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7W

一份出色的教案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制定教案的時候,一定要圍繞教學內容來思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8篇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篇1

?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説教材

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大氣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關係這一主線,其中前四課主要介紹大氣的組成、垂直分佈、運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是在前四課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本課的學習還為後面第四單元氣象災害颱風、寒潮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説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記住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鋒面系統,低壓系統,高壓系統。

理解鋒面系統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理解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的區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2、能力目標:通過閲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提高學生閲讀識圖能力。

通過閲讀天氣形勢圖,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閲讀各類圖形,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説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重點: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

?《中國人口》】

一、説教材

?中國人口》是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第三節的內容,本節教材主要講述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人口分佈的情況。是中國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識,是學生學好中國地理,尤其是學好我國工業、農業、交通、城市等知識以及分區地理知識的基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只有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才能合理佈局工業、農業、交通和城市。因此,學好本節教材,掌握我國人口的分佈概況,將為學好後面各章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1、説出我國人口總數,

2、運用有關數據説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並簡陋分析建國後我國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3、學會製作人口增長曲線圖

4、運用人口分佈圖説出我國人口分佈概況

5、使學生明白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估國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出路,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人口分佈是本節教材的重點,為我國人文地理的學習打基礎。

如何交換學生分析圖表和動手作圖是本節的難點。本節教材出現了四種類型的圖表:如扇狀統計圖、柱狀統計圖、線狀統計圖、人口密度分佈圖,因此,如何教會分析上述圖表和繪製人口增長曲線圖是本節的難點。

四、説學情

經過七年級世界地理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學習,使學生已經具備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佈圖的閲讀能力,這將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八年級的學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視地理課也將使本節課的難點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戰。

五、説教法、學法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創設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加以點撥。

六、説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情境創設:第13億個公民誕生的圖片資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中國人口》的學習

新課學習:

活動一感受130000000

a.多媒體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構成餅狀圖》,中國佔21.2%

b.多媒體展示《我國省級行政單位人口數量圖》找出5000萬以上人口大省,9個。

c.生活中人口擁擠的畫面:下班的路上、海濱浴場、春運的候車室

説明:讓學生感受13億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觀地在他們的腦海中建立起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形成為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從而解決了本節的一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活動二我們來發現:

我國人口達13億,那麼我國人口的發展狀況如何呢?

a.展示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公元0年----公元2000年的變化狀況,這主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歸納:慢

較快

飛速發展(基本國情),解決了教與學的重點。

b.師生共同完成建國以來我國人口增長的曲線圖,教會學生作人口增長曲線圖,從而突破了教學難度。這個難點的突破體現師生互動、師生合作的教學理念。

c.在自制的我國建國後人口增長曲線上進行自主分析,自主發現問題:

1949-1990變

1990-2005化變慢,原因:計劃生育

d.計劃生育的國策

説明:整個活動中,主要是學生自主活動,去動手做,去觀察,去發現,不

僅能力得到了培養,而且也初步樹立樹立學生正確的人口觀、情感態度、價值觀。

活動三探討人口分佈的特點

13億人口在我國有的地區多,有的地區少,分佈如何呢?

a.人口密度的複習:比較中、俄、美、世界。橫向比,我國的人口密度大

b.展示各省級單位的人口密度圖,找出d小大的省區、分佈概況。

c.展示人口密度圖歸納總結:東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過程遵循了學生的認知過程,使由簡---難,由分析、推測---科學證實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又突破了教學的另一個重點人口分佈特點。

課後拓展延伸:探究

1.為什麼我國人口東多西少

2.我國人口過多帶來了哪些人口問題

七、説板書

一、人口多,是世界第??

