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57K

我們在寫好教案之後都是可以調動學生們積極性的,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8篇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摺紙操作與通分的活動過程,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學會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能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及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培養良好的動手習慣,學會與人合作增進小組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預習要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給下面每組分數通分

和 和

回憶:什麼是通分?通分時,用誰做公分母?

2、計算下面各題

通過練習,誰來説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並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做通分。

通分時,用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這樣計算最簡便。

(2)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跟分數加減法相關的新內容。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例題,引導觀察

根據這一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1)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2)小紅比小明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3、探索算法

(1)估一估

(2)讓學生嘗試探索計算方法

(3)交流算法

提問:為什麼要將異分母變成同分母?

(4)課件演示計算過程,理解算理

4、即時練習

3/4+5/8

9/106

5、歸納算法

提問:怎樣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

課件出示計算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鞏固練習

1、課本試一試

請學生先計算再説一説淘氣和笑笑的算法有什麼不同?

2、數學小醫生

3、算一算

2/3+1/8

3/46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巡視進行鍼對性地指導

四、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2、你認為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要注意些什麼?

板書設計: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把它們相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先通分,再加減)。

2、在本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組織學生藉助圖形理解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法,在探索與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應該注意的事在通分時為了計算簡便,應選擇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2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後基本含義。理解前後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後”。

2、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説一説等活動,感知前後的位置關係,初步體會前後的相對性。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後基本含義。

難點:理解前後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後”。

一、創設情境,體驗前、後

1、觀察課室,感受前、後

小朋友們,你看一看我們教室的前面有什麼?後面有什麼?

2、説一説

請同座位的兩名小朋友互相説一説,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3、聽口令,擺物體

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前面,數學書放在文具盒的後面;鉛筆盒不要擺在數學的前面……

二、引導探知,體驗感悟

1、看圖講故事

課件出示《龜兔賽跑》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誰能根據這幅圖給大家講故事?

2、説一説

學生之間互相説一説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麼?

3、觀察、討論

請4個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説一説這4個同學的位置。學生互相交流:----的後面是----,----的前面是----。

4、變換位置,加深理解

(1)請全班同學站起來向後轉,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

(2)以前後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互相擺一擺你們的文具,然後説一説誰在前面,誰在後面。

三、實踐應用

1、隊列遊戲: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站成一列(前後站)。你發現了什麼?圍成一個圈,這樣站,你又發現了什麼?

2、説一説:我們身邊有前、後的應用

四、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3

詳細介紹:

課題:不連續進位加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掌握萬以內不連續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並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掌握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375個信封的投影片(如書上圖),準備計數板、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口算練習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樣列豎式計算?(相同數位對齊)

(2)得數十位上為什麼是6,而不是5?

(因為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3個十加2個十是5個十,再加上個位進上來的一個十應是6個十.)

(3)你覺得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問題?(十位上不要忘記加進上來的一個十.)

(4)回憶兩位數筆算加法的法則是什麼.

板書:筆算兩位數加法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設疑

剛才我們複習了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應當怎樣計算?(板書:1738+625=)能説出你計算的理由嗎?好了,學完這節課你就能順利解答這道題了.

(二)學習新課

1.不進位加法.教學例1.

求下面兩個數的和.請看圖

(1)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圖a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有多少個信封?(43個信封)教師接着出示圖b,放在圖a下面提問:這是多少個信封?(32個信封)

(2)要求兩個數的和如何列式?怎樣寫豎式?怎樣計算(相同數位對齊)如:

(3)計算後教師追問:相同數位對齊是什麼意思?(個位十位分別對齊)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下圖中第一排的一個百一紮的兩紮信封和第二排中一個百一紮的一紮信封)變成如下的圖和算式:

師問:豎式的百位如何寫?(讓學生填)

(5)請學生獨立計算

師問:説説你是從哪一位開始加起的?為什麼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師指導下理解算理

243是2個百4個十和3個一,132是1個百3個十2個一.個位上3個一加上2個一和是5個一.所以和的個位寫5;十位上4個十加上3個十和是7個十,所以和的十位寫7;百位上2個百加上1個百是3個百,所以和的百位寫3.只有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它們的計數單位是統一的,才能相加.

