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例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8W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例文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的一本小説,也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意向,被用在各種故事場景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一位步入老年的男人,大紅鬍子拉碴,行為怪癖。他是斯特里克蘭,毛姆筆下的主角,令人厭惡又同時令人尊敬。

他是一個毫無感情可言的人,腦子裏也許只有畫畫。他放棄了證券經紀人的職位,拋棄了家庭,捨棄了富貴安逸,去到巴黎。這樣做的目的卻只是一個:畫畫。畫畫對他的誘惑勝過一切,飢寒與病痛都不能阻止他作畫的慾望。這些也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斯特里克蘭從未得到任何人的充分理解,他的一舉一動都難以被旁人猜測。加上他猙獰的面容,更加使人望而卻步,害怕接近他。他給外人的感受從來是矛盾的,甚至讀者對這個角色的感受也是交雜不清的。

在斯特里克蘭身邊也是一大折磨。他生病了,服侍他的人得不到感謝;他經濟困難,資助他的人沒有回償。斯特里克蘭完完全全掉入了畫畫的魔咒,於他,根本沒有人情。但同時,所謂的好友也對他懷着一種期待,一種渴望:期待他的畫能出名,渴望他能一鳴驚人。這種矛盾的心情簡直折磨死人。

不過,話説回來,斯特里克蘭到底值不值得尊敬?他到底是討厭的死心眼還是偉大的藝術家?誰也成就不了一個人,但單憑着一個人也無法成就自己——只有自己獲得突破並且讓他人看到,這個人才能“成就自己”。斯特里克蘭苦心於作畫,獻身於藝術,本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他也能被認為值得尊敬的大家。不過,懂藝術的人認同他,不懂藝術的人只能袖手旁觀,即使略知一二也對他的認知變了味道。他成了一個棄妻棄子的負心漢……

他對外人的感染力不紮實、不堅定,沒能抓住人們的眼球,沒能“規範”人們的認識。即使他在藝術領域多有成就,也絕對不會在現實生活中博得信賴與欣賞。他的追求如月,很美好很誘人,但他忽視了生存的根本,沒能珍惜每一枚“六便士”。

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月”,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有自己嚮往的,青睞的東西。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夙願,不同的夙願如不同的月。讀後感究竟是月朗星稀還是眾星捧月,依人而定。有些人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裏,追求自己的目標,飛向高空的圓月,他們總有一種捉摸不透的仙氣,難以接近但卻有不可否認的抱負理想。更多的人追求彎月,希望身邊的明星同自己一道發光,把黑夜的天空照得更閃耀。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求星辰的人。”他放棄城市,來到落後的島嶼,與土著交往,摒棄了紅塵,靠近了星辰。那種活得毫無束縛,隨心而行的人,就像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將抽象的理想無止境地放大,成為理想與現實的天平上下沉的一邊。如此不諳塵世的男人,固然難以在城市立足。

然而他用畫筆和顏料勾勒出的塵世和現實,最終成了真正塵世與現實中的稀有財富。一位逃離都市的男人,將靈魂寄託在畫筆上,將精神展現在畫布上。他是斯特里克蘭,毛姆筆下的主角,永遠令人尊敬。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的情節大體上是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原型。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原是一位證券經紀人,有妻子和孩子,生活殷實。人到中年舍下一切一心只為繪畫。最初他前往巴黎尋找靈感,後又輾轉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生活,找尋到了內心的平和。但在他完成畫作的時候他的人生也走到了盡頭。

這是關於藝術與生活,理想與現實矛盾的一本書。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到何處去?

思特里克蘭德離經叛道,他舍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並一點也不覺得慚愧,他因為自己的情慾間接毀了一個家庭他同樣不感到為難。他一心追尋遙不可及的月亮,就算身無分文住在破爛的房子裏他也依然是那副傲慢的樣子。

全文印象深刻的有三處。

第一處,他本家庭富裕,生活美滿,是什麼使他舍下這一切去尋找繪畫靈感。毛姆説不清,我們也説不清。

第二處,他在巴黎病痛纏身,奄奄一息,很不情願的接受了朋友的幫助,但是卻做出背信棄義的事情,破壞了朋友的婚姻也讓朋友的妻子為他而死。他卻一點也不覺得慚愧,相反的,他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過錯。

第三處,他在塔希提島娶了愛塔為妻,其實他並不愛她,只是她不會束縛他,給他自由,對他無微不至。這與他生命中前兩個女人是不同的。

月亮和六便士到底哪個更加重要呢?