1、人口多

2、人口增長快、原因國情→國策

3、國策:計劃生育

二、人口分佈不均:東多西少

這篇八年級地理説課稿:《中國人口》説課稿就介紹到這裏了,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篇2

一、設計理念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關鍵是改變地理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聯繫生活設計不同形式的活動,比如讀圖探究、角色扮演、發揮想象等,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訓練學生閲讀地圖、分析地圖、從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究創新的能力,以圖憶文,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二、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

"海陸的變遷"一節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講述了地球表面海陸分佈的原因,是承接第一節"大洲和大洋"對地球海陸面貌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讓學生認識到地球表面是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過程中,對學生逐步樹立海陸變遷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舉出實例説明海陸變遷,讓學生樹立起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科學觀念。

(2)瞭解大陸漂移學説產生的背景,知道海陸分佈格局的形成過程。

(3)知道板塊構造學説的基本觀點,運用板塊構造學説解釋有關地理現象的成因。

(4)閲讀地圖,説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佈規律,説明火山、地震分佈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讀圖、閲讀、討論等,培養學生的讀圖、動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科學觀點及科學興趣和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

(三)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科學觀點及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

(2)用板塊構造學説解釋一些地理現象,説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帶的分佈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教學難點:

用板塊構造學説解釋一些地理現象成因。

三、學情分析

學生剛剛學習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第一節"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陸分佈大勢,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必備的知識基礎。但七年級學生根據其年齡、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要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仍需採用直觀演示的方法降低難度。

四、教法選用、學法指導

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到了什麼,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理解知識產生髮展的過程。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以啟發探究為主,輔以讀書指導法、講解法和直觀演示法等。

本節課的學習方法為:自主讀圖探究和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出示圖瓦盧舉國遷移的新聞資料。激發學生興趣,由此導入新課。新聞的導入方式,海陸變遷的疑問,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用問題情景將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課堂上來。

2出示課時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進行學習。

(二)探究新知

a、滄海桑田

?提出例證、質疑探究】

展示圖片資料

1、學生小組合作,根據現象推斷變化並簡要解釋。

2、交流彙報,體會海陸是不斷變遷的。教師附以課件簡圖,師生總結引起海陸變遷的原因。

在教學中,選擇反差大的材料,讓學生產生疑問,保持學習興趣,養成善於動腦思考、敢於開口提問合作學習的習慣。

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層層遞進的分析解決重點。

b、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設疑過渡,觀察猜想】

海陸是不斷變遷的,那麼我們腳下的大地,生活得大洲是自古如此嗎。同學們不要急着下結論我們來觀察一下世界地圖。(課件出示世界地圖)

觀察非洲和南美洲輪廓特點,大膽進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經連在一起?

引出:大陸漂移。

環環相扣,層層設疑的學習過程不斷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

?角色扮演、證實假説】

讀材料瞭解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假説。

小組合作收集資料、證據説明大陸漂移假説的科學性,同時採用直觀演示的方法説明觀點、看法。

讓學生自主參與、動手體驗、反思交流。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積極探究的科學精神。

c、板塊運動

?觀察動畫,圖説地理】

1、動畫演示:大陸漂移

2、學生觀察,描述,教師課件引導。

3、暢所欲言:從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説的故事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多媒體演示大陸漂移,增強其直觀性,暢所欲言的活動,啟迪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探索精神。

?設疑過渡】

大陸為什麼會漂移?人們經過不懈的探索,在大陸漂移説基礎上創立了板塊構造學説。質疑大陸漂移學説,引出板塊構造學説理論。

?合作讀圖、理解學説】

1、引導學生讀圖,自主發現地理信息,合作總結板塊構造學説的主要觀點。

通過讀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讀圖分析歸納的能力,發揮合作學習的功效,突出重點。

2、直觀演示理解板塊運動學説

(1)打雞蛋,理解地球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板塊構成的。

(2)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箭頭,通過動動手活動,輔以動畫演示,理解板塊運動的模式,產生的現象。

通過聯繫實際的小實驗,形象的計算機動畫演示擠壓運動、張裂運動過程,使學生更好理解板塊運動的內容,突破難點。

3、學以致用

由學生用板塊構造學説理論討論解釋地理現象,加深學生對板塊構造學説的理解。

通過運用板塊運動學生解釋地理現象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讀圖思考、由表及裏探究竟】

1、引導學生讀圖分析歸納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佈,瞭解兩大火山地震帶。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佈與板塊運動之間有何聯繫。

教師並聯系生活實際,煮裂雞蛋,蛋清冒出來的例子。通過讀圖歸納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從表層信息獲取地理知識內在聯繫的深層信息,並聯系生活突破難點。

