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和諧師生關係課題研究活動實施方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W

一、課題的提出

新課改下和諧師生關係課題研究活動實施方案


1、 課題的來源


“師生關係決定着學校的面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構件和諧校園,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基本要求。

而當前教育,尚未擺脱應試教育的束縛。在教學中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課堂教學關注學科、忽視學生的情況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師生往往急功近利,不僅造成了大量學生厭學,產生學習倦怠,而且造成許多教師厭教,產生職業倦怠。導致師生之間情感關係冷漠,缺乏溝通。為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2、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1)、新課改下和諧師生關係的理論價值


(!)和諧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要求。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取決與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構建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所在,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目標的根本保證。


(!!)和諧是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實現的基石。


新課改理論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學應形成師生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


(!!!)和諧的師生關係能夠實現師生間融洽的溝通,增加

師生間的瞭解和互信,使學生做到自信和他信,是教育與教學


成功的先決條件。


新課改理論首先要求教師杜絕等級歧視。基礎有差別、智力潛力需挖掘。不要憑某階段的成績做高低定位。師生應是平等的、和諧的。《教育法》規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的對待學生,應當尊重學生們的人格。教師和學生一樣,具有法律賦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嚴。

新課改的實施要達到師生間和諧互信。不難設想,一個連自己都接納不了,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會做什麼事情。和諧則能溝通,和諧則能自信,和諧則必然成功。正是有了和諧的師生關係,魏書生才能把考試只得八分 學生教到了及格乃至更高。


(2)、新課改下和諧師生關係的實踐價值


(!)新課改下的和諧師生關係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需。


普通高中新課改正走進我們的校園,走進我們師生的生活。新課改以提高學生科學與人文素養為宗旨、強調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着力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目標體系。在新課改實施中,要實現課改目標,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至關重要。


(!!)新課改下的和諧師生關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傳統的師生觀認為,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是一種認識與被認識、改造與被改造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説起來是貓和老鼠的關係。

新課改理論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即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規律的。學生是獨特的人,即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個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即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大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責權主體。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無論是從時代的要求,還是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要求,教師與學生應當是教與學的朋友,師生關係應該是共同教學實踐主體與主體的和諧關係。

(3)、新課改下的和諧師生關係的實現,關鍵在教師,獲益在學生。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關鍵在教師。新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一種互相促進的平等、民主的交往關係和夥伴關係。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自身修養,用師愛的甘露去滋潤學生的心田,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發揮“導()航”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


二、概念的界定


(一)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也是學校裏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他是教師與學生在日常的正式與非正式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包括師生倫理關係和師生情感關係。


(二)和諧師生關係


“和諧”是我國古哲先賢們所追求的理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把社會矛盾調節到適度、適時、適量、適當的和諧狀態的哲理學説。和諧師生關係體系在兩個放面:一是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係。學生和教師同作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嚴。二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新型師生情感關係。師生之間心靈溝通,互相關愛;師生創造性可以充分發揮,性情和靈魂可以共同提升。


(三)影響構件和諧師生關係的因素


影響構件和諧師生關係的因素和多,既有教師、學生及師生交往認識、交往時空和方式的因素,也有學生家庭及社會等因素。這裏我們着重分析教師、學生家長、學生和社會因素四個方面。

1教師: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和學生觀,以及體現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與行為,是影響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首要因素,也是關鍵因素。教師作為長者、師者,若不能樹立正確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和學生觀,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和行為,就會成為師生交往的控制者,教育教學過程值得主宰者,師生之間只能形成“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而無法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和諧關係。

2學生家長:學生家長的成才觀及對學習的態度,是影響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學生家長作為學生的法定監護人若沒有正確科學的教育觀、質量觀和成才觀,沒有正確對待學習態度,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和學習態度,影響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

3學生;在構建和諧師生關係中,學生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影響力逐漸增大的。學生若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對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影響很大。