(7)練一練

4111+367=

28+570=

師:為了對齊數位,注意豎式中第一個加數不要寫得太擠,在寫第二個加數時,要看好第二個加數的最高位,應該和第一個加數的哪一位對齊.

2.進位加法.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270+58=(如下圖所示)

(1)請學生獨立列出豎式,並計算.

(2)師問:十位應該怎樣計算?(關鍵性問題)

(3)教師演示、操作活動投影片(如圖),使學生明確算理、7個長方形和5個長方形合起來可以組成一塊正方形計數板(100)和2個長方形.指導學生寫出豎式,十位相加滿一百,要向百位進1.

(4)學生獨立填寫百位結果.

(5)練一練

(6)小結:計算時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滿十,不要忘記向百位進1,同時百位上不要丟掉進位的1.

3.進位加法.【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例3求809與3764的和.

(1)請學生自己列橫、豎式,並計算.

(2)重點思考:百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應該怎麼辦?

(3)做完後同桌互相説説,你是怎麼做的?為什麼?

(4)討論: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加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的加法一樣,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不同點:加數的位數不同)

(5)總結三、四位數加法的法則.(在原法則板書上改)

標題的兩位數改為三、四位數.

第③條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改成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三)鞏固反饋【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直接在豎式上計算

2.列豎式計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斷正誤並改正.

4.課後總結

(1)今天學的是什麼知識?(出示課題)計算法則是什麼?説説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2)解疑

我們已學完本節知識,請大家做一做開始的那道題,看誰會做並能做對.

1738+625=

板書設計不連續進位加

不連續進位加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徵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麼都要做成圓的呢?

(產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遊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麼畫?(指名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用繩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後拉緊繩子,繞着這個固定的點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麼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麼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説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麼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後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麼?(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先讓學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説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麼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麼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説説什麼叫半徑?(指名回答)

(老師再在圓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説説什麼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敍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麼特徵?

2.研究圓的特徵。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麼特徵?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

(學生分小組討論。)

(老師再在幻燈上演示一遍,提問討論結果。)

(板書)無數條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徵。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麼圓在什麼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徵?(板書:同一圓裏)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3)在同一圓裏,半徑是4釐米,直徑一定是2釐米。()

(4)圓心在圓上。()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係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倍數關係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釐米的圓怎麼畫?直徑6釐米的圓怎麼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釐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麼決定圓的位置?什麼決定圓的大小?直徑6釐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釐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麼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板書)位置大小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老師舉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後,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麼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説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後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學語言説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並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徵。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着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着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現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轉動b面發現在同

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5

教學內容:p27倒數的認識,練習六全部習題。

教材簡析:這個內容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後面學習分數除法作準備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突出倒數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它們具有互相依存的特點。

教學要求:使學生認識倒數的概念,掌握求倒數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過程:

一、用漢字作比喻引入

1、師指出:我國漢字結構優美,有上下、左右結構,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顛倒成了什麼字?呆把吳字一顛倒呢?(吞)一個數也可以倒過來變為另一個數,比如3/4倒過來呢?(4/3)1/7倒過來呢?(7/1也就是7)這叫做倒數,隨即板書課題。

2、提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到了什麼?

(學生各抒己見)

師生共同確定本節課的目標研究倒數的意義、方法和用處。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數的意義

師:請大家看書p27第3行的結語:乘積等於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

學生自學後,問:有沒有疑問?

