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浮與沉教案反思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6W

教案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實用的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和工具,提高教學的多樣性和創新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中班科學浮與沉教案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中班科學浮與沉教案反思5篇

中班科學浮與沉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瞭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説出:牛奶是什麼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説説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

幼兒嚐嚐甜牛奶,嚐嚐醋,嚐嚐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豔的糖,對比觀察:為什麼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二、探索水的溶解性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嚐嚐。

3.問:為什麼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麼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一會兒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

三、討論

水有什麼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科學浮與沉教案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紙有吸水性的特點,感知不同材質的紙吸水性不同。

2、願意動手操作,對實驗感興趣。

活動準備:手工紙花每人2朵,宣紙花每人1朵,水果盤,盆、水、記錄表、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索興趣

1、今天,我給你們帶了些漂亮的花,自己找一朵喜歡的小花坐到它身邊。這些花跟我們平時見過的花一樣嗎?(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這是用紙做的花)

2、這些紙花能像真花一樣盛開嗎?幼兒討論

3、(教師示範將花變成花苞)

4、如果我們把這些花苞放到水裏會怎樣呢?(幼兒大膽發言)(幼兒將花變成花苞)

二、操作感知,交流討論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你觀察到了什麼?(花苞放在水裏,花瓣會慢慢撐開,紙花開放了)

2、教師提問:為什麼花苞放在水中,花瓣會慢慢盛開呢?

請幼兒發表見解,教師進行對比

3、小結:原來紙寶寶把水洗到了它的身體裏,花就打開了。

這是因為紙有吸水性。我們發現了紙的第一個小祕密。

三、對比試驗,經驗提升

1、剛才我們發現用彩色手工紙製作的花苞在水中能盛開。老師還準備了宣紙,如果把這兩種不同材質的紙同時放進水裏,你覺得哪個會先盛開?幼兒猜測

2、幼兒再次操作:製作花苞,老實説開始時,所有幼兒將兩朵花同時放到水中。

3、幼兒操作,記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4、集體交流,驗證實驗結果,修正部分幼兒錯誤的預測結果。

四、觀察實驗結果,討論:為什麼宣紙做的花苞開得快?幼兒講述

小結:宣紙的吸水性強,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體裏,所以宣紙做的紙花很快就開了。彩色手工紙與宣紙相比吸水性要弱一點,水寶寶進入它的身體裏就慢,所以彩色手工紙做的花會慢慢的開。

這是因為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我們發現了紙的第二個祕密。

五、活動延伸:

教師提出問題:用各種不同材質的紙質做成的花苞,放到水裏,他們的開花速度會怎樣呢?我們區角中繼續操作實驗。

公開課《紙花開放》活動反思

?紙花開放》是由我執教的一節中班下科學探索活動,活動的目標首先讓孩子認識紙的吸水性,在此基礎上了解不同材質的紙吸水性不同。在課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在上課前也進行了多次實驗,活動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學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幼兒對材料的選擇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師出示各種材料的時候,不時聽到“這是我們畫畫的紙”,“這是我練毛筆字的紙”,“這是可以用來摺紙”……對於材料的準備工作,我給孩子留了家庭作業,回到家後認真收集,爸爸媽媽們也參與了進來, 孩子們將自己的收集成果帶來和同伴一起分享,孩子們發現生活中有着那麼多不同的紙,感受到了紙的多樣性,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積極進行討論,通過做實驗得到求證,懂得要科學地對待事物,不能以主觀意見代替實驗結果。在活動中感知體驗並能清楚得講述結論,整個活動幼兒的整體狀況都很好,積極主動的參與,興趣濃厚。

在活動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是今後要注意和改進的:一是講解語言要簡練準確,富有指導性。二是要增加探索內容,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們學習獨立完成作品。個別幼兒急於尋找答案,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處應該有的現象,在這個環節老師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指導,使得個別組幼兒不得不停下清理水。在以後的活動中,老師還是要做好充分的活動準備。

總起來説,我對這節活動課的效果比較滿意,也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中班科學浮與沉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感知體驗中瞭解影子的產生條件及其特點。

2、引起幼兒對光影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重點難點

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特點。

活動準備

1、鏤空小魚若干條、手影戲視頻一段。

2、白色幕布一塊。

3、手電筒、蠟燭、應急燈各五個

活動過程

一、感知“影子的形成”

1.利用觀看手影戲的方式,引起幼兒對光影現象的觀察興趣。 師:手影戲神奇麼?你們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麼?大膽地想一想!

