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7篇 工匠之光:暢享大國工匠年度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3W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是一個亮點熠熠的年度評選活動,在這裏,我們將向大家推介一位傑出的大國工匠,並分享他們工匠精神的心得體會。這些工匠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專注,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藝,傳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工藝,為社會的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他們的精彩故事吧!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7篇 工匠之光:暢享大國工匠年度之旅

第1篇

劉湘賓,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陝西職工,被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推選為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是如何磨“劍”數十載,最後在20xx年國慶閲兵時火箭軍方隊中精彩亮出的?

今天,我從紀錄片《矢志奮鬥,只爭朝夕》的短視頻中,找到了答案。

劉湘賓從微米度量的世界裏,用一點點縮小的精度,一次又一次的大寫着中國。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就是“堅守寂寞、不斷超越,衝鋒在前,勇於擔責”的亮劍精神嗎?

從一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的轉業軍人到自學電腦編程;從一個銑刀、鑽頭都不認識到領銜國際超精密數控銑工的“領跑者”。幾十年間,不知道他經歷過多少困難和失敗,但他始終懷揣着自己的信念和夢想。

這種精神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永不褪色,日久彌新。當今社會教育觀念層出不窮,教育生態複雜多變。但作為教育人,要能排除各種干擾,堅守自己的初心。面對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變化,不抱怨,不放棄,要主動思變、求變。不斷學習和提升自我的各種能力。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探索適合現代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學生作為我們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擔當,不斷探索、不斷超越。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7篇 工匠之光:暢享大國工匠年度之旅 第2張

第2篇

短片中的他,平頭,兩鬢已見夾雜的白髮。國字臉,雙目深邃有神,有穿透力,可笑起來靦腆、儒雅。

他,是張路明,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無線電通信設計師。

説到“工匠”,我的眼前總會浮現:雕刻師傅拿着刻刀,雕、刻、磨、塑,一遍又一遍,一坐下就紋絲不動的樣子;老鐵匠鼓風、燒爐、熔鐵、鍛造,反覆錘鍊的過程……對於“工匠”,我總是心懷欽佩的。因為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對作品的精益求精;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他們追求突破,大膽革新精神。我更欽佩他們的“純情”——對工作始終如一、矢志不渝的熱愛。

短片中,張路明坐在儀器邊,一調就是幾個小時,穩如泰山。這是熱愛!

短波小型化射頻信道的“機芯平台”“高速跳頻”軟切換技術、“抗強幹擾”同軸腔體濾波器、“超寬帶大動態”低噪聲放大技術……技術突破、領先世界的背後,是熱愛!

一談到自己的研究,一談到通信技術,不善言辭的張路明立刻就舒緩眉頭,笑着侃侃而談。這是熱愛!

張路明説:“因為熱愛這個行業,才能在其中發現它的樂趣。”

説得多好!只有熱愛和樂趣,才能有堅持的力量,激發鑽研之心。人們常説教書匠,教書匠,教師也是“工匠”。身為一名普通教師的我,也要努力做一個有“愛”的教書匠。常閲讀、勤筆耕:提高我的個人素養,具備教書育人的底氣。不是説,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老生常談,道理至臻。在教育改革的新時代,我更應該認真閲讀、學習,撰寫心得,跟上改革的.步伐,走上前進的方向。研教學、勇實踐:教學是本職工作,鑽研教材,勇於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努力追求專業技術的精益求精。學生有發展,教師有提高,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盡責任、樹榜樣:面對小朋友們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是有責任的。教書育人,不能簡單而言。教正確的“書”,育正直的“人”。念及過往,便覺汗顏。盡一切力量,擔當教育的責任,為孩子們樹立正能量的形象。

“熱愛”應該根植到我們的職業道德里,“熱愛”應該成為我們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在平凡的崗位用熱愛的力量,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創造奇蹟。

第3篇

在績溪縣長安鎮,種植了很多的菊花。星期五下午,學校組織五年級的小記者們去義務勞動——摘菊花。

大巴車一路前往,我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田野裏,一大片一大片的雛菊盛開着,一股股清香沁人心脾。盛開的小雛菊圓圓的'花瓣,密密地一層又一層地重疊着,綠色的花托托住白色的花瓣,好看極了。那沒有盛開的花骨朵兒,好像一顆小小的綠珍珠,綠色的花托包住花瓣,生怕被別人搶走一樣。