?走進生活中的地理】

瀏覽汶川地理圖片,烘托情景,探究汶川地震成因。

通過汶川地震的圖片資料,感染學生,激發探究的慾望,體驗地理知識的價值性,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培養愛國情感。

(三)課堂總結

1、學生自主小結質疑。

2、教師總結,激勵探索。

大災無情,人間有愛。地震的發生,海陸的變遷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要不斷探索,有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為人類造福。讓學生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科學觀點。

激勵學生不斷求索達到課雖盡,而意不止的目的。

板書設計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篇3

中國的疆域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其閲讀地圖,使學生説出我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並能正確表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我國的四至點,並在圖上量算出我國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我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進行熱愛祖國、保衞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閲讀中國政區圖,形成對我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手段

?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複合投影片(一套四張,同一底圖),地球儀(學生每人一個,並附有彩色膠帶),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掛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學習指導法。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製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慾望。

聽着這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於什麼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越性?我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

一、從世界看中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什麼?從圖上看出中國位於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線為西經20°和東經160°。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於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和東經160°,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並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1.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説出我國位於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我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相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並回答,我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我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承轉】我國的面積很大,我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麼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並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註在課本的“中國疆域示意圖”上,並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羣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投影】中國政區複合投影片①(中國的疆域示意圖)。

請同學在圖上依次指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並請若干學生依次説出習題答案,教師輔導。

?提問】請你算一算我國最南與最北緯度相差約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我國最南處於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於哪個帶?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迴歸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我國大部分領土處於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温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北寒帶。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異”圖。

?提問】2月份,位於我國北部的黑龍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為什麼?

?歸納】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温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處於冰天雪地的隆冬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組討論】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對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我國具備複雜多樣的氣候,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進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圖”,算一算我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於東5區至東9區,共5個時區,即最東與最西時間相差5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麼景象,為什麼?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於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是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

1.閲讀地圖冊《中國政區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我國南北距離相差約多少千米。

?歸納】我國東西之間距離約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東、南、西、北四端點,知道我國的領土面積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並能運用地圖找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過程與方法:運用地圖分析法和比較法説明我國的領土大小和鄰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培養學生的領土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認識我國的鄰海。

教學難點:認識我國疆域的優勢。

教學方法

運用地圖分析法和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思考、分析我國的疆域優勢。

教學工具

ppt,地圖

教學過程(雙邊活動)

(師)導入: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嗎?我們一起來看向這幅世界地圖,想一想,回憶一下,待會請一個同學來回答。(播放世界地圖)

(生)回憶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學了我國的地理位置,我國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温帶,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師)不錯,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所處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知道我國是一個既鄰海又有廣闊大陸的國家,我國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優越性。接下來的這節課,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我們的祖國,並探究一下為什麼説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大國。

教授新課:請看地圖冊上的中國地圖,並從中找出我國的最東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將它標出來,寫下經緯度座標。(播放中國地圖)

同學們都找好了嗎?那個同學能起來分享一下你找到的點,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閲讀地圖冊,圈點分享我國的最東端在烏蘇里江匯入黑龍江的交匯處,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烏孜別裏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師)在ppt上展示我國的東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強調我國四端的位置,我國的最東端在烏蘇里江匯入黑龍江的交匯處,最西端在烏孜別裏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計算一下我國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緯度差,最東端和最西端的經度差。

(生)東西經度差是61°25′,南北緯度差是49°39′。

(師)我國的東西經度差達到60°,這麼大的差距,到底會產生什麼奇特的現象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播放烏蘇里江和帕米爾高原在同一時間點上,所拍下的景色)

同學們請看屏幕,同是北京時間6點,烏蘇里江江面已灑滿金色的陽光,而帕米爾高原上還是滿天星斗的漫漫黑夜。這是為什麼呢?那個同學能告訴我。(提示:這就需大家回顧以前學的地球知識,地球的形狀和地球的自轉方向)

(生)回答:因為地球是球形的,任何時刻,太陽光不能全部照亮整個地球,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烏蘇里江在帕米爾高原的東邊,所以太陽光先照射到烏蘇里江。

