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s教案模板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6W

在寫教案的時候,需要遵守考慮變化性原則,教案是所有教師工作者在上課之前做好的準備工作,瞭解教案的意義十分關鍵,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s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s教案模板6篇

認識s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三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個。

2、圖形組成的實物圖片4張。

3、孩子人手3個三角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3的數數

引領幼兒手口一致點數3的物體。

通過點的橫排、豎排,及三點隨意排的點數讓幼兒手口一致的數數,並引出通過三點連線形成三角形。

二、學習三角形特徵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形,幼兒每人一個三角形。

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三、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

1、給圖形寶寶找朋友,讓幼兒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請幼兒一一找出三角形,並説出為什麼?

2、請幼兒從圖形拼圖中找出三角形,將圖片一一出示。

請幼兒觀察説出這些圖象什麼?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3、請幼兒在周圍環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東西。

延伸活動:

在區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兒拼三角形,鞏固認識其三角形。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數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難點就是讓幼兒如何區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們的桌上,讓孩子們數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認識s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徵。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發現並記錄下來。

3.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貼有紅、黃、藍顏色標記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組三個裝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紅、黃、藍記錄單,哭臉、笑臉標記。

活動過程:

一、對比觀察牛奶和清水

1.請幼兒集體觀察裝有牛奶和清水的兩個杯子,提問: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杯子裏的水一樣嗎?

幼兒表達。

2.為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評析:在清水杯中放彩色橡皮泥,引導幼兒對比觀察,來發現牛奶和清水的區別並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發現。)

3.放入彩色橡皮泥在牛奶杯中,再次引導幼兒通過眼睛對比觀察: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杯中能看得見嗎?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清水中能看得見嗎?

(評析: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牛奶與清水的差別,從而讓孩子瞭解清水的特徵之一是無色透明。)

二、辨別哪杯是清水

1.師出示三杯裝有清水、糖水、白醋的杯子,杯子上貼有紅、黃、藍標誌。提問:“這三杯水看上去一樣嗎?”

2.提出猜測要求

師:這三杯水中只有一杯是沒有放任何東西的清水,請小朋友猜猜是哪一杯,為什麼?讓幼兒看着標記回答

(評析:運用猜測活動,製造懸念激發幼兒的興趣及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初步的猜測能力,並能大膽的表述自己的觀點。

3.提出記錄要求,讓幼兒記錄。

師:你認為哪杯水是清水;請你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記錄。把標記撕下來貼在和你認為是清水的杯子上標記顏色一樣的記錄單上。幼兒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如:你猜的哪杯是清水,並讓幼兒把話説完整。

(評析:用三種不同顏色的記錄單可以讓幼兒更方便正確對應自己要操作的材料,為幼兒的實驗活動提供簡單的記錄方式,讓小班幼兒更易操作。)

三、幼兒分組操作,驗證猜想

1.師: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我們要來驗證一下。

2.提出驗證要求:每張桌子上分別放了和老師一樣的三杯水,請按照你們的猜想到貼有相同標記的桌子上去聞一聞,看一看,嘗一嘗,看看你猜的答案對不對。

3.幼兒操作。

4.提出記錄結果的要求:猜對了就把笑臉標記貼在記錄單上,沒猜對就貼哭臉標記。

(評析:師巡視,注意關注每個幼兒的實驗的過程,及時發現他們使用的方法和所產生的問題,引導他們更好的完成實驗。)

四、根據記錄單交流分享實驗結果。

請幼兒説一説,自己是靠什麼幫忙才找出清水的,請幼兒講述。

1.鼻子聞一聞,氣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

2.嘴巴嘗一嘗,甜甜的,不是清水是糖水。

3.沒有味道的是清水。

認識s教案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9~32頁

教學目的:1、通過難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的單位千克,活動體驗1千克大約有多重,使學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與數學聯繫着。

教學重點:1、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質量觀念,知道千克的符號為“kg”;

2、瞭解用秤(枱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3、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像、交流、實驗等能力;瞭解、體驗身邊的數學,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質量概念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大米、枱秤、彈簧秤、書、1千克鉛塊、兩個同樣大小的盒子(一個是空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如何判斷物體的輕重。

1、同時出示一本厚的書和一本薄的書。

老師問:這兩件誰重呀?為什麼?

學生回答。

板書:用眼看一看(觀察)

2、出示兩個差不多大的盒子,一個裏面裝有物品,一個裏面是空的。

老師問:這下又是誰重了?為什麼?

學生説。

這時大家出現了兩種答案,並有爭論。關鍵是在於這兩樣東西差不多大,關靠眼睛看不出誰重誰輕。誰能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快速的判斷出到底誰重呢?

(用手掂一掂)

讓學生上台用手掂一掂。(兩名)

板書:用手掂一掂

3、剛才兩名同學用手掂出了它重一些,那麼它到底有多重呢? 我們怎樣才能準確的知道?

學生説:(用秤稱一稱)

板書:用秤稱一稱

二、認識秤

1、誰能説説你見過了哪些秤,大概是用來稱什麼的?

(學生邊説邊出示掛圖)

老師簡單地介紹各種秤的名稱以及用途。

再問學生: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而且最為方便的是那一種秤呢?

