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矮小班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3W

我們需要制定一個全面的教案,以確保教學內容完整,教案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比高矮小班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比高矮小班教案7篇

比高矮小班教案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形、時空和空間等現象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準備:

1、 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盒子、筆等等。

2、 長頸鹿、小猴子的圖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長頸鹿高些)

3、 紅、黃、藍三塊積木。

4、 氣球2個、音樂《找朋友》、錄音機。

指導要點:

1、 遊戲《排氣球》引入高矮話題 請一高一矮2名幼兒拍氣球,提問“他們都拍到氣球了嗎?為什麼?”

2、遊戲《找朋友》 音樂《找朋友》幼兒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引導幼兒學會比較高、矮、一樣高。

3、 探究活動

① 師: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為什麼你跟 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 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問題,討論一下為什麼?

② 幼兒自主探究 教師重點就高矮的相對性、高矮的排序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啟發幼兒解決問題。

4、 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① 利用紅、黃、藍三塊大積木的演示引導幼兒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② 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高矮的排序。

5、活動的延伸 通過長頸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導幼兒理解比高矮必須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

6、 户外活動 幼兒到户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課後反思:

小班的一堂數學活動是“認識高矮”,活動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二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形狀和空間等現象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活動開始以遊戲《拍氣球》引起幼兒興趣,我請來一高一矮的孩子來拍我手裏的氣球並引入高矮的話題;然後我請孩子用肢體來表示高矮,他們的熱情都很高,當我説出:“誰的畫的人最高?(雙臂上下張開形容人的高矮)”孩子們用各種方法使自己畫的人最高:有站在凳子上的、有幾個孩子共同合作的… …他們都比畫的很好。接下來又比畫矮的形象,活動室裏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孩子們有的用兩隻小手比畫,有的用一隻小手比畫,還有的孩子爬到地板上… …接着我又神祕説:“還給你帶來好多玩具呢,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孩子們全神貫注地看着,我便一一出示了高矮不同的物品。從高矮不同的球、小鴨子玩偶、小魚玩偶、瓶子,這一環節中,孩子對高矮分辨很好。

遊戲環節,每兩組放高矮不同的同一物品,請兩組進行對比,然後説出“我們的××高”、“我們的××矮”,從上一環節的靜靜觀察,比較,到這一環節的遊戲,做到了動靜交替,孩子們很喜歡。

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們親身體會高矮,放音樂《找朋友》,孩子們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我在一旁引導孩子們學會高、矮、一樣高。然後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為什麼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又跟yy比你又矮了,而和zz小朋友比你倆一樣高呢?”讓孩子們進行分組討論,並用紅黃藍木積的演示進行比較高矮的相對性,最後進行户外活動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我認為這次活動是成功的,尤其在活動準備上是最成功的。從開始的遊戲引入高矮話題到高矮不同的物品的分辨,不但有利於幼兒的表達,還複習鞏固以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真是做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收穫是:不論是活動設計上,還是活動準備上,一定要進行反覆推敲,怎樣的設計,怎樣的準備才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才有利於幼兒的發散思維,才有助於活動的成功;我們都應仔細地研究,只要我們認真地備課,那麼每次活動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比高矮小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比較活動中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比較性觀察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學習區分高矮,掌握區別高矮的簡單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課件:數學卡——3-3比較概念,3-4比較概念,3-5比較概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做相反遊戲,激發興趣。

老師説“高”,小朋友説“矮”,同時蹲下;

老師説“矮”,幼兒小朋友説“高”,同時站起來。

二、展開。

1、學會區別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請幼兒和夥伴比一比,説出:誰高誰矮?誰和誰一樣高?

(2)數學卡:3-3比較概念。

比一比,兩座樓,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兩個禮品盒,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兩個廚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兩個梯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2、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掌握比較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的兩名幼兒,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

用擋板遮住他們的下半身,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

(2)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小貓爬到樹頂,小貓低下頭對長頸鹿説:“瞧!我長得比你高。”

提問:小貓的話對嗎?為什麼?

(3)講解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

小結:比較高矮時要佔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教師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數學卡:3-4比較概念。

三座樓相比:

甲樓同乙樓比,甲樓比乙樓高,乙樓比甲樓矮。

甲樓同丙樓比,甲樓比丙樓矮,丙樓比甲樓高。

三棵樹相比:

引導幼兒説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2)討論:為什麼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變矮了呢?

