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手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W

教案的書寫對我們的幫助是有目共睹的,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態用心對待,在寫教案的時候,需要遵守考慮變化性原則,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手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認識手教案6篇

認識手教案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7~2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並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模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學生: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學具、用學具做的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畫面上是什麼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3、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1、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師介紹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説: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稜。請你找出長方體的稜。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稜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

4、師: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邊説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徵。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現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出示)

小組裏説一説,然後把你們的發現填在數學書中的表格裏。

提示:同學們在數面、稜、頂點的數目時拿着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比較好,不重複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彙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徵。(課件一步步出示問題及答案)

在彙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面、稜、頂點的個數。

在數稜的數目時,如果學生不理解相對的稜,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的稜。

(2)學生介紹長方體面及稜的特徵後教師分別再用課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稜的長度相等。

3、拿出學具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説一説長方體的特徵。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2)師:在製作中你發現長方體的12條稜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稜的長度怎麼樣?

2、認識長、寬、高。

(1)師:我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幾條稜的長度,為什麼?

師: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稜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稜長?

(2)師:像這樣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着、豎着、側着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三、練習鞏固

1、深化理解長、寬、高。

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擺放好位置後,量出它的長、寬、高。(彙報後板書)

小結: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於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2、填空並口答。

3、書練習五第一題。(略)(如有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讓學生拿出實物那樣擺放後再回答)

4、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稜長度都不相等。( )

5、

若分別改變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形狀會怎麼樣改變?(課件分別演示)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頂點

6個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12條

8個

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幾何初步認識知識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豐富學生對形體的感知,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國小生學習幾何形體知識屬於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徵,不斷積累空間觀念。如讓學生小組合作,發現並逐步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選用合適的小棒拼組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學生清楚地看到12條稜的關係,讓學生進一步抽象概括,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動手做一個長方體紙盒,並擺放不同位置,從而使學生加深對長、寬、高的理解。由於加強動手操作,使學生豐富感知,積累了空間觀念,形成概念。

二、引導多向思維,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培養學生展開多向思維,是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基礎。教學中注意我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如長方體稜的認識,在學生已知道長方體有3組相對的稜並製作了長方體框架後,我又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如果製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量出幾條稜的長度?”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條稜的長度然後用和乘4就可以了,這樣12條稜又在學生腦中分成了4組,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三、重視想象,讓學生髮展空間觀念

想象是學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進行的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順序、有重點地去觀察,在反覆細緻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豐富的空間想象,發展空間觀念。如讓學生根據圖形想象長、寬、高的長度分別發生變化後,會引起長方體的形狀怎樣改變,既使學生認識到長、寬、高和長方體大小的關係,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認識手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記數單位千。

2、會用千數圖表示千與千以內的數。

3、會讀千以內的數並登入數位表。

教學重點:

1、點圖、簡圖等多種方式表達數。

2、千以內數的讀與寫。

教學準備:

千數圖,數位表、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體育館裏正在進行激烈的比賽,a看台上的觀眾們已再為運動員們“加油”看書p10-11

主題圖:

(1) 你估計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 你是怎麼數的?

(3) 有10個小區,每個小區的座位有什麼安排的?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千”(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千數圖

1、把每個人看作一點,每個小區就變成了一張?(百數圖)

2、有幾個百數圖?板書:10個百數圖就組成了千數圖。

3、千數圖是由幾張百數圖組成的?共有幾個點?

4、小結:一百一百地數,十個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指着千數圖,一百一百的數數看。

(二)千數圖簡圖

1、如果每次畫那麼多點,你感覺如何?千數圖我們可以用簡圖來表示。

2、介紹簡圖: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 .)我們書上的頁碼也都是用數圖表來表示的。

3、試一試(用簡圖表示)

235457

4、根據簡圖我們能很明確地知道一個數的組成,有幾個□就表示幾個百,有幾個—就表示有幾個十等等。

(三)數位表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説一説它們的位置

板書:百十個

2、每一位分別表示什麼?

