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幾》教學反思6篇 "思辨9加幾:從教學反思中領悟數學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6.61K

《9加幾》教學反思,是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授課方式、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的深入反思和分析,目的在於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

《9加幾》教學反思6篇

第1篇

?9加幾》是國小一年級數學第七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本節課通過創設“熱鬧的運動會場”這一情境,讓學生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初步認識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上課開始時,我出示了主題圖,讓學生説説圖意,再根據圖意列式,學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讓學生“你是怎麼想的?”

生3:我用手指算出來的,10個手指不夠算,我再拿出3根鉛筆一齊算。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學生説出了6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沒有一種是教材上要求的“湊十法”,正當我對要不要引導出“湊十法”感到舉棋不定時,兩個學生説出來了,確實讓我心頭一震,欣喜萬分。

面對如此聰明,肯動腦筋的學生,我深感學生的潛力不可估量。

教後記:算法多樣化是課堂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並不是指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學生有着不同的知識背景和思考角度“湊十法”並不是對每個學生來説都是絕對的好方法,所以,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學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簡便的,有時導致速度很慢,面對多而雜的計算方法,學困生還可能會看得眼花潦亂,不知所以,導致一種方法也沒掌握好,所以,我個人認為教師適時地強調“湊十法”的好處還是有必要的。

《9加幾》教學反思6篇

第2篇

我上課的內容是9加幾,它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理解掌握湊十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進位加法的重要基礎。 我對教材的理解是這樣的:9加幾是學生學習進位加法的起始課,學生認知基礎和思維基礎是十加幾等於十幾,怎樣將9加幾轉化為10 加幾的問題是知識的核心,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湊十。而湊十法這種思想及具體的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瞭解學生,幫助學生總結、掌握知識。

本課的重點是初步掌握湊十法並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難點為理解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1、激發興趣,複習導入 本環節我以一組口算練習導入,目的在於對10加幾就等於十幾進行強化,使學生感知湊十可以使計算變的敏捷,為後續學習湊十法奠定知識基礎。

2、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利用直觀的飲料圖,讓學生髮現問題,並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計算方法,學生的經驗是數數法和計算法,我適時介入學生的討論中引導學生髮現湊十法更方便計算。在學生提出湊十的方法之後藉助課件,使學生清楚的看出湊十的過程,從而初步感知湊十法。

3、鞏固練習,內化計算方法,採用學生先練,老師再講解的方式。

4、總結規律。將九加幾的算式都羅列出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其中的規律。

孩子的想法比較發散,想出的規律是我沒有想到的(第二個加數等於結果的個位加上十位),在這個方面上,我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想周全一點。

第3篇

同學們,我們學校正在開運動會,你們想去參加嗎?要想參加,就得先過兩關,下面就讓我們闖關吧。(採用“闖關”的形式複習“1和幾組成幾”與"“0加幾等於十幾”的習題)

2.師:我們順利地闖過了兩關,趕快到運動場去吧,那裏的運動會已經開始了!(出示校園運動會的場景圖)

1)師:運動場上的比賽熱鬧極了,請仔細看一看,同學們都參加了哪些比賽項目?

(2)你最喜歡哪個比賽項目,數一數每個項目有多少人?

(3)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這些運動員們參加這些比賽很辛苦,於是學校服務隊的小朋友給運動員準備了許多好喝的飲料(出示數飲料畫面),送走了一些,請仔細看一看,還有多少盒沒送?

5)師總結:同學們可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出示課件)有的同學用點數的方法,從1盒、2盒、3盒一直數到13;也有的同學用接數的方法,從9盒接着數:10盒、11盒、12盒、13盒;還有的同學更聰明,在箱子外拿1盒放到箱子裏面,使箱子裏面湊成10盒,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這麼多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6)師: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再回到比賽的現場(出示畫面)這時運動場的比賽更加激烈了,現在老師想根據場上的比賽項目提出一個數學問題,請同學們注意聽:踢毽子和跳遠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誰知道怎樣列算式?

生:9+7=(7)師:誰能像老師這樣根據運動場上的比賽項目再提出幾個數學問題?

教師説:“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然後板書課題:9加幾。

1)師:一年級的小朋友也來到了運動場,他們正在進行擺小棒比賽。你們看,小男孩有9根小棒,小女孩有3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應該怎樣列式?生:9+3=

2)師:怎樣計算9+3得幾呢?就請同學們利用你手中的小棒來擺一擺、算一算,互相説一説。指導學生操作:左邊擺9根,右邊擺3根。然後,把右邊的1根移到左邊,使左邊的小棒湊成10根,左邊的10根與右邊剩下的2根合起來就是12根。