(3)小結:一個人或一個物體是高是矮,要看和誰相比,高和矮是會變的。

4、小組四人排隊,滲透高矮排序。

請幼兒説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進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嘗試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5、音樂遊戲“找朋友”。

老師播放一首歡快的兒童舞曲,幼兒按節拍拍手,找到朋友後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兒均找到朋友後,音樂停止,幼兒説出兩人比較的結果。遊戲反覆進行,朋友不斷交換。

三、活動評價。

表揚積極參與比較、認真觀察的幼兒。

比高矮小班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教會幼兒區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係。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瞭解生病的症狀,知道生病後身體不舒服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重點:區別高矮和一樣高及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

難點:理解高矮的相對關係。

準備:課件三副、布一塊、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過程:

一、教幼兒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出示課件一,圖為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健康情況不同,長得高矮不同的兩個孌生姐妹,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結合衞生習慣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説説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麼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二、教幼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並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圖上有一棵樹距離近,一棵樹距離遠,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後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確。

3、出示課件三,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猴子爬到樹頂,猴子低下頭對長頸鹿説: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麼?

三、告訴幼兒簡單的高矮的相對關係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並説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發給每個幼兒紙和筆,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

活動反思:

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活動的探索慾望。

比高矮小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目測的方法比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較高矮。

2、學習按高矮排序,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

3、理解高矮的相對性,體驗比較的樂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ppt演示圖片。

(1)小猴。

(2)小猴和長頸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長頸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5)身高測量儀圖片

2、分組操作材料。

(1)小熊比高矮:人手5只高矮不同的小熊、泥工板,2條抹布

(2)房子塗色:人手一張操作圖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ppt,嘗試用目測的方法比較高矮。

引導語:聽説今天森林裏在舉行比較高矮大賽,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1)出示ppt圖①

提問:圖片上有誰?小猴子説自己最高?對嗎?為什麼?

小結:小猴子這樣説是不對的,因為高矮是要通過比較才知道的。

(2)出示ppt圖②③

提問: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小結:比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則得出來的結果就不準確了。

(3)出示ppt圖④

提問:小猴子到底是高?還是矮?為什麼?

小結:和不同的對象比高矮,得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因為高矮是相對的。

2、操作比較,鞏固認知。

(1)幼兒相互比較高矮。

①提出活動要求:三個人一組,兩個背靠背,另一個觀察比較。最後三個人按從最高到最矮或從最矮到最高的排序方式進行排隊。

②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比較結果。

③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④經驗拓展:用身高儀進行測量得出的結果比用眼睛觀察更準確。

(2)幼兒分組操作。

①介紹操作材料和要求。

第一組操作材料“房子塗色”:每個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張圖,圖上有許多高矮不一樣的房子,請小朋友給最高的房子塗上綠色,給最矮的房子塗上紅色。

第二組操作材料“小熊比高矮”:看標誌,幫助5只小熊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或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

②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③展示操作結果,分析評價。

請個別幼兒介紹操作結果。

教師針對幼兒操作過程和結果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評。

3、談話小結。

小朋友們平時區域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繼續比較高矮。我們生活中許多物品也可以比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再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台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後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比高矮小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按照高矮特徵給三個物體進行正逆排序。

2、學習在同一個起點上比較物體高矮的正確方法 。

3、樂於參加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活動的趣味性。活動準備:高低不同的長頸鹿三張、山羊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講述《長頸鹿和山羊》的故事。

1、出示山羊和長頸鹿圖片:今天老師請來了兩們動物朋友,我們和他們打招呼吧!(幼兒分別與山羊和長頸鹿打招呼。)我們請山羊和長頸鹿也打個招呼吧!(教師邊表演邊説:可是,山羊和長頸鹿怎麼都不説話呢?他們兩個怎麼啦?鬧矛盾了?為什麼呢?

2、講述故事《長頸鹿和山羊》。

3、提問:請小朋友説説山羊和長頸鹿為什麼不開心呢?他們兩個這樣做對嗎?他們應該怎麼做呢?

4、教師小結:原來長頸鹿不開心是因為高矮的問題,高有高的好處,矮有矮的方便,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尊重,不能嘲笑別人。

二、學習比較三個物體高矮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好隊。

1、長頸鹿改掉了愛嘲笑別人的壞習慣,別的長頸鹿也願意和他交朋友了(出示另外兩張長頸鹿的圖片)。他們三個是好朋友,三個是好朋友,三個好朋友也是有高有矮,我們來幫他們比一比誰高誰矮吧!

