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後服務的課程化實施策略

來源:巧巧簡歷站 8.6K
  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羣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近日,教育局發佈的關於課後服務的新要求,學校課後服務時間每週開設5天,每天不低於2小時的新要求。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課後服務的課程化實施策略,供各位讀者參考。  
  
國小課後服務的課程化實施策略
 
一、前期給目標有方向
 
 
      1.與學校辦學特色相結合。課後服務工作既不要因為害怕麻煩,搞“一刀切”的零特色服務,即只開設在教室裏寫作業+閲讀的基礎班;也不建議開設沒有深度思考的“一鍋粥”式的多元課後服務模式,即想開什麼課就開什麼課,想設置幾天就開設幾天,只要不影響學校秩序就行。
 
 
 
      課後服務的課程應與學校辦學特色相結合,如虹橋國小是以體育為特色,2021年上學期全校開設特色課程共43個班,其中體育課程21個班,佔比約50%。通過課後服務工作,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基本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在課後服務的訓練中,學生進一步加深學習,能熟練掌握1項運動技能,成為學校特色辦學不可缺少的重要課程。
 
 
 
      2.與教師專業特長相結合。在有側重的課後服務課程設計基礎上,學校應充分發揮本學校教師專長。如虹橋國小語文學科李加林老師有篆刻專長,學校就開設篆刻課;有豐富合唱教學經驗的韓豔老師,學校開設了合唱班;大部分藝術、體育、科學等學科教師都有專業“絕活”,充分發揮好他們的特長,有利於豐富和精進學校課後服務課程體系。
 
 
 
      3.與課程類型特點相結合。不同的課程類型,是有不同要求和特點的。從學習方式上,可以分為精學類和簡學類課程。如體育學科中的足球和游泳課程,足球課一週開設1-2次,是很難讓學生熟練掌握這項運動的;游泳項目,一般學12次課就能讓學生學會游泳。因此,各課程開課時長和周次應與課程類型特點相結合。大部分體育球類項目建議一週開課3天以上。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比賽類和展示類。大部分的體育課程會有比賽,教師可以結合上級比賽要求有計劃地設計教學計劃,讓學習的內容更有方向性。
 
 
 
 
 
 
 
二、中期給反饋提要求
 
 
 
      1.日日巡查,反饋出勤確保安全。課後服務工作,應安排一定的管理人員進行巡查工作。並對每天各班的出勤情況,及時反饋,這是確保學生安全的底線。
 
 
 
      2.常常提醒,反饋常規確保育人。值日行政在巡查過程中,對教學常規應提出要求,除了教授知識外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藝體類課程,如健美操班,應提醒教師和學生進門就拖鞋,並將鞋子在舞蹈室門口擺放整齊。
 
 
 
      3.人人發現,反饋亮點確保進步。值日行政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好的行為和做法,應及時反饋至工作羣,如擺放整齊的舞蹈鞋,足球場上汗水與笑容的瞬間,宣傳師生們的優點和亮點,形成良好的教學價值觀。
 
 
 
 
 
 
 
 
 
三、終期給平台出成效
 
 
      1.學習展示給舞台。學生學習了豐富的特色課程,需要有機會展示,一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二是提供學生鍛鍊的機會;三是提供各課後服務社團交流學習的機會。
 
 
 
      2.視頻推廣給宣傳。宣傳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一學期結束後,要求各社團教師製作本社團的學習情況視頻。這樣有幾個好處,一是,讓課後服務教師不含糊對待。學生、家長、同事、同行都會看到課程開展的情況,對待教學班級,教師不好意思敷衍了事;二是,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能在家長的手機中看到自己才藝,會提升學生的自豪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慾望。三是,展示教師能力。很多教師默默在教學一線奮鬥幾年、甚至幾十年,因為性格或表達方式的不同,沒有機會展示給他人,教師的才華能力被埋沒或被誤解;四是,促進了家校融合。一方面,學生在學校學了什麼,參加了什麼活動,學習情況怎麼樣,絕大多數家長是不清楚的。另一方面,家長是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通過視頻宣傳,家長看到孩子的在學校成長的一面,家長會給予更多的理解和讚譽,知道學校是在認認真真辦學,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3.綜合評價給發展。期末的展示和視頻宣傳本身就是一種評價過程,這一種化被動為主動的評價方式。再結合巡查情況,即過程性評價+相對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形式,構成了課後服務的綜合評價,為下一學期的課後服務工作發展提供了依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