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湘教版數學複習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3W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老師務必要注意與時俱進,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八上湘教版數學複習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八上湘教版數學複習教案5篇

八上湘教版數學複習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總結本單元所學的內容,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2、熟練掌握100以內不進、不退位加減法。

二、教學重難點:

鞏固100以內不進(退)位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整理所學知識,系統掌握所學知識。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在計算時我們強調得最多的是什麼?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整理與複習”的第一題。

學生口算後,抽一個學生彙報答案,並説一説口算過程。

2、改錯。

出示題目:6+33=93 56—20=54 67—43=4 32+16=8

分析上面算式中哪個地方算錯了,並説説口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3、完成教材練習十第2題。

(三)拓展練習

1、複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用豎式計算34+43時,該怎樣寫豎式呢?同學們試一試。

2、完成教材第50頁第4題。

檢查這些小朋友寫的豎式對不對,如果有錯誤,錯在什麼地方。

3、及時練習。

(1)p50第5題。

(2)p50-51第6—7題。

(四)小結概括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説説怎樣才能提高自己計算的正確率。

八上湘教版數學複習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熟練數出8和9,會正確讀寫,並能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正確讀寫8和9

教學準備:掛圖、生備學具,點子圖

思維訓練點:訓練學生有序思維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掛圖: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

小組互相説説?然後派代表彙報

圖上有哪些東西是8個?

有哪些東西可以用9來表示?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8和9

板書課題:8和9的認識

二、新授

1、動手操作

這幅圖上的點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學具嗎?

請自己擺一個喜歡的圖形,你知道8是怎樣來的嗎?

那8個再撥上1個是幾?

師出示計數器演示7加1等於8

請你拿出表示9的學具並擺一個圖形

師出示點子圖9

2、出示尺子圖

8在誰的後面?7的前面是幾?

9的前面是幾?7的後面是幾?

3、看看點子圖,比一比誰多誰少?

比較大小

4、基序數

把左邊的8只蝴蝶塗上藍色,給從左數第9只蝴蝶塗上紅色。

三、練習

p59 1數一數小兔在第幾車廂?小豬呢?第3車廂是誰?

四、8和9的寫法

寫8的時候要注意寫半格,空半格,8像什麼?

上面的圓要寫小點,下面寫大點寫9,先寫圓再豎。

八上湘教版數學複習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説: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着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彙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彙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釐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着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釐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釐米的意思。“釐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3、認識1釐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裏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釐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釐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釐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釐米來説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1釐米説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釐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釐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釐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説説它可能是幾釐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彙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着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説出鉛筆的長度,再説説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釐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説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釐米。

説明:接近8釐米的,我們説它大約是8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釐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釐米的長度,並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課後習題: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來量。

2、圖釘的長大約是()。

3、曲別針的長是3()。

4、1米=()釐米。

5、操場跑道長400()。

二、小小畫家。

1、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

2、畫一條長5釐米的線段。

3、先畫一條5釐米長的線段,再畫一條比它短4釐米的線段。

八上湘教版數學複習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過程與方法:同學經歷從實際情境中籠統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在學習活動中,經歷觀察、比較、籠統和概括等思維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同學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培養同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協助同學理解加減混合式題的意義和計算順序,正確計算。

2、教學難點:理解加減混合式題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分組進行比賽,激發學習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

1、複習:

9-3-4=8-2-3=9+0+1=

4+3+2=5+4+1=5-3-1=

2+4+0=10-7-2=10-1-6=

指生回答。

9-3-4你是怎麼算的?(生回答:)

4+3+2你是怎麼算的?(生回答:)

連加連減題在算法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答:都是先算前兩數,然後用得數再和第三個數進行計算。(也就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課件出示)師:這裏有四隻醜小鴨,每隻醜小鴨身上都帶着一道題,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醜小鴨們就會變成美麗的天鵝。誰來幫幫它們?

2、新課引入。

師:醜小鴨們變成了美麗的天鵝,它們飛呀飛呀,飛到一個美麗的湖邊,它們紛紛落入湖中盡情地嬉戲着。

(三)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1)教師電腦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天鵝。)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湖裏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裏一共有幾隻天鵝?”的問題。

師:那應該怎樣列式?板書:4+3

(2)教師操作屏幕,重現湖裏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再飛走2只的場面。

師:看到這一情景,誰能完整地來説一説,並提出問題呢?

生:湖裏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再飛走了2只,現在還有幾隻?我們該怎麼列式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4+3的後面寫上-2,把算式寫完整並讀算式。

⑶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説一説4+3-2所表示的意義。(指名説)

⑷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剛學過的連加、連減有什麼不同?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學生自由發言。)

⑸引出課題: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學生齊讀課題。

2、類比探究算法。

⑴那麼4+3-2該怎麼計算呢?

①學生同桌討論,互説計算過程。

②學生彙報。師板書:4+3-2並標明計算順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師小結。(板書得數“5”。)

3、學習例2。

電腦演示例2:湖中4只天鵝,先飛走2只,又飛來3只。

師:美麗的小湖上,天鵝又發生了新變化你能把圖意説給大家聽嗎?

⑴學生説圖意。

⑵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⑶誰來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⑷翻書試着計算4-2+3。

⑸交流彙報計算過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師:為什麼先算4-2?計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標明注出計算的順序。

4、師生共同小結: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從左到右)

(四)反饋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課件出示圖畫)

⑴説圖意,並提出數學問題。

⑵列式計算。

⑶説説算式7-3+4=8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遊戲:小青蛙找家。(練習十二第2題)

⑴班齊唱《小青蛙找家》每組選派一名代表戴上頭飾,幫小青蛙找家。

⑵分組讀算式,並説出計算順序。

⑶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3、解密大行動。

⑴獨立完成計算卡上的10道式題。

⑵遊戲規則:任選一題算出得數,如果這個得數是下方這5個密碼中的一個的話,你們組可相應獲得兩顆星星。

⑶請同學説出得數,並説出計算過程。給説中密碼的那組加星星。

4、小結比賽結果。

(五)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小結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六)佈置作業。

1、把課本第75頁説給爸爸媽媽聽。

2、算一算

1+6-2=6-5+8=9-6+5=

4-3+9=6+4-5=4+2+4=

八上湘教版數學複習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102頁期末複習16~19

教學目的:

通過複習提高學生用學到加、減、乘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上一節複習課,看看哪一位小朋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

二、基本訓練。

列式計算。

3個6相加是多少? 3的6倍是多少?

3與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細審題,集體列式口答。

三、複習。

1、期末複習16。

(1)出示第16題,説一説這道題已知什麼?為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説説為什麼用乘法算?你是怎樣想的?

(求3人澆多少棵,也就是3個4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3)學生集體口答書中的三個問題。

2、期末複習7。

(1)出示第17題,提問:圖中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2)你能解決書中所提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答書中第1~4個問題,集體交流説説想法和算法。

(3)選出你喜歡的兩件玩具。算一算買這兩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學生獨立解答,小組內交流)

(4)根據這道題所給的條件,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時各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3、期末複習18。

(1)出示第18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2)你能解決收中所提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答書中所提的3個問題,集體交流時説説想法和算法。

(3)根據這道題所給的條件,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分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時各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4)期末複習19。

(1)出示第19題,看圖説一説這道題告訴我們什麼?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圖中告訴我們“小松鼠採了5個椰子,小猴採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決的是“猴子最少採了多少個,最多采了多少個”)

(2)提問:“小猴採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麼意思?你會解答嗎?”

(3)集體交流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四、作業佈置。

教學後記:學生課堂氣氛好,解決實際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