師引導學生説出: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説的,它們是互相依存的。必須説,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而不能孤立地説某一個數是倒數。

2、學生自主舉例,推敲方法:

(1)師:下面,請大家各自舉例加以説明。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數為例;如:5/8的倒數是8/5真分數的倒數是假分數。)

(b、以假分數為例;8/5的倒數是5/8假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

(c、以帶分數為例;帶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

(d、以小數為例;分兩種情況:純小數和帶小數,純小數相當於真分數,帶小數相當於假分數)

(e、以整數為例;整數相當於分母是1的假分數)

學生舉例的過程同時將如何尋找倒數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討論0、1的情況:

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要求學生説出想的過程(因為1與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數是1。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沒有倒數。)

4、總結方法:(除了0以外)你認為怎樣可以很快求出一個數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看看書上是這樣寫的嗎?(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就感,自己説的居然和書上的意思一樣)

三、反饋鞏固:

1、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重點問:8的倒數是幾?

2、練習六5(判斷)

3、補充判斷:

a、a是自然數,a的倒數是1/a。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6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誘發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係?可以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麼,又可以怎樣説?

生:牛奶的杯數和果汁的杯數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可以説成果汁和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麼這節課你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麼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着板書問:2÷3求的是什麼?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麼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麼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裏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係?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麼?900:20又表示什麼?

師:説説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麼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説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説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麼叫比?(同桌互相説一説,然後彙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麼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什麼關係?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後同桌互相説説“我自學到了什麼”。

(學生同桌相互説完後,集體彙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着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麼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並接着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

師(指着2∶3)問:前項後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後接着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着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後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麼知識?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7

教學內容:

連乘、乘加、乘減和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並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結果。

2.理解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

3.提高學生的類推能力,培養學生知識間存在着內在聯繫的思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乘法,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間存在着緊密的聯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新知識,看哪位同學學得快,掌握得好。

一、複習舊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問題,再計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師提問:每個式題各含什麼運算?是什麼式題?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學生回答後,在練習本上計算結果。

訂正:(1)3600 (2)295 (3)800

教師説明:小數的這些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教學意圖:本環節通過三個式題複習整數連乘、乘加和乘減的運算順序,並向學生説明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一樣,為下面學生將整數運算順序遷移到小數作準備。

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

1.初步嘗試。

出示例6:光明國小的同學們在校園裏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學生默讀題目後,指名讓學生説出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然後讓學生獨立嘗試把這道題做完,教師指名板書計算過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訂正答案後,教師提問

(1)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每個數目都是小數嗎?是什麼式題?

(2)這個含有小數的連乘式你是按什麼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進行類推。

計算下列各題。

(1)72×0.81+10.4 (2)7.06×2.4-5.7

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在訂正答案時説説每題的運算順序。

訂正:(1)68.72(含有乘法與加法兩種運算,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與減法兩種運算,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板書: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意圖:本環節利用遷移,讓學生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類推到小數,嘗試完成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三、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1.複習。

教師提問:我們在學習整數乘法時曾學習過幾個運算定律,誰還記得是什麼?用字母怎樣表示?

教師貼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問學生:乘法交換律中兩個數的範圍是什麼?結合律中三個數的範圍是什麼?分配律中三個數的範圍是什麼?(這些數的範圍都是整數。)

2.觀察討論。

教師用投影出示兩組算式,學生口答結果,然後教師用○將左右兩組算式相連。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學生觀察這三組算式,並討論以下問題

(1)這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中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

(2)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麼特點?與我們學過的什麼知識一樣?

(3)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通過討論將得出如下結論

①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②第一組是把兩個相乘的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與學過的乘法交換律一樣。第二組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與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結果相等,與乘法結合律一樣。第三組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與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後求和,結果不變,與乘法分配律一樣。

③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

教師提問:我們分別比較這三組算式左右兩側的式子,哪一個式子在計算中更為簡便?(第一組寫成豎式,右邊的比較簡便,第二組不明顯,第三組左式比右式簡便。)

3.教師小結:通過觀察討論,我們發現整數的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乘法,並且利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乘法計算更簡便。