3、今天我們認識了“千”、依次從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幾個千。

出示板書:千百十個

4、看錶讀數説一説幾,表示什麼?

千百十個

342

567

460

406

(四)讀寫法

1、 上面各題對應板書 :這就是寫數,讀做什麼呢?板書:三百四十

2、 下面請你們自己來把上面題的讀法寫出來,406、460發現了什麼?末尾的0不讀,而中間的0要讀。

3、 遊戲:同桌合作,一人讀數、一人寫數。

4、 小結:根據讀數位表,我們很容易説出數的組成,它是由多少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5、 聽組成説數:一個百,二個十、二個一,五個十,六個百、二個千。

6、 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千數圖、簡圖、數位表、讀寫法。

認識手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並瞭解一些常見的交通信號、交通標誌和交通標線的作用。

2、知道出行要按交通標誌行走,要服從交警指揮,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識。

3、學習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過交流分享主動獲取新知識。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交通標誌)

活動過程:

一、講述交通事故案例,導入教師講述交通事故:問你覺得為什麼會發生車禍的呢?(幼兒交流討論可能發生車禍的原因。)師:發生車禍太可怕了。為了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交通管理部門設計了很多交通信號和交通標誌,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信號

1、分組交流。

師:老師蒐集了許多交通標誌,現在請你們來看看這些標誌,你在哪裏看到過沒有?大,考吧、幼,師,網表示什麼意思?

2、集體分享。

師:小朋友介紹的交通標誌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查一查師:小朋友説得都很好,看來小朋友已經認識不少交通標誌和交通信號了,現在我再向你們介紹一下:交通標誌一般分為幾大類,常見的有指示標誌、警示標誌和警告標誌,藍底白線為指示標誌

3、認識標誌。

師:現在我想考考小朋友。看,我帶來了一個交通標線,有沒有小朋友認識?你在哪裏見過這標線?

師:(出示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指示標誌)誰認識這個標誌?説説是什麼意思。

師:小朋友來上幼兒園,爸爸媽媽用電瓶車送你應該在哪裏開?

師:你們説得好。但現在很多電瓶車都開到機動車道上去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小朋友要提醒爸爸媽媽遵守交通規則。

三、瞭解簡單的交通指揮手勢師:在十字路口,交通安全離不開信號燈和交通標誌,但更離不開交警叔叔的指揮,當信號燈出現問題或路口出現交通堵塞時,尤其需要交警叔叔現場指揮。

師:小朋友們好!剛才你們認識了不少交通信號和標誌,現在我來做一個動作,請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意思。回答正確有獎品的哦!

師:想不想學一學?現在請小朋友起立,跟我學交通指揮動作好嗎?

師:小朋友真聰明,大家不但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提醒身邊的人遵守交通規則,做個義務宣傳員,好嗎?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中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整。我想,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認識手教案篇4

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準備:cd,圓柱體積木

過程:

1、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2、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麼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3、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裏有什麼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4、總結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5、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裏有什麼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反思: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瞭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別的。然後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瞭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着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認識手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並能結合直觀圖形,初步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開展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對“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義的充分感知和體驗,為進一步認識分數積累感性經驗。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出示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

小朋友們,在不知不覺中,秋天已經到了我們大家的身邊了。(課件出示場景圖)在這豐收的季節裏,小明和小麗這一對好朋友相約來到郊外進行野餐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準備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導學生把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平均分。

(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個?(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教師板書:2)

(2)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學生繼續用手勢表示,1教師板書:1)

(3)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用手勢表示發生了困難,由此引出分數,揭示課題)

二、展??

(一)認識1/2

1、討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怎樣分?(課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樣多。)

2、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紹“二分之一”的寫法。

4、討論:右面的這一份能不能用1/2來表示?為什麼?

5、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讓學生完整地説一説。)

6拓展:你還能把什麼物體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請學生從老師課前提供的學具中任選一種,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個物品,説一説怎樣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認識幾分之??