毛姆在這本書裏強調的也許是月亮更加重要,但是我們看看書中的斯特夫,他一生都在做一個好人,娶了被他人凌辱過的妻子,對病痛交加的思特里克蘭德伸出援之手,誇讚他的畫作,而且當得知自己妻子與斯特里克蘭特好上的時候他還主動把畫室讓給他們。他妻子跟思特里克蘭德走了之後,他雖痛苦萬分但是隻要他妻子願意回來他仍然樂意接受她並一直愛她。他心中沒有所謂的遙遠的月亮,他似乎更在意生活的意義。這也許是更多人所追尋的。

理想與現實之間太多東西説不清,平凡與不平凡之間也是個人的取捨。如果是我,我很樂意追尋人生的意義,不管這個意義是月亮還是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説,作者是毛姆。它的名聲很高,還沒讀過,便大概知道里面的核心,會偶爾假文青的用來形容理想主義。我讀過之後,除了對裏面畫作妙惟肖的描寫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沒了之前那許多感慨。

沒讀過之前,我以為小説主角是個為了理想而奮鬥終身卻又窮困潦倒的可愛的小年輕。描述為可愛,是因為,我覺得,男主至少是個心地善良純真的人。然而事實是,男主是一個脾氣暴躁沒禮貌的大叔。這個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畫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點低估他的社會地位。然而,或許就是這種反差早就了這個角色的不平凡。第一個反差,是大叔的年紀,他不是我們剛步入社會的小年輕,而是有很讓人羨慕的家庭的人,這樣的人,讓他放下所有去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得需要多大的決心?第二個反差,是大叔的社會地位,如果他一無所有,我可以想象,一個逼到絕境的人會遭遇怎樣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順利的幸福的成功的人,可以不顧慮“沉沒成本”,從頭開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沒有研究高更的真實歷史,對於這本小説,太過超於現實世界的描述和有時過於牽強的邏輯,難免讓我感覺真實。但或許,真實並不是這部小説的初衷吧。縱使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賦,但於我個人,我不喜歡他。除去表面的不負責任,和對家人帶來的傷害不説。我最痛恨的是他對朋友的態度。我忘了那個唯一欣賞他的朋友的名字,暫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個畫家,在見過他的畫之後,非常惜才,縱使男主脾氣暴躁還沒禮貌和修養,小胖依然對他很好。可惜男主非但不感恩,還出軌了小胖的妻子。其實這一點邏輯我一直覺得小説沒交代好原因,因為一開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討厭男主,和小胖關係非常恩愛。

後來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記得用了一個因為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來簡單解釋了小胖妻子的出軌,或許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難以解釋的現象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題記

你是否認識這樣一個人:年過中年,業績平平,與妻子孩子生活的很融洽?這種人,想必在生活中很常見吧。這本書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人身上發生的種種故事。

可如果突然有一天,這個人突然離家出走了,只留下一張“晚飯準備好了”的紙條就拋棄了身無分文的妻子兒女跑到了巴黎,你會怎麼想?憎惡,對吧。書中的每一人一開始都是這樣想的,還為他妻子的悲慘遭遇感到同情。後來,書中的“我”到巴黎與他見面後得知他離家出走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畫畫。你也許會感到驚奇,不可理喻,可事情就這樣發生了。再後來,“我”搬到了巴黎,結識了藝術家——施特洛夫,正巧又遇到了他,並且發現他也常常要為了吃飯發愁,可似乎只要能畫畫,別的也就毫不在乎了。

過了幾個月,他突然病了,病得很嚴重,於是住進了施特洛夫的家。施特洛夫和他的妻子全心全意地照料他,可等他稍微康復後卻又把施特洛夫趕出自己的畫室,要求要獨自在裏面作畫——他當時在別人眼中畫得並不好。看到這兒,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氣憤不已,甚至想鑽進書裏狠狠地打他一頓,可這卻不是最嚴重的。後來,等他痊癒後,施特洛夫的妻子竟對他產生了好感,要求跟着他一起走,可憐的施特洛夫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悲慘。

許多年過去了,他離開了巴黎,開始了在馬賽的流浪生活。後來他又去了塔希提島,與當地一名土著女子結婚生子,並在那裏創作出了許多令世人驚歎不已的畫作。不幸的是,他患上了麻風病,雙目失明,痛不欲生。可就算這樣,他也堅持做畫,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秒鐘。

他就是毛姆筆下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或者説著名畫家——高更。

這本書書名中的兩樣東西——“月亮”與“六便士”在書中幾乎就沒有出現過,可是書中的道理也離不開它們的象徵意義。“六便士”是數目較少的一筆錢,非常平常,人人都可以擁有。而“月亮”則是非常遙遠的,在當時人們的眼裏是遙不可及的,並且總是那麼神祕,不可捉摸。讀後感斯特里本來擁有着那麼多“六便士”——幸福的家庭,穩定的收入。可他卻並不滿足於此,他追求的是“月亮”,他心目中的月亮。其實在現今社會中許多人都是非常“六便士”的,得到了一點微小的好處,就不願意繼續嘗試追求更加遠大的目標,不願意抬頭看月亮。説得好聽點,這叫見好就收,適可而止。可當你真正去嘗試,而到達了“月亮”的境界時,你就會發現當時的“六便士”是多麼的卑微。

可斯特里這個人説來也很奇怪,他作畫時從來不允許有別人在旁邊——任何人都不行。

畫完的畫也從來不想着賣掉,不輕易拿給人看,甚至有時畫完就扔掉或燒燬。你也許會問,那他畫這些畫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書中的“我”通過與他的對話猜測是因為他能感受到世上一些常人感受不到的獨特的東西,只能通過繪畫把他內心深處的想法表現出來,而等他畫完後就認為他該做的已經完成了,那些畫也就不重要了,於是毀掉也無所謂。他不求人們理解他,贊同他,只求自己的內心世界得到“解放”,自己的慾望得到滿足。

