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參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2W

教案對於教師展開課堂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文書,作為教師在編寫教案時一定要認真對待才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參考7篇

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熟背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喜慶、歡樂的氣氛。

★使學生加深對祖國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喜慶、歡樂的氣氛。

★通過想象讀出韻律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一、審題。

學生根據題目提出問題。

二、讀中識字。

1、教師範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

3、小組讀課文:互查讀音情況。

4、分組讀上下句。

5、小組合作學習:記憶漢字字形。

6、全班彙報情況。

(1)注意“慶”、“幟”、“奏”、“曲”的讀音。

(2)“讀讀寫寫”:給下面生字組詞。

潔:_________、_________

慶:_________、_________

曲: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導寫字。

1、觀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寫錯的字。

潔 祖 旗

2、教師範寫:億、慶、曲三個字。

四、朗讀課文。

1、多種形式讀課文。

2、讀喜歡的詩句,説出為什麼喜歡?

五、學生質疑。

六、佈置作業。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加深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本課字詞:“開火車”遊戲,讀出語氣。

2、複習本課生字:全班讀。

3、複習句子:指明讀句子,要讀出語氣。

(1)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2)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3)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4)大海奏起歡樂的樂章。

4、指名讀課文:要求讀音準確。

二、朗讀感悟。

1、介紹國慶的來歷。

2、出示投影:圖中都畫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3、“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這是什麼日子?

4、小組合作學習: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情景?發揮想象並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5、全班彙報:小組代表介紹。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由讀全班讀。

7、教師小結。

三、實踐活動。

1、讀一讀歌頌祖國的歌曲中的歌詞。

2、做一張慶國慶的書籤。

四、佈置作業。

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複習。

複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複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分能力;

3.

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瞭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

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並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生向上的動力;

3.

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

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節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脱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於小朋友來説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麼好方法來把這麼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的效果。

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篇3

【教學內容】:111頁第4題、第114頁練習二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掌握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能根據統計數據正確繪製統計圖。

2.進一步學習根據統計圖統計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並繪製條形統計圖。

難點:對條形統計圖進行信息分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對一些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便於我們發現問題,改善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來複習關於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複習回顧

1.在本冊教材中,我們學習了用哪一種統計圖進行統計?(條形統計圖)

2.我們一般怎樣畫條形統計圖?

學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

教師小結:(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

(2)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一個長度單位表示的數量的多少。

(4)根據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並標註數量。

3.畫條形統計圖時,我們要注意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其餘學生可以補充。

教師強調:(1)同一條線上所畫的間隔必須保持一致,直條的寬窄必須相同。

(2)一個長度單位表示數量的多少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4.我們怎樣對條形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

學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指名學生彙報,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完成教材第111頁第4題。

(1)組織學生看圖,理解題意,在教材上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同桌間相互交流。

(2)指名學生上台板演第(1)題的算法,其餘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3)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教師指名彙報,並要求説説做題的方法,集體交流並訂正。

(4)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解答。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提出問題並解答。

2.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一第114頁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的繪製,組內交流並訂正。

(2)指名學生口答第(1)題,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板演第(2)題的算法,其餘學生練習,師生共同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複習,大家對條形統計圖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

【教學反思】:

本節複習課主要是複習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為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節課我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條形統計圖的畫法、注意事項和分析方法,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也使他們發展了思維的靈敏性,培養了學習的信心,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在課堂上,我始終起到的是組織、引導的作用。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不足,教學的形式歸於單一。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嘗試多種形式的教學,豐富課堂內容,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篇4

教學內容:筆算乘法的練習課(完成練習十五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能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揭示課題:不進位乘法筆算練習課

2、口算練習: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筆算:

練習十五第2題: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請6名學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學生每題都做。講評。

説説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該注意什麼?

4、正誤辯析: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4道計算出現錯誤的筆算式題,讓學生判斷正誤,並進行改正。

二、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1)引導學生看圖,獲取信息。

(2)同桌互相説:把圖上的意思完整的説一説。

(3)獨立列出算式,並用豎式筆算。

(4)集體講評。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三、綜合練習:

1、筆算:

2、買來21袋茶葉,每袋24元。買這些茶葉共用去多少元?