學生説:枱秤。

2、出示枱秤,還有枱秤的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實物和掛圖。

老師説:大家觀察一下,看看這個枱秤,都有些什麼組成的?

(有學生説道:上邊有“kg”這兩個字母。)

三、認識千克

1.老師説:既然大家觀察那麼認真,發現了那麼多東西。這一節課我們就學習一個新的單位“千克”,請大家看小黑板上的內容。

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上內容是“稱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    作單位。    可以用符號    表示。)

學生回答,老師指導,完成小黑板。

填完後讓學生讀一讀,並要求記住。

老師補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把“1千克”稱為“1公斤”。

2、出示一個1千克重的物體(鉛塊)。

師説:現在我們來稱一樣東西,請大家認真觀察。

把鉛塊放在台秤上邊。

(學生觀察)

師問:枱秤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學生説:指針指到“1”了.

師問:指針指到”1",説明了什麼?

學生説:説明了它重1千克。

(板書  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嗎?

(讓學生上台指一指)(1名)

四、課堂練習(想想做做)

1、書本第30頁第一題

師説: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圖中的內容,再完成題目

(學生做題)

師問:第一幅圖中鹽水鴨有多重?

學生答:1千克。

師説;第二幅呢?

學生説:5千克。

師説:大家再仔細看看,看看誰有新發現?

(淨含量)

師問:什麼是淨含量?

(讓學生説)

2、出示電梯圖。p31(2)

這是貼在電梯裏的一個標誌,誰能説説這個標誌告訴了我們什麼?為什麼要把它貼在電梯裏?

(有一個1000kg)

這説明了什麼?

(電梯最大能載重1000kg,千萬不能超載,否則會發生危險!)

出示卡車圖。

在這輛卡車上面有沒有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千克?

(5000kg)

這個5000kg的標誌告訴了我們什麼?

(這輛汽車的最大載重量是5000kg)

注意:有學生把“1000kg”和“5000kg”説成是“1千克”和“5千克”。應要糾正,並強調“kg”是千克的符號,千克時一個完整的單位名詞,不可拆分。

3、p30(3)説出每種蔬菜各重幾千克。

這一題要提醒學生:稱不同重量的東西可以用不同種類的適合的秤。

五、實踐活動

(一)稱大米

1、老師先示範。

2、讓學生分小組稱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後分別拎一拎,感覺一下1千克的重量,最後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感覺?

(二)稱書本和文具

1、先整本整本書稱

2、不夠時可以再加上一些文具,直到稱夠1千克的東西

3、觀察,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三)估計物體的重量

1、出示1千克的棗子、2千克的香蕉、3千克的蘋果,分別用袋子裝好。

2、讓學生上台拎一拎,估計重量,然後老師稱一稱。

六、課堂總結:這節課學了什麼啊?你有哪些收穫?(出示課題)

七、課外作業

1、練習冊

2、利用國慶長假期時間,陪家長到菜場買菜,看看買到了哪些菜,分別各重多少千克?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認識克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五冊33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體會1克有多重。

2、讓學生體會克的產生也是實際測量的需要。

教學重難點:體會1克有多重。

教具準備:2分硬幣、各類標有克作單位的包裝袋、直尺、羽毛、黃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千克和克這方面的知識,誰來説一説在什麼情況下,我們要用到克作單位?

二、新課學習:

1.你知道怎樣的物品重大約是1克?請舉例。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輕還是重?

3.一把直尺呢?

4.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幣,看它有多重?

5.看圖説出下面的水果大約各重多少克?

橙子:150克   哈密瓜:1250克

6.拿出帶來的包裝袋,看一看包裝袋上,分別標有多少克?

學生拿出從家裏帶來的包裝袋,分辨每個包裝袋分別裝有多少克?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稱一稱數學書大約重多少克,再稱稱鉛筆盒大約重多少克?

2、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你能説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嗎?

3、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手掂一掂,估計下面的物品比1克輕還是比1克重?

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紙、一些鉛筆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3題。

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學生先獨立完成在書上,在組織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

觀察杯子裏的水與空杯的變化,想一想:(1)杯子裏的水重多少克?(2)照樣子稱一杯水,算算杯子裏的水重多少克。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練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教學後記:

?

第三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練習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物和相應重量的連線以及選擇相應的計量單位,鞏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體驗這些單位在生活裏的應用。

2.聯繫生活實際,應用千克和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聯繫生活實際,應用千克和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估計:出示書上的圖片,(梨、公雞、雞蛋、豬)

先讓學生進行估計,每樣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後進行連線練習。

二、填空:在括號裏填上“千克”或“克”。

鉛球重4(  )   籃球重650(  )

乒乓球重(  )   槓鈴重50(  )

三、填“〉”、“〈”或“=”。

800克(  )4千克   3千克(  )3000克

2千克(  )1500克  7000克(  )9千克

三、 算一算:

出示一袋重為190克的麪包,再出示4個一袋的麪包,每個重為70克,想一想這5個麪包一共是多少克?

