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反思11篇 小班數學教案反思:高低差異如何應對?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9W

“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反思”是一篇教學反思文章,主要探討在小班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數學教學成效。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總結,為小班數學教師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教學思路。

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反思11篇 小班數學教案反思:高低差異如何應對?

第1篇

1、學習按物體的厚薄、高矮、粗細進行7以內的正、逆排序。

7張厚薄不同的圖書圖片;7張高矮相同、粗細不同的樹幹圖片

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可是他們沒有名字,很傷心,我們來幫他們把名字起了好嗎?

他們又要出來玩了,這次他們是老大現出來的(讓幼兒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選出最厚的方法按從厚道薄的順序排列)

這些書門出來玩,感到很累,這個時候他們發現了一些樹樁。他們就商量在樹樁上坐一會兒,休息一下,可是他們應該怎樣安排呢?(出示7張高矮相同、粗細不同的樹幹圖片)他們想把這些樹樁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怎樣排?引導幼兒用前邊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細的方法進行排序。這時,他們想換換位置,把這些樹樁從粗到細排,哪有怎樣排?、請幾個幼兒用相同的方法上來親自操縱,進行排序。

他們玩得很開心,你們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們要排隊才行。

將全班幼兒按人數分成六組,進行從高到矮,從矮到高排序

一環又一環的情境創設抓住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會了能按從大到小排序或從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本節課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兒有的操作沒能完成,這需要教師課下幫助幼兒完成,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反思11篇 小班數學教案反思:高低差異如何應對? 第2張

第2篇

小班的小朋友對事物特徵的認知還不是很全面,所以我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對事物有更全面的認識。

1、出示顏色和大小不同的兩個球,讓幼兒觀察這兩個球有什麼不同?

3、請幼兒觀察周圍的東西或者想想見過的東西,什麼大,什麼小?

出示大小差別不大的兩個球。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哪個球大,哪個球小?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3篇

1、 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紅房子個藍房子個一座。高矮不同的白色杯子、黃色杯子個兩個

1、出示大小相同的紅色房子和藍房子,引導幼兒比較,複習對高矮的認識。

2、啟發提問:這裏有兩座房子,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一樣?"來;自。屈;老師;教。案;比較杯子的高矮。方法同上

3、以分杯子的形式,讓幼兒按高矮的標誌進行分類。 出示高矮標誌,引導幼兒辨認:這是什麼標誌?看標誌分類。引導幼兒表述分類的理由。為什麼要這麼分?

5、罐子分類:提供高矮不同、外觀相同的罐子,要求幼兒看標誌進行高矮分類。

6、引導幼兒操作《高矮娃娃分類》 要求幼兒看標誌進行高矮分類。

7、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引導幼兒表述分類的理由,你是怎麼分的?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説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第4篇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課件三副、布一塊、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1、出示課件一,圖為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健康情況不同,長得高矮不同的兩個孌生姐妹,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結合衞生習慣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説説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麼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並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圖上有一棵樹距離近,一棵樹距離遠,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後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確。

3、出示課件三,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猴子爬到樹頂,猴子低下頭對長頸鹿説: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麼?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並説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發給每個幼兒紙和筆,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台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後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第5篇

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為了提高幼兒對高矮的興趣,將這一現象從生活中的偶發情況轉化提煉為數學知識,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結合幼兒教學用書第7頁的內容,我設計安排了數學活動《比高矮》。

2.掌握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發展觀察力與比較判斷力。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感受有序操作帶來的快樂。

1、懸掛氣球,幼兒每人兩套操作材料。(高矮不同的三個動物卡片、高矮不同的小牛卡片分兩次投放)

(欣賞ppt相關內容)師:這是誰啊?猜猜小熊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們能幫忙將氣球取下來嗎?(請高矮不同的兩名小朋友)

師:小熊謝謝小朋友幫他拿到了氣球,現在小熊準備回家了,他看見了兩個娃娃在比高矮。你們看得出來他們誰高誰矮嗎?(露出兩個娃娃的'頭部)猜對了嗎?(再露出圖片的下半部分)。他們一個站在地上,一個站在椅子上能比得出高矮嗎?應該怎樣比?