我們聚在菊農的周圍,聽她們介紹怎麼摘菊花。只見菊農一手扶着枝幹,一手採摘菊花。右手自然握拳,伸出中指和食指成“v”形,微微彎曲,順着花的方向稍稍用力,一朵小雛菊就摘下來了。看着菊農們嫻熟的採摘,我們一個個都躍躍欲試。

我們兩人一組,一人負責拿袋裝菊花,一人負責摘菊花。我和孫辰曦一組,兩人商量好輪流摘菊花。開始我動作很拘謹,生怕傷害到菊花了,每一朵都摘得小心翼翼。慢慢地我摘菊花的動作熟練起來,速度也快了不少,不一會兒我便摘了一小塑料袋。看着親手摘下來的菊花,我感到無比的幸福!孫辰曦和我差不多,也是個生手,不過我們齊心協力,有説有笑,不知不覺就摘了一大塑料袋。

老師宣佈採摘結束,我們把一袋袋菊花都給了菊農。哇——好幾大袋!我們雖然得不到一分工錢,但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啊!

第4篇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多年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

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半百,一個人偶然間能夠鎮定地面臨一次致命危險並不難,在許多年裏天天面對致命危險,而能夠守恆如常,那實在是太難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專題中每一個人、一句話,一個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簡單,但往往最能激發人們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進取。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我要主動自覺的學習工匠精神,做正能量積極的傳遞者,堅守信念、樂於奉獻、勇於擔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的內涵。

第5篇

周建民有一雙神奇之手,工作39年來,完成創新成果千餘項;他有一雙可靠之手,研製的1。6萬餘件專用量規無一發生質量事故;他有一雙精準之手,憑藉眼看、耳聽與手感,使專用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執着忘我、巧思鑽研,周建民用行動詮釋着工匠精神!

工作中,周建民追求精益求精。正是這種對極致的追求,讓他創造了精度達到頭髮絲直徑1/60的“周氏精度”。

很多次精密量具的完成是靠周建民手工研磨與微米級“對話”;

很多次技術突破是靠周建民一次又一次自加壓力把精度再一次提升一微米;

很多次技術空白的填補是靠他幾天幾夜沒有離開工房的執着;

追求極致已經融入周建民的`血液中,成了一種工作習慣。正是這種對極致的追求,讓他創造了精度達到頭髮絲六十分之一的“周氏精度”。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已經有了一些教育、教學經驗,好像後面的工作靠着已有的經驗繼續下去就可以了。看了大國工匠《周建民周氏精度如琢如磨》後覺得自己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還有很多。

時代在變,我們面對的學生也在變,我如何能更準確瞭解他們?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我如何找到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面對日漸深化的“雙減”,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學生課後繁重的負擔?在雙減背景下,如何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面對這一切,我只有秉承追求極致的精神,不斷學習、不斷優化,讓每一位學生家長放心,培養國家需要的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擔負着傳承文化知識,還承擔着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其中也包含着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第6篇

通過培訓老師的講解和對五大核心標準的理解,我學習到了不管身處哪個崗位,都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一名工匠。那麼,什麼是“極致工匠”,個人理解是指能夠將一件事情做到無可挑剔,做到精益求精,甚至達到偏執的一種做事理念。

圍繞這種精神,我首先用“工匠”這個名詞衡量自身的定位,查找不足,提升自我。企業建立之初,我和我當時並不健全的團隊,在當地幾乎沒有機械加工廠,周邊城市因原企業負面影響不予合作的背景下,開始了我們的供應資源搭建工作。在開封周邊每到一個城市,都恨不得將整個工業園區的企業全部走遍。每每看到企業的設備及綜合能力能夠支撐我們產品生產的時候,心裏就像雨後的彩虹,雖然總有一些在洽談後“撞了南牆”,但我們並沒有因為一次次的.“撞牆”而回頭。我們每個人都緊盯着生產計劃這個綱領目標,不管夜裏幾點,一切休息和吃飯的時間都取決於當日的目標是否落地。而當時大部分新供方不瞭解我們的業務流程,我和我的員工不分晝夜,現場跟盯生產,時常用自己的小車連夜拉回部件,並指導供應商業務人員檢驗、入庫。通過三年的努力,我們的生產經營已經步入規範,小麥機已經躋身國內第二,並且美譽度已經達到第一,拖拉機也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認可。這樣的工作習慣已深深的紮根於河南事業部的每一位員工,但這並非是“極致工匠”。