3、長途電話的收費標準為每分鐘1元2角,媽媽打長途電話共用了13分鐘,應付多少錢?

4、一個餐桌可以坐12位客人,21個餐桌一共可以坐多少位客人?

四、學習總結:

説説這節課有什麼收穫?筆算乘法要注意什麼?

五、佈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第32頁。

板書設計:    不進位筆算乘法練習課

教學反思:這節課由於個別學生對筆算的順序掌握得還不夠理想,因此,在學生練習並板演後,我分別請8位學生當小老師,讓學生在改同學豎式的時候,説一説計算的過程,這樣在列豎式、改豎式、説過程的過程中對筆算的方法掌握得更好一些。平時讓他們説的時候,還都不大情願。這節課學生的興趣很大,都很想當老師上來説一説。

作業反饋:此次的作業完成得不錯,但在回答問題時大多學生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找出了乘11的規律,但在運用規律時比較死板。如61乘11等於671;71乘11等於781,但11乘52有些孩子就寫成121。説明他們對規律還不明白,只是照樣子用而已。

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瞭解它的特點和作用,學會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條形統計 圖,培養動手實踐能力。

2.經歷條形統計圖的繪製過程和分析統計圖中數據的過程,能根據條形圖中的數據回答

並提出簡單的問題,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3.體會條形統計圖數據中所藴含的信息,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認識條形統計圖,瞭解它的特點和作用,能將統計表中的數據用條形圖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學會數據分析,提高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授

1.課件出示2017年8月渭南市的天氣情況圖: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圖例中表示天氣情況的 各種符號。

2.師生交流後,提出問題:這個月的各種天氣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們清楚地表示出來 嗎?

二、探索發現

1.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

(1)整理數據

師:你怎樣才能知道這個月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呢?

啟發學生思考並整理數據:同學們以前都學過哪些整理數據的統計方法呢?

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知道可以分別用數數、畫“adic;”、畫“”、寫“正”字、畫統計 圖的方法整理數據。

(2)同桌合作完成學習單(一)

(3)表示數據。

師:我們通過畫象形圖的方法法來進行統計,已經知道了每組天氣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 才能清楚的表示出來呢?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並在小組內完成。 彙報展示。

我們組是用統計表來統計表示。

?範瑞娟專欄】《條形統計圖》教案

我們組是用象形圖來表示:

?範瑞娟專欄】《條形統計圖》教案

(設計意圖:為什麼不能一眼看出各種天氣的天數呢?利用這一衝突讓學生明確面對

凌亂的數據首先應該整理數據,即複習了舊知識又為繪製條形統計圖做好了鋪墊。)

三、通過象形圖和條形圖的比較進一步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想一想:怎麼能讓圖形變得規範美觀呢?

2.引出方格圖

3.明確塗條形圖的規範

4.明確條形統計圖各部分名稱

5.小結

像這樣用用條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條形統計圖一般是由標題、橫軸(要統計的內容)、縱軸(一般表示數量)等組成。

6.比較象形圖和統計圖

師:條形統計圖和象形圖表示數據哪個好呢?

小結: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

(設計意圖:條形統計圖並不是教師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想辦法一步步引出的,充分讓學生體會到條形統計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將課堂還給學生,使新知識水到渠成的引出,並且在比較中明白象形圖整理數據的侷限性。)

四、通過統計表和統計圖的比較進一步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條形圖和統計表都能反映數據的多少,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呢?

2.同桌討論,交流

3.通過觀察、比較體會的特點。

4.小結:統計表能清楚的表示數據,條形統計圖可以根據條形的高低判斷數據的大小,直觀、便於比較。

(設計意圖: 為了讓學生直觀的看出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教師出示又多又大的數據,通過視覺衝突讓學生明確條形圖可以直觀的通過條形的高低判斷數據的大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一下子凸顯出來了。)

五、根據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單(二)

2.師:老師發現有些同學畫的又快又好,我們請她上來分享一下她的方法。

3.學生彙報,交流畫統計圖的方法。

4.師:同學們畫的真不錯,你們會讀圖嗎?