(2)師:請你們運用手中的黃花和紅花擺一擺,擺好後再移一移,算一算共有多少朵花?生:學生自己操作,讓一名學生在投影上操作,並敍述計算過程。

計算教學,重在明理。只有在明理的基礎上才能掌握計算方法,熟練計算,減少錯誤。本節課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節課,重點是理解湊十法。為此,教學中我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讓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的情景,然後根據運動場上的比賽項目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從而順利的引出新課,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這是《課標》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擺小棒和小花,獲得初步的感知,再讓學生同桌互相交流,發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接下來的全班彙報中我們看到,此種設計給了學生較大的思考空間,使不同認知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學習,即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又有效地滲透了湊十法的規律:湊大數、分小數。這些算法都是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動腦思考獲得的,有些還非常具有創造性。縱觀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方法的。教師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第4篇

?9加幾》是國小一年級數學第9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20以內進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並且它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9加幾》作為第一課時,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好壞,將對今後計算的正確性和速度產生直接的影響。我設計了“9加幾”這節課,目的在於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方法,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同時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完成了教學目標,但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

1.探索新知。其中有一個環節,我在黑板上貼出了左邊9個,右邊6個的彩色小圓點,讓學生想一想、説一説。本意是想利用直觀的物體,通過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湊十的過程,但是課堂上我竟然把這環節漏了。

2.鞏固新知,尋找規律。我出示了“9+□=1□”,讓學生説一説□裏可以填哪些數。這裏應該可以讓學生説的更多一些,説出每種可能性,同時是對9加幾的練習,然後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從而讓學生觀察、發現規律。而課堂上,我卻只讓學生隨便説了幾種可能性,就直接將答案用課件顯示了出來。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其中一道練習題我設計了套圈遊戲,在介紹遊戲規則時,我假定了每種動物只能套一次,這其實對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很不利。本身套圈遊戲就該關注學生的思維的發展,能不能想到同種東西可以套兩次,而我卻直接將學生的思維定住了。

記得指導老師説過,一節課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進行備課,第二次和參考資料對比後修改,第三次修改則是在課上完之後,發現課堂中的不足後再次修改教案。如果每節課能做到這樣,那新教師一定能進步的非常快。我想我會不斷努力,勤思考、勤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第5篇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第一課,是今後學習進位加法的關鍵和基礎。在教學中,我力爭給學生們提供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通過這些有效的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

根據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了生動有趣小動物開運動會的教學情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存在着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並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來進行的,讓孩子們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地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感興趣的小動物開運動會為主題,通過觀察、交流、討論,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凡是孩子們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數學課程標準》總體目標中指出: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 能得到充分發展。”以往的教學給學生訓練的題目絕大多數是條件完備、答案唯一的封閉題,因而很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開放性問題具有一定的神祕色彩和挑戰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能給他們提供探索創造的空間,促使他們去探究、去創新。基於這一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運用今天學習的9加幾的算式,選其中自己喜歡的一道編編生活中的題目。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又從根本上保證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第6篇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我在教學9加幾時就是按傳統的9加幾教學的。課本的信息窗以“小小運動會”為切入點,深入到孩子的學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興趣。

信息窗1通過運動員和志願者報名的情況,引入9加幾的計算,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先讓同學們動手擺小棒,來算9+6等於多少?在説的過程中,有的説“一個一個數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説:“從9往後接着數”,這些方法還都屬於比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種方法我都沒有提出反對。通過課件的演示,引導孩子再動動腦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讓老師和同學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導孩子説出“湊十法”,並總結出了“湊十法”的口訣:“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算得數”來幫助孩子計算。

在看大數這一個小部分裏,我通過“找朋友”的遊戲和孩子一起確定了9、8、7、6、5各數的好朋友是誰,也就是以上各數與哪個數可以湊成十,並一起編了兒歌“湊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演變為拍手歌,作為課中操讓孩子活躍思維。

從這裏我明白了,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課也出現了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是從數數到湊十法演變的過程中,我的角色太過重要,明顯地着急讓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於許多孩子並沒有真正理解湊十思想就被動地按照我的方法來做。其次,孩子説得多,動筆少,速度跟不上思維。很多孩子口訣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實際問題還是不會計算。還有一點就是,課本信息窗的內容不能滿足孩子學習的情境,我還應該多找一些貼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來吸引他們進行學習。

在課堂上發生一件小插曲,讓我對一年級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計算9+7時,根據湊十法將7分成1和8,這時有一個學生突然提出:“老師,我覺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為7和3也是好朋友!”這個想法讓我驚歎,分不同的加數這個環節我原本打算在複習的時候提出來讓學生思考,但是這個學生在剛剛開始學習就有這樣的思考是非常好的。我假裝苦惱地問孩子們:“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麼辦啊?”孩子們在簡短的討論之後給出了答案:“湊十法”中提到過“看大數,分小數”,所以大數找朋友比較簡單!

從對這一節課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在交流過程中,提倡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體現算法多樣化思想,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此時,暫不比較算法的優劣,只是在演示和板書時對其中“湊十”法進行了不露痕跡的關注。最後讓學生比較,哪一種方法好,好在哪裏。讓學生在説的過程中知道了用湊十法比較簡單,為後面的學習“8、7、6加幾”做好了鋪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