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教案精選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6W

教案是教師為了掌握課堂節奏預先撰寫的書面表達,很多教師為了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都會提前寫好教案,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鼓》教案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

《鼓》教案精選5篇

《鼓》教案篇1

教學目標: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 等詞語。

教學重點: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教學難點: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用具: 生字卡

教學過程: 蜜蜂精品教案教學設計不錯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説説這篇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嗎?

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藉助後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藉助課後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 .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

現在你知道法布爾做了一個什麼有趣的實驗了嗎?

三、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麼寫。

教學後記:通過生字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認識課文的內容。

《鼓》教案篇2

學習要求:

1、學會複韻母angengingong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ing。

3、能初步拼讀聲母與angengingong組成的音節。

4、能準確拼讀聲母與angengingong組成的音節。

5、學習羊、方、風、井、蟲這5個生字。

學習重點難點:讀準複韻母angengingong的音,認清它們的形。

教學準備:拼音卡片,投影儀。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圖激趣導入

1、投影本課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

2、引導學生初步感知angengingong的讀音。

二、教學複韻母ang

1、樂樂手裏拿的是什麼?

2、放大鏡的"放"裏面藏着我們今天要學的複韻母"ang"。

3、老師範讀ang,學生仔細聽,觀察老師的口型。老師再範讀一次,學生小聲模仿。

4、指名讀"ang",開火車讀,老師注意正音。全班讀。

5、比較讀an和ang,體會後鼻音如何讀好。

6、誰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記住這個複韻母的樣子,並且把這個好方法告訴大家。

7、指導讀ang的四聲。先讓學生自己練讀,再指名讀,最後全班讀。注意聲調標在第一個韻母的頭上,也就是a的頭上。

8、指導聲母f和複韻母ang的拼讀。讓學生自己練讀再指名讀,最後全班讀。

三、教學複韻母engingong方法同上

1、注意整體認讀音節ying和ing的讀法一樣,就是在ing前面加上大y,變成整體認讀音節ying。

2、注意觀察,這四個複韻母的樣子有什麼特點,都有ng,這就是後鼻韻母的尾音發音"ng"。

四、書寫練習

1、教師範寫,注意要寫得飽滿、緊湊、協調。

2、學生仔細觀察,然後描兩個,寫一個。

3、比一比,看誰的複韻母寫得最漂亮,誰寫字的姿勢最漂亮。

《鼓》教案篇3

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古代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發展的基本線索,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奴隸制的高度發展,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興衰

2、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整合教材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圖和相關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轉換思維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古代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隸制得到高度發展,理解改革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傑出人物對歷史的發展進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重難點 重 點:斯巴達和雅典;全盛時期的雅典;羅馬霸權的建立。

難 點:斯巴達和雅典的區別;羅馬和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示目標(2分鐘)

1)、導入新課:提問: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些?古代亞非文明發源於哪些地區?繼亞非古代文明的興起,西方(歐洲)也出現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裏發源的呢?導入新課西方文明之源。

2)、出示學習目標:(教師解讀)

1、從正反兩個方面認識雅典的共和制度,掌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能力。

2、讓學生蒐集古希臘、古羅馬的有關奴隸生活狀況的材料,使他們對古希臘、古羅馬的民主生活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3、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古羅馬,它們都採取了積極的對外交流政策,這是他們強大的重要因素,由此使學生對當前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形成正確的認識

二、學生自學,質疑問難(8分鐘左右)

1)顯示自學提綱:

1、希臘早期文明叫什麼?由哪兩個文明組成?距今多少年左右?

2、評價伯利克里?

3、羅馬共和國成立於哪一年?為爭奪地中海霸權,同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什麼戰爭?何時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

4、羅馬帝國何時建立?第一任皇帝是誰?哪一年分裂?哪一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它標誌着什麼歷史結束了。

2)、按自學提綱自學。自學時,對不會的問題要做好批註,作為合作探究的問題進行探究。

3)、教師檢查學情,指導學生自學,並適當點撥。

三.、合作探究,建構知識(15--20分鐘)

1、組內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在組內互相交流。組內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質疑時提出,聽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2、師生互探。對自學提綱中重點的內容及學習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展示、糾錯和點撥。

3、教學內容:提問1:希臘文明以什麼為中心?與亞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一) 雅典城邦的繁榮

1、雅典為何工商業發達?

2、雅典處於全盛時期是誰當政?

3、雅典處於全盛時期表現在哪些方面?

4、希臘為什麼衰落?(斯巴達、雅典長期爭霸)

(二) 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1、羅馬共和國何時建立的?羅馬共和國的行政長官稱為什麼?由什麼樣的人擔任?

古羅馬怎樣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

羅馬共和國是怎樣被羅馬帝國取代的?