5.學生根據統計圖完成填一填。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製作條形統計圖,並在學生彙報中明確繪製條形統計圖應該注意的問題,生生合作,學以致用。)

六、明確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

1.生活中哪裏還會用到條形統計圖呢?

2.學生討論交流

3.小結:同學們説的太好了!老師希望你們能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身邊尋找哪裏都可以用到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

七、欣賞條形統計圖和其他統計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1.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實條形統計圖只是統計圖家族中的成員之一,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2.欣賞統計圖。

3.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條形統計圖以及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柱形統計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激情。)

八、課堂小結

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整理數據

表示數據

分析數據

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篇6

一、主要內容和教材重點、難點。

二年級美術共19課,緊密結合小同學的生活實際和興趣與需要。

教材以人文主題為顯線,突出美術學習的藝術價值;以學科知識技能為隱線,學段更注重感性的積累和體驗;採用點式的、跳躍的、隨機的、積累的方式,服從、滲透於人文主題;以充沛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為動身點,注重藝術能力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過程。在課程設計中充沛挖掘單元主題的人文精神內涵,從和小同學密切相關的生活中選擇人文主題,並注意單元主題的延伸與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遊戲性、注重過程與參與。

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中要關注同學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重視適合小同學的心理和認識發展規律,激發少年兒童的活潑、朝氣和對藝術的嚮往與神往。不盲目將學科簡單的疊加,而是強調學科之間的連接與互滲。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

知識和能力:

由偏重美術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關注同學整體人格的發展,強調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培養同學的發明能力和鑑賞能力。由孤立的單科教學轉向美術學科內部的融合以和美術與其他學科的溝通,以發展同學的綜合能力。由單純的學校美術教學轉向充沛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延伸美術課堂。

過程與方法:

由以教師為主導的技能體系訓練和知識傳授轉向以同學為主,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學習過程。

突出趣味性、遊戲性、注重同學的學習過程與參與。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現人文精神,將課程的學習過程轉變成為同學人情感悟的基點,並在學習中得到昇華。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措施

根據本班同學實際與個人的目標,抓住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點談本學期的具體措施(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科實踐活動、發明性的培養、電教輔助教學、評價的改革、減負手段等)

合作的學習方式:

分小組(或者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討論和研究。例如:戲劇扮演時,可以讓同學自由結合或依照已經分成的小組,各自分角色進行排練和扮演。特別是本組所要扮演的劇情,可以根據自身小組對內容的理解而改變,這就需要小組成員充沛的協作,才幹一起完成。

學科實踐活動(每學期2次):

1、10課《詩情畫意》

在學習了《詩情畫意》之後,讓同學們在家裏與家長合作或在學校裏與同學配合,進行一次“我給大家演一演”的實踐活動。並將自身的作品能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

2、13課《電腦美術》

學習之後,啟發同學利用業餘時間蒐集關於自身的家鄉的介紹和圖片,並且將自身蒐集的資料利用電腦製成一幅精美的畫面,在小組中展覽或課堂展示。

發明性的培養:

在每個單元的學習之後,激勵同學發明性的進行研究和探索。瞭解本單元的學習情況,同時設想自身在此方面進一步學習的方式、方法。

五、全冊教學進度

周次

內 容

第一週

?萬綠叢中一點紅》

第二週

?色彩的和諧》

第三週

?美麗的紋樣》

第四周

?禮物的外套》

第五週

機動一週

第六週

?趣味文字》

第七週

?地球的新生》

第八週

?古樸精美的華表》

第九周

?鳥語花香》

第十週

?陶泥的世界》

第十一週

?詩情畫意》

第十二週

?為解放軍叔叔畫張像》

第十三週

?會跳的玩具》

第十四周

?電腦美術》

第十五週

?美術學習記錄袋》

第十六週

?元宵節裏掛彩燈》

第十七週

?珍愛國寶》

第十八週

?珍愛國寶》

第十九周

創作

第二十週

評價

人教版8和9的分與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一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

