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兩則《矛與盾》教學設計7篇 "矛盾較量:古代寓言教學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3W

今天我們來分享兩則古代寓言《矛與盾》。這兩個故事,引人深思,讓我們思考“道理有沒有右錯,如何認真對待人際關係”等問題。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古代智慧,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提高綜合素質。

古代寓言兩則《矛與盾》教學設計7篇

第1篇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載體。文字言簡意賅,又不失生動形象,表達了深遂的思想,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在國小高年段學習少量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時空,去閲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這將為他們以後進一步瞭解並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並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矛與盾》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二冊最後一組《古代寓言兩則》裏的第一則文言文寓言。文字簡練形象,寓意深刻明瞭,用人物説的話作為點睛之筆藴含寓意。憑心而論,學生在接觸文言文時,難免覺得拗口難讀,晦澀難懂,產生畏難情緒。這則文言寓言,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註釋可供藉助,國小生讀起來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冊已接觸過文言文,學生多少有了一些學習基礎和經驗。因此,文言文的教學仍應堅持以自讀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積累的策略。

不過,《矛與盾》這則文言寓言將理解古文的意思,領悟寓言的寓意兩者加在一起,為學生學習古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教學這樣的課文時,教師往往教學生弄懂文言詞句和整篇課文的意思,懂得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就行了,這種只關注知識和能力的“雙基”目標以及簡單的德育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藉助文言文的文本特徵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呢?如何讓學生經歷文言寓言學習的過程,並在體驗學習過程中領悟寓意呢?我們仔細研究了教材,充分藉助文言寓言的文本特徵,巧妙設計,嘗試了“情境引領,讀為根本,拓展積澱”的特色教學方法,力圖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學古文的樂趣。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字一句總關情。文言文教學中的聽説讀寫同樣離不開文字創造的具體情境。《矛與盾》是文言寓言,具有寓言生動可笑的形象,諷刺誇張的手法,創設適合學情的教學情境,使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可以優化文言文課堂教學。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伊始,一曲悠揚的古樂,一幅精美的畫卷將學生帶入到兩千多年前的集市,順勢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打動了學生的心扉,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學生興趣盎然,輕鬆自如地走進了古香古色的文言世界。

課堂上,我模擬古代集市,讓學生自由組合,進入角色表演。孩子們帶着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內化了語言文字。憑藉這種身臨其境的知覺,學生在情境讀文後覺得文中“鬻”者的可笑,領悟到了寓言的深刻寓意。學生的表演微妙微肖,舉手投足間無不古韻十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從大環節的創設到過渡語的斟酌,處處含情,情境的創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竭力以情境化的語言貫穿文言文教學,多次用語言再現楚人賣矛和盾的場景,讓情境延伸,使學生始終置身其中去讀懂這則寓言。如“瞧你得意的樣子,這面盾有什麼值得你誇耀的?”“爾等真會譽矛也!”儘可能多地使用精煉的文學語言,如半白半文的導語,創設情境的評價語潛移默化地帶着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去讀去悟,給予學生更多的文化薰陶,力圖通過與文言文的“親密接觸”,帶給孩子們一份走進古典文學的驚喜!

語言教學着重於讀,文言文教學更基於此,且文言文教學與普通精讀課文的讀相比,更應着重於讀。不讀就顯不出語言的特點,就品嚐不出文中的韻味,就難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要反覆讀,多讀,才能理其義。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了“四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這節課上,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自己讀書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習古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時,我賦有韻味的範讀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點燃了學生閲讀文言文的熱情。最終把背誦課文變成了自覺行為。學生神情專注,搖頭晃腦,沉醉其中,讀得正確流利,讀出停頓、節奏,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我在巡視學生對照註釋讀懂句意時,十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注重對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提煉。如:一邊讀一邊看插圖,標明註釋快速學習,聯繫上下文猜讀,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枴杖。尤其是對照註釋,揣摩句意。如果將學習文言文比作一幅國畫,那麼這一步是一個局部精細勾勒的過程。經過這一步,課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學生頭腦中逐步稀釋為相當的白話文。這些學習方法從學生中來又迴歸於學生中去,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再去讀懂。