板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

教學意圖:本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每組兩個算式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相等關係,並且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也適用,同樣可以使一些計算更加簡便,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填空,並説一説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填在書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計算下面各題。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存在問題。

3.判斷對錯。

(1)50.4×1.95-1.9(2)3.76×0.25+25.8

=50.4×0.05=0.9776+25.8

= 25.2=26.7776

全體學生用手勢判斷,並説出錯誤原因。

4.應用題。

玉山農場新建一座温室,室內耕地面積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種西紅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產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計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學生完成練習後,教師及時訂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運算順序錯誤。改正:(2)計算錯誤。改正

50.4×1.95-1.93.76×0.25+25.8

=98.28-1.9=0.94+25.8

=96.38=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學意圖:本環節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分別對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與小數連乘、乘加、乘減這兩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其中第二題的六道計算題,各題目計算結果小數部分位數較多,除了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外,還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國小數學8的分與合教案篇8

一、 課前交流

師:我看到同學們已經把自己的物品擺放好了,大家都帶來了數學書、練習本、文具盒。(老師稍有停頓),我還看到了大家文具盒裏有一樣我特別想要借的東西

生好奇地問:什麼?

師:橡皮。誰願意借給我?

(生一個個都舉起橡皮表示願意。)

師:大家都這麼熱情,太感謝大家了。好,我請幾位同學幫我借一下。(請8名學生

就近幫忙借橡皮)

師:(把學生的橡皮一塊一塊地借了過來,並表現出非常感謝的神情。)你們把橡皮都

借給我了,你寫錯了怎麼辦?

一生:我還有。

師:哦,還有,老師還想借。(直到完全借完。)

師:我借這麼多橡皮,幹什麼用呢?

生紛紛説:你自己寫錯了,要擦;

做魔術;

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狀;

用橡皮拼圖。

師:我借你們的橡皮幹什麼用呢?哈哈,我就是為了讓你們沒有橡皮用。沒有橡皮,

下筆會更小心一些。就算寫錯了,也沒關係,仔細欣賞一下自己錯在哪裏,然後再寫一寫,這樣您會寫的更好!

(反思:“沒有橡皮,下筆會更小心”,這是自然的結果。當我們知道某件事情沒有後路的時候,自會多幾分慎重。現在的學生大多比較浮躁,缺乏責任心,往往不肯靜下心來想好了再動筆,常常是毛手毛腳,一看就動筆,一動筆就錯,一錯就擦。寧靜才能致遠,教學生靜心思遠,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另外,這樣一個環節的設置,還能很好的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像這次賽課,在上課之前與學生沒有見面的機會,只有儘快拉近師生距離,才能減少師生的陌生感,彼此儘快熟悉,使學生在一個輕鬆的氛圍中投入學習。)

二、 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然後粘貼了9只紅色小鳥)

師:聽説咱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棒,今天有一羣小鳥也想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大家歡迎麼?

生異口同聲:歡迎!

師:大家看,黑板上有一棵大樹,大樹上有好多小鳥,請大家仔細數一數大樹上有幾隻小鳥?

(反思:這裏我沒有用課本上的情境圖,而是創設了一個大樹、小鳥這樣一幅美麗的情境圖,我認為這節課的情景創設比較成功。因為問題情境的創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新知的熱情,而且還可以能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讓學生在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只讓學生順着數,而沒有讓學生倒着數。另外,在這裏如果把事先準備好的小棒發給學生,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並將它們捆成一捆,瞭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這樣可以滲透“10還是個計數單位”,為後續學習做鋪墊。)

生:9只(有一生説10只)

師:到底幾隻呢?請剛才這位小朋友來數一數。

(請説10只的學生到黑板前數,黑板太高,學生探不找,師抱起孩子數。)

(反思:今天在梨林實小做課的這間教室裏沒有講台,因此黑板相對就比較高,我站在那裏,最多隻能夠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即使圖畫得再低,對於一年級的小孩來説,還是很難夠得着,沒辦法,我抱起了孩子,這樣孩子就可以夠得着了。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眼中時刻要有孩子。)

生:我看到老師手裏還拿了一隻,所以是10只。

師:哦,那現在又有一隻小鳥飛了過來。(師把手中的一隻__小鳥貼到大樹上)那

麼,現在有多少隻小鳥呢?

