事一樣,其中有歡樂也有悲傷,有温馨也有酸楚,有熱鬧也有寂寞;似乎過於平凡,還有點不合時宜,卻有一種看似“慢半拍”但永遠不過時的温暖、悠然和浪漫;當然,還有愛情。在我看來,作者一生的經歷莫過於八個字,那就是:人生寫意,莫過良緣。

沈復生於1763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代蘇州畫家。一生在家庭、官場、經商之間沉浮,浪遊各地,閲盡人生百般滋味。誕生在蘇州一個小康讀書人家。沈復年幼時與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芸)定親,開啟了這段百轉回腸的故事。沈復生性豁達快樂,喜好交友,喜好出遊,結交了眾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遊歷了許多山水名勝。他似乎就是有這種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總是有辦法過的津津有味。

更為難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樣的人,安於簡單平淡的生活,自得其樂,兩人情深意篤、夫唱婦隨,芸的温柔體貼和蘭心蕙質,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別樣的趣味和風情。

沈復對芸的愛是如此的真摯,在他筆下的文字中,你不難讀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頸修長,彎彎的眉毛,眼睛靈秀俏麗,顧盼間神韻動人。唯是上脣略短,微露出兩顆牙齒,雖然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別有一種嫵媚嬌柔之感,讓人怦然心動。然而芸讓沈復着迷的絕不僅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為人處世樂觀積極的點點滴滴。她終日神色平和,與她説話,常以微笑作答。對父母長輩尊敬愛重,待晚輩温柔和氣,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條,沒有一點疏忽。又見她可終日與作者廝守,花間月下品讀詩書,縱論古今。

回頭看,似乎我們的男主角並不大有資格勝任這一角色。雖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積極規劃未來,也沒有絲毫將來要繼承門第的自覺;對讀書沒有什麼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幹的父親多多學習。他似乎甘於過小情小調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兒女情長。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麼不好呢?為什麼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説或者劇本?誰又規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遠、胸有成竹?我們中絕大多數的人都很平凡,並將終生平凡。沈復沒有宏大的才情和高遠的志向,他生性風流,不貪圖功名利祿,但好在他身邊有芸的陪伴,縱然生活充滿未知和艱辛,但這位女子卻總能把生活變得充滿樂趣。

正如我所説:人生寫意,莫過良緣。在歲月的長河中,終將陪伴我們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攜手一生的伴侶。所以無論看上去多麼平凡的人生,只要身邊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於它,堅守它,並樂在其中,發現快樂,懂得欣賞,懂得感恩,自會體會到人生獨特的樂趣。

第5篇

今天看完了《浮生六記》,很是感慨。我看的版本是周公度譯註的,共300多頁,前一百頁是譯文,後面200多頁是原著(由於是白話文的原因,基本幾秒就過——畢竟生活在這個年代,若不是潛心研究,看白話文還真的有點吃力)ps.不過原文有個地方我覺得很好,就是雖然簡短吧,但都有一個小標題,所以一眼看過去,至少知道個大概。

來一段科普:《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説是後人仿寫。

初看第一章《閨房記樂》,已然覺得很不可思議,講的就是沈復與其妻子陳芸的日常瑣事,心裏想着怎麼會有如此痴情、如此趣味相投的夫妻;漸漸往下看《閒情記趣》,主要講的是沈復與其妻子的裁花取勢、園林品鑑等事情,又會覺得,怎麼又會有這麼悠閒,這麼愜意的生活;進入到第三章《坎坷記愁》,心情一下子彷彿跌落谷底,芸娘被誤解,家族生活的困擾,生活上的拮据,心想真是造化弄人,後期沈復的生活真是倍感淒涼;但同時特別感慨,尤其是諸事煩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候,也少見(沈復)其怨言;就像書裏所説:(沈復)幾無怨天尤人之詞,多是甘苦自得之語,他這份責己甚嚴卻又如浮雲漫卷的文風,使得文字記述的春花秋月顯得彌足珍貴。最後一章《浪遊記快》主要寫的是他的遊記,語言之快,彷彿跟隨作者一起踏遍大好河山,從另一個角度發現不同新奇的地方。(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踏遍喜愛的地方,發現各個地方的奇特景觀)

讀本書的第一感覺真的是,主人公為什麼如此之閒,按照現在的生活,主人公,就是都市生活的一個普通的小白領,與妻子一起過着温飽有餘,但有時候又頗見拮据的生活;及時如此,他們依舊非常講究生活中的細節,沈復愛好花藝、擺弄景觀,芸娘也陪着他一起,還“出謀劃策”,可以説是非常享受生活了;

所以才會有所感慨,有所羨慕,因為現在的人,乃至社會都太浮躁了,都在想着如何掙錢,但是無論你如何努力,每天依舊感覺很累;沈復,其實就像是我們的一個縮影,過着很平凡的生活,卻又把生活過的很真實。尤其是他樂觀的心態,真的很少人能夠做到。

最後,感動於他們的愛情,羨慕於他們詩情畫意的日常生活,佩服其心胸寬廣;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身處困境,卻也甘苦自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第6篇

讀完沈復的《浮生六記》,想着還是通過文字記錄一下讀完的感受;不過我讀的是譯文,文言文的話可能讀起來就更為艱難了。

全書共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好像後兩記已經亡佚了,只讀了前四記。《閨房記樂》描寫了作者與愛妻陳芸之間的纏綿繾綣,《閒情記趣》記載了作者生活中的愛好雅趣;《坎坷記愁》則描寫了作者與芸悲悽曲折、痛斷人腸的人生經歷;《浪遊記快》描寫了作者遊賞名山大川的豪興與雅意。

讀閨房記樂,能夠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芸生活中的一種閒適契合,兩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難怪林語堂曾稱“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並時時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芸天資聰穎,頗具才情,識山川之美,知詩歌之妙;日常生活頗懂優雅之趣,往往匠心獨具,瞬間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脱俗,這就是芸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潑率真、痴心純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風,總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形象,卻被屢屢摧殘,先被小人所暗算,後被公婆所驅趕,再為浮妓所欺騙,母死弟亡、惡疾纏身,最後困頓而死。書讀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長歎,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見,沈復便對母親説若娶妻非芸姐不可;婚後相處,兩人情深義重,芸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還主動為丈夫納妾,這一點其實對我來説並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愛為什麼要讓他人介入呢?可能這也是芸深愛丈夫的體現吧,我們終究也不能拿後世的思想來對前人的行為進行評判。

而在《坎坷記愁》裏講述了他們家庭的一步步沒落,還多次寄居於友人家中;當沈復沒落時還是有很多友人接濟的,這與他平時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關係。沈復一生坎坷不順,生平也沒有太大作為,後期妻子長子均離世,孤身一人四處遊蕩飄離;我覺得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便是娶了芸為妻,與芸一起過了二十多年的恩愛日子。

其他的像《浪遊記趣》一類的'沒有太大興趣,主要是沈復和友人一起遊覽各地的事情;讀完全書沒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於自己學識太過淺薄,即使是譯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復和他妻子芸的一些生活趣事記憶更為深刻些,我可能對這種傾向於故事的情節更感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