2.教師尋找影子(表演一個小節目),引導幼兒觀察:

師: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兩條小魚水裏遊,搖搖尾巴點點頭。三條小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

(1)你發現了什麼?

(2)關閉鎂光燈,影子還有沒有?

3.老師已經找到了影子,你能不能找到呢?

師:葛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三種能發光的東西:蠟燭、手電筒和應急燈。請小朋友們用他們來找找影子,但是要小心使用,蠟燭留下來的油特別熱,小心不要弄到手上。應急燈有點沉,小朋友們要拿住了,別砸着腳。而且手電筒和應急燈的光特別亮,小朋友們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它發出的光,也不能用它照射別人!

二、探究光和影子的關係

1.幼兒進行第一次分組實踐,教師進行指導、小結。

(分組實踐結束時播放音樂“左手右手”並用看數字的遊戲讓幼兒迅速安靜下來。)

(1)誰找到了影子?願意來上面試一試麼?

師:你可以用老師發的小魚來做實驗,也可以用咱們學過的手指遊戲來做實驗。

(2)是什麼讓影子留在這裏的?

(3)做實驗時,你的手在哪裏?光在哪裏?影子又在哪裏?

(4)用三種不同光源發出的光照射同一樣東西,影子有什麼變化?

(5)哪種光最強、最亮?在哪種光下影子最清晰?

教師小結:影子是由於物體擋住了光線而產生的,光越強,影子越清晰,光越弱, 影子越模糊。 2.教師變魔術,將小魚從小放大,幼兒觀察後進行實踐。

師:葛老師要用影子來變個魔術,請你用手比一比,小魚的影子多大?(將小魚向後移動)請你再比一比,現在小魚的影子有多大?請你猜猜為什麼會這樣?你願意自己變一變這個魔術麼?

3.幼兒進行第二次分組實踐,教師進行指導、小結。

(分組實踐結束時播放音樂“左手右手”並用看數字的遊戲讓幼兒迅速安靜下來。)

(1)你變魔術成功了麼?

(2)變魔術時你發現了什麼?

(3)影子什麼時候會變大?什麼時候會變小?

(4)誰想上來試一試?

教師小結:影子的大小和物體與光源的距離遠近有關。物體離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離光源越遠,影子越小。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知道了影子的祕密,一會兒出去活動時,咱們一起和影子做遊戲好不好?以後老師把這些材料投放到咱班的“閃亮亮小舞台”,你們可以到那裏進行手影戲的表演!

活動總結

本次教學活動所指定的目標符合中班幼兒的實際水平,目標完成情況較好,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幼兒感受到了科學活動的其妙樂趣,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瞭解到了影子產生的原因和它的祕密。

幼兒參與情況:

幼兒參與教學活動興趣濃厚,我通過多讓幼兒動手操作將幼兒的思維吸引在活動中,幼兒能做到跟隨老師積極思考、踴躍舉手回答問題,尤其是到了分散操作時, 所有幼兒都有動手的慾望,我提供給幼兒多種多樣的實驗器材,讓幼兒更有探索的慾望,當科學現象直觀地呈現在他們眼前時,孩子們可以從自己的實驗結果中有所收穫。

調整與改進:

1.在材料的投放上,投放三種不同的光源有點多了,因為最終要達到的是研究的結果,提供兩種差異較大的光源就可以很清楚明確的做出試驗。

2.在教師展示時,可以不拘泥於那塊展示的白布,可以利用教室的大牆壁更明顯、直觀地展示。

3.可以適當在活動中提供科學記錄表供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再讓幼兒參照自己的實

驗記錄表進行表達。

中班科學浮與沉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麪粉的來源和用途。

2、樂於自己動手,體驗和麪。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水

2、麪粉

3、盆

4、圍裙

5、歌曲《大饅頭》

活動過程:

(一)出示麪粉,猜猜玩玩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出示透明盒裝的麪粉)請你猜猜這是什麼?

2、教師:究竟是什麼?在你們的桌上也有這樣一份神奇的東西,請你去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

3、幼兒初次嘗試操作。

4、教師揭曉答案:原來這白乎乎的、細細的、像雪花一樣的東西叫麪粉呀!