生異口同聲:10只。

(再請一生到黑板上數。)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師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那麼,在你的身上有10麼?

生異口同聲:有!

師:你身上的10在哪裏?

生:在手上。

師:誰來數一數?

(生紛紛舉手,請一生到前面面對大家數一數。)

師:除了手上,我們身上哪裏還有10?

生:腳上。

師:還有麼?我剛才看到有的同學在摸自己的頭髮,在我們頭髮上有10麼?

生1:沒有

生2:有,頭髮上有好多好多10呢。

師:對,我們的頭髮有好多好多的10呢。除了我們的身上,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的10。

(反思:在這個環節中,為了讓學生對10有充分的認識,我讓學生找自己身上的10,

孩子們參與非常積極活躍,但“數學源於生活”,如果能夠更多的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情景緊密聯繫的生活情境,這樣會為學生的觀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

三、9和10比大小

師:我們前面認識了1-9,今天又認識了10,你知道這些數中,誰大誰小麼?

生1:10大。

師:大小是相對的,我們不能只説誰大,要説出誰大誰小。

生2:10大1小。

生3:10大3小。

生4:10大9小。

(還有好多學生爭着搶着想要説)

師:還有這麼多同學想要説,那每個同學給你的同桌説一説。

(生同桌互説。)

師:説完後坐端正。(稍停)大家説得真好,老師聽到了好多不同的答案,不過,老師聽到了一個共同的聲音:10大。我們前面認識的9都那麼大了,大家卻都認為今天認識的10。誰能説説你怎麼知道10比9大?

生1:10個比9個多了一個。

生2:9只小鳥,又飛來一隻變成10只了,所以10只多。

師:説得真好!誰還有自己的想法?

生3:10個人比9個人多1個。

生4:9加1是10。

師:那麼,10比9怎樣?

生異口同聲:大。

師:9比10怎樣?

生異口同聲:小。

(師板書9 10 10 9)

師:誰能用大於號和小於號填一填?

(請學生填)

師:大家注意看,大於號和小於號的口都朝着誰?

生:10!

師:也就是説,誰大口朝誰開。

(反思:對於大小比較孩子們已經有了1—9的學習基礎,這裏順理成章,比較容易,耗時過多,尤其是大於號和小於號不必再像新知一樣讓學生認識,也就是説應該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學生會的就不要講,或儘量少講,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學得更多的東西。)

四、10的組成

師:大家剛才表現真棒!下面,老是想請大家幫個忙,大家願意幫老師麼?

生:願意!

師: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家裏還有10顆糖,我家兒子和小客人一起分糖吃,他們兩人怎麼分?

(反思:情境創設能很好的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樂於助人的意願,但是如果能把情境中改成學生自己,會給學生下面的語言表述帶來方便,效果會更好一些。)

生1:每人5顆。

師:為什麼這麼分?

生1:這樣分,兩個人的一樣多。

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2:如果是我,我分3顆,給客人分7顆。

師:為什麼這麼分?

生2:因為我是主人,他是客人,我給他多一些。

師:小主人真熱情!很好!請坐!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3:我是主人,我留2顆糖,給客人8顆糖。

師:真大方!大家剛才有的是按照平均分,有的是作為小主人,給客人多分一些,那麼,還有其他不同分發麼?同桌互相説一説,比比看那組同桌合作的,合作的同桌,在下課時,黑板上漂亮的小鳥就會飛到你們的手中。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小手來幫助自己,每根手指表示1顆糖。

(學生開始同桌交流)

(反思:這裏的同桌交流目的不夠明確,導致後面會有第二次的交流。如果在這裏交流時,我能給出更清楚的指令,如:10顆糖到底有多少種分法呢?用自己的手指代替糖,比比看,那些小組分法最多,而且還能按照一定的規律清晰地介紹給大家。此外,還可以讓同桌合作,把所有的分法寫下來,這樣會更清晰明瞭,效果會更好。在這裏,我也認識到教師引導的作用之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裏的“導”,應該不是“導演”,而是“嚮導”,要引導學生怎樣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提高課堂效率需要“導”好的!)