經過學習,我體會到我們現在已經具備了“有”,但在精細化、規範化、近乎偏執化方面還缺失很多。我們要學習“盤子為什麼要刷七遍”。學習做事情應不厭其煩,做到對得起自己的崗位、對得起自己的企業,更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用人品做產品;學習海底撈的服務意識,對待供應商的管理也是如此,我將帶領團隊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流程,建設訂單及供方信息數據化管理通道,倡導主動引導供應商按制度、流程辦理業務,建立服務型、陽光采購理念;要學習將工作做到“滴水不漏”,這個詞説起來容易,但每件事都將其落到實處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想想個人,在與合作單位洽談中只要説錯一句話或一個數據,可能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對企業的損失。回想點滴,自身應該多多總結,查找語言或業務處理漏洞,鞭策自己務必從小事做起;學習“李傳泉”的不怕撞南牆精神,接到任務迎難而上,且按照公司既定的方向,永不言敗。最後對“近乎偏執”,我的理解是,幹一行、愛一行,使之成為我生存的全部,為中聯重科農機事業奉獻全部力量。

第7篇

“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父親這樣説,艾愛國就在幾十年的焊工崗位上這樣做。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艾愛國,站在領獎台上説,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我就有激情。短片中,普通青年焊工艾愛國,面對紫銅牢固焊接難題,敢於多次嘗試。面對次次失敗,絕不氣餒,提出採用當時尚未普及的氬弧焊工藝焊接。這種技術需要長時間面對高温,汗流盡了,人消瘦了,戴着石棉手套的手起了無數血泡都沒使他動搖,最終一舉成功。成功的他依舊不斷鑽研,改進技術,並將自己的絕技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年輕人。

71歲的他,面對新的難題,依舊迎難而上,挑戰高難度。不斷創新,在技術突破時他常説:“焊工易學難精。我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是達到極致。”

極致,就是最高的造詣。艾愛國在焊接工的崗位上,對待自己的每一件焊接作品都精雕細琢,做到極致。那麼,在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崗位上,我應該怎樣做到極致呢?

滿懷激情。正如艾愛國所説,熱愛,就有激情,激情,就有創新。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是積累了一些教育經驗,然而這些經驗是在過去中積澱的。有些已經不能適應現有的教育教學。就拿眼前的疫情來説,線上教學就是我們要攻克的難關。

平台使用可以學習,但與學生隔屏的情形下,如何能有線下教學的`現場感,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呢?網絡上推薦了一些老師的做法,這些做法適不適合我所教的學生?我的學生每天在家裏是怎樣的狀態?網課時使用的是手機、平板還是電腦?網課時家中有無父母陪伴?會受到哪些因素干擾?這些疑問是通過冷冰冰的問卷調查?還是通過有温度的通話溝通?我想,真正的熱愛,會讓人充滿激情的工作,做到極致。

學無止境。為跟上時代發展,花甲之年的艾愛國開始學用電腦,打字、製圖,無一不能。主動學習,自我提升,將自己的經驗撰寫成論文、書籍,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反觀自己,雖也能做到主動學習,毫無保留地傳遞。但在自我總結,精煉文字方面做地非常不足。學習,也要追求極致。學必思,思必記,整理成文,才是可以不斷傳遞的經驗。

勇於挑戰。無論何時迎難而上,艾愛國的故事警醒着我。“雙減”之下,疫情之下,教育面臨無數挑戰。作為一名有着多年黨齡的一線教師,要敢於走出舒適區,挑戰面前絕不後退,默默堅守,耐心、創新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才是一名黨員應有的優秀品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