師:小熊也想跟他的朋友比高矮,他找來了猴子和老虎。請小朋友一起幫幫忙,將他們三隻小動物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一排。(同時出示從矮到高的標記圖)一定要讓小動物站在同一高度哦!(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幼兒説一説是怎麼排列的,誰個子最高,誰個子最矮,誰排中間。

師:小牛們聽説小動物在比高矮,也被吸引過來了。(ppt出示四頭高矮不同的小牛)請每個小朋友選擇一頭小牛,再跟原來的小熊、猴子、老虎比一比,看看小牛應該排哪個位置合適?(幼兒再次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五、音樂遊戲“找朋友”比較高、矮、一樣高,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想不想學小熊來玩一玩比高矮的遊戲呢?那我們一邊唱找朋友,一邊和同伴比一比,並説一説:我和xxx一樣高,我比xxx高,我比xxx矮。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活動思路,大膽放開讓學生去發現去思考,讓他們自己瞭解高矮的比較,而不是教師給強行灌輸。另外還需要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多數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操作材料準備應有比較明顯的差異,而不是同一顏色等情況,讓幼兒有所比較和區別,保證活動有序進行。同時,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看,多問,多學習,甩開大步向前邁進,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

第6篇

因為本班學生年齡都在四歲左右,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我採用貼絨教具進行教學,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吸引學生,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餘物體。

1、貼絨教具:兩棵高矮不同的樹;長頸鹿、狗、小鴨一隻;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1、出示兩棵高矮不同的樹,引導幼兒觀察。看看這兩棵樹哪棵高哪棵矮?

3、比較動物的高矮。教師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動物:長頸鹿、狗、小鴨,請幼兒找出最高的動物和最矮的動物。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上來比較高矮,看看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一箇中等個字的幼兒上來,三個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誰高?她比誰矮?

3、幫動物找家。讓幼兒根據動物的高矮幫動物找家:高的動物進高的房子,矮的動物進矮的房子。

1、比較瓶子的高矮。讓幼兒把3個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尋找高矮。引導幼兒在活動室裏尋找高矮不同的物體,並讓幼兒説出尋找的結果,如“老師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櫃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1、每個小朋友使用以下幾類操作材料進行高矮排序:

2、討論:請個別幼兒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講台來,這是什麼玩具?數數有幾個?教師指其中一個問,説説比這個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玩具有哪些?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樣比高矮,現在我們從矮到高排着隊,到外面找一找,有什麼東西可以比高矮。”

二是學習區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並説出比較結果。

教學重點是: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教學難點是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餘物體。

這節數學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五個環節。第一環節我以觀察貼絨教具,目測比較高矮引入新課,導出課題。第二環節我設計了讓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使幼兒用眼睛去發現比較高矮。第三部分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和練習使幼兒對高矮的學習進行鞏固,並讓幼兒説出尋找的結果。第四部分我設計了實踐操作——按高矮排序,讓幼兒動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設計了讓幼兒到户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把學習和生活聯繫起來。

這節課教學中我能按備課的設想去講授完成教學內容,通過這節課的課後反思認識到幾點不足:

在幼兒動手操作比物體高矮時,過於牽制幼兒引着幼兒説出比較結果(此塊設計時怕幼兒出現隨意表達影響教學效果,這一課下來我有這樣的感受,幼兒天真的話語才是幼兒的天性,不應該怕幼兒説錯,説錯時可以及時給予糾正。在練習説高矮時有的幼兒還出現了怯場不敢表達,這也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的加強幼兒語言方面的訓練,教幼兒説完整話。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收穫是:不論是活動設計上,還是活動準備上,一定要進行反覆推敲,怎樣的設計,怎樣的準備才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才有利於幼兒的發散思維,才有助於活動的成功;我們都應仔細地研究,只要我們認真地備課,那麼每次活動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第7篇

1、學習按物體的厚薄、高矮、粗細進行7以內的正、逆排序。

7張厚薄不同的圖書圖片;7張高矮相同、粗細不同的樹幹圖片

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可是他們沒有名字,很傷心,我們來幫他們把名字起了好嗎?t;讓幼兒按照從薄到厚的順序〉你們看看那一本書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我們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誰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再看看剩下的誰是最薄的?……下一個應該是誰呢?……依此類推,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能夠找到一個既快又準確的方法。

他們又要出來玩了,這次他們是老大現出來的(讓幼兒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選出最厚的方法按從厚道薄的順序排列)

這些書門出來玩,感到很累,這個時候他們發現了一些樹樁。他們就商量在樹樁上坐一會兒,休息一下,可是他們應該怎樣安排呢?(出示7張高矮相同、粗細不同的樹幹圖片)他們想把這些樹樁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怎樣排?引導幼兒用前邊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細的方法進行排序這時,他們想換換位置,把這些樹樁從粗到細排,哪有怎樣排?請幾個幼兒用相同的方法上來親自操縱,進行排序。

他們玩得很開心,你們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們要排隊才行。

將全班幼兒按人數分成六組,進行從高到矮,從矮到高排序

一環又一環的情境創設抓住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會了能按從大到小排序或從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本節課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兒有的操作沒能完成,這需要教師課下幫助幼兒完成,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8篇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比較高矮,初步瞭解比較高矮是需要參照物的。

(1)帶幼兒入場。(幼兒依次從入場懸掛的小鈴鐺下走過)

(2)提出問題:“為什麼有的人走過的時候小鈴鐺響了,有的人走過的時候小鈴鐺沒有響呢?”