(二)知道麪粉的來源和用途

1、教師:你們知道麪粉是哪來的嗎?它可以用來做什麼呢?你只要聽完一首有趣的兒歌就知道了!(音樂《大饅頭》)

2、教師:原來麪粉是小麥磨出來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饅頭,還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3、(欣賞麪粉製品圖片)教師:看,老師還從網上找到了很多用麪粉做成的美味點心呢!(幼兒欣賞)

(三)操作“和麪”

1、教師:看,這是麪粉,這是水,現在它們兩個要來做好朋友咯~(教師示範和麪)教師:麪粉和水兩個好朋友親親熱熱在一起,揉呀揉呀,變成了什麼?(麪糰)教師: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一試了,那好吧,給你們一個機會也去嘗試一下,注意加水的時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會搞砸啦!

2、幼兒親自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軟軟的麪糰揉好了,小廚師們,剛才我們不是已經欣賞了很多用麪粉做成的美味小點心麼,那我們快來也用這軟軟的麪糰做一些特別的小點心吧!

4、幼兒嘗試用麪糰做出各式點心。

(四)擀麪

1、教師:剛才小廚師們可真厲害,黃老師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試手藝了,誒,我今天想給大家展示的是“手擀麪”,知道什麼是手擀麪嗎?(介紹手擀麪的含義:用擀麪杖擀出來的面就叫手擀麪)

2、教師:手擀麪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仔細瞧好了!"(出示擀麪杖和已擀好的`麪餅介紹一下,教師示範操作)

(五)品嚐

1、教師:我們請阿姨把擀好的麪條送到我們的食堂阿姨那兒,請他們幫忙煮一鍋美味的手擀麪給我們嚐嚐,怎麼樣?

2、教師:請小朋友們閉上小眼睛,從十開始倒數,當數第一時,美味的手擀麪就會出現咯!(師幼倒數)

3、教師:美味的手擀麪來啦,大家快嘗一嘗吧!(人手一碗手擀麪品嚐)

教學反思:

從小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班科學浮與沉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根據物體的沉浮特徵分類。

2.對沉浮現象有探索的興趣。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人一份材料,內有積木、塑料玩具、有蓋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針、鐵夾子等。

2.每組1大盆裝水,1塊擦手毛巾。

3.集體記錄表和沉浮字卡圖片。

活動過程:

(一)感受沉浮現象,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1.教師:看一看我這裏有兩樣東西,看看是什麼?如果把石頭和泡沫板放到水裏會怎樣呢?

2.請個別幼兒來輕輕的放到水裏,仔細看它怎麼樣了?

3.教師:出示字卡,一起用動作來做一做沉和浮。這裏畫了一杯水,誰來貼一下沉下去的時候物體在水中的位置?浮起來是物體在水中的位置?適當糾正不對的。

4.教師小結:像泡沫板一樣飄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頭一樣沒在水中的叫沉。

(二)認識操作材料和記錄表,商量記錄方法。

1.認識操作材料和記錄表。

教師:這裏還有一些東西也想去水裏,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你猜哪個會沉下去,哪個會浮起來?(幼兒猜測)

2.瞭解活動記錄單。教師出示幼兒操作記錄單:你們見過這樣的表格嗎?表上的問號表示什麼?小手錶示什麼?表格上的這些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3.商量記錄的方法,老師這裏有兩個標記,你們覺得哪個可以表示沉?哪個表示浮?老師根據幼兒的猜測進行記錄。

(三)引導幼兒兩人合作探索並記錄沉浮現象。

1.老師:現在要請大家來做實驗來驗證一下你的猜測。交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一人把東西放入水中,一人進行記錄。放的小朋友每次選一個東西,輕輕的放到水中,然後就讓他在水中,不要拿出來了,記錄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個,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進行記錄。(認一認小朋友的記錄表)

2.兩人合作探索沉浮並記錄。

(四)出示集體記錄單,幼兒交流、分類。

1.教師:你猜對了嗎?經過實驗,結果怎樣?(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驗結果,在集體記錄表中隊每個物體逐一進行沉與浮的情況記錄。)

2.教師:現在我們給這些東西來分類,你打算怎麼分呢?(引導幼兒根據沉與浮進行分類,每組有兩個小筐,請把能沉下去的東西放在箭頭向下的筐裏,把能浮起來的東西放在箭頭向上的筐裏)

3.幼兒把材料按沉和浮分類,剛才還有問題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師這邊再來試試。

4.交流:大家來説説你是怎麼分的?

(五)小結,擴展幼兒經驗。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了把物體放到水裏,有的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你還看見過哪些東西是浮在水上、哪些東西是沉在水裏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如果教室裏有的.可以去拿過來試試。(輪船、鴨子等是浮的,石頭等是沉的)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