(師)因為地球的自轉運動,總是東方先迎來日出,不同經度的地方出現了時間的差異,且經度差越大,時間的差距越大。烏蘇里江在帕米爾高原的東邊,所以烏蘇里江先日出,又因為兩地的經度差達到60°,這佔了地球經度的六分之一,地球自轉一週是24小時,如果拿360°來平均分開的話,也即是説每15°經度差就是一個小時,所以帕米爾高原與烏蘇里江在時間差上相差了4個多小時,這也不難解釋烏蘇里江已金光燦燦,而帕米爾高原還是黑夜了。出國的人們常説的“倒時差”,也是因為經度差而引起的時間差。

以上就是我國東西跨經度大的其中一個表現。除了經度差距大外,我們還計算出了我國的南北緯度差也接近50°,這差距也是非常大的了。我們知道經度影響時間差,那麼緯度呢?大家想一想緯度會影響什麼?氣候五帶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

(生)回答:氣候五帶是根據獲得的太陽熱量的多少劃分的。

(師)氣候五帶是根據獲得的太陽熱量的多少劃分的。不同的緯度地區獲得的太陽能不同,低緯地區獲得太陽能比高緯地區獲得的要多,所以緯度會影響獲得的太陽能的數量,也即是影響氣候。冬季,位於熱帶的西沙羣島、南沙羣島天氣依然非常炎熱,樹木葱鬱,而黑龍江地區已經是白雪皚皚了。這個氣候差異對於身在廣州的我們可是深有體會的了,冬季的時候你們只能坐在電視前看着北方的孩子在玩雪仗了。

現在,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我國的疆域很遼闊?那誰知道我國具體的領土面積是多少嗎?在世界的排名是第幾位?

(生)回答: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三位。

(師)對,我國的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與歐洲的面積差不多。大家記住了,是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因為領土包括陸地領土和海域領土,但在這裏,你們只需特別記住陸地領土的面積。陸地面積這麼大,那邊界線肯定也不會太短了,據測算,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2萬多千米,這麼長的邊界,那鄰居肯定不少了,同學們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找出我國的陸上鄰國有那些,一共有多少個?並將找到的國家填到地圖上相對應的位置上。(發放自制圖標,播放我國疆域與鄰國地圖)

(生)閲讀地圖,查找資料,回答:按照逆時針,我國的鄰國依次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共有14個鄰國。

(師)除了陸地領土外,我國還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域領土,我國的領海範圍是從領海基線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接下來讓我們認識一下我們的海域,請看地圖,從北到南,分別找出我國瀕臨的海洋和島嶼。把找到的海域也填到地圖上相對應的位置上。

(生)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師)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多萬千米,所以鄰近的海洋也會比較多,其中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包圍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除了四大海外,台灣東岸直接瀕臨太平洋。近海還分佈着我國的島嶼——台灣島、第二大島——海南島,還有黃渤海諸島,東海上的舟山羣島,南海上的東沙羣島、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等從多島嶼。

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順時針從北到南依次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其中朝鮮和越南與我國既陸上相鄰也隔海相望。

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海域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擁有漫長的國界線和海岸線以及眾多的鄰國,現在是不是可以證明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大國了?

我國既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上節課我們探究了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優勢,知道我國地理位置優越,這節課則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疆域遼闊有哪些優勢?翻到教材第6頁,小組討論,補充我國疆域遼闊的優勢。待會請小組派代表回答。

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我國東西時間差異大,南北氣候差異顯著,以及我國的陸地領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有14個陸上鄰國和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從北到南瀕臨的海域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並分析我國疆域遼闊的優勢。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本章是中國區域地理的開篇,上承中國地理總論部分,下啟中國地理區域部分。在前四章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本章將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要求我們從宏觀上把握區域地理的概況,認識各地區的地理差異,為學好分區地理打下基礎。

第六章認識省級區域——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域,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在內,一共有34個。其中,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得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門是剛回歸祖國的特別行政區,實行特殊的社會制度;台灣是祖國的神聖領土,是祖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七章認識省內區域——在我國各省級區域內部,在自然、人文或經濟發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單元。它們各有特色、異彩紛呈,如廣東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那裏自然條件優越,極具人才優勢,經濟發展更是獨佔第一;再如雲南的西雙版納,那裏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是典型的熱帶植物王國。