二學習兩相比照的結構。

三瞭解兩種不同的學習生活,認識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的束縛。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描述百草園部分為教學重點。其中第二自然段有聲有色的描寫,應着重引導學生體會、理解、掌握。

2.描寫三味書屋部分為難點。學生對部分內容不易理解。有些難理解的詞語。這部分容量大,內容又遠離學生生活,不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堂上全部理解。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正音正字、釋詞、介紹作者。

2.熟讀課文,重點讀第二自然段。理清全文的結構。

教學步驟: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提出問題:

①這一段語言中滲透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都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為什麼把這些寫得那麼具體、生動?

③作者怎樣描寫百草園的喜人?

④本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描寫百草園的事物。

⑤百草園為什麼是“我那時的樂園”?

教師歸納:

(1)點出憶寫百草園的原因。

(2)①作者記事狀物中無不直接或間接地滲透着作者的感情,即百草園的樂趣和對百草園的熱愛。②寫了14種動植物。寫的具體生動,表現兒童的情趣和對自然的熱愛。能引起讀者共鳴。③用色彩絢爛的語言描繪百草園。④比喻、擬人。⑤那麼多有趣的動植物足供好奇的孩子們觀賞、玩耍並探索自然的奧祕,所以是樂園。

讀第二自然段,加深理解。

教師歸納:第2自然段通過空間順序,生動、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以及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現了兒童的好奇心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3.朗讀課文3──6段。

提問:

①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過渡作用。

②這裏寫了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説明什麼?

教師歸納:這裏含蓄説明,百草園的生活使他擴大了見聞,也受到了啟發和教育。這幾個自然段,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寫百草園,使它增添一層神奇的童話色彩。

4.學生讀課文第7、8、9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提問:第7、8兩段各寫了什麼?

學生讀課文後答。

教師歸納:雪天捕鳥,冬天的樂趣。

學生朗讀第7段,劃出寫捕鳥的方法的動詞,並説明這些動詞為什麼用得好。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這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百草園的景物的描寫,體會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2.體會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示動作。

教學步驟:

1.查字典、正音正字。

確鑿()菜畦()蟋蟀()纏絡()

竹篩()覓食()淵博()鼎沸()

繡像()錫箔()豁()蟬蜕()

倜儻()叵羅()秕穀()

2.介紹作者

魯迅:見課文提示。因學生第一次接觸,可適當介紹本文產生的背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3.讀課文。

4.提出思考問題

①哪一部分是描寫百草園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為什麼?

②讀第二自然段,説説這段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在記敍順序上有什麼特點?

③哪一部分是描寫三味書屋的?讀了這部分後有什麼感受?

教師歸納:1──6自然段寫百草園生活。10──22自然段寫三味書屋的生活。

作業:讀第二自然段,劃出你喜歡的詞語。

學生讀第8段。

提問:這裏寫了閏土的父親,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教師歸納:這裏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表現了“我”的欽佩之情。這就把童年時期的“樂園”寫得更具體、可信。

學生讀第9段。

提問:三個“也許是……”這一組排比句,反映了什麼內容?

教師歸納:反映出告別百草園在童年魯迅心裏所引起的震盪。

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作課後練習3、4、5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兩種生活鮮明的對比。

教學步驟:

1.檢查背誦第二自然段。

2.學生讀課文第11、12兩個自然段。

提問:

①作者是怎樣描寫三味書屋陳設的?

②作者在描寫三味書屋時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將介紹三味書屋的方位、佈置等詞語勾劃下來,並互相交流。

教師歸納:三味書屋的陳設單調、沉悶。反映了“我”對三味書屋那種枯燥無味、死氣沉沉的生活的不滿。

學生讀第12段至末尾,思考以下問題。

① “我”在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情況是怎樣的?

② “我”最反感的是什麼?