你也許還會認為斯特里有做的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他完全可以與妻子兒女呆在家裏畫畫,為何一定要離家出走,過着窮困潦倒的日子畫畫呢?這就是斯特里另外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了:他對愛情的看法。他認為每一個男人都需要經歷一段愛情,但是當自己的慾望得到滿足後就不再需要了。他認為女人總是會想方設法想要討好自己的丈夫,而那會讓女人拖延他們實現理想的腳步。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寫道:“愛情是一種病,得治。”

這本書中還有一個出彩的地方是作者對人物的分析,把“我”眼中的各種人的行為分析出了各種可能,並試着用可能性最大的一種説服自己。如果你對這本書還有許多疑問的話,去看原著吧,也許那會使你更好地理解“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當“月亮與六便士”一出現,讀者基本也就理解,哦,這是一個不安於物質生活,希望追求精神世界的人物,在文學界的地位基本不亞於微信朋友圈裏那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吧。

説來也巧,讀《月亮與六便士》之前,六妹剛剛讀完嚴歌苓的《補玉山居》。小説中,文藝的女軍醫李欣愛讀《月亮與六便士》,暗戀他的退伍軍人温強為此去買了“這本由一個死了的外國人寫的書,故事和人物非常遙遠,怎麼也跟他的一切搭不上邊”的書,無數次打開卻沒法讀完這本書,李欣與温強的最終的結局也是在多年後重逢時舊情重燃卻匆匆收尾。

六妹大約比温強好一些,大概花了一週的時間就讀完了這本書。《月亮與六便士》講述的是倫敦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突然有一天拋妻棄子去了巴黎,傳言他是為一個女子所勾引進而私奔,而事實卻是他為了學習畫畫離家出走,並甘願過着困苦的生活。在巴黎,斯特里克蘭德的畫沒有畫商購買,不為世人所欣賞,而通俗畫家斯特羅伊夫對新興的現代派畫家深表同情,他發現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名天才,在被自己心目中的天才一次又一次的奚落和咒罵後,仍然竭盡所能照顧他、幫助他。斯特里克蘭德卻把他的愛妻布蘭奇拐到了手,又害的布蘭奇喝草酸自殺,斯特里克蘭德卻説“布蘭奇不是因為我離她而去才自殺的,而是因為她是一個愚蠢、失衡的女人”。此後,斯特里克蘭德淪落成了流浪漢,輾轉幾年來到了塔希提島,和土著女子阿塔隱居山林,不知疲倦的作畫,直到麻風病去世。在他去世後不到十年,他的畫作在巴黎走紅……

但必須坦白得説,六妹無法對這個故事產生共情。斯特里克蘭德的妻子在他離家出走、家庭失去經濟來源後,選擇做打字校對工作養活家庭,這基本就是一個倫敦版的羅子君,在中國編劇手裏那是能寫出七十集電視劇的,而作者毛姆大約是對斯特里克蘭德這個人物太偏愛了,用譯者的話説就是“為讚賞男主人公棄家而去的勇氣,把他的妻子和兒女都寫成了俗不可耐的小市民”。

其次,這個故事在邏輯上就無法説服六妹。斯特里克蘭德在巴黎期間得到了善良的斯特羅伊夫的幫助,即使在斯特里克蘭德看不起他的通俗畫作、對他極盡諷刺之能事的情況下,依舊一片赤誠,甚至在斯特里克蘭德重病的時候把他接回家悉心照顧,反而引狼入室,被斯特里克蘭德鳩佔鵲巢,斯特羅伊夫只能淨身出户。作者把這解釋為生性善良的斯特羅伊夫具有超前的眼光,看出來斯特里克蘭德畫作之中的偉大。讀後感·在六妹看來,這是作者給主角強行加的光環,一個畫作不入流的通俗畫家怎麼就有了同時代所有人都沒有的超前眼光,能夠欣賞天才的畫作,偏偏又如此善良,願意為一個欣賞的天才傾其所有,甚至在斯特里克蘭德害死愛妻後還想接他一起回荷蘭老家居住,這是(斯特羅伊夫)人性的扭曲,還是(斯特里克蘭德)道德的淪喪……

此外,總體閲讀下來,六妹感覺作者在描述斯特里克蘭德的畫作時,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肉慾”,但是所有關於畫作的描述都無法讓六妹理解這到底是怎樣令人震撼的作品;可能也是因為理解不了畫作的偉大,所以六妹對這位天才的行徑還是保持正常的道德評判標準,而沒有稍稍放鬆一點點吧。當然,對畫作無法產生代入感不排除是譯文所致,也許原文對畫作有着更好的表達。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沙翁此言,誠不欺我。很多人為《月亮與六便士》所感動,然而六妹卻無法欣賞這個故事,所以大家讀過這個故事呢,對此有着什麼樣的感受?

相關文章:

1.關於《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篇

2.關於《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7篇

3.關於《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5篇

4.《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5.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