(3)教師總結:小朋友有的高,就碰到了小鈴鐺。有的矮,就沒有碰到小鈴鐺。

兩個幼兒站在不同的高度比高矮(再對調位置進行比較)。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讓幼兒理解比較高矮是需要參照物的。

(2)請三個幼兒排隊(從高到矮),並説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請幼兒為高矮不同的三棵樹塗三種不同的顏色。

幼兒邊拍手邊念兒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來還是矮。”遊戲反覆進行2-3次。

要求幼兒每次找的對象不一樣,遊戲後請幼兒説説比的結果。要求用語言正確表達:“我和xx一樣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

到操場上去找任何一種物體與自己比高矮。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和大樹比,樹高我矮;我和欄杆比,我高欄杆矮。提醒幼兒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較。

我覺得這節科學活動課很有趣,跟我們的生活比較靠近,所以幼兒也很容易理解,這節活動課我比較關注幼兒的操作,所以在設計幼兒操作環節是用了層層遞進。如第一組:兩兩比較,分出高矮。第二組: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體。第三組:按高矮排序。第四組:目測物體高矮。這樣操作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層次清晰,由易到難的讓幼兒能根據自身情況多層次的選擇操作。最後,我通過遊戲《找朋友比高矮》讓幼兒理解物體高矮是需要參照物的。

雖然我的設計很好,幼兒也很積極的參與,但是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應該要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還有在時間把握上我沒有調配好,導致最後的找好朋友環節有點匆忙的就結束了,而且場面有點亂,原因是自己在遊戲之前並沒有給幼兒正確的指令,只是含糊的説了一下,幼兒遊戲起來才那麼的亂,所以今後我要多加細心,規範語言,給幼兒最明確的指令,讓他們明白,也把每一節課都上了很好!

第9篇

1、學習比較物件的高矮,初步體驗物體高矮不變性和相對性。能用詞彙“高”、“矮”表示比較結果。

2、引導幼兒思考、解答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1、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和比較人和物體的高矮,對比較高矮有初步的經驗。

①教師站立。“我是高還是矮?”“結論:因為沒有人和老師比,所以不知道老師是高還是矮。”

②請一小朋友和老師並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師站在一起比,我們兩誰高誰矮?你從哪看出來的?”(兩人並排比較,誰高出一部分,他的個子就高。)

③小朋友之間比高矮。“請兩三對小朋友作比較,再請全班小朋友站起來和自己旁邊的小朋友作比較。”教師請幾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誰比誰高誰 矮。

④想一想:在我們周圍環境中,什麼東西高,什麼東西矮?

(2)變換站立位置比較(兩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進行比較)。讓被請幼兒站在椅子上(高於老師)。“現在再比比看,我們倆誰高誰矮?為什麼?”

小結:比較人們個子高矮時,兩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樣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較出誰高誰矮,現在小朋友明顯高,是因為他在椅子上老師站在地面上。實際上它還是比老師矮。

2、感知高矮的相對性(讓幼兒體驗到誰高誰矮要看他和誰比)。

③“怎麼一會兒甲小朋友矮,一會又説他高,到底甲是矮還是高?”討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看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甲小朋友和教師比時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間比較。另請三位幼兒(高矮依次遞增)進行比較,可重複兩三次。

(3)小結:要想知道誰高誰矮應該看他和誰比,當他和個子高的人比時,他就矮,而和個子矮的人比時他就高。

1、物體的高矮、大小、輕重、厚薄等連續量,都具有不變性和相對性,幼兒感知這些特點,一般來説比較困難,因此在設計具體活動時,應注意:

(1)先讓幼兒進行實物比,例如,兩個人比較高矮,兩本書比較厚薄等;

(2)活動設計要有層次性,如:兩個人站在同一高度上比較高矮(先讓師生之間比較,再幼兒之間比較),然後兩人再站在不同的高度上進行比較,這時可引導幼兒觀察,由於站在不同的高度,兩人的高矮發生了什麼變化,從而讓幼兒懂得比較高矮的人必須站在同一高度。

2、引導幼兒認識高矮時,可先兩個人比,這時高和矮是不變的(誰高就是誰高,誰矮就是誰矮)。然後再引導幼兒進行三個人比較,這時結果會發生變化(如和更高的比,原來高的就成了矮的……),使幼兒感受到人的高矮的相對性。這樣的系列活動使幼兒對這問題的認識逐漸深化、精確。

