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升職了,但不是因為能力強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2W

沒有精力,你拿什麼應對世事刁難?

01

要想當精英,先要有精力

前幾天,一個朋友告訴我自己升職了。

還沒等我開口祝福,他就神祕地問我:“你猜我是因為什麼升的職?”

“業績出色?人緣好?認真務實?”

“都不是。”

“那是因為什麼?”

“因為我精力好……”

朋友説,在選拔會議上,幾位領導討論他的升職事宜時,有位經理贊成的切入點竟然是,覺得朋友精力好。

他説經常看到朋友一早上就神采奕奕,走路有彈跳感,説話繪聲繪色,辦事手腳麻利,加班也勁頭滿滿。

最後大領導也同意了這個説法,朋友因此順利升職。

起初我也覺得這個理由很不靠譜,但仔細一想,不無道理。

精力就像驅動你的燃料,它決定了你工作的速度、結果和持久度。

當精力得到了有效利用和引導時,工作自然快速且高效。

當精力欠缺或者渙散時,就很難順利完成工作,你也會因此感到泄氣。

沒有精力,你拿什麼來應對世事刁難?

精力好就是硬素質,世上所有的工作,到最後拼的都是精力。

想起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紙牌屋》中的大人物們經常晚睡早起,精力卻依然旺盛,這真實嗎?”

我升職了,但不是因為能力強

有一個回答是:“應該説沒那種精力的人熬不到那個位置。”

有位豆瓣網友也提到類似感悟:

我後來才發現,成功,精力旺盛很重要。

成功人士連續高強度工作12小時都不覺得累,照樣有激情,照樣有創意,像一台旗艦手機,擁有超強的cpu和超大的運行內存。

而普通人,每天的主題是,好累,好餓,好睏,好無聊。

深以為然。

要想當精英,首先得把精力練好。

02

是什麼影響了精力的發揮?

《超級精力管理》一書中把人體和燈泡做了這樣的類比:

人體就像燈泡一樣,燈泡將電流轉化為光亮。

同樣,我們的身體可以將食物轉化為體力和熱量。

然而燈泡所消耗的功率並非物盡其用。

因為燈泡裏有電阻,電阻會發熱,不是所有的電流都轉化為光亮,還有一部分電流轉化成了熱量。

如果能減少電阻,就會有更多的能量用來照明。

同樣,我們所有的精力並非都是有用的精力,還有一部分精力會通過壓力和緊張流失掉。

這些壓力和緊張,就是影響我們發揮精力的阻力。

比如,當你以一種不舒服的姿勢坐在桌子旁邊時,肩膀和背部的肌肉被拉扯,你不但沒能放鬆,身體可能還會因此產生壓力,感覺疼痛,精力也就因此流失了。

如果我們能減少阻力,減輕壓力,就能提高自身的效率。

這就把我們引向了身體的精力等式:

精力 = 精力峯值 - 阻力

從這個公式推斷出,提高精力的方法主要有兩點:一是增強體力;二是減少壓力

我們知道,增強體力一定要注意鍛鍊、飲食休息

關於這三個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改善方法,想必大家在父母轟炸式傳授養生妙招的薰陶下,已經瞭解了不少,這裏就不再贅述。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聊一聊減少壓力的方法。

關於減壓,比較容易想到的是運動、冥想等身體放鬆的方法。

事實上,很多人忽略了一種更為重要和有效的心理療法——清除精神嘮叨

03

你關注什麼,就會變成什麼樣

什麼是精神嘮叨?我先給大家描述一個場景:

星期一的早上,你醒來時覺得很累,如往常一樣,你開始了一週例行的精神抱怨,通常的對話是這樣的:

“呃,鬧鐘響了,幾點了?”

“7點了。”

“不可能吧,我剛上牀沒多久啊。我睡着了嗎?”

“我的精神怎麼樣?”

“感覺好累,我週末都幹什麼了?”

“我是不是生病了?但我還是得去上班,我還要完成那個項目呢。”

“好吧,我最好還是先起牀。”

過了十幾分鍾,你終於把自己從牀上拽起來了

洗漱的時候,你的精神對話仍然沒有停:

“我為什麼這麼累?我到底睡了幾個小時?”