學生在讀“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兩句時,很自然地將對古文的理解和讀緊密地結合起來,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張揚誇耀的語氣。體會到楚人説話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學生在潛意識中明白了讀能幫助理解,而理解又能促進朗讀。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指導朗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時,我不僅充分藉助文中插圖,還創造性的編加插圖,再次將學生融入情境,鼓勵學生設想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在問這句話時的語氣、節奏,嘗試個性朗讀。於是,白髮蒼蒼的老者、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活潑俊俏的小姑娘,一臉稚氣的孩子,紛紛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極具個性的朗讀活躍了文言文的課堂。

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用自己的話講故事,熟讀成誦。鼓勵學生以一篇帶多篇,課外繼續接觸文言文,努力實現“語文課堂與生活零距離。”在一次次的拓展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頓悟理解力也會漸漸厚重起來,對文言文的學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真乃“言有盡而意無窮”。

和諧、幽默、歡快的氣氛充溢着文言文教學的課堂,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後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古代寓言兩則《矛與盾》教學設計7篇

第2篇

?寓言二則》是北師大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包括《矛與盾》和《鷸蚌相爭》兩篇文言文。《矛與盾》説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盾和矛,語言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説,告誡人們説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寓言,文字簡練而又形象生動,道理明瞭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

本班學生思維不是很活躍,北師大版以前也學過一些文言文的寓言,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強,樂於表演的學生不是很多,上課發言不是很積極。

教材選編文言文,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言文遣詞造句的凝練、精要,讓學生初步形成藉助註釋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本課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採用讀文探究,表演悟理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去領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難點能説出重點語句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貪心的人,他從人家的門口走過,看到人家門前很好看,又有用的東西,他就走上前去,一手捂耳,一手去摘.結果他沒有摘下來,就被這家的主人發現了,逮個正着.知道這是什麼故事嗎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

你還學過哪些寓言故事,誰能給大家講一講 (亡羊補牢,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它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

這些都是寓言故事,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綜合大家所説:假託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就帶大家再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那就是《矛與盾》。

(學生以前雖然學過寓言,但是,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通過故事導入,讓學生很快進入情境,並且進一步回憶寓言故事的特點。)

2、齊讀、思考:什麼叫矛,什麼叫盾 ,矛用來幹什麼的 (刺),盾用來幹什麼的 (擋)。

矛盾是什麼意思 (手捂住"與")(説話前後不一致即矛盾)。

3、作者簡介:本文出自《韓非子》。韓非子,即韓非。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他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説,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

4、師:好,現在我們自由閲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矛與盾》寫了一件什麼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文(讀文要求:①一句一句地讀,把音讀準。②把你認為難懂難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3、通讀課文,暢談讀文言文寓言故事的感覺。文言文讀起來和咱們現在的文章比起來怎麼樣?(彆嘴,難讀,讀不能順).

4、師談感覺:我其實和大家一樣,讀第一遍時也覺得不好讀,很難懂,等我讀了十幾遍之後,已經熟能成誦了.現在我就把這篇文言文讀給大家聽。(老師朗讀)

6、現在老師已經懂得了這則寓言故事的意思,你認為老師採取了什麼樣的方法

7、教師強調指出:不但多讀,而且要結合文中的註釋或查字典,詞典理解文中重點字,詞,句的意思。請大家也試一試。

根據課後譯文,揣摩句子的意思,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研討,若在研討時有問題或分歧,可向全班同學或老師質疑。

2、請生單獨解釋:鬻:賣;者:人;譽:誇耀;吾:我的;堅:堅固;莫:不;陷:穿透。

3、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平時誇耀過什麼沒有 (沒有)聽別人誇耀過什麼沒有 (有能學一學他是怎麼誇耀的嗎?寓言故事中這個人在誇耀自己的什麼 (盾),那現在就請你替他誇一誇可以嗎?指名讀第一句話(生讀)。

4、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你大概是第一次出來做生意吧!聲音要大一點,要自豪一點,不然生意就被別人搶去啦!