4社會因素:當前我國處於社會變革和轉型時期,各種社會文化、社會現象和社會價值觀等通過多種方式,特別是網絡等媒體直接和間接地對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產生影響。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在整個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們不是胡亂實施的,是有章可循。有理論依據的。

(1)我們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中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略。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又規定:教師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的人格。這樣以來學生和教師就一樣了。具有法律賦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重。我們在實踐中也是遵循這樣的法律依據,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師生平等,師生共策。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2)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有法律依據還有社會主義和和諧社會理論。建設社會主義和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充分總結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實踐得出的基本結論。社會主義和和諧社會理論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構建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所在,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

(3)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還要堅持建構主義原則。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情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獲得。建構主義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

(4)新課程理論原則。新課程理論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 ,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踐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教學中師生要定好自己的位,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和諧共處,才能形成良好校園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我們的研究學習,使廣大師生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是師生關係問題,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的核心問題,隨着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傳統的師生關係受到嚴重的考驗,在當前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轉變還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課程的推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都要靠師生互動與交往來達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師生關係的現狀、特點、變化和發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主導,教師只有更愛學生,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形成新的師生關係是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2、通過這次課題研究,使師生切實提高認識,轉變師生關係。教師明白為什麼而教,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和質量觀。學生明白為什麼而學,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這次活動實現和諧共生,促進教學相長,讓師生關係得到根本改變,師生生命質量得以提升。師生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真誠相處,和諧合作,共同健康發展,形成優良之風,建立和諧校園,使學校成為師生共同嚮往的幸福港灣、精神家園。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內容


1、班級文化與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

2、師生行為文化與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

3、學生管理制度與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

4、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

5、家長、學校與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

6、感恩教育與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學習材料,反思、座談、家訪、結對幫扶、班()會、報告會等教育活動。


(三)措施


1、加強師德建設。教師素質師德為本。切實加強師德規範學習,提升教師師德認知水平,轉變教師觀念,建立一支觀念新、師德好、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2、加強課改探索。課堂是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主渠道。教師要以實施新課程為契機,秉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加強師生課內交流、溝通、協作,讓學生放鬆心情積極思維,大膽探索合作學習,從而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3、加強班級建設。班級建設是學校教育相對獨立的實踐領域,是與課堂教學相併列的,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改變大多數學生在校社會生活中受支配、被管理的生存狀態,提升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

4、創新德育活動。活動是德育的有效載體。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張揚個性,煥發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要以貫徹《中國小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重點,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5、開放學校教育。開放的教育才會充滿活力。學校首先要向學生家長開放。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聯繫,讓學生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來,他們才會更加懂得教育,更加理解教育。到學生家去家訪,提供急需的幫助和必要的服務,家長才會真實感受到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毫不保留地支持教育。

六、研究的對象和範圍

在本校選擇了高一100名學生(兩個班)和高二112名學生(兩個班)作為本次課題的研究對象。


七、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起草“關於新課改下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的通知”,並制定方案,確定實驗班,實驗人數。

2、採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會議交流與個人思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集中學習,利用政治學習和日常教學時間。

3、學習內容:《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二)研究階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根據課題研究內容,制定相關理論

2、聘請部分教育專家、優秀教育工作者做經驗報告

3、組織座談會,討論交流體會——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

4、評選“優秀案例”促進課題研究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彙總研究成果,對好的案例進行推廣

2、針對研究結果,對課題進行研究價值的分析。

3、對課題中出現的先進個人,個案進行表彰。


八、成果的預期形式


1、撰寫實驗課題研究報告和課題總結

2、撰寫如何建立新課改下和諧師生關()系研究與實踐論文

3、將實驗研究典型個案彙編成冊


九、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十、保障機制


1、做到“三到位”,確保課題研究方案和課時研究計劃順利實施。

(1)、領導到位 (2)、人員到位(3)、指導到位

2、做到“四加強”,確保課題研究質量

(1)、加強組織管理 (2)、加強計劃管理(3)、加強實施管理(4)、加強資料管理

課題組成員之間及時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借鑑、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從而保證課題的順利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