1、啟發: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應該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

2、小組裏議一議: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應該是它的幾分之幾?

3、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敍述。

5、拓展:請學生自選一樣物品,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

6、辨析:有幾個小朋友是這樣表示1/4的,對不對?為什麼?(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題的四幅圖,讓學生看圖議一議,再作出判斷並説明道理。)

(三)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1、觀察比較: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2、1/3、1/6、1/8、……,它們都是分數。觀察這些數,它們都由幾部分組成?

2、結合具體的例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舉例説一説。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兩塊同樣大的月餅(課件出示兩個圓),小明吃了其中一塊的1/2,小麗吃了另一塊的1/4,誰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裏議一議,説一説道理。)

2、交流猜的結果,藉助圖形驗證猜測。

3、繼續猜一猜:有三塊同樣的巧克力,三個小朋友分別吃了一塊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約是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一?(課件出示三個長方形,用陰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別佔1/3、1/6、1/8,但先不畫出等分線,等學生猜對以後再畫上。)

4、比一比: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三、應用

1、介紹生活中的分數: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與分數有關。(出示路牌、外國國旗等,讓學生説一説上面隱含的“分數”)

2、觀察黑板報(“想想做做”第六題中的圖):説説這些欄目分別大約是這塊黑板的幾分之一?(黃色部分佔幾分之一結果應是開放的)

3、向課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個用心的人,善於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一定還會發現更多的分數!(鼓勵學生課後進一步觀察、交流。)

?分數的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含有4塊月餅的圖片。師生都準備圓片一張,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動態演示關於主題圖內容多媒體課件,接着出示含有4塊月餅的圖片。

1.把這4塊月餅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塊?

學生説出想法後,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塊?板書:1。

3.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塊?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圓形紙片代替月餅進行對摺、重合等操作。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入並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一)認識1/2。

1.多媒體課件演示例1分月餅的情境圖。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1/2。

3.學生活動:用圖片折出它的1/2,並寫上1/2。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1/2?哪些不是?説出理由。

(二)認識1/4。

1.要得到一塊月餅的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麼表示出來?怎麼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圖片通過折、塗、看、説等活動感知1/4。

(2)電腦課件動態演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塊,每塊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教學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個正方形的1/4?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獨立摺紙,然後在小組裏交流。

(3)全班集中彙報。學生自願將小組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或貼在黑板上),説一説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並交流討論信息。

(3)電腦課件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閃現,讓學生直觀感受。

2.獨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組圖片,1/4和1/3的比較,再跟小組的同學説一説是怎樣比較的?

3.讓學生討論合作。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2題。

三、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7-分數的初步認識》課題:認識幾分之??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3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蘋果、圓片、正方形紙、紙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蘋果

1、把這4個蘋果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個?

學生説出想法後,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1

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一半

提問:一半蘋果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

引出並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

1)、教師演示分蘋果。指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

3)、學生活動:用紙片折出它的 ,並寫上 。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 ?哪些不是?説出理由。

(1) (2) (3)(4)

1、認識1/4

1)要得到一個蘋果的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麼表示出來?怎麼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塗、看、説等活動感知1/4。

(2)教師演示把一個蘋果分成四塊,每塊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三)認識其他分數

1、你們還想認識其他的分數(幾分之一)嗎?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塗、看、説等活動認識其他的分數。

(2)全班集中彙報。學生自願將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説一説各自的分數。

2、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四)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出示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並交流討論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

2、獨立探究,完成第二組圖片,1/4和1/3的比較,再跟小組的同學説一説是怎樣比較的?

3、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等2題。

(五)作業

完成第9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認識手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能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推理、遷移、概括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養成善於動腦、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學會分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答題紙。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你們去過美麗的海邊嗎?

生:去過。

師:你在海邊做過哪些有趣的事情?