5、師:你真會誇,我想請你帶大家一起誇一誇,好嗎? (生誇)

6、師:同學們很會誇耀,那個楚國人是如何賣他的矛的呢?請看第2句話,有誰讀懂了 (生:彙報)

7、師:原來是在誇他的矛鋒利,請你來誇一誇矛吧!"又譽其矛曰:……"(生讀)

8、師:楚國人既誇了自己的矛又誇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學們想誇什麼呢?自己在下面吆喝一下吧!(生自由讀)

9、師:請男生誇耀盾,請女生誇耀矛,看哪一組誇得更自豪,準備: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又譽其矛曰:"……"

10、同學們真會誇耀,我又想買盾又想買矛,可惜口袋裏的鈔票不夠,買什麼好呢?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我出出主意?

12、原來這樣啊!我差點上當了?我要揭穿他!誰來幫幫我?

16、師:請生解釋:以:用; 子:你; 何如:怎麼樣;或:有人。

17、師:請一位同學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讀一讀這個人説的話.(生讀)

18、請大家看插圖,圖上畫了幾個人除了賣矛和盾的那個楚國人,還有7個圍觀的人,他們當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有小孩,你可以模仿其中任何一個人來讀這一句話,先在下面試一試.

19、請生讀,要求説模仿的是誰。(分別模仿不同的人讀,老師參與模仿)

20、師:楚國人被這麼一問,啞口無言了,請看第四句,誰知道意思,解釋 弗:不 ;應:回答(再請一生解釋句意)。

21、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這一句話的意思,哪位同學能完整地講述一遍。

要求:讀慢一點,學會吹噓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駁的語氣。

1、剛才大家背的這個故事,引出一個成語叫什麼?(自相矛盾)後人呀,一提起這個故事就想起那個被問得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的人。(示圖),今天,這個人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我們這裏。

2、角色對話,引導喻理:各位秀才,你們好,我就是當年那個賣矛與盾的人。想當初,就因為我在市場上那一聲吆喝,被人一笑就是幾千年。害,這盾與矛,不賣也罷。可我怎麼也想不通,我給自己的商品做廣告,我錯在哪啦?聰明的你們能告訴我嗎?(生髮言,談賣矛與盾的人的錯處)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我現在終於明白了,做買賣就應該實事求是,不應該誇大其詞,還要注意點頭策略呢。謝謝你們解開了我的心結。

別怪我多事,我還想知道,在你們現代的生活中,有沒有像我這樣的人也做過像我這樣的蠢事的呢?(生議論後逐個談事例)

賣矛人:呵呵呵,老朽我今天可沒白走一遭啊,原來你們現代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我這樣的人呢。同學們,你們可千萬別重蹈我的覆轍,而遺笑萬年啊。時間不早了,老朽我就此別過,請同學們好自為之呀。後會有期。

4.、總結。(師指板書)那麼,生活中就讓我們將這些付諸行動吧,讓我們做一個言行一致,實事求是的人。

3、背一背這則寓言故事,並用自己的話説給別人聽一聽。

第3篇

1、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數語便能表情達意。向我們展示了文言文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寓言《矛與盾》去看個究竟吧!

生: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來進攻,盾用來防守。

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寓言,知道寓言往往假託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本課的兩則寓言是文言文,與現在的語言不大一樣。先讀讀課文,看看註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再想想這兩則寓言各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於讀。大家打開25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你們4個人來讀吧,1人讀一句。大家聽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沒有?

3.師:大家字音讀得真準,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聽配樂範讀。

5.師:誰還想讀?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才讀得更好。

1.師: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咱們先靜下心來,默讀課文,運用你們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對照註釋一句一句讀。想想每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②這個同學把註釋直接標在文中相應字詞的旁邊,學起來一目瞭然,快速方便,你真聰明!

4.全班交流:咱們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剛才那堆人圍在一起,他們究竟在幹什麼呢?你們讀懂了嗎?誰先來説説你讀懂了哪一句?