第一組同桌彙報:我們有3種分法,第一種是我們都分5顆;第二種是我留2顆,給客人分8顆;第三種是我留3顆,給客人留7顆。

第二組同桌彙報:我們還有2種分法,一種是我留1顆,給小客人9顆;另一種是我留4顆,給小客人分6顆。

師:哪組還有不同方法?

(沒人舉手)

師:老師真的非常感動。大家都這麼熱情,除了一種平均分以外,其餘四種都是在照顧客人,給客人多分一些,真好!可是,如果我家兒子有些自私,他拿着糖不捨得給客人多分一些,怎麼辦?你有其他分發麼?

生1:那可以是給客人4顆,自己留6顆;或者自己1顆,給客人9顆。

生2:還可以是給客人3顆,自己留7顆。

生3:也可以是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

師: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總共是10顆麼?

生3(搖搖頭):總共是9顆。

師:是不是給老師還留了一顆呀?哦,老師這可送給小客人了,那分給小客人幾顆?

生3:2顆。

師:誰還有麼?大家數數現在有多少種分法?

生:1、2、3、4、5、6、7、8、9,一共有9種分法。

師:這麼多分法,如果沒有規律,就會寫多了,或者寫少了,怎樣寫才能寫的不多不少呢?同桌再互相説一説。

(同桌再次合作)

一組同桌彙報(邊説邊板書):

10可以分成5和5、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1和9,然後把後邊幾種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就行了。

另一組彙報:

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然後把前邊幾種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就行了。

師總結: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第3個內容:10的組成。

師生一起説: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

(師生對數練習。)

(反思:《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1—3年級)學生在數學思考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這種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數學內容的學習和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逐步形成的。新課程幾乎每個年級都滲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這裏從無序到有序的逐步引導,目的就是使學生逐步學會思考問題。)

五、10的書寫

師:大家説得真好,可是説得好不如寫得好!大家想寫出漂亮的10麼?

生異口同聲:想!

師:那先仔細看老師寫一遍。(師在田字格里編寫邊説要求。)接下來先跟着我寫一遍。(生跟着老師寫一遍。)現在,在生字紙上,自己認真的寫5個10,如果感覺寫得不漂亮,沒關係,仔細看一看,為什麼不漂亮,然後再寫一遍,爭取一遍比一遍漂亮,好麼?

(生開始自己書寫,寫完的老師邊看邊對寫得好的進行表揚,不好的鼓勵他再觀察觀察,在寫兩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

(反思:沒有了橡皮,孩子就寫得非常小心,數字寫的很認真。偶爾有同學寫的不漂亮,我就讓他仔細看一看,然後再寫2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一些,孩子在這樣的鼓勵下,一個比一個寫的認真。每個孩子 都渴求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尤其是面對一位新老師,孩子的這種心情就會表現得更強烈一些。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體驗。)

師:寫完後放在桌子左上角,下課時交給老師,老師要仔細看誰寫得最漂亮。

六、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10,知道了在1-10這些數中,10,瞭解了10的組成,還會寫漂漂亮的10,大家表現真棒!尤其是中間這三組同桌,老師獎勵你們6人每人一隻漂亮的小鳥,希望你們今後一直能夠保持自己的好習慣!(很多同學爭着搶着要小鳥)也其他同學今後能像他們學習,學會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學會同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好麼?

(反思: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滲透,去培養,只有長此以往,才能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生異口同聲:好!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