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的教學反思3篇 "從樹木中汲取的教育啟示:教學反思與創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5W

教學是一項既挑戰又重要的工作,學生的成長與老師的教育水平直接相關。《給予樹》的教學反思,旨在探討如何通過激勵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且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吸收知識和經驗,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教師更具有教育威力和影響力。

給予樹的教學反思3篇

第1篇

?給予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該組課文主要教會孩子們如何去愛別人。緊緊圍繞這一主題,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也將着力點放在引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悟情感,而忽略了語文教學應“指向表達”,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此外,我所執教的這節課也還存在以下不足:

1、對文本解讀不夠深刻,導致問題設置流於表層,缺乏課堂生成。兩三次的試教,每一節課時間都有剩餘。再反覆翻看教案,我在上公開課前其實已經意識到自己課堂教學的深度、厚度不夠。自己只是把課文支離破碎地解析完了,而且還是停留在表淺層面的分析。由於教師自身對教材解讀不夠,因此設置的問題也比較簡單,很多問題其實也是無效的"(這點劉老師雖然沒説,但我過不了自己心裏那關)。譬如,孩子們通過閲讀已經能夠知道金吉婭把錢用在了哪裏,可我還故作玄虛,提出疑問:“金吉婭的錢到底去了哪裏?誰來告訴我們?……”記得上大學教育實習那會就已經聽過天河區某位教研員評課:書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就不要再講,要挖掘一些孩子們不明白、不注意的表達細節。對文本解讀不夠、問題設置流於表面,最直觀的課堂效果就是孩子們很快就能答出我所提出的問題(用劉老師的話説,就是一切都太順了),師生之間缺乏思維的碰撞,課堂生成不夠。對此,劉老師給予了我非常中肯的建議和提醒,我的確應該多多吸收、採納。例如,對於媽媽擔心的原因以及如何激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我只想到藉助圖片和音樂等教學資源達成目標,卻忽視了文字本身的力量。文中的“攢”以及100美元5個人分、還要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這些細節挖深了、解讀透了,金吉婭的形象自然呼之欲出,孩子們朗讀課文的情感也能更充沛、更真摯。

2、對學生的回答缺乏指導性的評價,評價語言貧瘠。這是我個人教學非常明顯的缺點。我總是習慣於重複學生的答案,不知如何接話、評價。有時候過於着急,不懂得引導,還直接用教師的理解代替了學生的理解。如何錘鍊提升課堂評價語,從而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是我短期內要着力提高的教學技能。

3、講學過程,教師過於冷靜、生硬,情感上無法帶動、感染學生。這其實跟我臨時修改教學設計有很大的關係。緊張的情緒支配下,我繃緊了神經,只是在講教案、教教材,把課按部就班上完就好。當時腦袋瓜子總是想着下一個教學環節是什麼、我該説些什麼了……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設若教師都未嘗進入角色、挨近人物靈魂,試想她又該如何去感染和帶動自己的學生?!

這節課存在的問題不一而足,內心的失落感和挫敗感難以詳盡。總而言之,感謝劉敏老師以及教研室,為我們提供瞭如此難得的交流、學習機會,讓我們對自身專業成長狀況有了更清晰、更直觀的瞭解。把準了脈,接下來該是尋醫問藥的時候了……

給予樹的教學反思3篇

第2篇

?給予樹》所在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我在教學時以“愛”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第一、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着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為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第三、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第3篇

?給予樹》所在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我在教學時以“愛”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第一、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着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為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第三、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