⑴生: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楚國有個賣盾和矛的人,他誇耀他的盾説:我的盾很堅固,什麼東西都穿不透,

師:你從文中哪個字讀懂他在誇耀的呢?譽是誇耀的意思。誰來噹噹這個楚人讀讀這句話,誇誇這面堅固無比的盾。

⑵師:這面盾堅固嗎?看來你是初次經商,誇得還不夠!假如你是他,你為了賣出自己的盾,會怎樣譽盾呢?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可以加上表情和動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練習一下。

師:口氣還真不小!不僅誇盾堅固,還誇它堅固到什麼東西都不能穿透,這面盾物莫能陷也。

師:聽你這麼一誇,我都想掏錢買了,你可真會譽盾呀!

師:楚人在那兒一個勁兒的吆喝,他話雖不多,但很有用意,這個楚人很會做生意!不信?咱們接着往下讀。你還讀懂了哪一句?

⑴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地。又誇耀他的矛説:我的矛很鋒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穿透的。

師:嗯,你讀懂了,他接着誇耀自己的矛無比鋒利。盾是堅固無比,天下無敵了。矛也要好好誇誇,要不可沒人買!

⑵誰再來讀這句,誇誇這支矛?大家聽聽這樣吆喝賣得出去嗎?

師:你現在就是楚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叫賣的樣子,試着讀讀這句話。

⑶師:瞧我們這位老祖宗,他可真能吹呀,什麼東西到了他那兒都成了天下最好的了!楚人又譽其矛曰:教師引讀此句。

⑷師:(小結)你瞧!那個楚人多想把自己的矛和盾賣出去呀!大家再讀一讀這兩句話,仔細體會一下,楚人誇矛和誇盾時説的話有什麼不同。

師:楚人用無不這個雙重否定來強調矛的鋒利,吸引別人來買他的矛,所以加重了誇的語氣。真可謂用心良苦呀!

⑴師:集市上可真熱鬧!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聽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沒有人買呢?你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

生:沒人買。旁邊有人懷疑他説的話是不是真的,問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會怎樣呢?

⑵師:嗯,問這話的人一下就聽出了他話裏的破綻,此人好精明!你能用書上的句子再問問嗎?

生①讀。師:這是一個秀氣的姑娘在問呢,看你賣不賣得出去?

生②讀。師:喲,是個健壯小夥子在質問呢,看你待會兒怎麼收場?

師:你是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你能説説這句話的意思嗎?

⑵師:大家再看看圖,瞧他瞠目結舌、無言以對的可笑樣子。周圍的人都在笑話他呢。誰再來讀讀,讀出他的啞口無言。

⑶師:面對旁人的質問,他為什麼答不上話來呢?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生小組討論發言:楚人言過其實,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説。

5.師:咱們不僅把這則寓言不僅讀通了,讀懂了,而且還明白了其中藴含的道理。你們真棒!學古文就是需要反覆的品味,

1.師: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尋味。背一背,講一講,演一演。

2.學古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背,方能學以致用。大家隨着音樂一起背背吧!

3.師:咱們再去逛逛集市吧。集市上真是人聲鼎沸,吆喝聲此起彼伏。誰能向我們再現當時楚人譽盾又譽矛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語言。(展示學生的表演)

4、師: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自相矛盾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説説。

生:有個廣告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師:這不是自相矛盾。這則廣告用了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達到引人注意的廣告效應。(教師補充事例)

1.今天,我們藉助註釋、插圖讀懂了,領略了古代文言文獨特的韻味。它是那樣凝練,僅僅只用53個字,讓我們逛了逛古代的集市,認識了一個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咱們今後説話做事可不能像這位老祖宗一樣自相矛盾喲!

課件出示:①向親朋好友複述故事,聆聽他們的體會。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 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 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惑——音或,迷惑,這裏是對事物感到糊塗不理解的意思。

第4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

教學難點:弄懂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1、師:有一種故事內容雖然短小,但能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這是什麼故事?(寓言故事)同學們,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你都知道哪些?看圖説故事名稱。説説其他故事的名字。(生搶答。)

2、老師板書課題。提醒注意 “矛”字和 “盾”字。

1`.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於讀。大家打開25課,自由讀課文《矛與盾》,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 大家聽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 沒 有?

3.師:大家字音讀得真準,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聽聽別人讀,好嗎?