四、 比一比:

出示一袋牛奶饅頭,淨含量為400克,一袋素菜包,淨含量為420克,一袋三鮮餛飩,淨含量為600克。(1)一袋三鮮餛飩比一袋牛奶饅頭重多少克?(2)一袋牛奶饅頭比一袋素菜包輕多少克?(3)你還能提哪些問題?

五、 想一想:

一個空杯重240克,1號杯重300克,(1)1號杯裏的水重多少克?(2)你能估計出2、3號杯裏的水各重多少克嗎?

六、 實踐活動:

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裝食品是用克作單位的,各是多少克;有哪些袋裝食品是用千克作單位的,各是多少千克。(請大家利用休息日到商店裏去走一走,看一看。)

七、 思考題:

每個菠蘿都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的幾倍?在正確的答案下面畫“√”。

八、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同你的同桌相互説一説。

九、 作業:完成練習四的第3、4、5題。

十、 教學後記:

認識s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和推算,讓學生體驗、聯想,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三)情感與態度:

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教學重點:

1、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2、熟記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並進行初步的應用。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課前活動:

1、請學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記錄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數。(一步大約是半米,100米大約走200步)。

2、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內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從學校操場的東牆一直到西牆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從學校大門一直走到學校小操場的南牆大約是100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軟尺。

教學過程:

一、多元複習、需求導入:

(一)多元複習

1、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高嗎?先估計一下,再用軟尺測量。

2、咱們上課的教室有多高呀?誰來估計一下

3、大家在回答問題時,用到了兩個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米m,釐米cm

(二)需求導入

1、(出示圖片)北京到天津的距離能用米和釐米作單位嗎?用釐米做單位是12000000釐米,用米做單位是120000米。

2、讀一讀,説説讀這兩個數時的感受。

(預設:不會讀、數太大了……)

3、誰能換一個單位表示?讀一讀,説一説感受。

(120千米,數比較小,讀起來容易。)

(預設1:能,可以換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預設2:不能,不知道。引導: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體驗、認識“千米”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千米也是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你們知道它還叫什麼嗎?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千米(公里)km

2、瞭解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

(1)同學們説一説在哪兒見過或聽過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2)老師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單位的數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圖片:長城全長大約6700千米;地鐵1號線全長大約30千米;珠穆朗瑪峯大約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點在斐查茲海淵,深度大約為11千米。

(3)説説測量什麼長度時適合用千米作單位?

小結:特別長、特別深、特別高……

3、猜測1千米有多長

同學們猜一猜1千米有多長?同學們誰猜的對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三、推算聯想、感悟“千米”

1、在手拉手活動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學們知道1米有多長嗎?用手比一比。

(2)請5個同學手拉手,説説大約有多長?

(3)10個同學手拉手呢?100個同學呢?

(4)1000米有多長,需要幾個同學手拉手?

1000個同學手拉手的長度大約是1000米。我們全校才有600多學生,還要再來300多個。説説1000米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1000米很長很長……)

2、通過教室的長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們的多媒體教室有多長嗎?咱們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當於多少間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長度?感覺怎麼樣?

3、藉助學生的活動體驗,進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圖片)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約走了多少步?

(2)小組彙報:學校內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是100米?

認識s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讓幼兒認識序數第一至第五。

2、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創設超市小貨架的環境。

2、動物及其食品小圖片、房子圖、筆等。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為小動物買禮物”理解序數。(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導幼兒以“到動物食品超市為小動物買禮物”的遊戲形式到“超市”購物。(要求記住在什麼顏色的貨架上買到貨物的)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裏買到貨物,並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裏買到的東西。

2、交流討論:

(1)師:為什麼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師引導幼兒發現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講講自己是從哪個方向數第幾格中買的東西。

(二)遊戲“給小動物送禮物”,鞏固認識序數。

1、以“將超市買到的東西送給小動物”引題。

2、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個房間。

3、師請一幼兒説説你買的東西(動物食品)是給誰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層,哪一個房間?並認識房間號如第一層第五間用“1—5”表示。

4、幼兒分組操作:將食品禮物送給小動物

(1)要求將小動物的房間號寫在禮物卡上,然後送到房間。

(2)引導幼兒互相檢查糾正操作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認識s教案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原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同學上來。

師叫3名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

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生回答後,師引出課題: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説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學例2)

菲菲有三個好朋友,他們正在用小棒擺正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擺的情況,用了多少根小棒。(課件演示例2中第一個小朋友,擺了一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生:擺了一個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還可以説是幾個?

生:一個4根。

下面我們來看看另外兩個小朋友,他們擺圖形的時候用了幾個幾根。

出示例2中另外兩個小朋友擺的兩個和三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

學生説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得出:2個4根,3個4根

(板書:2個4根,3個4根)

揭示倍的含義,指出第三個學生擺的小棒説:第三個同學擺了3個4根,3個4根也可以説成4的3倍。

讓學生反覆説幾遍。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生解答時,師要求學生説出想的過程。

(3)教學例3。 ①出示例3,問: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圖片,應怎樣列式?為什麼?

③小結: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拍手遊戲。

師拍表示一倍的次數,生按要求有節奏地拍表示幾倍的次數。

2、76頁“做一做”。

3、78頁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