羅馬帝國延續了約五百年,與秦朝和西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帝國之一。

4.課後小結:通過學習瞭解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以及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5、學生熟記本課知識點:朗讀或默記:3—5分鐘

四、鞏固新知,學會運用(13分鐘)

1、教師多媒體出示訓練題、提高題。學生當堂回答,及時鞏固新知識。

2.佈置課堂作業:《基礎訓練》第3課部分重點內容,學生當堂完成。

3、教師檢查學生課堂作業完成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自主學習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鼓》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認識多音字“似”“卷”能正確讀寫“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感受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理解最後一段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的意思。

教學課時:二課時

課前準備:1、課前蒐集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2、小黑板。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去過哪些地方?(請同學説)你們知道廣西什麼地方的風景最美?你們誰到過桂林?你們覺得桂林怎樣?沒去過桂林的同學們藉助課文到桂林遊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二、範讀課文:

現在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

三、自學課文,理清層次:

1、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課文寫的是什麼?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的內容。

2、學生自學。

3、交流:誰能説説各小節的內容?

4、小結: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後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後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全文順序是先總後分再總。

四、講讀課文第一節。

1、師: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結合學生回答,板書:甲天下;引導學生理解“甲”的意思。

2、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圖象並説説。

3、生交流。

4、引導學生辨析理解“觀賞”和“欣賞”。

五、講讀課文第二節

1、師提出要求:先看圖,再讀書。看看灕江水怎樣美,主要特點是什麼?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節課文有哪些詞語把灕江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來並畫上_____。2、學生自學。3、全班交流。4、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5、為了讓學生體會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字、詞、句訓練。

①師:誰能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灕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②師:如果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麼説?灕江的水……

③師:我們看到灕江的水這麼美,感歎起來,該怎麼説?再讓學生念課文中的這句話,師指導讀。

④師:光感歎能把灕江怎麼靜,怎麼清,怎麼綠告訴別人嗎?(不能)那課文是怎麼寫的?指名讀,指導讀,自由讀,齊讀。

⑤啟發想象,體會“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的情景。

6、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出示三個句子:灕江的水真靜吧,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灕江的水又很綠,像無瑕的翡翠。這樣寫美不美?為什麼?結合回答,教給學生排比句的知識。

7、指導學生體會襯托的寫法。①師:這段是寫灕江的水的,為什麼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②結合學生回答,相機指導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③再讓學生讀“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

8、小結。

六、作業:

我愛大海、西湖和灕江的水。把這個句子説成排比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三節。

1、師:提出要求:同學們先看看圖,再讀課文,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畫出,不懂的要做上記號。

2、學生自學。

3、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通過圖畫、簡筆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形態萬千、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4、讓學生再讀課文,要求用上一堂課學習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課文。

5、全班交流,師啟發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6、齊讀課文第三節。

7、師小結:這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説明桂林的山……(生説)

三、講讀: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交流:最後一節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3、結合學生回答:指導理解“畫卷”“舟行碧波,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4、再齊讀課文。

四、師引導學生總結課文,再指名朗讀全文。

五、總結性訓練。

1、假如我們現在來到桂林,看到這兒山清水秀,我們説一句什麼話?

2、這時你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

3、你能説幾個形容祖國山河美的詞語嗎?你能説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嗎?改成感歎句會嗎?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六、作業:

1、找出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2、用排比的句式來描繪家鄉的一處風景。

板書:總述: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鼓》教案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包括農業生產的發展、手工業水平的提高和商業的繁榮及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史實,進而明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於南宋之時。

通過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通過思考和總結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我國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商業和對外貿易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居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對外貿易的發展為傳播中國古代文明、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講述自唐朝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經濟的發展及其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

“南方商業的繁榮”是本課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是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複習遼、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與遼、西夏,南宋與金都發生過戰爭,戰場主要在北方。這時,南方相對安定,在這種有利的環境下,南方經濟迅速發展,並逐漸超過了北方。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出示《耕穫圖》

指導學生看圖,並回答:

仔細觀察《耕穫圖》,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宋朝農業生產的情況。

①圖畫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

——這幅圖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區田莊裏的農民繁忙勞動的景象。圖中的農民在從事犁地、車水、挑送、插秧、揚場、舂米、磨粉等勞動。

②種植的主要作物是什麼?——稻穀

③插秧和揚場的場面同時出現,説明什麼問題?

——證明宋代已有了雙季稻了。

④為什麼在宋朝時能夠由一年一熟變為一年兩熟?

新引進的品種占城稻耕作週期短;南方氣候温暖。

總結南方農業的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學生思考: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業與前代相比有哪些發展?”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歸納:絲織業水平超過北方;棉織業首先在南方興起並初步發展;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的重心,制瓷工藝取得新的突破;造船業發達,居世界首位。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廣州、泉州)

(通過圖片展示説明南方手工業的水平)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強調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外貿港口:廣州、泉州;

(2)市舶司的設立

3、貨幣制度的變化(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兩宋時期,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對朝廷的財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最終完成。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進行歸納、總結,對歷史發展的脈絡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

4、小結:

類別 發展成就

農業的發展

糧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進與推廣;蘇湖成為糧倉;水稻產量居糧食首位

經濟作物 棉花、茶樹的種植和栽培得到推廣

手工業的發展

紡織業 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

制瓷業 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製冰裂紋瓷;景德鎮成為瓷都

造船業 居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商業的繁榮

商業都市 杭州是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

對外貿易

在當時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廣州、泉州是大商港;對外貿易範圍擴大;外貿收入是朝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貨幣 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5、作業:課後作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