一回生,兩回熟,大家再試着讀一讀,。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

5.師:誰還想讀?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才讀得更好。(學生讀得有點味道了。)

1.師: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朗讀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咱們先靜下心來,默讀課文,運用你們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對照註釋一句一句讀。想想每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4.全班交流:咱們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剛才那堆人圍在一起,他們究竟在幹什麼呢?你們讀懂了嗎?誰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生交流。)

5、師:文中有兩個同音字特別引起了我的關注,不知同學們發現了沒有?

6、楚人是怎樣譽他的盾和矛的?我們也來噹噹楚人。先譽譽你的盾。(指名讀。)

誰再來噹噹楚人,吆喝吆喝? (生搖頭晃腦讀此句,強調“莫能陷”)

師:聽你這麼一誇,我都想掏錢買了,你可真會譽盾呀!

7、師:盾是堅固無比,天下無敵了。矛也要好好誇誇,要不可沒人買!

誰再來讀這句,誇誇這支矛?大家聽聽這樣吆喝賣得出去嗎?試着讀讀這句話。

8、師:請男生誇耀盾,請女生誇耀矛,看哪一組誇得更自豪,準備: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又譽其矛曰:“……”

9、用古文誇完了,我們再用白話文誇誇吧。(指名回答。)

10、同學們真會誇耀,我又想買盾又想買予,同學們幫老師出出主意,我到底是買矛還是買盾呀?

12、原來這樣啊!我差點上當了?我要揭穿他!誰來幫幫我?

14、請大家看插圖,圖上畫了幾個人?除了賣矛和盾的那個楚國人,還有7個圍觀的人,他們當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有小孩,你可以模仿其中任何一個人來讀這一句話,先在下面試一試。

15、請生讀,要求説模仿的是誰。(分別模仿不同的人讀)

.1、大家都在嘲笑那個楚國人,他到底錯在什麼地方?請你給他講講道理。大家走散以後,這個楚國人會怎樣?

2、師:我代表那個楚國人真誠地感謝同學們的幫助,人,還是多讀些書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啊!你們説是這樣的嗎?

第5篇

教材: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5課《古代語言兩則》之一《矛與盾》。(一課時完成)

這則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註釋可以藉助學習,國小生讀起來就容易得多了,加上在第九冊已經接觸過文言文,學生多少有了一些經驗。因此,和現代文的教學一樣,仍然堅持以學生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儘量地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地點撥、扶助,必要時精當講解。教材中的註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句,還可以讓學生從中逐步體會古今詞義、表達方法的不同,注意引導、啟發學生善於充分利用,但不必要求死記硬背這些註釋。

這種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託寓的道理明瞭深刻,而有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矛與盾》全文僅四句話,分兩層意思,前面講這個人如何誇耀他的盾和矛,後面講他如何被人問住,無言以答。寓言中沒有作者的任何評論,而用對話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給讀者留出思考的餘地。教學中,除了繼續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外,弄懂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本課學習的難點。而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是作為教學的重點。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這兩則寓言中領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1、師播放flash課件,引導學生通過看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就此引入到本課要學習的內容——成語故事《自相矛盾》,説説對於這個成語的出處和作者的瞭解。

2、引導學生回顧文言文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學習這樣的古代文言文寓言的方法,即讀通課文、弄懂文意、反覆朗讀、理解寓意的方法,並通過課件演示出來。

1、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就此啟發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體會理解怎樣去處理這樣的文言文的朗讀的重音和停頓,在學生自讀、自悟、自畫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小組交流自己的見解並勇於彙報,師通過課件出示正確的朗讀節奏,加深學生的理解。之後,通過錄音的範讀激發學生讀的慾望,激發學生進行自主閲朗讀、展示朗讀。

2、在學生對於課文已經讀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先自學理解課文內容,再小組同學進行交流、探討,從而使得學生的感悟會更廣泛,在彙報的時候也更能夠準確一些。重點理解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三句話,使學生明確句子的意思。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也是教學中的一項重點,通過學習課文,學生能較好地明白課文的內容,再結合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刻。抓住三句重點句子,引導學生把握好人物説話時的態度、語氣、語調,模仿不同人物説話的口氣來讀,在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想象力。

1、引導學生進行評論,説説賣矛和盾的人可笑在哪裏?並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啟發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師相機點撥寓意: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不實事求是,使自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尷尬境地的人,告誡人們説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

2、鼓勵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自願結成興趣小組分角色表演,在愉快的氛圍中深化學生對於寓意的理解。並根據學生的表演進行總結。

第6篇

教材説明: 《矛與盾》是人教版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十四課的一篇文言文,它通過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説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目的與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4、懂得説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學會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都是重點,也都是難點。

1、 你讀過哪些寓言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叫寓言嗎?