2、教師邊演示邊交代比較三個長頸鹿高矮的方法。我們讓三隻長頸鹿腳對齊,站在同一個平面上,先找出最高的那個,然後再將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這樣我們就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幫他們排好隊了。

3、你們想想看,還可以怎麼來排呢?(從矮到高)

4、教師小結:我們可以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也可以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

三、幼兒三人一組比較高矮,並按一定的順序排隊。

1、教師請幼兒三人一組自由組合,排隊比高矮,並説一説他們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還能怎麼排。

2、重複遊戲,請幼兒換朋友,三人一組重新組合。

比高矮小班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高矮,知道比高矮的標準,值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2、有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二、量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平面上。

難點:知道與不同對象比有不同的結果,感知高矮相對性。

三、材料與環境的創設:

三種顏色大插塑積木若干;操作小方塊積木若干3歡快、輕鬆的音樂;氣球二隻。

四、設計思路:

認識常見量是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必備知識,幼兒也具有認識初步量的知識的可能性。

依據素質教育及新綱要的要求,通過創設相應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用積木搭高比賽、找朋友比高矮等,引導幼兒自己去體驗理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即利用自身的內部機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五、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六、活動過程:

1、情景感知

(1)出示懸掛着的氣球。

請兩位幼兒來拍氣球,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一人拍到,一人拍不到。

(2)引導講述:為什麼××拍到了氣球,××拍不到?

——引出“高矮”比較,初步感知“高矮”。

2、體驗理解

(1)請兩位幼兒同時在桌面上進行大插塑積木搭高比賽:

聽到信號後馬上停止,比比誰搭得高。

(2)請兩位幼兒同時在桌面和椅子上進行搭高比賽:

引導判斷:“誰搭得高?能比出來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不在同一平面上”。

“要比出高矮怎麼辦?”

——“都放在桌子上,或都放在椅子上”。

(3)請三位幼兒同時在桌面上進行搭高比賽:

“××比××高,又比××矮”。

——引導討:xx一會兒説是高的,一會兒説是矮的,那麼它到底是高還是矮呢?(引導感知,高矮是相對的,與不同的對象比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4)集體搭高比賽:

用小方塊積木進行搭高比賽,先二二結伴比高矮,再在一組中比出最高和最矮的。

3、內化遷移

(1)隨着輕鬆的音樂找朋友,找到

朋友後比高矮。

(2)二二結伴比,也可三、四個同伴一起比,找出最高最矮的朋友。

七、活動延伸:

(1)弟弟、妹妹幼兒分兩大組,按個子從矮到高排好隊後到户外活動。

(2)教室中的用具亦可比高矮,如組合櫃最高。

教後感:

四五歲的幼兒缺乏對物體量守恆的認識,在比較高矮時,引導幼兒感知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理解高矮是相對而言的,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們的物理知識、社會知識來自外部,而數理邏輯知識來源於入的內部。因此,幼兒獲得數理邏輯知識,主要來源是幼兒自己本身,即數概念是每位幼兒自己從物體的各種關係中建立起來的,是思維的產物。結合數學教育這一特點,我創設了相應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比較、體驗理解,並內化遷移為自己的概念知識。

比高矮小班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體驗高矮的相對性,對生活中物體的高矮感興趣。

2、能運用身邊的材料用數格子的方法記錄物體的高矮。

3、能根據物體的高矮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重點:

能根據物體的高矮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難點:

嘗試運用身邊的材料測量、並記錄物體的高度。

活動準備:

1、相關課件。

2、高矮不同的小動物毛絨玩具、積木塊、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遊戲情境的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森林裏可熱鬧了。原來呀,森林裏舉行一年一度的比高矮大會。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們當評委,大家願意嗎?

二、遊戲活動的準備:

1、首先,出場的都有哪些小動物呢?讓我們一起把它們請出來。

2、用眼睛看一看,誰最高?(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判斷小動物的高矮)

3、討論:你覺得怎樣才公平?(引導幼兒知道比高矮必須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4、交流:除了用眼睛目測的方法,還有什麼方法?

5、師幼合作操作:用積木塊記錄小動物的高矮。

6、宣佈第一組小動物比賽結果:在各位小評委的幫助下,第一組的小動物們順利比出了高矮,誰來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宣佈一下比賽結果。

三、遊戲活動的過程:

1、小朋友們,比高矮真有趣。其它幾組的小動物們已經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要一決高矮。

2、宣佈遊戲操作規則:

兩個小朋友一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一個小朋友把小動物扶正(腳一定要貼着桌子,腿伸直,耳朵豎起來),另一個小朋友在小動物的旁邊搭積木,然後兩個小朋友合作數一數,小動物的身高佔幾個積木,並寫在記錄卡上。最後請同一個桌子的小朋友將記錄卡放在一起比一比,哪隻動物最高,把小動物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

3、小組彙報,宣佈比賽結果。

四、遊戲活動的拓展:

1、小評委們可真棒,幫助小動物們順利比出了高矮,你們知道嗎?森林裏的比高矮頒獎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現在請坐在一個桌子上的小朋友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在桌子旁邊站好,我們一起去參加。

2、小朋友,比高矮除了用目測、數格子的方法,還有哪些方法呢?小朋友們可以想一想,和家長説一説,試一試,明天把你的好辦法帶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