③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與百草園的生活構成了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①寫了五方面的學習生活。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寫折梅花、尋蟬蜕等也是為了反映他們對三味書屋那種枯燥無味生活的不滿。

②死記硬背那些難懂而又無用的書是“我”最反感的,這和百草園的愉快生活相差甚遠。

③第二部分表現出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枯燥無味,和百草園中的情趣盎然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提問: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園和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對比着寫,表達了什麼樣的中心意思?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文章通過兩種不同生活的對比。表現了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探索各種知識的廣泛興趣,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

教學雜談

隨着網絡文化的產生、發展,“新人類”──受網絡文化影響的人,在生活方式、思維習慣、人生觀、世界觀等與上代人相比都發生明顯變化的年輕人,隨之出現,這類人的特徵是“追求消費與物質享受……感情淡漠……價值迷惘”(苗凡卒《新人類觀察》)。這就要求我們語文閲讀教學要關注閲讀者的生活、性情,促使他們全面的發展,培養其健全的人格。語文閲讀,也是閲讀者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是人類素質的生產過程,因為通過閲讀,“讀者的知識經驗擴充了,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讀者的認識觀點改變了,這是自我在本質上的提高;讀者的思想感情昇華了,這是自我在價值上的飛躍;讀者的方法技術遷移了,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練達。”語文閲讀過程中要體現人本的思想,注重人格的昇華。這一點在以往的語文閲讀中常常被忽略了。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是人的活動,因此,語文閲讀實踐中,應當突出閲讀者的主體性。

長期以來,語文學習的場所基本上是課堂為主,學習的內容是課文為主,學習的方式是老師講授為主,而多媒體的應用,尤其是網絡化以後,將更快地促使我們轉變語文學習的觀念。就語文閲讀教學來看,網絡為我們提供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閲讀資源,成為巨大的資源庫。由於網絡信息的編制採用了非線性技術,它可以按人腦的聯想思維,把相關的信息聯繫起來。學生輸入信息指令後,它可以提供各種路徑,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式、發現式學習,而不是被動地獲得儲存的知識,這就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

本人在教授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引導學生上網查閲資料,學生通過查詢、檢索,瞭解了魯迅的生平及其創作的背景,又閲讀了魯迅的其它重要作品,有的同學甚至閲讀了與魯迅同時期的其他著名作家的重要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閲讀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由裝知識的容器變為知識的探究者,在橫向與縱向的拓展延伸中,擴大了閲讀面,豐富了語文知識,又提高了閲讀能力,增加了文學素養,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為學生自主閲讀提供了良好示範。

?挖掘讀寫結合點,培養七年級學生表達能力·準確確定讀寫的結合點〗

讀寫的結合點,要根據課文的表達特點、學生的實際、單元主題和課後“研討與練習”來確定。

“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藉這個例子要是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與作文的熟練技能……”(葉聖陶語)一篇篇課文是讀寫結合的載體,是學習、積累語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學習表達的例子:學習作者運用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的經驗,學習作者如何遣詞造句、連句成段、構段成篇等。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學生可以從中領悟到許多表達的方法,如課文的結構與題目,從整體到局部的寫景方法,使用一系列動詞準確描述活動過程,強調句式“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這些都可作為讀寫的結合點。

?語文課中學生閲讀情感培養的基本途徑〗

培養學生的閲讀情感就要在閲讀教學中,尋覓心靈的相通點。常言道“心有靈犀一點通”。閲讀教學中,教、學雙方面對同一認識客體──課文,教師怎樣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課文所提供的信息呢?前提是,必須走到作者心裏去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慮,洞察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抓住最關鍵、最本質的信息,也就是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教師怎樣才能把這些信息傳遞給學生,並被學生樂意接收呢?條件是,必須走到學生心裏去,瞭解學生的所好、所需、所求,從而尋找一個最佳契合點,也就是採取最適合學生的形式進行信息傳遞。同樣,學生要讀懂課文,必須在教師的幫助下讀懂作者。這樣,教者、學習者與作者可謂心心相印,這是心靈的耦合。