“大約7個小時。”

“我不應該這麼累的……好想擺脱這種感覺,今晚我什麼時候能結束工作?因為我要早點睡覺,好好休息。”

為了能準點上班,你顧不上吃早點,衝出門去趕地鐵。

像很多個星期一一樣,上班通勤簡直是場噩夢。

地鐵上沒有座位,你被擠得只能單腳站立。

到公司樓下,你匆匆買了咖啡和麪包,帶着壓力衝進辦公室。

你吃完早餐,集中精力投入工作。

突然,你的上司推門而入,要求你對上週五的項目報告做最後的緊急調整。

你一邊在心裏抱怨一邊完成了修改,2個小時過去了,其他的待辦事項不得不往後延。

而剩下的時間也總有人隔三差五地來打擾,最後,你雖然完成了今天的主要工作,但是卻落後了半天,待辦事項上積攢的工作比開始時還要多。

這一天即將結束時,你已經筋疲力盡且灰心喪氣,感覺像是與時間打了一場無形的仗。

這樣的經歷你是否覺得很熟悉?

我們每天不停地告訴自己有多累,這一天或這一週有多糟糕,這就是所謂的精神嘮叨

不清除精神嘮叨,這些負面想法就會影響我們一整天的狀態。

04

讓大腦安靜下來

想要達到精力的峯值,最重要的就是隔絕外部干擾,讓大腦安靜下來.

這就不得不提到思維的力量

首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的思維是如何運轉的:

每當我們產生一個想法,大腦就會釋放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會把我們的想法傳輸全身。

接着,體內產生了相關的情緒。

我們的每一個想法產生的化學物質,都有相應的情緒與之對應。

比如,你想象自己在有鯊魚出沒的水域游泳,並感覺鯊魚在朝你游過來。

此刻,你的心跳就會開始加速,手心冒汗,感到恐懼。

相反,如果你想象自己很快樂,躺在沙灘上度假,大腦就會分泌讓你感覺快樂的化學物質。

身體產生了恐懼或快樂的情緒,大腦就會迴應這種感覺,激發出產生相應化學信號的想法。

而後,你的想法又將強化你的情緒,進而指導你的行動,如此循環。

因此,如果我們要清除精神嘮叨,應該試着控制自己的思維

我們不必對自己產生的每一個想法都做出反應

就好像,如果有人要求你把腦袋塞進馬桶,你不必照做一樣。

對待自己的精神嘮叨也是如此,不要總是對自己的想法上綱上線。

有這麼一個研究,受試者被分為3組,第一組被告知可以睡8個小時;第二組被告知只能睡6個小時;第三組則被告知可以睡10個小時。

結果只睡6小時的被試抱怨睡眠時間不足,他們很容易生氣、注意力難以集中。

睡了10小時的被試抱怨睡得太久,沒精打采。

而睡了8小時的被試則反映他們一切都好。

事實上,三組受試者的睡眠時間都是8個小時,之所以會有不同情緒的反應,是因為他們得到的信息不同,進而產生的想法也不同。

因此,有時我們不必太在意大腦的每一個想法。

當你產生負面想法時,你首先應該承認身體的感覺,允許它的存在,當你準備好了,再釋放它

你可以試着對自己説:“雖然我現在感覺不好,但是會過期的,我馬上就會感覺良好。

接着,回憶一下那些美好幸福或振奮人心的事,你的心情就會慢慢好起來

當你早上醒來感覺神清氣爽時,你就會感覺自己遇到的每個人都和顏悦色,事事順利,整個宇宙都在為你創造美好的一天。

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疲勞就是因為缺乏睡眠。

然而,如果我們把疲勞感與睡多久分開來看,就會發現,很多時候,疲勞只是心理的感覺,當我們放下疲勞的想法,就會發現自己真的沒那麼疲勞了。

有些抑鬱症患者整天都在睡覺,但他們還是會感覺疲勞,因為心理因素佔據了主導位置。

在現在或未來的生活中,我們需要付出的努力有多大,心理疲勞就會有多嚴重。

換言之,我們在抵抗生活

如果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就不會那麼容易疲勞。

如果我們消極懈怠,甚至牴觸未來,就很容易感到辛苦和勞累。

如果你每天睡眠充足,依然感覺很累,那麼你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的未來是什麼樣的?你是期待、害怕、牴觸,還是僅僅將其視為“另一天”?

參考書籍:丹尼爾·布朗尼 《超級精力管理術》

作者:飛小白,精讀主創,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怎樣不知不覺,構建你的知識體系?

(文章來源:精讀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