2、 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矛與盾》(板書課題),不過這則寓言與我們平時讀過的寓言故事不太一樣,是一篇文言文,想一想我們以前學習文言文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2、 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並能説出自己從中得到的啟示,懂得的道理。

1、 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傾聽,注意長句子的停頓,把握好朗讀時的語氣。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⑴、師:全文幾句話?請看第一句,有誰讀懂了? ⑵、師:既然這個人在誇耀,那現在就請你來誇一誇。讀第一句話(生讀)。  ⑶、你大概是第一次出來做生意吧!聲音要大一點,要自豪一點,不然生意就被別人搶去啦! ⑷、師:你真會誇自己的盾,我想請你帶大家一起誇一誇,好嗎?   ⑸、師:同學們很會誇耀,那個楚國人又是如何賣他的矛的呢?請看第2句話,有誰讀懂了?

⑹、師:原來是在誇他的矛鋒利,請你來誇一誇矛吧!又譽其矛曰:……(生讀)  ⑺、師:楚國人既誇了自己的矛又誇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學們想誇什麼呢?  自己在下面吆喝一下吧!(生自由讀) ⑻、師:請男生誇耀盾,請女生誇耀矛,看哪一組誇得更自豪,準備: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又譽其矛曰:…… ⑼、同學們真會誇耀,我又想買盾又想買予,還是先看看口袋裏的鈔票夠不夠,正當我準備掏錢的時候,同學們,難道你們不想對我説些什麼嗎? ⑽、生:不能買,因為…… ⑾、原來這樣啊!我差點上當了?我要揭穿他!誰來幫幫我? ⑿、(示意學生看第3句話)生讀第3句。 ⒀、師:請一位同學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讀一讀這個人説的話。(生讀) ⒁、師:楚國人被這麼一問,啞口無言了   ⒂、生齊讀。  要求:讀慢一點,學會吹噓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駁的語氣。

1、藉助註釋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遇到難懂的句子與同桌互相討論一下。

2、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2、大家都在嘲笑那個楚國人,他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想象一下,假如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結果會怎樣呢?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3、既然大家都嘲笑那個楚國人,他的買賣是難以做下去了,老師想請大家幫幫忙,怎樣把他的矛和盾賣出去呢? (生討論)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折②頸而死。因釋③

其耒④而守株,冀⑤復⑥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要求:1、藉助註釋,讀好課文,邊讀邊想,並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2、 想一想,生活中你碰過類似的事情嗎?舉例説一説。

第7篇

教材分析:本文通過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互相牴觸而不能自圓其説的故事,告訴人們説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學生分析:瞭解寓言故事不成問題,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後聯繫實際談感受。

教學目標:1、理解文言文詞義句義,能講述文言故事。

3、懂得説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

1、讓學生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後註釋,揣摩句子意思。

6、生齊讀(要求讀慢一點,學會吹噓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駁的語氣)

告誡人們:説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1、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話題更好,這樣可以為下邊的教學留出更多的時間。

2、課堂教學密度還是不夠大,所以由於時間關係部分教學環節沒能在課時內展現。比如:逐句理解全文後,應請一名學生把句子意思連起來講一遍,這樣可以當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然後再自由練習講寓言故事,加深對寓言的理解和鞏固。再比如:沒有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所以教學能否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也就成了未知數。

3、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放有收,那麼怎麼放,又怎麼收是今後教學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4、在課堂教學中,你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狀況,所以必須做足準備,迎接挑戰。對於設計好的教案必要時還要靈活地刪繁就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