比如,指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果只是讓學生弄懂作者是如何扣住“樂”字,寫了園中的那些美景樂事,又是帶着怎樣的感受來敍寫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的,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比照起來寫有什麼意圖等問題,那只是讀懂了課文,並沒有讀懂作者,更沒有讀懂生活。假如我們能讓孩子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藉助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去理解作者兒時的心理與情趣,可望找到相通點,他們不僅能明白作者“樂”在何處,而且能“樂”在其中;假如我們能讓孩們結合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去體味違背兒童天性的“三味書屋式”的教育對少年兒童的身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那麼,孩子們也會從心靈深處發出呼喊,從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思想情感上與之產生共鳴,進而對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點追求。

?指導創造性賞讀淺探〗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了百草園自由歡快的生活情趣和三味書屋讀書生活的枯燥乏味。但是,儘管三味書屋的學習乏味枯燥,可孩子們天真爛漫、好奇貪玩的天性並未改變。課文中寫道:“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做‘荊川紙’的,蒙在小説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由此可以提出質疑:孩子們的童心並不因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為什麼?如果遇到一個常動戒尺的嚴厲先生,孩子們的童心會泯滅嗎?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中,童心的表現形式有何不同等。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背誦積累,從品味中領悟語感〗

在中學語文教課書上選取了大量中外名篇,文章語言優美。對於這些文章,學生應該平時多揣摩文章語氣、感情是如何變化的,借鑑文章精華。沒有背誦,就沒有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素材;沒有素材難有語感沉澱。積累多了,便會有敏鋭的預感,所以提倡多背誦,並且要講究背誦的方法,在“品”中去背,背多了,就可以信手拈來了,運用自如了。

語感是建立在一定的語言內容基礎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學內容的挖掘上下工夫,使學生領悟語感。一篇優秀的文章,人物形象的確定,作品意境的深邃,景物描寫的形象,都源於文字表精要、貼切、形象。因此,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字義、文句、修辭手法等進行比較、歸納、細細品味,學生的語感才會不斷增強。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肥肥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一句,作者為什麼用“伏”而不用“停”、“叮”等詞呢?揣摩比較之後,會發現“伏”不僅與前面的“肥胖”想照應,而且給人一種胖嘟嘟、沉甸甸的憨態美,富有情趣,給讀者造成一種更豐富的想象空間,使人產生聯想,得到美的感受。

從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課前的導入不僅具有主導作用,而且還有情感的感染作用。著名情境教學專家李士林曾説:“教材……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樑便是教師的情感……教師用自己的真情一旦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苗,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呈現勃勃生機,迸射出生命的活力。”在執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是這樣導入的:“童年”是陳醋的酒,越放越醇;“童年”是盛開的花,鮮豔芬芳;“童年”是潺潺的小溪,流淌流淌,流到每個人的心中……童年是光,流金歲月,令人難忘。能講述一下你童年生活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嗎?(生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瞭解他的童年生活,一起來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一般的語文渲染,很快就把學生引入到對童年生活的甜蜜回憶之中。

?從語文教學角度談教師的主導作用──兼談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情境〗

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情境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主客觀基。和諧民主的情境是課堂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決定學生是否樂意參與課堂教學,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能否充分的調動。

要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情境,教學首先應放開手腳,大膽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作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相信學生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與分析、判斷、解快問題的能力,不能高估自已的指導作用而忽略學生的學習能力。

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美文,文中精彩生動而又具體可感的景物描寫及人物刻畫,都很值得我們借鑑,文中用大量篇幅,以兒童的眼光來寫“我”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生活,而這些生活極易引起兒童的共鳴,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本文第二部分時,一位語文教師讓學生從“教師”、“學生”的角度來理解“我”對三味書屋的情感,試着讓學生獨立地從文章第二部分來感知文章的主題。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之後,在談論之前,老師只提了一個問題:你們閲讀本部分時,發現了什麼情況?緊接着,學生的各種想法紛沓而至:

1、三味書屋的生活也有趣,不在於玩耍,而在於長大學知識。

2、學習比現在更寬鬆。

3、老師不太乾預學生,課堂較自由,老師講課時,學生可以做遊戲,畫畫兒,這是對藝術的一種追求。

4、老師不喜歡學生課堂上問“怪哉”,這應於課堂之外問……

對於學生列出的這些情況,老師都沒有打斷他們,更沒有否定他們,老師仔細聆聽並驚喜地發現:學生所説的這些情況有許多閃光點,由此他們也體驗到“我”在三味書屋的生活並不單調,無味,體現“我”對童年生活的無限懷念之情。這樣,由學生本身完成對課文內容、主題的整體理解,老師就無須多費口舌了。

和諧民主的教學情境,給了學生思考、發言的廣闊空間,也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應多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不以教師的既定要求來扼殺學生個性,這樣,學生才能有效發揮他們的潛能,達到無師自通的目的,正如葉聖陶先生所方:“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也只有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與學生真誠交流,才能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裏做勇敢的弄潮兒。

?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閲讀課,讓學生髮現問題〗

在經典閲讀課上,要讓學生髮現問題──傳統文本解讀中沒有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有學生髮現了“問題”:魯迅最後寫《蕩寇志》和《西遊記》繡像的下落與“百草園”、“三味書屋”都沒有關係,是“閒來之筆”,是“畫蛇添足”!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加入討論。有學生作了如下分析:先生教讀的書聽不懂,謀生還要靠開小差時畫的繡像,這正説明作者在三味書屋所受的教育是不切實際的,是迂腐的,從而深刻揭示了封建教育的腐朽,這不是“閒來之筆”,而是有深意的。學生的思維不能説不慎密、沒有創意!這種創新的解讀填補了許多文本解讀者留下的空白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經典的課文了,從我們上中學時到現在,或者更遠可以到我的父輩的中學時代,無論教材如何變化,這篇文章卻為所有編寫者親睞。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我個人是很喜愛先生的文章的,先生的大多數文章都一一拜讀過,先生的文章難懂確實不假,和讀現在許多的文化快餐不同,許多的文章你得耐下心來,細細的品味才行,一遍兩遍就想讀出點子醜寅卯的人是萬萬不能體會先生文章的妙處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先生回憶童年時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滿着濃濃的童真童趣,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在國中階段先生的文章中,我是經常把它和另外一篇《社戲》相提並論的。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大概是先生一貫的戰鬥者的鋒利,思想者的深邃,播火者的勇敢讓人們忽略了他的細膩,他的温情?或者是那些需要口號,需要狂熱的年代使人們把先生和他的作品一起推上了聖壇,而聖壇之上是容不得這些東西的?總之,一代代對這篇文章的詮釋讓人如梗在喉,先是扣上了一頂“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後是“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在這些分析中,先生成了一個樣板戲裏苦大仇深的老貧農,在任何一個場合都不忘一把血一把淚的詛咒那萬惡的舊社會,那萬死的老地主。不知先生泉下有知,看到這些東西,會不會一下子坐起來,再寫一篇文章……

誠然,先生對於黑暗的社會,貧弱的國家,愚昧的民眾是有着痛心疾首的恨,那是基於一個先覺者的敏鋭,一個思想者的責任之上的,但這一切並不妨礙先生作為一個有血性,有情感的男人抒寫自己的夢想,回憶,失落與惆悵。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用實在的筆調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裏的世界,有百草園裏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説,有雪天裏捕鳥的樂趣,也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疑惑,三味書屋裏新奇的追問,單調的學習和課餘時偷樂的興奮。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而這些才是此文的終極目的,那就是一個年已不惑的男人對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温暖的回憶。

當然,做為一箇中年男人,尤其是一個有着深刻思想和犀利筆觸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帶有自己的思想和風格。那些不加修飾而自然天成的描寫,沉穩凝重的敍述,深刻詼諧的議論,張弛自如的抒情無不顯示着一代文學大師老道的功力。或許這些就是被許多人認為的“檄文,戰鬥”的特徵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