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觀後感悟範文2篇 《百家講壇》啟迪智慧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8W

百家講壇是一檔廣受歡迎的文化講座節目,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生動活潑的演示,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傳遞了寶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在觀看百家講壇的同時,我們不僅能夠懂得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還能夠接收到一些啟示和心靈的震撼,提升自我修養和文化素養。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百家講壇觀後感悟範文。

百家講壇觀後感悟範文2篇 《百家講壇》啟迪智慧

第1篇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的解讀《三字經》,裏面的內容令我記憶深刻。錢文忠教授講了人之初性的善惡,他講了曹操的四個兒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同樣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相距很大,看起來他們根本不像兄弟。還講了周處,本性不壞,但由於他父母雙亡,沒有良好的後天教育,成了一大害。

但他知道後,誠心改過,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説,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污染。歷史上的唐伯虎,從小繪畫就很有天賦,他的母親送她去沈周那兒學繪畫,學了一兩年,他想:哎!師傅繪畫也不怎麼樣,説不定我比他還好呢!然後,他向師傅提出結束學業,他的師傅知道後也同意他滿師了。

唐伯虎離開之前,師傅做好了酒菜就放在一個唐伯虎沒有去過的房子裏,唐伯虎走進房子,看見裏面居然有四扇門,每一扇門外都有不一樣的景色,他先不吃飯,看看門外的風景。“咚咚咚”他的頭上撞了三個包,終於他知道那些風景是師傅畫出來的,他知道了自己太驕傲了,後來他專心致志地學習。

這告訴我們: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經歷,才會有所成。《三字經》告訴我們:人的本性很善良,並不壞,主要是後天的良好教育以及正確的引導,才能成為人才。

百家講壇觀後感悟範文2篇 《百家講壇》啟迪智慧 第2張

第2篇

?百家講壇》是個好欄目。有時間會常看的。這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

當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户,路不拾遺。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為什麼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為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他天下就會亂。殺了齊王和太子後,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員大將去找皇帝要兵權。當時,皇帝和幾個大臣在划船,看見一名全副武裝的將士來到他的面前,就被嚇着了,明白了此人的來意,但皇帝還是故作鎮靜地問他:你來幹什麼此人就説外面有人生亂,請你把兵權交給秦王,讓他來統一安排,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旁邊兩位大臣也幫李世民説好話,皇帝沒有辦法,也只有交了兵權。從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讓了,因為當時兵權就等於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

李世民當上了皇帝,眾説紛紜,有的説是他篡位,有的又説是繼位。史書是史書,説法歸説法,我認為李世民的做法是錯的。因為他不就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兄囚父。雖然他到達了自己的目的,卻失去了手足、父子親情。

百家講壇一向是我比較喜歡的欄目。從紀連海的《正説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國》。這幾天我就關注着于丹教授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孔子説,一個人要有人格的尊嚴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説那是一種浪費是對人生的浪費試想,人家很對不起你,但是你仍然忍辱負重,還在那裏對他人寬容,忍讓,會讓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這樣會讓那個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為人生有限,光明磊落才是你就應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説的文言文給予大家解釋得惟妙惟肖讓人容易懂得為人處世道理,她講述的人生哲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所以我認真做着筆記我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因為在我的面前總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明白如何處理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熱門標籤