小班幼兒對於感知物體的高與矮,只會用平時已有的經驗——看,也就是目測的方法來進行比較哪個高、哪個矮,但不會用比較的方法。本次活動通過比一比的方法讓幼兒來分辨物體的高、矮,通過選擇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的小動物來比高矮,並能按從高到矮或是從矮到高的順序進行排列,更貼近幼兒。

第10篇

1.學習在同一起點上用正確的方法探索感知物體的高矮,知道比較高矮是有相對性。

2.學會運用各種方法比較高矮並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3.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吸鐵石2個、高矮不一的積木、娃娃、筆、杯子、瓶、汽車等。

(1)黑板上放兩個吸鐵石(請兩位幼兒來拿吸鐵石,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

(2)引導講述:為什麼××拿到了吸鐵石,××拿不到?

(1)剛才這兩位小朋友,××矮,××高,你是怎麼知道的呀?

①請全體幼兒閉上眼睛,老師邀請兩位差不多的幼兒到前面來比高矮,老師用布遮住兩位幼兒的下半身,其中矮的一位幼兒站到積木上,然後請幼兒睜開眼睛,看看誰高誰矮(××矮,××高)。

②請幼兒結合實際經驗説説誰高誰矮(××矮,××高與上相反)。

③為什麼和我們剛才看到的不一樣?(幼兒講述,教師揭開遮布,驗證)。

④討論:你認為怎樣才能正確比出高矮呢?(兩人都在同一平地上、同樣高度的地方等)。小結:比高矮的正確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線上比。

幼兒邊介紹,邊嘗試各種比較高矮的方法,相互交流(如:背靠背、背靠牆站立畫刻度、用尺量等)。

(1)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這些玩具有高有矮,請你們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問題。

(2)討論:請個別幼兒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講台上來,這是什麼玩具?數數有幾個?教師指其中一個問,説説比這個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體驗高矮的相對性)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麼比高矮,現在我們從矮到高排着對到外面找一找,有什麼東西可以比高矮。

找找生活中高矮物體的例子,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們家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小班的一堂科學活動是“比較高矮”,活動目標有3個,一是學習在同一起點上用正確的方法探索感知物體的高矮,知道比較高矮是有相對性。 二是學會運用各種方法比較高矮並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三是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活動開始以情景感知引起幼兒興趣,黑板上放兩個吸鐵石(請兩位幼兒來拿吸鐵石,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然後引導講述:為什麼××拿到了吸鐵石,××拿不到?遊戲環節,每兩組放高矮不同的同一物品,請兩組進行對比,然後説出“我們的××高”、“我們的××矮”,從上一環節的靜靜觀察,比較,到這一環節的'遊戲,做到了動靜交替,孩子們很喜歡。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們親身體會高矮,放音樂《排排隊》,孩子們從矮到高排着對到外面找一找,有什麼東西可以比高矮。讓孩子們進行分組討論,並用紅黃藍木積的演示進行比較高矮的相對性,最後進行户外活動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我認為這次活動是成功的,尤其在活動準備上是最成功的。從開始的情景感知引入高矮話題到高矮不同的物品的分辨,不但有利於幼兒的表達,還複習鞏固以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真是做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收穫是:不論是活動設計上,還是活動準備上,一定要進行反覆推敲,怎樣的設計,怎樣的準備才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才有利於幼兒的發散思維,才有助於活動的成功;我們都應仔細地研究,只要我們認真地備課,那麼每次活動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第11篇

小班的幼兒已能感覺到物體的大小、高矮有差異,生活中喜歡用大小高矮來表述事物,但往往會把大小高矮看成是物體絕對的特徵。引導幼兒對物體進行觀察,學習比較物體的高矮,有利於發展小班幼兒的感知覺,逐步形成對物體之間有關大小高矮的差異性的認識,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所以我設計了比高低這節數學活動,通過組織幼兒觀察、比較物體的高矮,讓幼兒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小豬和小猴是鄰居也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倆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

請小朋友幫小豬和小猴比一比他們的房子、樹等物體,是誰的高,誰的矮,給高的物體塗上喜歡的顏色。

幼兒分成三人一組,兩個人比高矮,一個人做裁判,説説誰高誰矮。

今天我們知道了怎樣比較物體的高矮,可高矮不是絕對的,會隨比較對象的不一樣而改變,我們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你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

這節活動應用了專家所講的觀察認識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探究、觀察、自己動手嘗試,從而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初步感受到了比較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上完後覺得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完成了目標。也用實踐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