第八章認識跨省區域——由於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聯繫,我國有許多跨省界的區域。如黃土高原、長江沿江地帶等,它們風格迥異,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國——中國,這隻騰飛於世界的東方巨龍下以嶄新的姿態翱翔於天宇、走向世界。

三、學生基本情況。

四、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五、具體措施:

l、鑽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工作計劃。

2、認真寫好教案。

3、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6、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7、注意教學方法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大膽探索,勇於創新。

8、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

9、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篇6

教學方法:談話法、自學法。

教學媒體:有關寒潮、颱風和旱澇災害的幻燈片、投影片、錄像帶等。

課時安排:本節計劃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複習上一節我國氣候的特徵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教師引導)總的講,我國氣候條件十分優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災害、寒潮、颱風等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例如1998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特大洪水給任命的生命財產和工農業帶來數千億元的損失。而華北地區則出現了持續乾旱的天氣。

(板書) 第五節 寒潮、颱風和水旱災害

我國每年總有一些地區發生水旱災害。洪澇和乾旱是影響我國的氣候災害。現在我們來看報998年常見流域抗洪搶險的錄像。

(投影片)1998年我國還有哪些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損失,軍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別感動的事情是什麼?根據你所學過的知識,思考洪水形成的氣候原因、人為原因?對長江洪澇災害的防治你有什麼建議?你能為災區人民做些什麼?

(學生活動)下面我麼們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上面的問題一起討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發表意見,然後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發言。現在給大家10分鐘討論。

六個代表發言之後,由全班一起進行評議。

(教師歸納)

(1)氣候原因是夏季東南季風勢力的強弱以及厄爾尼諾和拉尼那等條件的影響。

(2)人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中游的圍湖造田等。

(3)使人感動的是1998年全體軍民團結誓死保衞常見大堤的感人事蹟。

(4)常見上游應植樹造林,中游應退耕還湖、疏通河道。

(板書)一、水旱災害

1、 原因和危害

2、 措施

(過渡)可見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較多的國家,除了水旱災害以外,我國還受哪些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呢?

我們來閲讀課本第59頁,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寒潮警報。思考以下問題:

(1)寒潮是一種什麼樣的天氣現象?你親身經歷過寒潮天氣嗎?有什麼樣的體會?

(2)觀察課本第60頁“侵入我國的漢朝路徑圖”,你能根據地圖説出強冷空氣的源地嗎?它大致沿什麼方向運動?思考從那裏來的是冷乾的?

(3)從圖中觀察,漢朝能影響到我國的哪些地區?冷空氣到達時,當地的天氣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4)從圖中觀察,我國有那些地區不易受漢朝的侵襲,你能説出為什麼嗎?(參照中國地形圖)

(5)為了保護農田,我們應當採取哪些防災措施?

(學生活動)小組經過討論,互相啟發,加深了學生對寒潮的瞭解。通過小組代表發言的形式使各種不同的意見碰撞,使意見趨向一致。

(教師小結)同學們發表了很多的見解,通過小組學習、代表發言的形式使意見統一起來,可以概括為:

寒潮造成範圍廣大的地區大幅度降温的強冷空氣。一般出現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間,它來自西伯利亞、蒙古一帶。侵入我國以後數日之內就可以從北向南橫掃全國.我國的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的大部分、黃淮、江淮、江南等地區都受其影響,會出現大風、降温雨雪天氣。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於南方、平原上的風力大於山區.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響外,大部分地區都受其影響.強冷空氣南下時,受陰山、秦嶺、南嶺等東西向山脈的阻擋,經過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冷空氣勢力不斷減弱,四川盆地、廣東、台灣、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響相對較小。雲貴高原對勢力減弱的冷空氣有阻擋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響.青藏高原地勢特別高而寒潮不易侵入。農村地區在寒潮到來前,可用煙燻、灌水、塑料薄膜覆蓋莊稼等辦法來預防寒潮。

(板書)二.寒潮

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過渡)除了上邊提到的災害性天氣寒潮和旱澇災害以外,我國東南地區還常受到颱風的侵襲。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有關“颱風及其對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錄象。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第60頁和第70頁“颱風”一節課文和“西太平洋颱風移動路徑示意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參看課文標記了解什麼是颱風?它發生在什麼時間?