學生交流自己在海邊所做的有趣的事情。

師:你們在海邊做的事情真的很有趣。

二、導入新課:

師:幾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也來到了美麗的大海邊,瞧,他們在幹什麼?(課件出示情境圖)

生:他們在撿貝殼。

師:他們分別有什麼收穫呢?(課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的收穫)

生1:王丁撿了3只扇貝,6只海螺。

生2:李飛撿了2只扇貝,8只海螺。

生3:劉林撿了15只海星,5只螃蟹。

師:我們先來看王丁的收穫。他撿了幾隻扇貝,幾隻海螺?

生:王丁撿了3只扇貝,6只海螺。

師:扇貝和海螺的只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1:海螺比扇貝多3只。

生2:扇貝比海螺少3只。

生3: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2倍。

師:剛才這個同學説到一個倍字。(板書倍)

師總結:是的,同學們,在數量之間除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多和少的關係外,還有着倍的關係,剛才這位同學説的對嗎?學習了這節課的知識,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倍的知識。(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三、探究新知:

1、認識倍

師: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幾倍?(課件出示問題)

這裏的倍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研究。

師:海螺與誰比?

生:扇貝。

師:扇貝有3只,海螺有幾個這樣的3只呢?

生:2個。

師:怎樣能讓大家很容易地一眼就能看出海螺有2個3只?

你可以在1號答題紙的第一題上圈一圈。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麼圈的呢?

生:我是3只3只的圈。

師:同意他的圈法嗎?

生:同意。(課件演示3只3只地圈)

師:的確,這樣就能讓人一眼看出海螺有2個3只。

揭示倍:像這樣,6只裏面有2個3只,我們就説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2倍。(板書:6只裏面有2個3只,我們就説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2倍。)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説説,為什麼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2倍?

指名兩三個學生説,然後同桌之間相互説,最後再找兩個學生看着圖説。

師:剛才那位同學説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兩倍,説對了嗎?

生:對了。

師:老師建議大家把掌聲送給第一個用倍的同學。

2、理解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1)海螺裏面有幾個3只,海螺的只數就是扇貝的幾倍。

師:海螺有2個3只,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2倍。如果海螺有3個3只,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幾倍?(課件出示3個3只)

生: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3倍。

師:為什麼?

生:9裏面有3個3只,海螺的只數就是扇貝的3倍。

師:如果海螺有4個3只,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幾倍?(課件出示4個3只)

生: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4倍。

師:如果海螺有5個3只呢?

生:5倍。

師:如果海螺有100個3只呢?

生:100倍。

師:你有什麼發現?

生:海螺裏面有幾個3只,海螺的只數就是扇貝的幾倍。

師:剛才變化海螺的只數我們找到了新的倍數關係,變化扇貝的只數,能找到其他的倍數關係嗎?我們繼續研究。

(2)海螺裏面有幾個扇貝的只數,海螺的只數就是扇貝的幾倍。

師:誰來説李飛的收穫?(課件出示李飛的收穫)

生:李飛撿了2只扇貝,8只海螺。

師:李飛撿的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幾倍呢?(課件出示問題)

請同學們在1號答題紙的第二題上圈一圈,填一填。(課件出示:8只裏面有()個2只,海螺的只數就是扇貝的()倍。)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完成的同學在小組內交流怎麼想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這位同學是怎麼圈,怎麼填的?(指名一位同學到展台前彙報交流)

生:我是2只2只的圈的,8只裏面有4個2只,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4倍。

師:為什麼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4倍?

生:8只裏面有4個2只,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4倍。

師:會學習的同學應該會在比較中發現規律,學會知識。我們在找海螺的只數是扇貝的幾倍的時候,這一組是2只2只的圈,為什麼這一組要3只3只的圈?(課件出示一組2只圈的,一組3只圈的)

生:因為第一組扇貝有2只,第二組扇貝有3只。

師:我們都是拿海螺和扇貝比,當扇貝有2只時,只要看看海螺裏面有幾個這樣的2只就行,所以2只2只地圈。當扇貝有3只時,只要看看海螺裏面有幾個這樣的3只就行,所以3只3只地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