(2)觀察課文圖象,瞭解颱風能影響我國哪些地區?

(3)颱風對當地的天氣產生哪些影響?對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有哪些影響?

經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特別是學生對中央電視台有關的預報和有關的錄象資料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基本明確了颱風及其危害。然後請一名同學到前邊向全體同學介紹颱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影響我國的範圍、帶來的危害和好處。

(教師歸納)

(1)影響我國的颱風是產生在西太平洋熱帶海面上的一種十分強大的大氣渦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響我國的廣東、台灣、海南、福建等省區,我國東南沿海的其他地區有時也受其害。

(2)颱風經過的地區常出現大風、暴雨天氣。

(3)大風回破壞建築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發洪水,形成洪澇災害等,但也可緩解當地的旱情,如緩解長江地區的伏旱天氣。

(板書)三、颱風

1、颱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颱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我國的寒潮和颱風等災害性天氣和旱澇災害。這些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因此,聯合國將20世紀的最後10年,定為國際減災10年。特別是氣象災害對人類的威脅,我們要研究這些災害性天氣發生的規律,防禦和戰勝災害,採取有利的措施,加強預報災害的研究,使我們儘可能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板書設計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篇7

第五節 寒潮 颱風和水旱災害

一、水旱災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

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颱風

1.颱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颱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探究活動

活動??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方式:

安排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結合課文分組討論三種氣象災害形成的原因及基本規律;接着三組再作為北京、廣州及烏魯木齊的政府部門,結合剛才總結的規律提出相應的預防方案,最終以建議書的形式呈交給教師。

活動二

活動目的:加強學生對前後知識緊密聯繫,樹立學生辯證、全面看待問題的意識。

活動方式:

在整個學習完成之後,安排學生再次客觀的評價季風和颱風,並寫成小論文。參考題目:“我眼中的季風”、“颱風真的很可怕嗎”

提示:前一節主要側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而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進一步瞭解了季風給我國帶來的不利方面,所以應該能夠更全面地評價季風的影響。颱風是作為災害性天氣來介紹的,但它也確實給安徽、湖南、江西等距離海洋較遠的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八年級地理複習教案篇8

現代化大都市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的重要職能,瞭解各種現代化交通樞紐。

2、瞭解北京城市 建設的發展成就。

3、瞭解北京面臨的很多環境問題,理解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係。

4、瞭解北京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北京城市發展中出現的環境問題。

2、教學難點:北京發展和保護的辯證關係。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多媒體展示北京的國際活動視頻資料。

北京不僅是我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且這裏還是國際交往的中心,我們今天瞭解一下北京的其它方面的內容和發展方向。

展示北京與世界部分城市的國際航線

學生活動:找出從北京出發到達哪幾個大洲和城市,理解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的意義。

講述: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北京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越來越密切,交往的窗口的就是首都國際 機場。

學生活動:閲讀26頁材料,瞭解國 際機場。

過渡:不僅是首都國際機場,北京的城市 建設也是日新月異,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展示北 京城區道路網圖和西客站等 圖片

講述:北京的城市發展主要包括交通發展,建築特色和配套設施建設,交通方面主要是各種路組成的交通網絡和西客站和首都機場等交通樞紐的建設。在建築特色上,兼顧傳統和現代建築的結合。配套設施日臻完善,使北京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展示北京的交通擁擠和住房緊張和沙塵暴等圖片和視頻。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27頁,找出北京主要問題。分組討論如何解決交通擁擠和保護傳統建築。

總結講述:北京在發展的過程中 ,面臨很多問題,如人口 激增,沙塵暴天氣增加,水資源匱乏,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這也是任何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要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慢慢解決。

過渡: 北京的發展方向建設國際化的大都市,為此做了很多工作。

展示中央商務區和中關村科技園的圖片

學生活動:閲讀課文,觀看視頻資料,找出 北京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功能區的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情況。理解北京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講述:北京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完善城市功能。大力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重點功能區的興建,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還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建設人與環境和諧的城市。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30頁,瞭解北京的發展目標和規劃。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方向和各種準備工作。瞭解了北京的發展目標好規劃,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家園 建設的更加美好。

教學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